李業興傳

關燈
、《葉光紀》之類經典也屬無稽之列,你信不?”朱異不答。

     蕭衍親自問李業興說:“聽說你擅長經義,儒、玄之中有何深研?”業興說:“少年作為書生,隻讀五典,至于深義,不辨通釋。

    ”蕭衍問:“《詩經·周南》,王者之風,系指周公;《邵南》,仁賢之風,系指邵公。

    什麼叫‘系’?”李業興回答說:“鄭玄注《儀禮》說:過去大王、王季居住岐陽,實行《邵南》之教,以興王業。

    等到文王施行《周南》之教以受周命。

    在豐地建都城,分原來地方給二公。

    所以名‘系’。

    ”蕭衍又問:“如是故地,應該自己統管,為什麼要分封給二公?”李興業說:“文王作為諸侯時所居守的封國,既登上皇位之後,便不能再守留原來作為諸侯所守之地,所以分封二公。

    ”蕭衍又問:“《乾卦》開頭稱‘潛龍’,二稱‘見龍’,到第五稱‘飛龍’。

    其實首卦可以稱為‘虎’。

    ”提問頗怪。

    業興回答說:“我學識膚淺,不足以回答這個問題。

    ”蕭衍又問:“《尚書》‘正月初一受終文祖’,這是何種曆法?”李業興回答說:“這是夏曆正月。

    ”蕭衍說:“你從哪知道?”業興說:“查《尚書中候運行篇》說‘日月開始’,故知是夏正。

    ”蕭衍又問:“堯時以哪一月為正?”業興回答說:“從堯以上,書典無記,實在不知何月為正。

    ”蕭衍又說:“‘寅賓出日’,即是正月。

    ‘日中星鳥,是殷仲春’,即是二月。

    這出自《堯典》,怎麼可以說堯時不知道用什麼曆法?”業興回答說:“雖然三正不同,說時節都根據夏曆正月。

    《周禮》,仲春二月男女中未婚者相會。

    這話雖然出自周朝書籍,月份指的也是夏時。

    堯的日月,也當如此。

    但我所見典冊不多,無法辨析清楚。

    ”蕭衍又說:“《禮》載,原壤的母親死了,孔子幫助其洗棺。

    原壤叩木唱着說:‘很久了,我與音樂久違了。

    狸首并排怡然,我握你手心情舒暢。

    ’孔子是聖人,而與原壤是朋友?”業興回答說:“鄭玄注說:孔子自己有解釋,叫親人不失其為親人,故交還是故交。

    ”蕭衍又問:“原壤哪裡人?”業興回答說:“鄭玄注說:原壤,孔子幼少時的朋友。

    所以是魯國人。

    ”蕭衍又問:“孔子是聖人,所留下的所做所為必可為效法的對象。

    原壤不孝,有悖人倫,孔子何以存故舊的小節,廢原壤不孝的大罪?”李業興回答說:“原壤所做,事自明顯。

    孔子與他幼小之交,不是今始,既沒有大的原因,怎麼能舍棄不管?孔子深明故交之義,合于道理。

    ”蕭衍又問:“孔子聖人,為什麼書錄原壤一事,作為千秋萬代效法的對象?”李業興回答說:“這是後人所錄,不是孔子自述。

    就像合葬于防之類事情,像這樣的情況,《禮記》之中,不下百處。

    ”蕭衍又問:“《易》說太極,是有還是無?”業興回答說:“所傳太極是有,隻因我一向不深研此類玄學,不敢妄自對答。

    ” 回來兼散騎常侍,加中軍大将軍。

    後來撤除議事省,皇帝下诏讓右仆射高隆之及衆朝官與李業興等人在尚書省讨論制定五禮。

    興和初年,又編《甲子元曆》,當時被采用。

    又參與讨論《麟趾新制》。

    武定元年(543),除授國子祭酒,仍任侍讀。

    武定三年(545),出任太原太守。

    齊獻武王每次出朝征讨,時常求教于他。

    武定五年(547),齊文襄王引薦他任中外府谘議參軍,後因事被軟禁起來。

    李業興于是創《九宮行棋曆》,以五百為一章,四千四十為一部,九百八十七為鬥分,還以己未為元,此曆始終相系,不再移轉像一般曆法,與今天的曆法方式不同。

    至于節氣時序交合分離,日影度數盈縮,則一樣。

    武定七年(549),死在軟禁地,年六十六歲。

     李業興愛好書籍,收集不已,親手補治殘缺,親自加以題帖,家藏書籍,積至萬卷。

    而他則讀書不止,常有異事發現,衆儒者佩服他的學識淵博。

    李業興性格豪爽俠義,重義氣。

    如人家有急難,投奔他那裡,他便收留藏匿。

    人家與他情投意合,他便能傾注身心,絕不吝啬。

    如有矛盾,他便會中傷别人,以至于怒形于色,橫加詛罵。

    性情又很急躁偏狹,以至于辯論的時候,高聲粗語,伸拳振臂,沒有儒者風度。

    他經常跟别人說:“隻要說我好,雖然我明知那是假話,但比說壞處強。

    ”隻求進職,忌諱他人比他強,做起事來不問後果,當時的人因這一點,厭惡他。

    但他學術精深的程度,當時無人能趕得上。

     子李崇祖,武定年間,任太尉外兵參軍。

     崇祖弟遵祖,太昌年間(532),業興把長子伯的爵位傳給了他。

    齊立國,按例降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