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淹傳(附成霄傳)
關燈
小
中
大
成淹,字季文,上谷居庸人。
自稱晉侍中成粲的六世孫。
祖成升,居家北海。
父親成洪,名字犯顯祖廟諱,仕職劉義隆,為撫軍府中兵參軍。
早年去世。
成淹愛好文學,有氣度志向。
太和年間,文明太後逝世,蕭赜派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人前來吊唁,使者想穿着朝服吊唁。
主客官員把他們抓了起來,說:“吊有常式,怎麼能穿着朱衣入山庭呢?”昭明等人說:“我們本奉朝命,不容改易服裝。
”如此往複四次,昭明等人就是不換喪服。
高祖命令尚書李沖,令他選擇一位學識淵博的人再與他論執,李沖啟奏派成淹。
昭明說:“不知道魏朝不讓我們穿朝服行禮,義出何典?”成淹說:“吉兇不問,禮有成數,去冠不吊,童孺共聞。
過去季孫将行,請求依照遭喪之禮,千年以下,人們還在贊美。
卿從遙遠的江南前來吊唁,卻不能按照吊喪程式辦事,我正要問這義出何典,行入的得與失,何其異哉!”昭明說:“我們兩國交和既久,南北都應互相理解。
齊高帝去世,魏派李彪通吊,當時一開始不穿喪服,齊朝也不以此相疑,今天你們怎麼能苦相逼迫。
”成淹說:“李彪緻吊之日,朝廷命他帶上吊喪的服裝,而齊不遵高宗追遠之心,剛過一個月便完喪事,李彪行吊之時,齊國君臣都已經鐘鼓鳴玉滿庭,貂裘麗飾光耀白日,内外百官,朱服煥然,李彪不受主人之命,又何容獨穿素服夾雜在衣冠楚楚的百僚中間?你責問雖高,我卻不敢以之為然。
我皇帝生性仁孝,比于有虞,服喪以來,百官都聽宰臣調遣,卿豈能以此與齊相比呢。
”昭明于是搖着膝說:“三皇不同禮,也知道他們得失在什麼地方。
”成淹說:“如果像你方才說的,卿認為虞舜、高宗不對了?”昭明于是相顧而笑說:“不孝的行為,仲尼有現成的責備,我這樣的人也不敢亂說。
我希望主人為我裁縫喪服,出使之人,隻準備了換洗内衣,這既是戎服,不可以吊喪,希望你們借我黑衣帽,以申國命。
今天被魏朝所逼,違背臨行指授,還歸南朝時候,我肯定會得罪本朝。
”成淹說:“那裡也有君子,卿将命折中,還南之日,一定會有高賞;若無君子,隻要你有光耀國家的贊譽,即使被無理見罪,那又有什麼關系。
公正的史臣,自然會直筆而書。
”後來,高祖派李沖問成淹,了解昭明都說了些什麼,成淹如實彙報了情況。
高祖下诏李沖說:“我所用得人。
”仍敕送喪服喪帽給昭明等人,賜給成淹果品食物。
第二天早上,引昭明等人入喪堂,皆令文武官員盡哀。
後來授成淹正侍郎。
高祖以淹清貧,賜給絹百匹。
太和十六年(492),蕭赜派其散騎常侍庾荜、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宗慶前來朝貢,正逢朝廷在明堂有活動,因此登上靈台觀看。
高祖讓成淹引庾荜等在館舍南面矚望行禮,事畢,還外館,高祖賜予酒食。
宗慶對成淹說:“南北兩朝連和既久,而一段時間以來你們棄信絕好,為利而動,哪是作為大國善鄰所應該做的?”成淹說:“大凡作為王者,不必拘于小節。
中原有豆,善于采摘的收獲便多,哪能眷眷守尾生之信。
況且齊先帝曆事宋朝,累世荷恩,就應當奪人宋朝之命?”宗慶、庾荜以及其他使者都相顧失色。
何憲知道成淹過去由南入魏,便以手掩住眼睛說:“卿為什麼不作于禁,而作了魯肅?”成淹說:“我舍棄危殆之朝效力和順之國,志行欲追迹陳、韓,和于禁有什麼好比的!”何憲再也不說話了。
王肅投歸朝廷,高祖以成淹曾經為官江表,下诏要他觀察是非。
于是成淹到王肅處與他交談,還朝奏說情況屬實。
當時各方議論紛紛,還說此事不太确切。
高祖說:“明天引他進來,我與他交談,自然就知道虛實了。
”等到高祖車駕出巡,王肅多派護從,帝讓成淹當向導,一路遇到古迹,都讓他知道。
行至朝歌,王肅問這是何城。
成淹說是纣都城朝歌。
王肅說:“怪不得有殷之頑民了。
”成淹說:“過去武王滅纣,帝都都居河、洛
自稱晉侍中成粲的六世孫。
祖成升,居家北海。
父親成洪,名字犯顯祖廟諱,仕職劉義隆,為撫軍府中兵參軍。
早年去世。
成淹愛好文學,有氣度志向。
太和年間,文明太後逝世,蕭赜派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人前來吊唁,使者想穿着朝服吊唁。
主客官員把他們抓了起來,說:“吊有常式,怎麼能穿着朱衣入山庭呢?”昭明等人說:“我們本奉朝命,不容改易服裝。
”如此往複四次,昭明等人就是不換喪服。
高祖命令尚書李沖,令他選擇一位學識淵博的人再與他論執,李沖啟奏派成淹。
昭明說:“不知道魏朝不讓我們穿朝服行禮,義出何典?”成淹說:“吉兇不問,禮有成數,去冠不吊,童孺共聞。
過去季孫将行,請求依照遭喪之禮,千年以下,人們還在贊美。
卿從遙遠的江南前來吊唁,卻不能按照吊喪程式辦事,我正要問這義出何典,行入的得與失,何其異哉!”昭明說:“我們兩國交和既久,南北都應互相理解。
齊高帝去世,魏派李彪通吊,當時一開始不穿喪服,齊朝也不以此相疑,今天你們怎麼能苦相逼迫。
”成淹說:“李彪緻吊之日,朝廷命他帶上吊喪的服裝,而齊不遵高宗追遠之心,剛過一個月便完喪事,李彪行吊之時,齊國君臣都已經鐘鼓鳴玉滿庭,貂裘麗飾光耀白日,内外百官,朱服煥然,李彪不受主人之命,又何容獨穿素服夾雜在衣冠楚楚的百僚中間?你責問雖高,我卻不敢以之為然。
我皇帝生性仁孝,比于有虞,服喪以來,百官都聽宰臣調遣,卿豈能以此與齊相比呢。
”昭明于是搖着膝說:“三皇不同禮,也知道他們得失在什麼地方。
”成淹說:“如果像你方才說的,卿認為虞舜、高宗不對了?”昭明于是相顧而笑說:“不孝的行為,仲尼有現成的責備,我這樣的人也不敢亂說。
我希望主人為我裁縫喪服,出使之人,隻準備了換洗内衣,這既是戎服,不可以吊喪,希望你們借我黑衣帽,以申國命。
今天被魏朝所逼,違背臨行指授,還歸南朝時候,我肯定會得罪本朝。
”成淹說:“那裡也有君子,卿将命折中,還南之日,一定會有高賞;若無君子,隻要你有光耀國家的贊譽,即使被無理見罪,那又有什麼關系。
公正的史臣,自然會直筆而書。
”後來,高祖派李沖問成淹,了解昭明都說了些什麼,成淹如實彙報了情況。
高祖下诏李沖說:“我所用得人。
”仍敕送喪服喪帽給昭明等人,賜給成淹果品食物。
第二天早上,引昭明等人入喪堂,皆令文武官員盡哀。
後來授成淹正侍郎。
高祖以淹清貧,賜給絹百匹。
太和十六年(492),蕭赜派其散騎常侍庾荜、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宗慶前來朝貢,正逢朝廷在明堂有活動,因此登上靈台觀看。
高祖讓成淹引庾荜等在館舍南面矚望行禮,事畢,還外館,高祖賜予酒食。
宗慶對成淹說:“南北兩朝連和既久,而一段時間以來你們棄信絕好,為利而動,哪是作為大國善鄰所應該做的?”成淹說:“大凡作為王者,不必拘于小節。
中原有豆,善于采摘的收獲便多,哪能眷眷守尾生之信。
況且齊先帝曆事宋朝,累世荷恩,就應當奪人宋朝之命?”宗慶、庾荜以及其他使者都相顧失色。
何憲知道成淹過去由南入魏,便以手掩住眼睛說:“卿為什麼不作于禁,而作了魯肅?”成淹說:“我舍棄危殆之朝效力和順之國,志行欲追迹陳、韓,和于禁有什麼好比的!”何憲再也不說話了。
王肅投歸朝廷,高祖以成淹曾經為官江表,下诏要他觀察是非。
于是成淹到王肅處與他交談,還朝奏說情況屬實。
當時各方議論紛紛,還說此事不太确切。
高祖說:“明天引他進來,我與他交談,自然就知道虛實了。
”等到高祖車駕出巡,王肅多派護從,帝讓成淹當向導,一路遇到古迹,都讓他知道。
行至朝歌,王肅問這是何城。
成淹說是纣都城朝歌。
王肅說:“怪不得有殷之頑民了。
”成淹說:“過去武王滅纣,帝都都居河、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