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道穆傳

關燈
職。

    高道穆外秉繩糾之職,内參家國大計,凡是益國利民之事,必定奏聞皇上。

    谏诤極言,無所忌怕。

    選用禦史,都是當代有名望的人,李希宗、李繪、陽休之、陽斐、封君義、邢子明、蘇淑、宋世良等四十人,都任過禦史。

     當時錢币漸薄,高道穆上表說:“四民之業,錢貨為本,救弊改鑄,王政之先。

    一向以來,私鑄錢币薄且多,官司所糾,挂萬漏一。

    市場銅價,八十一文錢可買銅一斤,私造薄錢,斤餘銅可得錢二百文。

    既以深厚的利益示民,又以重刑罪民,受到處罰的雖多,但奸商鑄造的也更猛。

    而今錢空有五铢之文,而實際上連二铢的重量也沒有,甚至薄如榆莢,一穿便破,放在水上,恨不得都掉不下去。

    這種現象因循有漸,防堵不徹,是朝廷的過失,這些人有什麼罪失。

    過去漢文帝以五分錢小,改鑄四铢錢,至武帝又改三铢為半兩。

    這都是以大易小,以重代輕的事實。

    論今據古,我認為朝廷應改鑄大錢,文載年号,以記其始,則一斤銅鑄成錢隻有七十六文。

    銅價最賤五十多文一斤,其中人工、食料、錫炭、鉛沙都算進去,即使私人鑄錢,也無錢可賺。

    無利可圖,那麼私鑄之人,自然就收了這顆心,何況還有那麼嚴厲的刑罰擺在那裡。

    以臣推測,這樣做後,必然會使錢貨暢通,公私各便。

    ”後來就采用了楊侃(疑誤,當為高道穆)的計策,鑄造永安五铢錢。

     仆射..朱世隆當朝權盛,因在宮廷内看見他衣冠失儀,高道穆便立即糾劾。

    皇帝姐姐壽陽公主行犯官路,手拿赤棒的士卒呵斥不止,高道穆命令士卒用棒砸破她的車子。

    公主深深記恨在心,哭泣着到皇帝面前告狀。

    皇帝對公主說:“高中尉是清正剛直之人,他所行的是公事,朕怎麼能以私恨責怪他?”道穆後來見莊帝,莊帝說:“一日家中姐姐行路相犯,朕極以為愧。

    ”高道穆免冠謝罪說:“臣蒙受陛下恩,遵守陛下刑法,不敢獨獨在公主身上虧損朝廷典章,因此辜負陛下。

    ”皇帝說:“朕對不起卿,卿卻反而說對不起我。

    ”不久帝命記下此事。

    又下诏說:“秘書省是國家圖籍所在的地方,掌管群籍,又加繕寫,尺牍委積,已有多年。

    出納繁蕪,多緻零落。

    可令禦史中尉、兼給事黃門侍郎高道穆總集賬目,并集儒學之士,編排次序。

    ” 高道穆又上疏說:“為臣聞舜命臯陶,奸宄受懲;禹泣罪人,堯心為念。

    所以舉直置枉,事關先賢;明德慎刑,議存舊典。

    高祖太和初年,設置廷尉司直,論證刑罰是非,雖然事非古來就有,然切時要。

    所謂禮樂互興,不相沿襲就是這個道理。

    臣以無用,忝居今任,所思報效,日思夜務。

    但是見識不足知今,學業慚愧古人,未能進一言以利國,說一策以興邦,食俸長安,豈不知愧。

    至于為臣職責所憂,猶望陛下體察。

    竊見禦史出使,都是由于某事某人已經傳開,雖然懲罰了罪人,但也不免枉濫好人。

    什麼原因呢?得堯之罰,不能不怨。

    守令為政,容有愛憎。

    奸猾之徒,總是以惡報恩,多有莫須有的無名罪狀,共相誣謗。

    禦史一經檢考,恥于罪名不成,于是杖木之下,以虛為實,無罪而不能雪冤的,哪裡可以盡數?為臣雖然愚陋短見,才不稱職,繡衣所指,都希求肅清,如仍蹈前失,或許傷害好人,則對不起俸祿,無可逃避罪責。

    所以晝思夜憂,思有變革。

    依臣鄙見,請依太和舊例,仍然設置司直十人,屬官廷尉,給五品官秩,選拔那些政績很好、心平性直的人充任其職。

    禦史如出糾劾,即移交廷尉,令知人數。

    廷尉派司直與禦史一起出發,所到州郡,分開居住。

    禦史檢核完了,移交司直複檢,事情完後與禦史一起還朝。

    中尉彈劾報送朝廷,廷尉按察虛實,一如舊式。

    如使獄成罪定,不再寬假;作惡取敗,不得稱枉。

    如司直、禦史糾劾失實,都按所斷三獄的罪行定論。

    聽其以所檢查的,疊相糾發。

    如果二使阿曲,有不盡理,聽任罪家到門下省上訴,另加按查檢校。

    如此,則肺石之傍,怨訟可息;叢荊之下,受罪者不再吱聲了。

    ”帝下诏從之,又設置司直一官。

     等到..朱榮死後,皇帝召請高道穆草拟赦書,宣告天下。

    因對他說:“從今以後,應當精選禦史了。

    ”這以前,..朱榮常常想讓他的親信黨羽任禦史,所以令他作此诏書。

    等到..朱世隆等人率其部下戰于大夏門北,高道穆受诏督戰,又參與謀劃太府卿李苗的斷橋計策,..朱世隆等人于是北逃。

    朝廷加授其為衛将軍、假車騎大将軍、大都督、兼尚書右仆射、南道大行台。

    又除授他為車騎将軍,餘官仍舊。

    當時雖然對外說征讨蠻人,而皇帝擔心北軍不利,實則謀劃南逃計策。

    車駕未出發,逢..朱兆攻入洛陽,高道穆擔心禍及自己,托病辭官。

    ..朱世隆以高道穆忠于前朝,于是加害于他,時年四十二歲。

    太昌年間(532),朝廷贈他為使持節,都督雍、秦二州諸軍事,車騎大将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