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謙之傳(附高子儒、高緒傳)
關燈
小
中
大
四方安甯下來,就如驅使身體伸出胳膊那樣容易。
過去漢代的孝武皇帝,雖然地廣财豐,但連年征戰戎敵,于是國庫空虛。
這時,民間富紳,獻财助國;興利之計,納稅朝廷。
市場之上,設立收稅之官;邑裡鄉間,置有催賦之令。
鹽鐵經營既然方興未艾,朝廷便屢改錢币,少府于是充實起來,上林也變得十分富足。
盡避國家拓疆辟土,但國内卻不加賦稅,這都是計利的緣故啊。
而今群妖未息,四方多存壁壘,征稅既已麻煩,而千金卻一日盡完,官倉府庫儲備漸漸耗盡,财貨度用也将枯竭,誠是當初楊代獻策之秋,桑、兒言利之日。
而且以當初西京的興盛,錢币猶且屢次改動,大小貨币并行于世,子母之錢相權不悖,更何況今日寇難未除,州郡淪敗,民物凋零,軍隊國家缺少日用,另外鑄造小錢,可以有益于國家富足,那裡會損害政體,妨害百姓呢?而且政事興旺不因為錢大,政體衰落也不因為錢小,而隻重在公私得失與否,政治教化虧損與否,改鑄錢币之事既已有古人所做在先,今天我們也當效法啊。
過去禹遭大水,用曆山之金鑄錢,拯救民困。
湯遭大旱,拿莊山之金鑄錢,贖回百姓賣掉的子女。
今天百姓窮困憔悴,過于往日,英明之主哪能夠袖手旁觀呢? “臣今日所鑄之錢,是用來接濟流通的貧乏,五铢之錢,任其使用并行,流通無損,隻會國家受益,穆公之言在這一點上應驗了。
微臣我雖然理錢之術不如計然,識非心算,暫且充當錢官,也對其道理有些理解。
隻要此舉利于國家,我便不能沉默。
如有疑慮,請求公卿大臣廣為議論。
如果大家都認為公平允當,即請求施行。
” 皇帝下诏準備按他的意見辦,事情未成,他便死了。
當初,高謙之弟弟高道穆,正光年間任禦史,糾察相州刺史李世哲的案子,大加淩辱,世哲家人深深記恨。
到這時,李世哲弟李神軌被靈太後深為寵愛,恰逢謙之家僮控告主人,神軌操縱了這名家僮,并與尚書說了此事,于是判定禁囚高謙之于廷尉。
準備釋放他時,李神軌啟奏靈太後,請求發布诏書,在獄中賜死,死時,高謙之才四十二歲。
朝中人士無不歎惜哀痛。
高謙之所著文章百餘篇,别有集錄。
永安年間,朝廷贈他征虜将軍、營州刺史,谥曰康,又授一個兒子出身為官,以此昭明謙之冤屈。
高謙之的妻子中山張氏,是有見識的婦女。
教育子女,從師學授業。
經常告誡他們說:“自從我成為你們家主婦,從未看見你父親一天不讀書。
你們應該各自發奮努力,不要廢棄祖宗之業。
” 高謙之長子子儒,字孝禮。
元颢入洛陽,他的叔叔高道穆跟随皇駕北巡,高子儒随後渡河到了皇帝行宮,莊帝見到他,仔細詢問洛陽的情況,子儒詳細陳述元颢敗在旦夕。
皇帝對道穆說:“卿初來時,為什麼不與子儒一起?”道穆說:“臣家百口在洛陽,必須他維持經營。
而且要他今天來此,也可通報京師後來發生的事情。
”皇帝說:“子儒不但不負愛卿你的期待,也大慰朕意。
”于是授予他秘書郎中,轉授通直郎。
後來又升任安東将軍、光祿大夫、司徒中兵參軍、兼任祭酒,襲任父爵。
興和初年,除授兼殿中侍禦史。
當時四方多有流民,子儒為梁州、北豫、西兖三州檢戶使,所獲流民很多。
後來因為公事離職。
武定六年(548)死,當時四十一歲。
子儒弟弟高緒,字叔宗,聰明捷悟,勤奮好學。
高謙之常對人說:“興我門庭的,當是此兒。
”等到他長大,涉獵書傳,喜好文詠。
任司空行參軍、轉任長流參軍,升任鎮遠将軍、冀州儀同府中兵參軍,被府主封隆之所賞識。
隆之到梁州、濟州,讓他跟随左右,總是讓其管理數郡。
武定三年(545)死,年僅三十二歲。
高緒弟孝貞,武定年間,任司徒司曹參軍。
孝貞弟孝幹,任司空東..祭酒。
過去漢代的孝武皇帝,雖然地廣财豐,但連年征戰戎敵,于是國庫空虛。
這時,民間富紳,獻财助國;興利之計,納稅朝廷。
市場之上,設立收稅之官;邑裡鄉間,置有催賦之令。
鹽鐵經營既然方興未艾,朝廷便屢改錢币,少府于是充實起來,上林也變得十分富足。
盡避國家拓疆辟土,但國内卻不加賦稅,這都是計利的緣故啊。
而今群妖未息,四方多存壁壘,征稅既已麻煩,而千金卻一日盡完,官倉府庫儲備漸漸耗盡,财貨度用也将枯竭,誠是當初楊代獻策之秋,桑、兒言利之日。
而且以當初西京的興盛,錢币猶且屢次改動,大小貨币并行于世,子母之錢相權不悖,更何況今日寇難未除,州郡淪敗,民物凋零,軍隊國家缺少日用,另外鑄造小錢,可以有益于國家富足,那裡會損害政體,妨害百姓呢?而且政事興旺不因為錢大,政體衰落也不因為錢小,而隻重在公私得失與否,政治教化虧損與否,改鑄錢币之事既已有古人所做在先,今天我們也當效法啊。
過去禹遭大水,用曆山之金鑄錢,拯救民困。
湯遭大旱,拿莊山之金鑄錢,贖回百姓賣掉的子女。
今天百姓窮困憔悴,過于往日,英明之主哪能夠袖手旁觀呢? “臣今日所鑄之錢,是用來接濟流通的貧乏,五铢之錢,任其使用并行,流通無損,隻會國家受益,穆公之言在這一點上應驗了。
微臣我雖然理錢之術不如計然,識非心算,暫且充當錢官,也對其道理有些理解。
隻要此舉利于國家,我便不能沉默。
如有疑慮,請求公卿大臣廣為議論。
如果大家都認為公平允當,即請求施行。
” 皇帝下诏準備按他的意見辦,事情未成,他便死了。
當初,高謙之弟弟高道穆,正光年間任禦史,糾察相州刺史李世哲的案子,大加淩辱,世哲家人深深記恨。
到這時,李世哲弟李神軌被靈太後深為寵愛,恰逢謙之家僮控告主人,神軌操縱了這名家僮,并與尚書說了此事,于是判定禁囚高謙之于廷尉。
準備釋放他時,李神軌啟奏靈太後,請求發布诏書,在獄中賜死,死時,高謙之才四十二歲。
朝中人士無不歎惜哀痛。
高謙之所著文章百餘篇,别有集錄。
永安年間,朝廷贈他征虜将軍、營州刺史,谥曰康,又授一個兒子出身為官,以此昭明謙之冤屈。
高謙之的妻子中山張氏,是有見識的婦女。
教育子女,從師學授業。
經常告誡他們說:“自從我成為你們家主婦,從未看見你父親一天不讀書。
你們應該各自發奮努力,不要廢棄祖宗之業。
” 高謙之長子子儒,字孝禮。
元颢入洛陽,他的叔叔高道穆跟随皇駕北巡,高子儒随後渡河到了皇帝行宮,莊帝見到他,仔細詢問洛陽的情況,子儒詳細陳述元颢敗在旦夕。
皇帝對道穆說:“卿初來時,為什麼不與子儒一起?”道穆說:“臣家百口在洛陽,必須他維持經營。
而且要他今天來此,也可通報京師後來發生的事情。
”皇帝說:“子儒不但不負愛卿你的期待,也大慰朕意。
”于是授予他秘書郎中,轉授通直郎。
後來又升任安東将軍、光祿大夫、司徒中兵參軍、兼任祭酒,襲任父爵。
興和初年,除授兼殿中侍禦史。
當時四方多有流民,子儒為梁州、北豫、西兖三州檢戶使,所獲流民很多。
後來因為公事離職。
武定六年(548)死,當時四十一歲。
子儒弟弟高緒,字叔宗,聰明捷悟,勤奮好學。
高謙之常對人說:“興我門庭的,當是此兒。
”等到他長大,涉獵書傳,喜好文詠。
任司空行參軍、轉任長流參軍,升任鎮遠将軍、冀州儀同府中兵參軍,被府主封隆之所賞識。
隆之到梁州、濟州,讓他跟随左右,總是讓其管理數郡。
武定三年(545)死,年僅三十二歲。
高緒弟孝貞,武定年間,任司徒司曹參軍。
孝貞弟孝幹,任司空東..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