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琛傳
關燈
小
中
大
有百裡之遙,每次她弄到魚肉菜果之類美味佳肴,一定要仆人送些給父母吃,然後她才開始食用。
甄琛母親喪服沒有滿期,父親又去世了。
琛在父母墳茔内,親手種下松柏,隆冬臘月,挖土挑水。
鄉親父老十分同情他,都來幫忙。
十多年中,墳墓修好,樹木蔥榮。
甄琛與弟甄僧林發誓兄弟二人一起生活到老。
在家鄉買田置産,親自耕種,經常呼鷹喚犬,出門打獵,借以自娛。
朝廷有什麼大事,還上書陳奏。
過了很長時間,皇帝又任命他為散騎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定州大中正。
又大為皇帝親近寵幸,黃門内大小事情,全權由他負責,出則參與尚書事務,入則為皇帝出謀劃策。
甄琛,高祖時兼任過主客郎一職,迎送蕭赜出使彭城劉缵,甄琛欽佩劉缵的才氣風度,經常言于歌詩。
劉缵的兒子劉日折任朐山駐守長官,日折死之後,家屬遷入洛陽。
劉日折有個姑娘,年齡不到二十歲,而甄琛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娶姑娘為妻。
結婚那天,皇帝下诏為甄琛操辦酒宴,甄琛十分高興,世宗經常為這老少配開甄琛的玩笑。
盧昶在朐山戰敗之後,皇帝下诏讓甄琛前往檢察調查。
後遷任河南令尹,加平南将軍,黃門侍郎、大中正官職照舊。
甄琛上表說:“《詩》說:‘京邑翼翼,四方是則。
’說的是京師是國家四方的根本,社稷安危都依賴它,不可不清正。
所以,從前國都在代州時,禍患不斷、盜賊衆多,世祖太武皇帝親自發憤圖安,廣泛設置主司、裡宰等官職,這些官員都從那些令長及五等男爵的後代有謀略的人中提拔。
又廣設吏卒武士,為其羽翼,提高他們的待遇,尊重他們的勞動,這樣,不安定因素才得以消除。
而今遷都以來,國土面積增加,四面八方,赴會京都,事情超過都處代郡的時候,天下人士,雜集京師,難以一一查明掌握,以緻寇盜公行,劫害行為不斷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行市混雜,難分魚蝦,有關部門暗昧軟弱,不能勝任檢查糾察責任必然産生的結果。
大凡要人對付堅硬的木頭,必定要為他選擇好的工具。
現在的河南郡是陛下您的堅木,各種人盤根錯節,混雜在一起。
六部裡尉等部門官員便是攻堅的利器,不是貞直剛精銳利無敵的,則無法治理好京都。
現在陛下您選擇的令尹既不是良才,裡尉等官也是柔軟的鉛刀,而陛下想要整頓京邑,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裡正是流外四品之職,職位輕賤,責任瑣屑,大都是下等官員,人人苟且偷安,不能行使督察之責,所以才使得盜賊奸邪橫行霸道,各種賦稅,失去常理。
而邊外小縣,所統領的人數不過百十來戶,但往往卻以将軍任職。
京都諸坊,大的有千戶、五百戶之衆,而且其中居住的都是王公卿尹、皇親國戚之類高官顯貴,豪紳猾吏,仆役奴隸,雜居其間,這些達官貴人往往私養奸惡之人,而他們高門廣宇,不能随便幹預。
還有州郡俠膽的人,客居京都,私自交結貴戚,連群結黨,暗地裡欺行霸市,這比起邊境小縣,情況要複雜得多。
現在朝廷以邊事為難,京師治理容易,實在是不妥的做法。
大凡王都制定法律,都根據情況随時有所改變,改弦易調,是明主當務之急。
先朝确立品位高下,不是一說就定下來,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不合實際便着手更改。
現在清閑官職,猶且高官兼任,況且煩雜重要的事務,怎能馬馬虎虎、拈重如輕,随便委職呢?我請求選取武官當中八品将軍以下精幹忠直的人,以本官待遇,任裡尉之職,各自享受其應得俸祿,高的任六部尉,中等的任經途尉,下等的任裡正。
如不這樣,臣請求稍稍提高裡尉官職品位,選擇本處下品中的本應升遷的人,充當此項官職。
如果這樣,則會讓他們職重責任也大,京師就會氣象太平,陛下身邊就會安定。
”皇帝下诏說:“裡正可進品位于勳品,經途官員從九品,六部尉從正九品官員中提拔,就不必從武将中選拔這些官員了。
”甄琛又啟奏皇上以羽林軍作為巡邏力量,巡邏在坊巷之間,糾察盜賊。
從這以後,京都治安秩序大為好轉,至今仍太平無事。
轉任太子少保,黃門侍郎官職依舊。
大将軍高肇讨伐蜀亂,皇帝任命甄琛為持節使,代撫軍将軍,統領步、騎兵四萬人為前鋒都督。
甄琛部隊到了梁州獠亭時,适逢世宗逝世,班師回朝。
高肇死了之後,朝廷認為甄琛是高肇黨人,不宜再參與朝政,便命他為營州刺史出任外職,加安北将軍。
一年後,讓光祿大夫楊思穆代替他的官職,當時甄琛都六十五歲了,于是他在中山閑居,很久以後,才到京城。
被任命為鎮西将軍、涼州刺史,朝廷仍然認為他與高肇過從密切,不願讓他留在京師。
不久又征召拜授太常卿,仍然以本将軍出任徐州刺史。
等到入京辭别肅宗,甄琛以年老體弱為由不願赴任,皇帝下诏任他為吏部尚書,将軍職位照舊。
不久,又命為征北将軍、定州刺史,衣冠錦繡,遊曆治地,心情大為舒暢。
甄琛治州嚴厲刻苛,沒有聲譽。
崔光不願接受司徒之職,甄琛傍光寫信,表面貶責,實際附和。
崔光揣度他的意圖,回信稱贊以取悅于他。
不久又征召入京,授予車騎将軍、特進等銜,又授官侍中。
因他衰老,皇帝下诏賜給他禦府杖,每天早晨拄杖上朝,出入禁中。
甄琛母親喪服沒有滿期,父親又去世了。
琛在父母墳茔内,親手種下松柏,隆冬臘月,挖土挑水。
鄉親父老十分同情他,都來幫忙。
十多年中,墳墓修好,樹木蔥榮。
甄琛與弟甄僧林發誓兄弟二人一起生活到老。
在家鄉買田置産,親自耕種,經常呼鷹喚犬,出門打獵,借以自娛。
朝廷有什麼大事,還上書陳奏。
過了很長時間,皇帝又任命他為散騎常侍,領給事黃門侍郎、定州大中正。
又大為皇帝親近寵幸,黃門内大小事情,全權由他負責,出則參與尚書事務,入則為皇帝出謀劃策。
甄琛,高祖時兼任過主客郎一職,迎送蕭赜出使彭城劉缵,甄琛欽佩劉缵的才氣風度,經常言于歌詩。
劉缵的兒子劉日折任朐山駐守長官,日折死之後,家屬遷入洛陽。
劉日折有個姑娘,年齡不到二十歲,而甄琛當時已經六十多歲了,他娶姑娘為妻。
結婚那天,皇帝下诏為甄琛操辦酒宴,甄琛十分高興,世宗經常為這老少配開甄琛的玩笑。
盧昶在朐山戰敗之後,皇帝下诏讓甄琛前往檢察調查。
後遷任河南令尹,加平南将軍,黃門侍郎、大中正官職照舊。
甄琛上表說:“《詩》說:‘京邑翼翼,四方是則。
’說的是京師是國家四方的根本,社稷安危都依賴它,不可不清正。
所以,從前國都在代州時,禍患不斷、盜賊衆多,世祖太武皇帝親自發憤圖安,廣泛設置主司、裡宰等官職,這些官員都從那些令長及五等男爵的後代有謀略的人中提拔。
又廣設吏卒武士,為其羽翼,提高他們的待遇,尊重他們的勞動,這樣,不安定因素才得以消除。
而今遷都以來,國土面積增加,四面八方,赴會京都,事情超過都處代郡的時候,天下人士,雜集京師,難以一一查明掌握,以緻寇盜公行,劫害行為不斷出現,究其原因,是因為行市混雜,難分魚蝦,有關部門暗昧軟弱,不能勝任檢查糾察責任必然産生的結果。
大凡要人對付堅硬的木頭,必定要為他選擇好的工具。
現在的河南郡是陛下您的堅木,各種人盤根錯節,混雜在一起。
六部裡尉等部門官員便是攻堅的利器,不是貞直剛精銳利無敵的,則無法治理好京都。
現在陛下您選擇的令尹既不是良才,裡尉等官也是柔軟的鉛刀,而陛下想要整頓京邑,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的。
裡正是流外四品之職,職位輕賤,責任瑣屑,大都是下等官員,人人苟且偷安,不能行使督察之責,所以才使得盜賊奸邪橫行霸道,各種賦稅,失去常理。
而邊外小縣,所統領的人數不過百十來戶,但往往卻以将軍任職。
京都諸坊,大的有千戶、五百戶之衆,而且其中居住的都是王公卿尹、皇親國戚之類高官顯貴,豪紳猾吏,仆役奴隸,雜居其間,這些達官貴人往往私養奸惡之人,而他們高門廣宇,不能随便幹預。
還有州郡俠膽的人,客居京都,私自交結貴戚,連群結黨,暗地裡欺行霸市,這比起邊境小縣,情況要複雜得多。
現在朝廷以邊事為難,京師治理容易,實在是不妥的做法。
大凡王都制定法律,都根據情況随時有所改變,改弦易調,是明主當務之急。
先朝确立品位高下,不是一說就定下來,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不合實際便着手更改。
現在清閑官職,猶且高官兼任,況且煩雜重要的事務,怎能馬馬虎虎、拈重如輕,随便委職呢?我請求選取武官當中八品将軍以下精幹忠直的人,以本官待遇,任裡尉之職,各自享受其應得俸祿,高的任六部尉,中等的任經途尉,下等的任裡正。
如不這樣,臣請求稍稍提高裡尉官職品位,選擇本處下品中的本應升遷的人,充當此項官職。
如果這樣,則會讓他們職重責任也大,京師就會氣象太平,陛下身邊就會安定。
”皇帝下诏說:“裡正可進品位于勳品,經途官員從九品,六部尉從正九品官員中提拔,就不必從武将中選拔這些官員了。
”甄琛又啟奏皇上以羽林軍作為巡邏力量,巡邏在坊巷之間,糾察盜賊。
從這以後,京都治安秩序大為好轉,至今仍太平無事。
轉任太子少保,黃門侍郎官職依舊。
大将軍高肇讨伐蜀亂,皇帝任命甄琛為持節使,代撫軍将軍,統領步、騎兵四萬人為前鋒都督。
甄琛部隊到了梁州獠亭時,适逢世宗逝世,班師回朝。
高肇死了之後,朝廷認為甄琛是高肇黨人,不宜再參與朝政,便命他為營州刺史出任外職,加安北将軍。
一年後,讓光祿大夫楊思穆代替他的官職,當時甄琛都六十五歲了,于是他在中山閑居,很久以後,才到京城。
被任命為鎮西将軍、涼州刺史,朝廷仍然認為他與高肇過從密切,不願讓他留在京師。
不久又征召拜授太常卿,仍然以本将軍出任徐州刺史。
等到入京辭别肅宗,甄琛以年老體弱為由不願赴任,皇帝下诏任他為吏部尚書,将軍職位照舊。
不久,又命為征北将軍、定州刺史,衣冠錦繡,遊曆治地,心情大為舒暢。
甄琛治州嚴厲刻苛,沒有聲譽。
崔光不願接受司徒之職,甄琛傍光寫信,表面貶責,實際附和。
崔光揣度他的意圖,回信稱贊以取悅于他。
不久又征召入京,授予車騎将軍、特進等銜,又授官侍中。
因他衰老,皇帝下诏賜給他禦府杖,每天早晨拄杖上朝,出入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