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傳
關燈
小
中
大
進到冀州城南十六裡處。
敵人圍攻濟州軍,拔去栅寨,填平溝塹,隻差數尺溝就被填平了。
諸将合戰,無利而還,害怕再前進了。
李平親自來到隊伍中間,許以重賞,士兵于是又前進,大破叛賊。
元愉當時從馬上掉下來了,于是有一個人下馬救他,阻止攻勢力鬥而死。
李平乘勝追擊,到了冀州城門,斬敵數萬人,便開始圍城燒門。
元愉與百餘名騎兵沖出城門逃走,李平派統軍叔孫頭追擊敵人,在離信都十多裡的地方捉住了元愉。
冀州平定後,世宗派兼給事黃門侍郎、秘書丞元梵宣讀帝旨慰勞。
征回到京師之後,李平以本官領相州大中正。
李平一開始被尚書高肇、侍禦史王顯所恨,後來王顯代李平為中尉,李平加散騎常侍,王顯彈劾李平在冀州時隐截官家丁口,高肇又為之作證,啟奏除李平名。
延昌初年,帝诏恢複李平官爵,去除他平定冀州的功勞。
一段時間以來良賤之人的訴訟,有很多拖延多年而得不到解決,李平啟奏不問案情真僞,一律以景明年前為限,于是诤訟平息。
武川鎮百姓饑荒,鎮将任款請求貸糧沒有得到允許,擅自打開糧倉赈恤災民,有關部門以費散官糧的條律将他繩之以法,免去他的官爵。
李平啟奏說任款本意是在救濟百姓,用意善良,世宗下诏原諒了任款。
李平遷任中書令,尚書職仍舊。
肅宗初年,轉任吏部尚書,加授撫軍将軍。
李平為政技巧高超,所在都有聲譽,但他的急脾氣妨礙了他。
尚書令、任城王元澄啟奏講述李平平定冀州的功勞,請求朝廷賞賜他邑地。
靈太後于是封他為武邑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缣帛二千五百匹。
這以前,蕭衍派其左遊擊将軍趙祖悅偷據西硖石,軍力人數數萬,逼迫壽春。
鎮南将領崔亮攻打,沒拿下來,又與李崇鬧了矛盾。
帝诏李平以本官使持節、鎮軍大将軍,兼尚書右仆射為行台,節度諸軍,東西州也受他節制,如有乖異,以軍法處置。
诏李平長子李獎以通直郎職跟從,賜予李平缣帛百段、紫納金裝衫甲一領,賜予李獎缣布六十段、绛納襖一領。
父子并列,拜受家中,觀者以之為榮耀。
于是李獎率領騎步兵二千人奔赴壽春。
李平巡視硖口内外,觀察到其虛實的地方。
嚴令李崇、崔亮,令其水陸皆備,刻期齊攻。
李崇、崔亮心中害怕,不敢違令。
連日交戰,屢破敵軍。
安南将軍崔延伯在下蔡架橋,以對付敵人援軍。
敵将王神念、昌義之等不能救援,趙祖悅據守孤獨無援的城池。
李平于是布置攻打,命令崔亮督步兵攻打城西,李崇率水軍攻其東面,然後大軍鼓噪,南北兩面一擁而上。
敵人慌了手腳,東西赴戰,窮于應付。
攻下外城之後,敵人将士相繼歸附。
趙祖悅率領餘部固保南城,徹夜攻守,到天亮敵人才降。
斬殺趙祖悅,把他的頭顱送到了洛陽,俘敵無數。
因功李平遷任尚書左仆射,加授散騎常侍,将軍如故。
李平還歸京城,靈太後在宣光殿召見他,賜給他金裝刀杖一口。
當時南徐州上表說,蕭衍堵淮水形成禍患,帝诏官員讨論應付的辦法,李平認為不用出兵,堤壩自會毀壞。
等到淮河堤破,靈太後大為高興,引群臣參加宴會,敕李平前鳴箫管,肅宗親手賜予缣布百段。
熙平元年(516)冬天去世,遺囑薄葬。
帝诏賜予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套、帛七百匹。
靈太後為他在東堂舉哀。
贈給他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谥稱文烈公。
李平自在度支時起,官做至副丞相,日夜務公,孜孜不懈,在權要之地前後任官十多年,都被人交口稱贊。
所寫詩賦箴谏讠永頌,另外有集子流傳。
敵人圍攻濟州軍,拔去栅寨,填平溝塹,隻差數尺溝就被填平了。
諸将合戰,無利而還,害怕再前進了。
李平親自來到隊伍中間,許以重賞,士兵于是又前進,大破叛賊。
元愉當時從馬上掉下來了,于是有一個人下馬救他,阻止攻勢力鬥而死。
李平乘勝追擊,到了冀州城門,斬敵數萬人,便開始圍城燒門。
元愉與百餘名騎兵沖出城門逃走,李平派統軍叔孫頭追擊敵人,在離信都十多裡的地方捉住了元愉。
冀州平定後,世宗派兼給事黃門侍郎、秘書丞元梵宣讀帝旨慰勞。
征回到京師之後,李平以本官領相州大中正。
李平一開始被尚書高肇、侍禦史王顯所恨,後來王顯代李平為中尉,李平加散騎常侍,王顯彈劾李平在冀州時隐截官家丁口,高肇又為之作證,啟奏除李平名。
延昌初年,帝诏恢複李平官爵,去除他平定冀州的功勞。
一段時間以來良賤之人的訴訟,有很多拖延多年而得不到解決,李平啟奏不問案情真僞,一律以景明年前為限,于是诤訟平息。
武川鎮百姓饑荒,鎮将任款請求貸糧沒有得到允許,擅自打開糧倉赈恤災民,有關部門以費散官糧的條律将他繩之以法,免去他的官爵。
李平啟奏說任款本意是在救濟百姓,用意善良,世宗下诏原諒了任款。
李平遷任中書令,尚書職仍舊。
肅宗初年,轉任吏部尚書,加授撫軍将軍。
李平為政技巧高超,所在都有聲譽,但他的急脾氣妨礙了他。
尚書令、任城王元澄啟奏講述李平平定冀州的功勞,請求朝廷賞賜他邑地。
靈太後于是封他為武邑郡開國公,食邑一千五百戶,缣帛二千五百匹。
這以前,蕭衍派其左遊擊将軍趙祖悅偷據西硖石,軍力人數數萬,逼迫壽春。
鎮南将領崔亮攻打,沒拿下來,又與李崇鬧了矛盾。
帝诏李平以本官使持節、鎮軍大将軍,兼尚書右仆射為行台,節度諸軍,東西州也受他節制,如有乖異,以軍法處置。
诏李平長子李獎以通直郎職跟從,賜予李平缣帛百段、紫納金裝衫甲一領,賜予李獎缣布六十段、绛納襖一領。
父子并列,拜受家中,觀者以之為榮耀。
于是李獎率領騎步兵二千人奔赴壽春。
李平巡視硖口内外,觀察到其虛實的地方。
嚴令李崇、崔亮,令其水陸皆備,刻期齊攻。
李崇、崔亮心中害怕,不敢違令。
連日交戰,屢破敵軍。
安南将軍崔延伯在下蔡架橋,以對付敵人援軍。
敵将王神念、昌義之等不能救援,趙祖悅據守孤獨無援的城池。
李平于是布置攻打,命令崔亮督步兵攻打城西,李崇率水軍攻其東面,然後大軍鼓噪,南北兩面一擁而上。
敵人慌了手腳,東西赴戰,窮于應付。
攻下外城之後,敵人将士相繼歸附。
趙祖悅率領餘部固保南城,徹夜攻守,到天亮敵人才降。
斬殺趙祖悅,把他的頭顱送到了洛陽,俘敵無數。
因功李平遷任尚書左仆射,加授散騎常侍,将軍如故。
李平還歸京城,靈太後在宣光殿召見他,賜給他金裝刀杖一口。
當時南徐州上表說,蕭衍堵淮水形成禍患,帝诏官員讨論應付的辦法,李平認為不用出兵,堤壩自會毀壞。
等到淮河堤破,靈太後大為高興,引群臣參加宴會,敕李平前鳴箫管,肅宗親手賜予缣布百段。
熙平元年(516)冬天去世,遺囑薄葬。
帝诏賜予東園秘器、朝服一具、衣一套、帛七百匹。
靈太後為他在東堂舉哀。
贈給他侍中、骠騎大将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谥稱文烈公。
李平自在度支時起,官做至副丞相,日夜務公,孜孜不懈,在權要之地前後任官十多年,都被人交口稱贊。
所寫詩賦箴谏讠永頌,另外有集子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