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祚傳

關燈
郭祚,字季..,太原晉陽人,魏車騎将軍郭淮弟弟郭亮的後代。

    祖郭逸,任州别駕,前後以兩個女兒嫁司徒崔浩為妻,一個女兒嫁給崔浩弟弟上黨太守崔恬。

    世祖時,崔浩受寵用事,拜郭逸為徐州刺史,假榆次侯,終贈光祿大夫。

    父郭洪之,因崔浩事發牽連被誅,郭祚逃亡在外,得以免死。

    郭祚少時孤貧,其貌不揚,鄉人沒人認識他。

    有名女巫給他看相說日後當富貴。

    郭祚博涉經史,習崔浩之書,尺牍文章見稱于世。

    剛成年,任州主簿,刺史孫小任他為書記。

    又太原王希,是徐逸妻的侄兒,與他互相照應,二人得以出名。

     高祖初年,郭祚被舉為秀才,對策處上第,朝廷拜授他為中書博士,轉任中書侍郎,遷任尚書左丞,長兼給事黃門侍郎。

    郭祚對公事清正勤勉,日夜不懈,高祖很是欣賞他。

    跟從高祖南征,還朝之後,轉任正黃門。

    皇帝車駕幸臨長安,行經渭橋,經過郭淮廟,帝問郭祚說:“這是愛卿的祖廟?”郭祚說:“這是臣七世伯祖。

    ”高祖說:“先賢後哲,盡出一門。

    ”郭祚回答說:“過去臣先人以通儒英博,隻事魏文,微臣虛薄,得奉明聖,自思十分幸運。

    ”皇帝下诏以太牢祭祀祖廟,讓郭祚自寫祭文。

    帝又因郭祚輔贊遷都洛陽的功勞,賜給他東光子爵位。

    高祖曾經幸臨華林園,觀看舊的景陽山,郭祚說:“山以仁靜,水以智流,願陛下好自修之。

    ”高祖說:“魏明帝因奢失于前,朕我為什麼步其後塵?”郭祚說:“高山仰止。

    ”高祖說:“這是不是指身行影從?”遷官散騎常侍,仍然領黃門職。

    當時,高祖銳意典禮,兼考檢群官,又加上遷都洛陽,百業草創,征戰不息,内政外務,十分繁雜。

    郭祚與黃門宋弁參與謀劃。

    按其才能,各有委任。

    郭祚負責承禀注疏之類文字工作,特别勤勉。

    皇帝曾因立馮昭儀,百官晚上在清微後園飲宴的機會,高祖舉杯酒賜給郭祚以及崔光說:“郭祚憂勞衆事,忠心于朕;崔光溫良博物,為朝中隽秀。

    朕不勸這兩個人的酒,那該勸誰的呢?”二人被皇帝是如此看重。

     當初,高祖任命李彪為散騎常侍,郭祚因入見皇帝,高祖對郭祚說:“朕昨天誤授一個人的官職。

    ”郭祚回答說:“陛下您聖鏡照臨,論才授職,官員進退與否,黜升幽明,品物既彰,人倫有序,何至于容聖诏頒行而有差異。

    ”高祖沉吟說:“這應該有推讓,如李彪推讓,朕就打算另給他授一官職。

    ”不一會,李彪出啟說:“伯石辭卿,子産所惡,臣想要這個官職已經很久,不打算辭讓。

    ”高祖歎着氣對郭祚說:“你的忠谏,李彪的咄咄正辭,使朕遲疑不能決定。

    ”于是不換李彪的官職。

    皇帝乘輿南讨,郭祚以兼侍中職跟從皇帝,又被拜為尚書,晉爵為伯。

    高祖逝世,鹹陽王元禧等人啟奏郭祚兼任吏部尚書,不久除任長兼吏部尚書、并州大中正。

     魏世宗下诏因奸吏逃刑,決定把他們流放到邊疆,如若他們永避不出,兄弟代受刑罰。

    郭祚啟奏說:“慎獄審刑,道昭先古;垂章設禁,義纂惟今。

    所以先王循按人情物理,為之立法,故而八種刑罰備于昔典,查奸之律彰于來制,都是按照所犯罪行,量刑定罪,這是為了敦風厲俗,永為世範。

    臣考慮皇旨博遠,理絕近情,為臣既有愚蠢的不同看法,不容不講述出來。

    的确,敗壞法律的根源,是由于奸吏作怪,奸吏身份雖微,敗壞法律的行為實在很厲害。

    臣尋思皇诏之旨,的确是為了斷其遁逃之路,治理要決,确實在此。

    然而法貴止奸,不在過于嚴酷,制定法律,還可為後世範式。

    假如法律太猛而奸詐不息,禁止罪過而法不能傳,那拿什麼載于刑書,垂示百代?如果因奸吏逃竄,兄弟頂罪,罪人的妻兒又應随之定罪,這就會是一人之罪,禍殃二家。

    愚臣認為罪人既逃,就當讓妻兒連罪,逃走的人,懸名永配,過失永不赦免,這樣做奸之途自然塞住了。

    ”帝下诏從之。

     不久,郭祚轉正吏部。

    郭祚立身高潔清廉,珍惜重視官位,至于授予官職,如果得到一人,必定會考慮很久,然後才行下筆,下筆就說:“此人從此就走上顯貴之途了。

    ”由于這,辦事速度頗慢,當時很是招了些怨憤。

    但是他所選拔錄用的,都量才稱職,當時人們又因此稱贊他。

     出任使持節、鎮北将軍、瀛州刺史。

    等太極殿建成,郭祚到京師朝拜,轉任鎮東将軍、青州刺史。

    郭祚任地方官職時,逢上收成不好,全境饑荒,他傷惜優撫百姓,多有赈濟,雖然他處理事務不快,很是煩緩,但是當地人民到今天還懷念他的恩澤。

    入朝為侍中、金紫光祿大夫、并州大中正,遷任尚書右仆射。

    當時朝廷正在議定新律,帝诏讓郭祚與侍中、黃門參議勘正。

    舊例,令、仆、中丞入宮時引馬騎卒傳呼開道而入宮門,直到馬道。

    等到郭祚任仆射,認為這不是盡敬皇上的行為,就跟世宗提了出來,帝接受了他的意見,下诏說:“皇禦在太極殿,臣上朝傳呼開道止于止車門;皇禦在朝堂,止于司馬門。

    ”傳呼開道不入宮,由此開始。

    帝诏郭祚以本官領太子少卿。

    郭祚曾跟從世宗幸臨東宮,肅宗幼弱,郭祚懷揣一黃瓜出奉肅宗。

    當時應诏皇帝左右趙桃弓與禦史中尉王顯互相援引,深受世宗寵幸,郭私下裡巴結他們。

    當時人毀謗他的,稱他為桃弓仆射、黃瓜少師。

     郭祚啟奏說:“臣謹案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