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傳

關燈
吹一部。

    太和二十二年(498),平定漢陽之後,帝下诏王肅說:“大凡知己貴義,君臣務恩,而不能消災滅禍,恩義何指?卿情同伍員,身懷大恨歸附于朕,然而卻不能除一仇人,殺彼兇帥,何嘗不興言憤歎,羨吳闾而長歎息。

    前獲蕭鸾輔國将軍黃瑤起,朕乃知是卿的仇人。

    朕很快将他交付給卿,希望能稍洩仇恨,使朕當初見卿時的愁雲,稍能釋懷。

    ”當初,蕭赜收捕王肅父親王奂,司馬黃瑤起攻奂殺之,所以帝下诏如是說。

     魏高祖讨伐淮北,令王肅讨征義陽,沒等克城,蕭鸾便派将裴叔業侵犯渦陽。

    劉藻等救之,被裴叔業打敗。

    王肅上表請求另派軍援救渦陽。

    帝下诏說:“得表,看完後内心黯然,朕觀卿意不是專在水,當是因劉銳等精兵新敗于前,事往勢難的緣故。

    朕如分兵,派的不多,則會無所制,多派則禁旅難阙。

    今天的計策,隻有當作必克之舉,不可為遲疑之師,以免白白失卻南兖一州。

    卿便息意停彼,以圖義陽之寇。

    宜止則止,還取義陽;宜下則下,鎮軍淮北。

    卿當深察兩種舉措,不要導緻雙重失誤。

    如若孟表糧盡,軍隊來不及到那裡,以緻丢失渦陽,是卿你的過失。

    ”王肅于是解除義陽之圍,率軍奔赴渦陽,裴叔業于是引師退去。

    王肅因劉藻等戰敗,黜為平南将軍,中正、刺史官職仍舊。

     高祖去世,遺诏任王肅為尚書令,與鹹陽王元禧等同為宰輔,征召王肅在魯陽會駕。

    王肅到後,便與元禧等一同參與謀略。

    從魯陽至于京洛,路上喪制之事,朝廷委王肅參與處理,他憂勤密密,謹慎安排,有過舊戚。

    元禧兄弟都與他親近而且敬重他,上下稱為和睦。

    隻有任城王元澄覺得王肅被啟用于邊遠之地,一旦他位處自己之上,覺得很有缺憾。

    每每對人說:“朝廷把王肅安排在我上面還可以,而從叔廣陽,是宗室尊宿,曆職内外,為什麼忽然間讓王肅位居其右呢?”王肅聽說這話,堅決不就職以避嫌隙。

    不久被元澄奏劾,稱王肅謀反,這話不久就被申釋化解。

    帝诏王肅與陳留長公主成親,本是讓他與劉昶的媳婦彭城公主成親的,帝賜錢二十萬、帛三千匹。

    王肅啟奏說:“考課是為檢查才能,升職是由政績顯著,提升明達退卻..弱,就在這裡。

    自從百官曠缺考察,到今已經四年,臣請求依照舊式考檢群官能否勝任。

    ”皇帝接受了這個意見。

     裴叔業以壽春内附朝廷,朝廷拜授王肅為使持節、都督江西諸軍事、車騎将軍,與骠騎大将軍、彭城王元勰率領騎步兵十萬人奔赴壽春。

    蕭寶卷的豫州刺史蕭懿率衆三萬人屯駐小岘,交州刺史李叔獻屯軍合肥,準備圖取壽春。

    蕭懿派将胡松、李居士等領兵萬餘屯駐死虎。

    王肅揮師打擊,大破敵軍,擒拿其将橋珉等人,斬首數千。

    進讨合肥,生擒叔獻,蕭懿放棄小岘南逃。

    王肅還歸京城,世宗親臨東堂引見慰勞王肅,帝又問:“江左有什麼消息?”王肅說:“聽說崔慧景已死。

    蕭寶卷所憑仗的,非邪即佞。

    老天爺殆以此資陛下,平定江南的日期,将會不遠。

    ”帝以王肅淮南屢屢獲捷,賞賜缣帛四千七百五十匹,進位開府儀同三司、封昌國縣開國侯,食邑八百戶,其餘官職照舊。

    不久以王肅為散騎常侍、都督淮南諸軍事,揚州刺史、持節,餘官照舊。

     王肅連年在邊,悉心撫接人士,遠近懷歸,歸附之人門庭若市,王肅以誠相待,大得歸附人的心。

    王肅清身好施,省減聲色之好,始終以廉潔約身,家中竟無餘财。

    然而性格微顯輕佻,頗以功名自許,護掩瑕疵稱伐己功,很少推許部下,高祖經常談到這點。

    景明二年(501)在壽春去世,享年三十八歲。

    魏世宗親自為他舉哀,下诏說:“王肅突然溘逝,朕痛苦惋惜兼填于懷,可派中書侍郎賈思伯兼通直散騎常侍撫慰其孤,給東園秘器、朝服一襲、錢三十萬、帛一千匹、布五百匹、蠟三百斤,并問其蔔遷墳冢遠近,專派侍禦史一人監護喪事,務令優厚。

    ”又下诏說:“死生動靜,卑高有域,勝達所居,存亡崇顯。

    所以杜預死後,葬于首陽;司空李沖,托冢覆舟。

    朕顧瞻那裡,誠為二代的九原。

    已故揚州刺史王肅忠誠大義結于二世,英達惠敏比于李杜,平生本意,願終京陵,既有此心,應遂素志。

    可讓其葬于李沖、杜預兩墳之間,使他能與二人神遊相交。

    ”贈他為侍中、司空公,本官如故。

    有司啟奏王肅忠心大度,應谥為匡公,帝诏谥為宣簡。

    肅宗初,帝诏為王肅樹建碑銘。

    子王紹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