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伯傳
關燈
小
中
大
李孝伯,趙郡人,高平公李順堂父的弟弟。
父親名叫李曾,從小專攻《鄭氏禮》、《左氏春秋》,以教書為業。
郡府三次征召他為功曹,他都不去就任,門徒們勸他,他說:“功曹的職位,雖然說是地方政府所任的高職,但畢竟是郡吏。
北面侍奉他人,談何容易。
”州中征召他為主簿,上任一個多月後,歎着氣說:“梁叔敬有句話說:州郡之職,隻是勞擾人們而已。
無法行道,是身之憂患。
”于是又回到家裡,教書授徒。
魏太祖時,朝廷征拜他為博士,出任趙郡太守,令行禁止,盜竊強賊之流聞聲逃奔。
太宗稱贊他的治績。
并州丁零郡,屢屢為太行山以東的盜賊所害,敵人得知李曾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戴之後,害怕了,再也不敢入境騷擾。
賊寇在常山地界獲得一匹死了的鹿,拿回來說是在趙郡地界得到的,賊首把他責備了一頓,讓他把鹿還回原處。
鄰郡的人為之編了一首歌謠說:“詐作趙郡鹿,猶勝常山粟。
”可見盜賊害怕李曾的程度。
死後,朝廷贈他為平南将軍、荊州刺史、柏仁子,谥稱懿。
李孝伯少年傳承父業,博覽群書。
風度翩翩,行為符合禮節法度。
堂兄李順在魏世祖面前推薦他,朝廷便征拜他為中散官職,魏世祖一見到他大為驚異,對李順說:“這真是你家門之中的千裡馬呀。
”遷任秘書奏事中散,轉任侍郎、光祿大夫,賜爵位南昌子,加授建威将軍,皇上把軍國機密大事交付給他,可見其受朝廷寵愛的程度。
李孝伯所參預的機密謀劃事宜,當時的一般人無法知道。
後又遷任比部尚書。
因為他頻繁跟随征戰,立下諸多謀劃功勳,朝廷又晉爵為壽光侯,加授建義将軍。
真君末年,皇帝南伐,大軍準備向彭城出發。
劉義隆的兒子安北将軍、徐州刺史、武陵王劉駿,派将馬文恭率領騎步兵一萬多人到蕭城。
被魏國前驅兵馬迎擊消滅了,馬文恭逃走,免于一死,魏軍抓住了他的隊主蒯應。
劉義隆聽說魏國大軍南下而來,又派自己的弟弟太尉、江夏王劉義恭率領軍馬趕赴彭城。
魏世祖到了彭城,登上當年亞父範曾的墓冢..望城内,派蒯應到小市門,宣讀魏世祖诏書,慰問劉義恭等人,并讓蒯應講述他自己已在蕭城敗北的情況。
劉義恭等問蒯應:“魏朝皇帝自己來了沒有?”蒯應說:“本人來了。
”又問:“今在何處?”蒯應說:“在城的西南面。
”又問:“軍馬多少?”蒯應說:“中軍四十餘萬。
”劉駿派人向魏世祖獻上兩壺酒,一百根甘蔗,并請求魏朝送給他一些駱駝。
魏世祖第二天早上又登上亞父墓冢,派李孝伯到小市,劉駿也派他的長史張暢與孝伯相對。
李孝伯在遠處問張暢姓什麼,張暢說:“姓張。
”李孝伯說:“原來是張長史啊。
”張暢說:“您怎麼這麼清楚?”孝伯說;“既然來到這裡,怎能夠不熟悉這裡的情況。
”張暢問李孝伯說:“您姓什麼?任何官職?”李孝伯說:“我是戎裝行伍中的一名卒子,哪能勞君如此相問。
但我足以與君相匹敵。
”孝伯說:“魏主有诏:‘太尉劉駿、安北将軍劉義隆可暫時走出城門,魏皇我想跟他們見面,朕也不攻打彭城,為什麼要辛苦三軍将士,城上如此戒備森嚴?’今天特地派我送來賜給你們的駱駝以及貂裘與其他雜物。
”張暢說:“依你皇诏書的說法,政治可以施行于其他國家,為什麼就找上了我朝宣诏?”李孝伯說:“你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是?”張暢說:“是啊。
”李孝伯說:“我大魏擁有萬國,率土之濱,無人敢不臣服。
我皇既是你宋國鄰國之君,為什麼不能稱诏于你宋國的臣子們呢?”李孝伯又問張暢說:“你們何以至于突然就緊閉城門,收起吊橋?”張暢說:“二位王公認為魏帝遠道而來,壁壘未立,将士疲勞,而彭城之中十萬精銳,人思戰鬥,二王公怕他們會沖出城來,沖踏魏軍,所以姑且關起城門而已。
等到你們軍馬休整過來,二王決定再在沙場相見,約日交戰。
”李孝伯說:“令行禁止,主将常事,所應采取的應當以法辦事,哪裡用得着閉橋關門這種不得已的做法呢?窮迫的城中,哪裡有十萬精銳的海口呢?我大魏也有良馬百萬,我們難道也以此自誇不成。
”張暢說:“王侯設險而憑,但求合乎法令要求就行了。
我如果誇君勢力,就當說兵馬百萬了,之所以說兵馬十萬,這正
父親名叫李曾,從小專攻《鄭氏禮》、《左氏春秋》,以教書為業。
郡府三次征召他為功曹,他都不去就任,門徒們勸他,他說:“功曹的職位,雖然說是地方政府所任的高職,但畢竟是郡吏。
北面侍奉他人,談何容易。
”州中征召他為主簿,上任一個多月後,歎着氣說:“梁叔敬有句話說:州郡之職,隻是勞擾人們而已。
無法行道,是身之憂患。
”于是又回到家裡,教書授徒。
魏太祖時,朝廷征拜他為博士,出任趙郡太守,令行禁止,盜竊強賊之流聞聲逃奔。
太宗稱贊他的治績。
并州丁零郡,屢屢為太行山以東的盜賊所害,敵人得知李曾受到老百姓的衷心擁戴之後,害怕了,再也不敢入境騷擾。
賊寇在常山地界獲得一匹死了的鹿,拿回來說是在趙郡地界得到的,賊首把他責備了一頓,讓他把鹿還回原處。
鄰郡的人為之編了一首歌謠說:“詐作趙郡鹿,猶勝常山粟。
”可見盜賊害怕李曾的程度。
死後,朝廷贈他為平南将軍、荊州刺史、柏仁子,谥稱懿。
李孝伯少年傳承父業,博覽群書。
風度翩翩,行為符合禮節法度。
堂兄李順在魏世祖面前推薦他,朝廷便征拜他為中散官職,魏世祖一見到他大為驚異,對李順說:“這真是你家門之中的千裡馬呀。
”遷任秘書奏事中散,轉任侍郎、光祿大夫,賜爵位南昌子,加授建威将軍,皇上把軍國機密大事交付給他,可見其受朝廷寵愛的程度。
李孝伯所參預的機密謀劃事宜,當時的一般人無法知道。
後又遷任比部尚書。
因為他頻繁跟随征戰,立下諸多謀劃功勳,朝廷又晉爵為壽光侯,加授建義将軍。
真君末年,皇帝南伐,大軍準備向彭城出發。
劉義隆的兒子安北将軍、徐州刺史、武陵王劉駿,派将馬文恭率領騎步兵一萬多人到蕭城。
被魏國前驅兵馬迎擊消滅了,馬文恭逃走,免于一死,魏軍抓住了他的隊主蒯應。
劉義隆聽說魏國大軍南下而來,又派自己的弟弟太尉、江夏王劉義恭率領軍馬趕赴彭城。
魏世祖到了彭城,登上當年亞父範曾的墓冢..望城内,派蒯應到小市門,宣讀魏世祖诏書,慰問劉義恭等人,并讓蒯應講述他自己已在蕭城敗北的情況。
劉義恭等問蒯應:“魏朝皇帝自己來了沒有?”蒯應說:“本人來了。
”又問:“今在何處?”蒯應說:“在城的西南面。
”又問:“軍馬多少?”蒯應說:“中軍四十餘萬。
”劉駿派人向魏世祖獻上兩壺酒,一百根甘蔗,并請求魏朝送給他一些駱駝。
魏世祖第二天早上又登上亞父墓冢,派李孝伯到小市,劉駿也派他的長史張暢與孝伯相對。
李孝伯在遠處問張暢姓什麼,張暢說:“姓張。
”李孝伯說:“原來是張長史啊。
”張暢說:“您怎麼這麼清楚?”孝伯說;“既然來到這裡,怎能夠不熟悉這裡的情況。
”張暢問李孝伯說:“您姓什麼?任何官職?”李孝伯說:“我是戎裝行伍中的一名卒子,哪能勞君如此相問。
但我足以與君相匹敵。
”孝伯說:“魏主有诏:‘太尉劉駿、安北将軍劉義隆可暫時走出城門,魏皇我想跟他們見面,朕也不攻打彭城,為什麼要辛苦三軍将士,城上如此戒備森嚴?’今天特地派我送來賜給你們的駱駝以及貂裘與其他雜物。
”張暢說:“依你皇诏書的說法,政治可以施行于其他國家,為什麼就找上了我朝宣诏?”李孝伯說:“你家太尉、安北,是人臣不是?”張暢說:“是啊。
”李孝伯說:“我大魏擁有萬國,率土之濱,無人敢不臣服。
我皇既是你宋國鄰國之君,為什麼不能稱诏于你宋國的臣子們呢?”李孝伯又問張暢說:“你們何以至于突然就緊閉城門,收起吊橋?”張暢說:“二位王公認為魏帝遠道而來,壁壘未立,将士疲勞,而彭城之中十萬精銳,人思戰鬥,二王公怕他們會沖出城來,沖踏魏軍,所以姑且關起城門而已。
等到你們軍馬休整過來,二王決定再在沙場相見,約日交戰。
”李孝伯說:“令行禁止,主将常事,所應采取的應當以法辦事,哪裡用得着閉橋關門這種不得已的做法呢?窮迫的城中,哪裡有十萬精銳的海口呢?我大魏也有良馬百萬,我們難道也以此自誇不成。
”張暢說:“王侯設險而憑,但求合乎法令要求就行了。
我如果誇君勢力,就當說兵馬百萬了,之所以說兵馬十萬,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