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叟傳
關燈
小
中
大
威将軍,賜始複男爵位。
胡叟在密雲定居,家境貧寒,草室陋居,胡叟本人隻以薄酒度日,自娛自樂。
胡叟對友人金城人宗舒說:“我這樣的生活,看起來比焦先還強些。
本人天性樂此,不願再往高處發展了。
”後來胡叟被朝廷征拜為官,胡叟謝恩不往,并獻上辭官詩一篇。
魏高宗時朝廷征召胡叟及徐舒,讓他們都寫讨伐劉駿、蠕蠕的檄文。
徐舒的文字比胡叟差,于是徐舒很快又回家去了。
胡叟不治家産,常常遭受饑餓貧困之苦,但他卻不覺得有什麼恥辱。
養子叫螟蛉,也自食其力。
胡叟每每到高官顯貴家裡拜訪,總是坐着一頭母牛,衣裳破敗不堪,也不在乎。
自己縫制一條布袋子,袋子大概能裝三、四鬥的樣子,在富人家吃得酒醉飯飽,便把吃剩下的肉菜飯粟帶回來給螟蛉。
胡叟見到那些車馬華麗的達官貴人,也從不正眼相看,輕蔑得很。
尚書李敷,曾經送給他一些财物,胡叟一點也沒要。
當初胡叟第一眼見到高允,說道:“吳、鄭兩地之交,以粗衣淡食為美談的,你我之間,以朋友規勸為幽隐之志,就這而言,你當無愧于此。
”胡叟在高允居所見到中書侍郎趙郡人李璨,李璨穿着華麗的衣服,而胡叟貧窮衰老身穿粗布衣裳,李璨很是瞧不起他。
胡叟對他說:“老子今天若是願意,脫下身上的衣褲帽子,你該作何打算?”以此來譏諷李璨的衣冠華貴,意氣自得。
李璨一聽,大吃一驚,頓失顔色。
胡叟少小便成了孤兒,每每談到自己父母,就潸然淚下,像小孩子一樣悲哀地哭泣。
每逢春秋兩季應當祭祀父母之前,他就弄到好酒好菜,領着知心朋友廣甯常順陽、馮翊田文崇、上谷侯法隽,提壺帶杯,到郊外空曠僻靜的地方。
設置祭壇,奠拜父母,盡自己思念孝順之情。
當時,敦煌汜潛家裡善于釀造美酒,每到節日,便送上一壺酒給胡叟。
著作佐郎博陵人許赤虎、河東人裴定宗等人對汜潛說:“送給人東西,送上兩三回,便是很大的恩惠了,而你送給胡叟酒,卻持之以恒,這是為什麼呢?”汜潛說:“我持之以恒地拿酒給祭祀的人,是因為他孝心常在也。
”評論的人說汜潛真是位君子。
順陽這地方有幾個後生,承蒙胡叟提攜,很快進入文人之林。
高闾曾經到他家拜訪,正值胡叟光着膀子拽着柴火,從田畈中往家走。
歸家之後,為高闾辦了些薄酒蔬食,都是他自己下廚弄的。
他居住的房子十分矮小簡陋,房前屋後都是田園菜地,而胡叟弄出的飯菜卻十分精緻整潔,味道鮮美。
高闾看到他的兩個老婆,都年老體衰,而且腳跛眼瞎,衣裳破舊。
高闾看到他家實在太寒酸了,送給他大約十餘匹布的東西,胡叟也就不推辭地收下了。
高闾作《宣命賦》,胡叟為他作序。
密雲這個地方的人,都十分敬仰胡叟的人品德行,每年都給他送些布匹糧食來,胡叟轉手就分給了别人,家中什麼都沒留下。
胡叟活到八十多歲死去。
胡叟原配敦煌宋氏。
先死了,沒留下孩子,後娶的所生養的,又都過早去世,他竟絕了後代。
胡叟死後,沒有家裡的人主持喪禮,胡始昌把他的靈柩迎接殡置在自己家裡,下葬時,将自己的一個弟弟過繼給他,襲他的爵位始複男、虎威将軍。
胡叟與始昌雖然為同一宗室中人,但是兩人脾氣、性格相差很遠,合不來,胡叟在世時,兩人來往就很少,等到胡叟死了,胡始昌收葬他的禮節十分周全。
人們都議論,這是不是胡始昌想得到胡叟的爵位品秩,而不是出于同宗族的哀憫之心才這樣做的。
胡叟在密雲定居,家境貧寒,草室陋居,胡叟本人隻以薄酒度日,自娛自樂。
胡叟對友人金城人宗舒說:“我這樣的生活,看起來比焦先還強些。
本人天性樂此,不願再往高處發展了。
”後來胡叟被朝廷征拜為官,胡叟謝恩不往,并獻上辭官詩一篇。
魏高宗時朝廷征召胡叟及徐舒,讓他們都寫讨伐劉駿、蠕蠕的檄文。
徐舒的文字比胡叟差,于是徐舒很快又回家去了。
胡叟不治家産,常常遭受饑餓貧困之苦,但他卻不覺得有什麼恥辱。
養子叫螟蛉,也自食其力。
胡叟每每到高官顯貴家裡拜訪,總是坐着一頭母牛,衣裳破敗不堪,也不在乎。
自己縫制一條布袋子,袋子大概能裝三、四鬥的樣子,在富人家吃得酒醉飯飽,便把吃剩下的肉菜飯粟帶回來給螟蛉。
胡叟見到那些車馬華麗的達官貴人,也從不正眼相看,輕蔑得很。
尚書李敷,曾經送給他一些财物,胡叟一點也沒要。
當初胡叟第一眼見到高允,說道:“吳、鄭兩地之交,以粗衣淡食為美談的,你我之間,以朋友規勸為幽隐之志,就這而言,你當無愧于此。
”胡叟在高允居所見到中書侍郎趙郡人李璨,李璨穿着華麗的衣服,而胡叟貧窮衰老身穿粗布衣裳,李璨很是瞧不起他。
胡叟對他說:“老子今天若是願意,脫下身上的衣褲帽子,你該作何打算?”以此來譏諷李璨的衣冠華貴,意氣自得。
李璨一聽,大吃一驚,頓失顔色。
胡叟少小便成了孤兒,每每談到自己父母,就潸然淚下,像小孩子一樣悲哀地哭泣。
每逢春秋兩季應當祭祀父母之前,他就弄到好酒好菜,領着知心朋友廣甯常順陽、馮翊田文崇、上谷侯法隽,提壺帶杯,到郊外空曠僻靜的地方。
設置祭壇,奠拜父母,盡自己思念孝順之情。
當時,敦煌汜潛家裡善于釀造美酒,每到節日,便送上一壺酒給胡叟。
著作佐郎博陵人許赤虎、河東人裴定宗等人對汜潛說:“送給人東西,送上兩三回,便是很大的恩惠了,而你送給胡叟酒,卻持之以恒,這是為什麼呢?”汜潛說:“我持之以恒地拿酒給祭祀的人,是因為他孝心常在也。
”評論的人說汜潛真是位君子。
順陽這地方有幾個後生,承蒙胡叟提攜,很快進入文人之林。
高闾曾經到他家拜訪,正值胡叟光着膀子拽着柴火,從田畈中往家走。
歸家之後,為高闾辦了些薄酒蔬食,都是他自己下廚弄的。
他居住的房子十分矮小簡陋,房前屋後都是田園菜地,而胡叟弄出的飯菜卻十分精緻整潔,味道鮮美。
高闾看到他的兩個老婆,都年老體衰,而且腳跛眼瞎,衣裳破舊。
高闾看到他家實在太寒酸了,送給他大約十餘匹布的東西,胡叟也就不推辭地收下了。
高闾作《宣命賦》,胡叟為他作序。
密雲這個地方的人,都十分敬仰胡叟的人品德行,每年都給他送些布匹糧食來,胡叟轉手就分給了别人,家中什麼都沒留下。
胡叟活到八十多歲死去。
胡叟原配敦煌宋氏。
先死了,沒留下孩子,後娶的所生養的,又都過早去世,他竟絕了後代。
胡叟死後,沒有家裡的人主持喪禮,胡始昌把他的靈柩迎接殡置在自己家裡,下葬時,将自己的一個弟弟過繼給他,襲他的爵位始複男、虎威将軍。
胡叟與始昌雖然為同一宗室中人,但是兩人脾氣、性格相差很遠,合不來,胡叟在世時,兩人來往就很少,等到胡叟死了,胡始昌收葬他的禮節十分周全。
人們都議論,這是不是胡始昌想得到胡叟的爵位品秩,而不是出于同宗族的哀憫之心才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