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白曜傳

關燈
個方向阻擋官軍,倚山築城相連。

    海岱之地的蒼生,翹首等待拯救。

    聖朝于是眷顧南方,想要拯救邊境百姓,在廟堂之上舉行朝議,公開推舉主将,百官同音,都說同意。

    推薦委任忠誠的人才,授予慕容白曜以專事征讨之任,擁兵十萬,鎮守一方。

    其勢威懾河、濟而淮、徐震懼,其軍出征無鹽則申纂授首。

    濟北、太原,同時崩潰;麋溝、垣苗,相繼奔逃。

    及至他回師東掃,崔道固銜璧歸降,盤陽、梁鄒,肉袒請降。

    當時東陽尚未平定,人心不穩。

    沈文靜、高崇仁擁兵不降,煽動侵擾已降的邊地。

    崔僧..、蓋次陽、陳顯達連兵于淮海之地,水陸數路蜂擁,揚旌鼓噪而至,企圖增援青、齊。

    當地百姓蠢蠢欲動,無不寄希望于南方。

    當時兵卒服役時間已很久,都懷有歸家之心,但慕容白曜對外宣揚皇魏之威風,對内極力策劃謀略,親自身穿甲胄,與部下士卒同甘苦,安撫初來歸附之民,示以朝廷恩澤。

    三軍心懷如披棉衣之溫暖,新民欣喜得到重生的恩澤。

    于是使得崔僧..率部掩旗,歸順于軍門;沈文靜、高崇仁棄城逃竄入海;蓋次陽、陳顯達望塵向南而逃。

    慕容白曜聲震江、吳,風靡荊、江。

    及至青州平定,沈文秀自縛歸降,于是海波清靜,三齊得以安定,遠至東南地區,永遠為魏國所有。

    使朝廷容納六州之貢,濟、泗停息戰亂之患,開岱宗封禅之略,辟山川郡望之序。

    這實在是朝廷宗廟之靈,神明妙算所授,然而也有慕容白曜的一分功勞啊。

     “到了昏暗的瘴氣已經清靜,慕容白曜的爵位也更顯貴,榮耀燭照當時,聲譽日益遠播。

    但有人憎惡他的官位,憑空産生嫌隙,由于他的功高,就散布流言蠱惑視聽。

    巧言虛構以假亂真,緻使朱紫難以分辨,他一身傷病還未痊愈,滿門就遭屠戮。

    其鴻勳盛德,全都被埋沒抹煞。

    凡是有識之士,怎不為此而凄怆。

     “臣以為慕容白曜為官朝廷,接連蒙受榮顯的封授,曆任朝廷内外要職,一生胸懷忠誠美善。

    掌握兵權開辟邊地,屢次挫敗敵國之軍,開疆千裡,拔城十二,辛勤于軍旅之際,奔馳于矢石之間,登鋒銳而履危難,一心隻為肅清動亂。

    及至一方之難已經平夷,身受崇高的獎賞,得到疆土的封賜,命運與國家同升降,才以六十歲花甲之年,承蒙極大的榮寵。

    綜觀他所建立的功勳,就足以看清他的機謀運籌,難道會希圖僥幸,又去謀求非分之望嗎?況且在當時,國家的兵馬,屯駐在京都之南,跨州連鎮,勢同雲嶽。

    主将全都骁勇雄武,各自鎮守其所在之地,無不準備殉忠死難,以盡其節操遵奉時命。

    這樣使任何人都不敢滋生異心,慕容白曜是全然知道的。

    更何況暗藏的逆賊阻擋官軍,營、岱的百姓不滿戰亂,加以王師接連征伐,州郡屠戮,平民勞苦,神膽俱喪,逃亡失散之衆不能與他們圖存,離散疲敗之民不可同他們談勇呢!慕容白曜果敢剛毅,熟谙軍事,善于體察用兵之勢,難道就不懂得兵民不可以憑靠,将士不與自己同心,竟然會依仗強兵之勢,憑借塗炭之民,而想要謀求颠覆朝廷,這是愚笨的人也不會去做的。

    據此推斷,事情也就十分明顯了。

     “陛下聖鑒來自上天,以仁義孝德主宰當世,風度冠于天下,道德超過百王。

    自大魏開國以來,多有罪犯被處極刑,不能得到完整屍身的人,全都聽任其收葬。

    寬容之恩,自古未有。

    而慕容白曜人老功高,遭遇禍害而沉淪湮沒,聲名敗滅身受誅戮,其爵位也無以繼承,天下百姓,都共同哀傷憐惜,慕容白曜的待遇比起那些無名之輩來,應有差異。

    願陛下揚日月之光,明勳臣之績,垂天地之恩,慰僵屍之魂。

    讓其遺體合棺安葬,給予谥号,讓其死後留下名号。

    再挑選他宗族近親中才能可以任用的人,賜給低微的爵位,以繼承其斷絕的香火。

    如此,進可以獎勸将來之人,退可以顯示國家恩澤。

    使生者蒙莫大之恩,死者受骨肉之惠,難道不是兩全其美嗎!臣仰奉陛下聖明,賜恩昭覽,我為所陳述的狂妄愚昧之言,恭謹地聽候刑憲予以裁決。

    ” 高祖閱覽成淹的表章,十分贊賞,為慕容白曜的事十分憫憐痛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