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晔傳
關燈
小
中
大
的才氣能力,難道還要倚仗對父親的深情。
”劉文晔說:“臣愚劣無知,文武都不能施展,縱使呼叫之聲遍及原野,也沒有被朝廷聽到的時日,幸賴遭逢聖明的氣運,曆萬死而猶能生存。
但臣私下得見徐兖是賊寇的邊境要地,徐兖二州歸降以後,各邊戍盡為魏國所有。
而東徐州刺史張谠所戍守的團城,僅隻包括兩個郡而已。
徐兖二州歸降後,張谠仍舊閉門拒降,朝廷授予他刺史之職,他才來歸附。
他父子二人,都蒙受封為侯爵。
論功比勤,他都不強于我的父親。
”高祖說:“你引出張谠這個人,張谠的事與你父親略有差異。
”劉文晔說:“臣不知道差異在什麼地方。
”高祖說:“張谠一開始就來表示歸降的誠意,最終也沒有失去信用。
你的父親在前不是早已覺悟,在後又據城拒守,怎麼能說沒有差異?”劉文晔回答說:“張谠父子,開始有歸順投誠之名,後來卻有閉門拒守之罪,以功補過,免予治罪就是幸運了。
臣又見崔僧..的母親和弟弟,跟随他的叔父崔道固在曆城。
崔僧..老遠聽說魏軍王威已至曆城,恐怕母弟二人城陷身亡,就督率鄉裡之衆要來救援。
他到達郁洲的時候,曆城已經被攻克,隻得束手歸誠,以救母弟之命。
聖朝嘉獎他前來歸順,賞給他三品之職。
臣亡父的誠心,難道比崔僧..還有不及的嗎?”高祖說:“崔僧..身居東海,去留都任憑他自己的本意,來則有他的職位,去則為他人之臣,由于這個緣故才獎賞他。
你的父親被圍困在一座孤城,該城已是屬我所有,所以對他不予封賞。
”劉文晔說:“亡父據城歸附魏國,這是最大的公;崔僧..懷着自己的主意而來,這是為一己之私。
為私的人受賞,至公之人得不到酬報,臣看不出其中正确之處。
”高祖聽了笑而不言。
比部尚書陸睿叱責劉文晔說:“即使是先朝錯誤地獎賞了崔僧..,難道現在可以又錯誤地獎賞于你嗎!”劉文晔說道:“先帝是大魏中代的聖主,與日月同輝,和堯舜并重,又有善于治理國家的宰相,現在你說先帝是錯誤的賞賜,難道不是對先朝的誣蔑嗎?”尚書高闾說:“你認為母弟與妻兒誰更為重要?”劉文晔說:“母弟為重要。
”高闾說:“你既然知道母弟更為重要,那麼朝廷賞賜崔僧..就是對的。
你的父親是為妻兒而來,事情不是相反的嗎?”劉文晔說:“崔僧..如果沒有母親弟弟,他會前來歸降嗎?”高闾說:“當然不會來。
”劉文晔說:“像崔僧..前往解救母弟之難,這是他的私心。
而亡父本是大丈夫,立身處世,難道能為了顧惜妻兒而有損于高尚的節操嗎!迸時樂羊食子,他有所顧惜嗎?亡父的本心,其實不是為顧惜妻兒,他之所以歸附朝廷的原因,是自知商不能敵周,天命有所歸屬。
”高祖對劉文晔說:“你所申訴的事,也頗有道理。
獎賞應當從重,處罰應當從輕,不久我将會敕令對你酬功叙官。
”劉文晔流淚說:“臣愚鈍至極,恐怕再無機會見到聖上,陛下已經給予我仁慈和恩澤,希望能敕令有關部門,特别賜予我朝廷恩祿。
”高祖說:“王者無戲言,不必如此殷勤急切。
”不久,賜予劉文晔爵位為都昌子,他受到朝廷很好的待遇。
後授任他為協律中郎,改授羽林監。
世宗即位後,劉文晔任高陽太守。
延昌年間,劉文晔去世。
朝廷追贈他為平遠将軍、光州刺史,定谥号為貞。
”劉文晔說:“臣愚劣無知,文武都不能施展,縱使呼叫之聲遍及原野,也沒有被朝廷聽到的時日,幸賴遭逢聖明的氣運,曆萬死而猶能生存。
但臣私下得見徐兖是賊寇的邊境要地,徐兖二州歸降以後,各邊戍盡為魏國所有。
而東徐州刺史張谠所戍守的團城,僅隻包括兩個郡而已。
徐兖二州歸降後,張谠仍舊閉門拒降,朝廷授予他刺史之職,他才來歸附。
他父子二人,都蒙受封為侯爵。
論功比勤,他都不強于我的父親。
”高祖說:“你引出張谠這個人,張谠的事與你父親略有差異。
”劉文晔說:“臣不知道差異在什麼地方。
”高祖說:“張谠一開始就來表示歸降的誠意,最終也沒有失去信用。
你的父親在前不是早已覺悟,在後又據城拒守,怎麼能說沒有差異?”劉文晔回答說:“張谠父子,開始有歸順投誠之名,後來卻有閉門拒守之罪,以功補過,免予治罪就是幸運了。
臣又見崔僧..的母親和弟弟,跟随他的叔父崔道固在曆城。
崔僧..老遠聽說魏軍王威已至曆城,恐怕母弟二人城陷身亡,就督率鄉裡之衆要來救援。
他到達郁洲的時候,曆城已經被攻克,隻得束手歸誠,以救母弟之命。
聖朝嘉獎他前來歸順,賞給他三品之職。
臣亡父的誠心,難道比崔僧..還有不及的嗎?”高祖說:“崔僧..身居東海,去留都任憑他自己的本意,來則有他的職位,去則為他人之臣,由于這個緣故才獎賞他。
你的父親被圍困在一座孤城,該城已是屬我所有,所以對他不予封賞。
”劉文晔說:“亡父據城歸附魏國,這是最大的公;崔僧..懷着自己的主意而來,這是為一己之私。
為私的人受賞,至公之人得不到酬報,臣看不出其中正确之處。
”高祖聽了笑而不言。
比部尚書陸睿叱責劉文晔說:“即使是先朝錯誤地獎賞了崔僧..,難道現在可以又錯誤地獎賞于你嗎!”劉文晔說道:“先帝是大魏中代的聖主,與日月同輝,和堯舜并重,又有善于治理國家的宰相,現在你說先帝是錯誤的賞賜,難道不是對先朝的誣蔑嗎?”尚書高闾說:“你認為母弟與妻兒誰更為重要?”劉文晔說:“母弟為重要。
”高闾說:“你既然知道母弟更為重要,那麼朝廷賞賜崔僧..就是對的。
你的父親是為妻兒而來,事情不是相反的嗎?”劉文晔說:“崔僧..如果沒有母親弟弟,他會前來歸降嗎?”高闾說:“當然不會來。
”劉文晔說:“像崔僧..前往解救母弟之難,這是他的私心。
而亡父本是大丈夫,立身處世,難道能為了顧惜妻兒而有損于高尚的節操嗎!迸時樂羊食子,他有所顧惜嗎?亡父的本心,其實不是為顧惜妻兒,他之所以歸附朝廷的原因,是自知商不能敵周,天命有所歸屬。
”高祖對劉文晔說:“你所申訴的事,也頗有道理。
獎賞應當從重,處罰應當從輕,不久我将會敕令對你酬功叙官。
”劉文晔流淚說:“臣愚鈍至極,恐怕再無機會見到聖上,陛下已經給予我仁慈和恩澤,希望能敕令有關部門,特别賜予我朝廷恩祿。
”高祖說:“王者無戲言,不必如此殷勤急切。
”不久,賜予劉文晔爵位為都昌子,他受到朝廷很好的待遇。
後授任他為協律中郎,改授羽林監。
世宗即位後,劉文晔任高陽太守。
延昌年間,劉文晔去世。
朝廷追贈他為平遠将軍、光州刺史,定谥号為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