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顔素蘭傳

關燈
說出而禍患将至,但臣父子連續在聖朝任職,久食朝廷厚祿,不敢苟且偷安。

    望陛下斷然處置,這是社稷之福啊!”皇帝說:“這是件大事,你敢于提及,很好!”素蘭又奏道“:丞相福興,是國家舊功臣,請召回京,以安定衆人之心,并讓左丞彖多處置後事就足夠了。

    ”皇帝說:“如你所說,兩人能不相鬥嗎?”素蘭說:“福興、彖多能夠同心同德,事事無不協調。

    ”皇帝說:“京都事多,恐怕丞相不可空缺。

    ”素蘭說:“臣下聽說,朝廷正則天下正,不如讓福興回朝,以正根本。

    ”皇帝說:“讓我慢慢考慮。

    ”素蘭辭出,皇帝又告誡他說:“今天和我對答的隻有你們兩人,一定不得洩漏。

    ”後來,皇帝因完顔素蘭敢于直言進谏,讓他再次擔任監察禦史。

     四年三月,素蘭進奏:“臣近來被任命前去查問外路官員情況,清廉有才幹的不動,懦弱不公正的加以罷免,詳細申奏朝廷,另外考慮使用。

    臣想到那些懦弱而不公正的人雖讓罷免,也不過是讓候補官員來代替他,候補官員有沒有本領也不清楚,說不定有的還不如前官,這樣就隻有選拔人員的虛名,而無得人之實績。

    古語說:‘縣令不合适,百姓受災殃。

    ’現在如果後任官員更差,就将為害更嚴重,這哪裡是朝廷愛惜民衆的想法呢?守和令,是治國的根本。

    請讓随朝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員,各自舉薦能夠充當縣長官的人,并寫明舉薦官員名字,以後考察是否有才能,同時接受賞賜或責罰,大約可以成事。

    在商議時有主張采用核選法,打亂資曆品級等,這是不知道今天的情況和平時不同,怎能拘泥于一種定法,坐視民衆疾患而不暫時加以改定呢?”皇帝诏令有關方面商議實行。

     當時,哀宗還是皇太子,東宮所設置的師保、贊、谕官員大多不得其人。

    于是,素蘭上奏說:“臣聽說,太子是天下的根本,要治理天下必須先正其本,正本的要務沒有别的,在于選用人員輔助他。

    那些生長在齊地的人能說齊地方言,不能講楚地語言,這是沒有學過的緣故。

    人的性情也在于學習。

    以前成王還在襁褓之中時,就任命周公和召公作為師保,禁戒他有追求安逸舒适的想法,告訴他保持和守成大業之道,終于使他功業光及文王武王,垂蔭于無窮。

    唯願陛下順應天人之心,預建東宮。

    皇太子仁慈聰明,出于天生,總管朝中要事原已綽然有餘,如果再選拔如周公、召公那樣賢能的人加以輔佐,那麼成、周之治也不足相比了。

    ”皇帝很贊同。

    不久,任命完顔素蘭擔任内侍局直長,很快又遷任谏議大夫,進任侍禦史。

     興定二年(1218)四月,因為蒲鮮萬奴叛亂,皇帝派完顔素蘭和近侍局副使皇族訛可同往遼東,并對他們說:“蒲鮮萬奴的事情不知結果如何,卿等到那裡以後應當能知道詳情,然而隻應當住到鐵山,如果再住遠了,那我就難以得到消息了。

    ”又說:“我因為訛可性情比較輕率,所以特地讓你同行,每事必須詳細商議。

    ”完顔素蘭将要出發時,又對皇帝說:“臣近日請求通告高麗重開交易市場事,聽說已有诏書交令行省必蘭出示布告。

    如果讓行省出示布告,不過鄰近邊境地方能夠領受了,隻怕中間有所阻塞,使朝廷聖恩不能送達高麗國,高麗國也沒有辦法知道朝廷的本意。

    況且高麗世代是藩國,從未缺過臣子的禮節,如派使者送信,公開帶着恩诏告訴他們,那麼借糧、互開市易二者之間必定有一件可以辦成。

    如果都不聽從,那麼理屈在對方,然後再另外考慮辦法對付。

    ”皇帝贊同他的意見,于是派典客署書表劉丙和他同行。

    當回京時,被任命為翰林待制。

     正大元年(1224)正月,皇帝诏令群臣商議修複河中府,完顔素蘭和陳規等都上奏認為不行,言論載于《陳規傳》。

    當月,轉任刑部郎中。

    當時,南陽人布陳謀反,因為坐罪而被捕的有幾百人。

    司直白華對完顔素蘭說“:此案捕錯的人很多,新天子正力求寬大待民,他日必定再下诏重審,但等到昭雪時,死在刑罰拷打下的人就會很多了。

    ”完顔素蘭便讓白華和檢法官邊澤将應當死刑和應當赦免的人分别開來,完顔素蘭向朝廷上奏後,隻判了首惡者和準備擔任僞将相的幾個人的罪,其餘全部釋放。

    八月,被任命代理戶部侍郎。

    二年三月,任京西司農卿,不久又改為司農大卿,轉任禦史中丞。

    七年七月,代理元帥右都監、參知政事,在京兆設置行省。

    不久,又改任金安軍節度使,兼同、華安撫使。

    接着又被召回朝廷,當行至陝州被包圍,過了很久,逃亡奔往皇帝行宮,在途中遇害。

     完顔素蘭當官以嚴于自律和辦事謹嚴而得名,但過于注重小節而不能擔任大事,在同輩之中是比較值得稱贊的。

    自從被提拔擔任近侍局直長以後,往往在進谏時多有補益。

    他守父喪時,不喝酒,住在墓邊草廬中達三年之久,當時人都認為是難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