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摯傳

關燈


    六月,皇帝派人對侯摯說:“卿勤勞于國家大事,不避危難,身居相位而往來于山崗水寨之間,保護農民收獲二麥,忠誠之心朕所詳知。

    雖然如此,你是位大臣,防秋之時也應選擇安全的地方住下,不可墜入敵人奸計中。

    ”侯摯回答說:“臣蒙受大恩,雖死也難報答。

    但聽到聖上的訓谕怎敢不執行。

    我拟駐兵在長清縣的靈岩寺,那裡有三百多間屋子,而且和泰安的天勝寨相連接,位于東平和益都之間,萬一兵來,足以相互接應救援。

    ”皇帝擔心他分散兵糧,便诏令他暫時移往邳州行省。

     九月,侯摯上奏說:“東平以東地區連續遭受摧殘破壞,至于邳、海地區尤其嚴重。

    海州的民戶不足一百而駐軍五千,邳州民戶隻有八百而軍隊數以萬計。

    古代征兵是以八家為一單位,一家出去當兵,七家人家供應,仍有傷害生命、荒廢家業、疲于奔走的嗟歎。

    如今兵多而民不足,即使蕭何、劉晏複活也沒有辦法可想,何況像我這樣的人有什麼辦法。

    我見邳、海之間貧民失業者衆多,每天吃野菜,無所依靠,隻怕因此嘯聚山林增加敵人的聲勢。

    請選拔招募他們當兵,從十月起供給糧食,讓他們充當守衛和差役,到二月裡停止。

    每人分給三十畝地,借給種子,檢查他們的收成,根據數量收取賦稅,到秋天繼續隸屬軍隊。

    邊打仗邊耕作,公私兩利,也可望把被俘虜去的民衆招集回來。

    ”皇帝下诏同意實行。

     當時,樞密院因為海州軍隊食糧不足,難于運送,奏請遷回内地,下诏詢問侯摯,侯摯上奏說:“海州連山隔海,和沂、莒、邳、密都是邊沿要害之地,近年來已成為賊巢了,這是宋人資助的緣故。

    如果抛棄而遷移到其他地方,那麼直到東平一帶都成為敵人的地盤了,地大則增添威勢,今後難以收複了,我不認為這是好辦法。

    況且朝廷所以想遷移軍隊,隻是憂慮糧草難以供給罷了。

    臣請求讓我盡力策劃,勸告農民及時耕種,并且讓他們煮鹽換糧,或者在宿遷設場地,以為通商之用,可以不勞民力而事可辦。

    仍選沭陽作為屯守軍營的地方,分兵巡邏防衛,這樣軍隊不用遷移,也沒有其他問題了。

    ”皇帝贊同他的意見,便停止原來想法。

     十月,起先邳州副提控王汝霖以州中廪糧将缺,煽動他的軍隊作亂。

    山東東路轉運副使兼同知沂州防禦使程戬害怕禍将連及自己,便和他同謀,于是他們勾結宋兵作為外應。

    侯摯得知消息,立即派兵逮捕,審問之後,均已伏罪,王汝霖和程戬以及他們同黨彈壓崔榮、副統韓松、萬戶戚誼等都被殺,這時才奏明朝廷。

    三年七月,設置了汴京東、西、南三路行三司,诏令侯摯居中總領其事。

    十月,因汴京内城完工,遷官一級。

    四年七月,升為榮祿大夫,辭職。

     天興元年(1232)正月,起複任大司農。

    四月,送還大司農印玺,又辭職。

    八月,又起用任平章政事,封蕭國公,行京東路尚書省事。

    派三千軍隊護送他到張家渡上船,當走到封丘時,被敵軍發覺,不能前進。

    那些将卒們打算叛變南逃,隻留下幾騎人馬保護侯摯。

    侯摯知道了他們的計謀,便下了馬,坐下對衆将們說“:敵軍包圍了我們,進退全由我們決定。

    你們不想謹慎處置,我甯可死在你們手裡,也不願被亂兵所蹂躏,以辱國君之命。

    ”衆将聽了他的話都應允而停止叛逃,因此得以全師而回,得知這事的人都贊賞他氣壯。

    十一月,又辭官。

    他住在汴京裡,有一座園亭修建在蔡水之濱,天天和故交老友宴飲。

    當崔立以汴京投降敵人時,侯摯被亂兵所殺害。

     侯摯為人有威嚴,統率軍隊時沒有人敢冒犯他。

    在朝廷遇事敢于進言,又喜歡舉薦賢士,如張文舉、雷淵、麻九疇等人都是因侯摯推薦而受任用的。

    在南渡以後的宰相之中,他最有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