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單镒傳
關燈
小
中
大
徒單镒本名叫按出,是上京路速速保子猛安人。
父名烏辇,任北京副留守。
镒異常聰明,剛剛七歲,就能熟習女真文字。
大定四年(1164),皇帝命他用女真文翻譯書籍。
五年(1165),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獻來镒翻譯的《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
六年(1166),又送上《史記》、《西漢書》,皇帝下令将這些譯本公布發表。
皇帝令挑選各路學生三十多人,叫編修官溫迪罕締達教他們讀古書,學做詩、對策。
被選中的人中最精通學業的是镒,于是他從此通曉了契丹大小字及漢字,完全熟悉了經史。
過了較長一段時間,樞密使完顔思敬請示讓女真人參加科舉考試,從中拔取進士,此議送交尚書省商定。
回禀皇帝“:剛建立的女真進士科,暫且免去鄉、府兩試,其禮部試、廷試,隻考一道對策,限定滿五百字就行了。
同時在國都設國子學,各路設府學,并用新科進士充當教授,士民子弟願意學習的人都可以上。
幾年過後,學者自然多了,就同漢人考進士一樣三年一試。
”皇帝同意。
十三年(1173)八月,皇帝策問女真進士求賢以治的方法。
侍禦史完顔蒲涅、太常博士李晏、應奉翰林文字阿不罕德甫、移剌傑、中都路都轉運副使奚礱主持考試,镒等二十七人進士及弟。
镒被授予兩職,其餘授一官,前三名擔任中都路教授,第四名以下任各路教授。
大定十五年(1175),皇帝下诏翻譯各部經書,著作佐郎溫迪罕締達、編修官宗璧、尚書省譯史阿魯、史部令史楊克忠譯文注解,翰林修撰移剌傑、應奉翰林文字移剌履講析其義。
镒以中都路教授選拔為國子助教。
左丞相纥石烈良弼曾到國子學中與镒論談,對他十分敬佩。
镒遭逢母親喪事後,再用為國史院編修官。
世宗曾問太尉完顔守道說“:徒單镒人怎麼樣?”守道回答說:“有才力,可擔當政事。
”皇上說:“對,讓他多處理繁雜事務。
”又說:“镒舉止溫文爾雅,性情和藹可親。
”過了較長的一段日子,镒兼修起居注,累官到翰林待制,兼任右司員外郎。
他獻上《漢光武中興賦》,世宗閱後大喜說“:不設立女真進士科,怎麼能得到這人!” 章宗即位,镒升為左谏議大夫,兼任吏部侍郎。
明昌元年(1190),升為禦史中丞。
不久,被任為參知政事,兼撰寫國史。
镒說:“人生有很多欲望,不用制度加以限制,則奢侈之心沒有盡頭。
如今天下安定已久,應當謹慎行事,以便長久太平。
” 章宗堅定緻力于政治安定。
镒送上奏章,奏文大緻說:“我私下看唐虞的書,他們的臣子對皇帝說‘謹慎啊’、‘勤勉啊’,并用‘籲’表示驚疑,用‘都’表示贊美。
既陳述了皇帝應警惕的地方,又用美好的東西來勸導他。
皇帝治理時,一定說‘向大家核查,大家的說法對就放棄自己的主張,聽從大家的意見’。
又能聽從,又能做到,因而興旺。
君臣上下之間就是這樣相處的。
今天陛下繼承興隆的氣數,保護太平基業,的确應當考古重德,在這點上留心,不因身外的人或事決定好惡喜怒,不因自己的好惡喜怒忽略友善,不體恤别人的話。
是啊,上下情況有通達有阻塞。
天地的運氣有好有壞。
唐代的陸贽曾陳述上下情況不通有九種弊病,其中上有六種,下有三種。
皇上能注意這六種弊病,做臣子的怎敢不小心待另三病。
上下情況既然能通暢,那就抓住了主要環節帶動了一切。
”镒升為尚書右丞,依舊撰寫史書。
明昌三年(1192),镒被免去其他職務擔任橫海軍節度使,後改任定武軍節度使,知平陽府事。
先前,鄭王永蹈任職定武軍,鎬王永中任職平陽府,相繼獲罪,受牽連的人很多,皇帝懷疑他們有同黨,也許因為這個緣故,命镒節度定武,随即又請他管理平陽。
之後改任西京留守。
承安三年(1198),改為上京留守。
五年(1200),章
父名烏辇,任北京副留守。
镒異常聰明,剛剛七歲,就能熟習女真文字。
大定四年(1164),皇帝命他用女真文翻譯書籍。
五年(1165),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獻來镒翻譯的《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
六年(1166),又送上《史記》、《西漢書》,皇帝下令将這些譯本公布發表。
皇帝令挑選各路學生三十多人,叫編修官溫迪罕締達教他們讀古書,學做詩、對策。
被選中的人中最精通學業的是镒,于是他從此通曉了契丹大小字及漢字,完全熟悉了經史。
過了較長一段時間,樞密使完顔思敬請示讓女真人參加科舉考試,從中拔取進士,此議送交尚書省商定。
回禀皇帝“:剛建立的女真進士科,暫且免去鄉、府兩試,其禮部試、廷試,隻考一道對策,限定滿五百字就行了。
同時在國都設國子學,各路設府學,并用新科進士充當教授,士民子弟願意學習的人都可以上。
幾年過後,學者自然多了,就同漢人考進士一樣三年一試。
”皇帝同意。
十三年(1173)八月,皇帝策問女真進士求賢以治的方法。
侍禦史完顔蒲涅、太常博士李晏、應奉翰林文字阿不罕德甫、移剌傑、中都路都轉運副使奚礱主持考試,镒等二十七人進士及弟。
镒被授予兩職,其餘授一官,前三名擔任中都路教授,第四名以下任各路教授。
大定十五年(1175),皇帝下诏翻譯各部經書,著作佐郎溫迪罕締達、編修官宗璧、尚書省譯史阿魯、史部令史楊克忠譯文注解,翰林修撰移剌傑、應奉翰林文字移剌履講析其義。
镒以中都路教授選拔為國子助教。
左丞相纥石烈良弼曾到國子學中與镒論談,對他十分敬佩。
镒遭逢母親喪事後,再用為國史院編修官。
世宗曾問太尉完顔守道說“:徒單镒人怎麼樣?”守道回答說:“有才力,可擔當政事。
”皇上說:“對,讓他多處理繁雜事務。
”又說:“镒舉止溫文爾雅,性情和藹可親。
”過了較長的一段日子,镒兼修起居注,累官到翰林待制,兼任右司員外郎。
他獻上《漢光武中興賦》,世宗閱後大喜說“:不設立女真進士科,怎麼能得到這人!” 章宗即位,镒升為左谏議大夫,兼任吏部侍郎。
明昌元年(1190),升為禦史中丞。
不久,被任為參知政事,兼撰寫國史。
镒說:“人生有很多欲望,不用制度加以限制,則奢侈之心沒有盡頭。
如今天下安定已久,應當謹慎行事,以便長久太平。
” 章宗堅定緻力于政治安定。
镒送上奏章,奏文大緻說:“我私下看唐虞的書,他們的臣子對皇帝說‘謹慎啊’、‘勤勉啊’,并用‘籲’表示驚疑,用‘都’表示贊美。
既陳述了皇帝應警惕的地方,又用美好的東西來勸導他。
皇帝治理時,一定說‘向大家核查,大家的說法對就放棄自己的主張,聽從大家的意見’。
又能聽從,又能做到,因而興旺。
君臣上下之間就是這樣相處的。
今天陛下繼承興隆的氣數,保護太平基業,的确應當考古重德,在這點上留心,不因身外的人或事決定好惡喜怒,不因自己的好惡喜怒忽略友善,不體恤别人的話。
是啊,上下情況有通達有阻塞。
天地的運氣有好有壞。
唐代的陸贽曾陳述上下情況不通有九種弊病,其中上有六種,下有三種。
皇上能注意這六種弊病,做臣子的怎敢不小心待另三病。
上下情況既然能通暢,那就抓住了主要環節帶動了一切。
”镒升為尚書右丞,依舊撰寫史書。
明昌三年(1192),镒被免去其他職務擔任橫海軍節度使,後改任定武軍節度使,知平陽府事。
先前,鄭王永蹈任職定武軍,鎬王永中任職平陽府,相繼獲罪,受牽連的人很多,皇帝懷疑他們有同黨,也許因為這個緣故,命镒節度定武,随即又請他管理平陽。
之後改任西京留守。
承安三年(1198),改為上京留守。
五年(120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