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括安禮傳
關燈
小
中
大
都都被殺害。
賽一等都是功臣的後代,做官時不曾與契丹有怨恨,他們的野心,足可以顯現。
”唐括安禮回答說“:聖主廣愛天下,養育萬國,不應有分别。
”皇帝說:“朕不是有分别,隻是善善惡惡,所以能治理好。
以後的日子邊疆或者有災禍,契丹難道會同我們一心?” 他日,皇帝又說:“推薦人才是大臣的職責。
朝廷外面五品的官員尚且還推薦人才,宰相卻沒有推薦,什麼原因?”唐括安禮回答說:“孔子稱推薦人才很困難,賢人君子,世上不多。
陛下一定想得到人才,應當廣開發現人才之路,區别才能的長短而器重使用他們,這樣就能得到人才。
”皇帝說“:人才選拔任用的法規沒有條理。
奉職者都是有權勢有地位人的子孫,朕要知道他們有資格考出身的年月。
親軍不能以門第來招人,沒有蔭庇特權的人不到武義不得出職,隻是認為女真人有升遷做官的資格,所以出職反而在奉職之上。
天下一家,唯獨女真人有升遷做官的資格,什麼原因?”唐括安禮回答說:“這是祖宗們立下的規矩,恐怕很難立即改變。
” 唐括安禮轉任左丞,與右丞蒲察通同日被任命,皇帝對他說:“我今年五十五歲,如果過了六十歲,對政事一定會厭倦。
應該趁着朕身強健康時,凡是女真猛安謀克應當研習政事,修改重定法令。
宗族中很少有人達到朕這樣的壽限,朕很熟悉女真的舊俗,子孫怎麼能知道它,況且是政事,你們應該了解朕的意思。
”皇帝又說:“大理寺的政事大多積壓滞留,宰執不督察斥責他,為什麼?”唐括安禮回答說“:很棘手的文書舊例是給以期限完成。
”皇帝說:“舊例是‘是’是‘非’,今天不加以考慮,就給你們期限嗎?”參政移剌道說:“我在大理寺時,未曾有滞留的事情。
”皇帝說“:你在大理寺時沒有滞留的事,如今作為宰執卻不能檢查治理,為什麼?”移剌道無言以對而退。
皇帝問宰臣說:“禦史台官,也與親族朋友往來嗎?”宰臣們都說“:很少往來。
”皇帝說“:禦史台官應當全部斷絕人事關系。
谏官、記注官耳聞目睹重大國策的議定,也不可以同人交往。
”唐括安禮回答說:“親族朋友之間,恐怕不可能全部斷絕來往。
”皇帝說:“職責所限,何必擔憂别人怎麼說。
” 唐括安禮進升平章政事,封為芮國公,授予世襲謀克。
世宗皇帝告訴唐括安禮,以前朝代的史書很詳細完備,今天我們對祖宗的實錄太簡略。
唐括安禮回答說“:以前朝代的曆史都已成書,有帝紀、列傳。
他日修史時,也有帝紀、列傳,其詳細程度可在列傳中表現。
”唐括安禮曾經議論過科舉考試科目,他對皇帝說:“我觀察現代的讀書人不把策略當回事,今天如果把詩、賦、策略都安排場次考試,文理都優秀的人作為中選人,再考察他們對時事的認識,可能會得到人才。
”皇帝說“:你們讨論這件事。
”皇帝對宰臣說“:賞獎有功的人不能拖延,拖延獎賞不能勉勵他們的鬥志。
”唐括安禮回答說“:古代所謂的獎賞不能超過時間,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 大定二十一年(1181),唐括安禮官拜右丞相,進封申國公,他堅持推辭說:“我在宰相位上,對國家沒有幫助,整夜擔憂害怕,惟恐有罪,上負陛下,下負百姓。
我實在不敢接受丞相的職位,請陛下選擇賢臣任用。
”皇帝說“:我知道你正直,與左丞相習顯沒有兩樣。
且熟悉政事,沒有人比你的才能強。
你不要謙讓。
”唐括安禮叩頭緻謝。
這一年,唐括安禮死去。
泰和元年(1201),唐括安禮配享世宗廟廷祭祀。
賽一等都是功臣的後代,做官時不曾與契丹有怨恨,他們的野心,足可以顯現。
”唐括安禮回答說“:聖主廣愛天下,養育萬國,不應有分别。
”皇帝說:“朕不是有分别,隻是善善惡惡,所以能治理好。
以後的日子邊疆或者有災禍,契丹難道會同我們一心?” 他日,皇帝又說:“推薦人才是大臣的職責。
朝廷外面五品的官員尚且還推薦人才,宰相卻沒有推薦,什麼原因?”唐括安禮回答說:“孔子稱推薦人才很困難,賢人君子,世上不多。
陛下一定想得到人才,應當廣開發現人才之路,區别才能的長短而器重使用他們,這樣就能得到人才。
”皇帝說“:人才選拔任用的法規沒有條理。
奉職者都是有權勢有地位人的子孫,朕要知道他們有資格考出身的年月。
親軍不能以門第來招人,沒有蔭庇特權的人不到武義不得出職,隻是認為女真人有升遷做官的資格,所以出職反而在奉職之上。
天下一家,唯獨女真人有升遷做官的資格,什麼原因?”唐括安禮回答說:“這是祖宗們立下的規矩,恐怕很難立即改變。
” 唐括安禮轉任左丞,與右丞蒲察通同日被任命,皇帝對他說:“我今年五十五歲,如果過了六十歲,對政事一定會厭倦。
應該趁着朕身強健康時,凡是女真猛安謀克應當研習政事,修改重定法令。
宗族中很少有人達到朕這樣的壽限,朕很熟悉女真的舊俗,子孫怎麼能知道它,況且是政事,你們應該了解朕的意思。
”皇帝又說:“大理寺的政事大多積壓滞留,宰執不督察斥責他,為什麼?”唐括安禮回答說“:很棘手的文書舊例是給以期限完成。
”皇帝說:“舊例是‘是’是‘非’,今天不加以考慮,就給你們期限嗎?”參政移剌道說:“我在大理寺時,未曾有滞留的事情。
”皇帝說“:你在大理寺時沒有滞留的事,如今作為宰執卻不能檢查治理,為什麼?”移剌道無言以對而退。
皇帝問宰臣說:“禦史台官,也與親族朋友往來嗎?”宰臣們都說“:很少往來。
”皇帝說“:禦史台官應當全部斷絕人事關系。
谏官、記注官耳聞目睹重大國策的議定,也不可以同人交往。
”唐括安禮回答說:“親族朋友之間,恐怕不可能全部斷絕來往。
”皇帝說:“職責所限,何必擔憂别人怎麼說。
” 唐括安禮進升平章政事,封為芮國公,授予世襲謀克。
世宗皇帝告訴唐括安禮,以前朝代的史書很詳細完備,今天我們對祖宗的實錄太簡略。
唐括安禮回答說“:以前朝代的曆史都已成書,有帝紀、列傳。
他日修史時,也有帝紀、列傳,其詳細程度可在列傳中表現。
”唐括安禮曾經議論過科舉考試科目,他對皇帝說:“我觀察現代的讀書人不把策略當回事,今天如果把詩、賦、策略都安排場次考試,文理都優秀的人作為中選人,再考察他們對時事的認識,可能會得到人才。
”皇帝說“:你們讨論這件事。
”皇帝對宰臣說“:賞獎有功的人不能拖延,拖延獎賞不能勉勵他們的鬥志。
”唐括安禮回答說“:古代所謂的獎賞不能超過時間,說的正是這種情況。
” 大定二十一年(1181),唐括安禮官拜右丞相,進封申國公,他堅持推辭說:“我在宰相位上,對國家沒有幫助,整夜擔憂害怕,惟恐有罪,上負陛下,下負百姓。
我實在不敢接受丞相的職位,請陛下選擇賢臣任用。
”皇帝說“:我知道你正直,與左丞相習顯沒有兩樣。
且熟悉政事,沒有人比你的才能強。
你不要謙讓。
”唐括安禮叩頭緻謝。
這一年,唐括安禮死去。
泰和元年(1201),唐括安禮配享世宗廟廷祭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