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傳
關燈
小
中
大
李石,字子堅,遼陽人,是貞懿皇後的弟弟。
他的先世在遼國做官,官高至宰相。
高祖仙壽,曾經幫助遼國君主的舅舅脫險,因此遼國皇帝賜給仙壽遼陽以及湯池土地上千頃,還賞賜了相稱的其他物品,常把他當李舅看待。
李石的父親雛訛之,曾任桂州觀察使,高永昌據守東京的時候,雛訛之率領衆人去攻打,戰敗而死。
李石敦睦忠厚,寡言少語,然而他的器度膽識卻超過常人。
天會二年(1124),李石被授予世襲謀克,當了行軍猛安。
睿宗當時是右副元帥,把李石安置在軍中,歸屬宗弼麾下。
八年(1130),拜官禮賓副使,又改任洛苑副使。
天眷元年(1138),在汴京設置行台省,李石為汴京都巡檢使,曆任大名少尹、汴京馬軍副都指揮使,直做到景州刺史。
海陵營建燕京宮室,李石守護皇城端門。
海陵遷都燕京,李石按慣例入朝谒見。
海陵指着李石說“:這不是葛王的舅舅嗎?”葛王,說的是世宗。
沒過多久,李石被授予興中少尹之職。
李石知道海陵忌諱宗室,對前日海陵的話很感心中不安,任期屆滿,以有病為托辭歸還鄉裡。
世宗留守東京,抵禦契丹括裡的進犯,李石留東京在城中巡察。
海陵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監視世宗動靜,知軍李蒲速越知道存福的陰謀,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世宗,李石就勸世宗先除掉高存福,然後舉行起義,世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大定元年(1161),李石因協助世宗決策有功而拜戶部尚書。
沒有多長時間,又拜參知政事。
阿瑣殺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離隻,然後派使者進東京上表,群臣中多數勸世宗駕臨京都。
李石上奏說“:正隆遠在江、淮一帶,寇盜蜂起,百姓萬民盼望東方,應該趁現在這個機會直接奔赴中都,占據腹心要地來向天下發号施令,這是千秋萬代的大業。
隻請陛下不要讓衆人牽着走。
”皇上于是拿定了主意,當日就啟行。
世宗将李石的女兒納娶到後宮,她為皇上生下兩個兒子:鄭王永蹈和衛紹王永濟,她就是元妃李氏。
大定三年(1163),戶部尚書梁钅求上奏說“:大定以前,官吏士卒俸粟支帖真僞相雜,請一切停止發放。
”李石買革失去舊帖,下倉庫去支取糧食,倉司不敢違抗他,拿新糧支給了他。
皇上聽說了這件事,拿來問梁钅求。
梁钅求答對沒講實話。
皇上命令尚書左丞翟永固審理這件事,梁钅求被削官四級,降知火山軍,李石被貶為禦史大夫。
過了很久,才又被封為道國公。
大定六年(1166),皇上駕臨西京,李石和少詹事烏古論三合守衛中都的宮阙。
皇上下诏說“:京師的巡邏和防禦不可不嚴。
都城附近要從猛安中選二千名兵士巡回警戒,照常發給家畜及糧食。
”并對宰相大臣說“:國庫中的錢币不是白白集攢的,但如果軍士貧弱,百姓困乏,所需費用雖多,難道就可以停止發放嗎?”按照舊日的典章制度,凡是皇上巡行啟駕,留守中都的官吏每十天上表問候起居。
皇上因為使者來往傳達頻繁,命令改成二十天進一次表。
皇上對李石說“:禦史要識别普通官吏是邪是正。
卿等隻彈劾有罪的,而不曾有推舉表現好的,應該命令監察分路打探舉出善的和惡的讓我知道。
” 李石掌管法令已經很長時間了,年齡漸漸高了。
禦史台上奏,典章制度是前朝定下的,請求确定依照新的條令修改制定典章的人。
皇上說“:如果典章制度都是前人執行的,怎麼可以改呢?”皇上在禦香閣,召見中丞移剌道并對他說:“李石老了,汝等應該盡心。
前面所奏的事情很不恰當,難道關系到什麼私情嗎?”另有一天,皇上又對李石說:“愛卿近來屢次上奏的都是平常事。
臣下是善是惡是邪是正,沒有語言提到這些。
愛卿年紀老了,不能長久居留在這裡,如果能舉薦一、二件善事,也不辜負你現任的職務啊!”大定十年(1170),李石進拜太尉、尚書令。
皇帝诏書上說:“太後的兄弟隻有愛卿一人,所以命令你統領尚書省的事。
有關國家軍隊的大事,涉及到利害關系,議定其可行不可行,至于瑣細的事情,就不煩請愛卿了。
”又進封李石為平原郡王。
平章政事完顔守道上言奏事,
他的先世在遼國做官,官高至宰相。
高祖仙壽,曾經幫助遼國君主的舅舅脫險,因此遼國皇帝賜給仙壽遼陽以及湯池土地上千頃,還賞賜了相稱的其他物品,常把他當李舅看待。
李石的父親雛訛之,曾任桂州觀察使,高永昌據守東京的時候,雛訛之率領衆人去攻打,戰敗而死。
李石敦睦忠厚,寡言少語,然而他的器度膽識卻超過常人。
天會二年(1124),李石被授予世襲謀克,當了行軍猛安。
睿宗當時是右副元帥,把李石安置在軍中,歸屬宗弼麾下。
八年(1130),拜官禮賓副使,又改任洛苑副使。
天眷元年(1138),在汴京設置行台省,李石為汴京都巡檢使,曆任大名少尹、汴京馬軍副都指揮使,直做到景州刺史。
海陵營建燕京宮室,李石守護皇城端門。
海陵遷都燕京,李石按慣例入朝谒見。
海陵指着李石說“:這不是葛王的舅舅嗎?”葛王,說的是世宗。
沒過多久,李石被授予興中少尹之職。
李石知道海陵忌諱宗室,對前日海陵的話很感心中不安,任期屆滿,以有病為托辭歸還鄉裡。
世宗留守東京,抵禦契丹括裡的進犯,李石留東京在城中巡察。
海陵派副留守高存福暗中監視世宗動靜,知軍李蒲速越知道存福的陰謀,把這些情況告訴了世宗,李石就勸世宗先除掉高存福,然後舉行起義,世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大定元年(1161),李石因協助世宗決策有功而拜戶部尚書。
沒有多長時間,又拜參知政事。
阿瑣殺了同知中都留守蒲察沙離隻,然後派使者進東京上表,群臣中多數勸世宗駕臨京都。
李石上奏說“:正隆遠在江、淮一帶,寇盜蜂起,百姓萬民盼望東方,應該趁現在這個機會直接奔赴中都,占據腹心要地來向天下發号施令,這是千秋萬代的大業。
隻請陛下不要讓衆人牽着走。
”皇上于是拿定了主意,當日就啟行。
世宗将李石的女兒納娶到後宮,她為皇上生下兩個兒子:鄭王永蹈和衛紹王永濟,她就是元妃李氏。
大定三年(1163),戶部尚書梁钅求上奏說“:大定以前,官吏士卒俸粟支帖真僞相雜,請一切停止發放。
”李石買革失去舊帖,下倉庫去支取糧食,倉司不敢違抗他,拿新糧支給了他。
皇上聽說了這件事,拿來問梁钅求。
梁钅求答對沒講實話。
皇上命令尚書左丞翟永固審理這件事,梁钅求被削官四級,降知火山軍,李石被貶為禦史大夫。
過了很久,才又被封為道國公。
大定六年(1166),皇上駕臨西京,李石和少詹事烏古論三合守衛中都的宮阙。
皇上下诏說“:京師的巡邏和防禦不可不嚴。
都城附近要從猛安中選二千名兵士巡回警戒,照常發給家畜及糧食。
”并對宰相大臣說“:國庫中的錢币不是白白集攢的,但如果軍士貧弱,百姓困乏,所需費用雖多,難道就可以停止發放嗎?”按照舊日的典章制度,凡是皇上巡行啟駕,留守中都的官吏每十天上表問候起居。
皇上因為使者來往傳達頻繁,命令改成二十天進一次表。
皇上對李石說“:禦史要識别普通官吏是邪是正。
卿等隻彈劾有罪的,而不曾有推舉表現好的,應該命令監察分路打探舉出善的和惡的讓我知道。
” 李石掌管法令已經很長時間了,年齡漸漸高了。
禦史台上奏,典章制度是前朝定下的,請求确定依照新的條令修改制定典章的人。
皇上說“:如果典章制度都是前人執行的,怎麼可以改呢?”皇上在禦香閣,召見中丞移剌道并對他說:“李石老了,汝等應該盡心。
前面所奏的事情很不恰當,難道關系到什麼私情嗎?”另有一天,皇上又對李石說:“愛卿近來屢次上奏的都是平常事。
臣下是善是惡是邪是正,沒有語言提到這些。
愛卿年紀老了,不能長久居留在這裡,如果能舉薦一、二件善事,也不辜負你現任的職務啊!”大定十年(1170),李石進拜太尉、尚書令。
皇帝诏書上說:“太後的兄弟隻有愛卿一人,所以命令你統領尚書省的事。
有關國家軍隊的大事,涉及到利害關系,議定其可行不可行,至于瑣細的事情,就不煩請愛卿了。
”又進封李石為平原郡王。
平章政事完顔守道上言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