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古傳

關燈
張通古,字樂之,易州易縣人。

    通古讀書過目不忘,他綜合所有的經史,善于撰寫文辭。

    遼國天慶二年(1112),通古考中進士,被任命為樞密院令史。

    正遭逢父親之喪,守制尚未期滿而應召任職,通古懇切推辭不接受,因此而隐遁離去,隐居在興平。

    太祖阿骨打平定燕京,又将燕京割讓給宋朝。

    宋人想收買人心,召見通古,通古辭謝了,隐居在易州太甯山下。

     宗望收複燕京,侍中劉彥宗和通古平時關系好,知道他的才華,請他擔任樞密院主奏,又改任兵刑房承旨。

    天會四年(1126),尚書省剛剛建立,通古被授工部侍郎的職位,兼管六部事。

    高慶裔設立《磨勘法》,官宦之中不少人丢了官,通古也免去了職務。

    遼王宗幹一向知道通古的名氣,愛惜他的才學,派人去告訴他要他自理。

    通古不肯這樣做,他說:“許多士人都離去了,而我自己有什麼心情單獨去請求留用呢?”宗幹為他去論理。

    拜中京副留守的官,當诏谕江南使,宋朝君主要面向南坐,讓通古面向北坐,通古說“:大國的長官等于小國的國君。

    我朝天子把河南、陝西賜給了宋國,宋簽約要對我朝奉表稱臣,所以我朝使臣不可以面向北坐。

    如果你想貶低損害使者,使者不敢傳诏。

    ”于是要馬欲北歸。

    宋主立刻命令設東、西座位,使者面向東坐,宋主面向西坐,受诏拜起一切按禮儀進行。

    通古完成使命回還,聽說宋國已在河南布置兵力,謂宋國送他回朝的韓肖胄說:“我朝天子割讓土地給南國使你們獲益,南國應當考慮圖報大恩。

    現在卻設置守軍,自己造成要動兵戈的嫌疑,如果我朝興師問罪,你們将拿什麼言辭答對?江左尚且保不住,何況齊呢?”肖胄聽罷很惶恐,說:“敬聽尊命。

    ”立即策馬馳回宋國把通古的話如實向宋主禀告。

    宋主當即命令罷兵。

    通古到達上京,詳細向宗幹彙報,并且說:“在他們的布置還不定的時候,應當讨論收複河南”。

    宗幹高興地說“:這正是我的心願!”通古又出任參知行台尚書省事。

     未過多久,皇帝诏令宗弼再取河南,通古請求自己先行到汴京曉谕宋國。

    等他臨近汴京,宋人已經離開了那裡。

    有人對通古說:“宋人先撤退,恐怕其中有詐。

    現在聽說他們将從許、宿兩地來襲擊我軍。

    ”通古說:“南人公開說要來,正是已經走了。

    ”于是派人去觀察,宋人果真退卻了。

    宗弼手撫髀部笑着說“:誰說書生不明白兵家之事呢!” 河南籍士兵孫進虛妄地自稱是“皇弟按察大王”,陰謀作亂。

    當時海陵是丞相,内心懷有非分的企圖,他想除掉熙宗的弟弟胙王常勝,因為孫進自稱皇弟大王,于是他指控這是胙王誣蔑陷害熙宗。

    熙宗自從太子濟安逝世以後,繼嗣沒有确定,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