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宗本紀
關燈
小
中
大
書左丞。
高麗王派遣使者來感謝冊封。
七月十九日,禦史大夫仆散太彎被罷免官職,任命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阿魯帶為禦史大夫。
二十二日,因為尚書左丞唐括辯履行職責不嚴謹,對他施用杖刑。
八月十三日,宗弼進獻《太祖實錄》,皇上焚香站立接受它。
十五日,任命尚書左丞相勖領行台尚書省事,右丞相宗賢為太保、尚書左丞相。
二十一日,任命行台左丞相蕭仲恭為尚書右丞相。
閏八月五日,宰相大臣們認為西林鹿多,請皇上去打獵,皇上恐怕損害莊稼,不允許。
十一日,太廟落成。
九月十一日,罷免尚書左丞唐括辯的官職。
任命左宣徽使禀為尚書左丞。
十月七日,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越國王宗弼逝世。
十一月八日,太白星經天。
十一日,左丞相宗賢、左丞禀等人說,州郡的主要官員應當全用本國人。
皇上說“:四海之内,都是朕的臣民,如果分别對待他們,怎麼能達到一統天下?諺語不是說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從今天起本國以及各種人,一律量才通用他們。
”十七日,任命尚書左丞相宗賢為左副元帥,平章政事亮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參知政事秉德為平章政事。
二十六日,任命左副元帥宗賢再當太保,原來的左丞相、左副元帥的職務仍然保留。
十二月一日,任命右丞相蕭仲恭為太傅、領三省事,左丞相亮為尚書右丞相。
二十一日,任命左丞相宗賢為太師、領三省事兼都元帥。
皇統九年(1149)正月初一,宋、高麗、夏國遣使者來朝賀。
十五日,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宗賢被免除官職。
任命領行台尚書省事勖為太師、領三省事;同判大宗正事充為尚書左丞相;右丞相亮兼任都元帥。
十七日,是萬壽節,宋、高麗、夏國派遣使者來祝賀。
十九日,左丞相充逝世。
二十三日,任命右丞相亮為左丞相,判大宗正事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左副元帥宗敏為都元帥,南京留守宗賢為左副元帥兼任西京留守。
二十六日,宗賢再次出任太保、領三省事。
二月一日,會甯牧唐括辯恢複了尚書左丞的職務,尚書左丞禀是行台平章政事。
三月一日,有日食出現。
十九日,任命司空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兼任中書令,左丞相亮為太保、領三省事。
四月二十一日夜間,大風雨天氣,雷電震壞了皇帝寝殿的鸱尾,有火侵入皇上寝床,燒了帏幔,皇帝跑到偏殿去躲避火災。
二十六日,在利州榆林河水上有龍在那裡相鬥。
大風毀壞了百姓住房、官舍,瓦、木、人、畜順水漂流十幾裡遠,死傷的有幾百人。
五月七日,因為四月二十一日和二十六日天氣變化,延緩赦免罪犯。
命令翰林學士張鈞起草诏書,參知政事蕭肄認為他的話是诽謗,皇上惱怒,把張鈞殺了。
當天,赦免了部分上京囚犯的罪行。
九日,命令太保、領三省事亮出面領行台尚書省事。
二十七日,武庫署令耶律八斤謊稱皇上說宿直将軍蕭榮和胙王元是奸黨,耶律八斤被殺。
六月九日,任命都元帥宗敏為太保、領三省事兼任左副元帥,左丞相宗賢兼任都元帥。
八月十一日,任命劉薚為司空,行台右丞相的官職保留如故。
宰相大臣建議将遼陽、渤海的人民遷徙到燕南,皇上采納了這項建議。
侍從高壽星等人應當升遷,去找皇後訴說,皇後把這話告訴了皇上,皇上對議論的人惱怒,杖打平章政事秉德,殺了左司郎中三合。
九月十七日,任命領行台尚書省事亮再任平章政事。
十九日,任命右丞相宗本為太保、領三省事,左副元帥宗敏領行台尚書省事,平章政事秉德為尚書左丞相兼中書令,司空劉薚為平章政事。
二十一日,任命禦史大夫宗甫為參知政事。
十月十七日,殺北京留守胙王元以及他的弟弟安武軍節度使查剌、左衛将軍特思。
大赦天下。
二十五日,任命翰林學士京為禦史大夫。
十一月五日,殺皇後裴滿氏。
召納胙王妃撒卯入宮。
十日,殺已故鄧王的兒子阿懶、達懶。
十五日,皇上到忽剌渾土溫打獵,派遣使者殺德妃烏古論氏以及夾谷氏、張氏。
十二月一日,皇上從打獵的地方回到宮廷。
初八日,在寝殿殺了裴滿氏。
然而平章政事完顔亮趁着群臣震驚恐怖,和所親近的驸馬唐括辯、寝殿的應答小吏大興國、護衛十人長忽土、阿裡出虎等人密謀作亂。
九日,讓忽土、阿裡出虎當内應,命令省令史李老僧傳達給大興國。
夜間二更時分,大興國盜竊了符牌,詐稱皇帝诏令打開宮門,召進唐括辯等人。
完顔亮懷裡揣着刀,和他的妹夫特厮跟随唐括辯進入到宮門裡,守門人認為唐括辯是驸馬,不懷疑,讓他們進去了。
到了殿門,衛士發覺,亮抽出刀劫持住他們,沒有人敢動。
忽土、阿裡出虎來到皇帝面前,皇帝在榻上常常置放佩刀的地方尋找,他不知道佩刀已經被大興國換放了地方,忽土、阿裡出虎于是進前殺皇帝,完顔亮也上前動手殺他,鮮血濺滿了皇帝的臉和他的衣服。
皇帝去世,當時年齡是三十一歲。
左丞相秉德等于是尊奉完顔亮上坐,排列叩拜并呼“萬歲”,擁立亮當皇帝。
完顔亮把熙宗皇帝降為東昏王,葬在皇後裴滿氏的墓中。
貞元三年(1155),改葬在大房山蓼香甸諸王同葬的區域之内。
大定初年(1161),追谥叫武靈皇帝,廟号是闵宗,陵墓叫思陵。
另外設立廟宇。
十九年(1179),升纎在太廟,增谥弘基缵武莊靖孝成皇帝的稱号。
二十七年(1187),改廟号為熙宗。
二十八年,因為思陵狹小,改葬在峨眉谷,仍然叫思陵,并诏令向中外宣布。
高麗王派遣使者來感謝冊封。
七月十九日,禦史大夫仆散太彎被罷免官職,任命侍衛親軍都指揮使阿魯帶為禦史大夫。
二十二日,因為尚書左丞唐括辯履行職責不嚴謹,對他施用杖刑。
八月十三日,宗弼進獻《太祖實錄》,皇上焚香站立接受它。
十五日,任命尚書左丞相勖領行台尚書省事,右丞相宗賢為太保、尚書左丞相。
二十一日,任命行台左丞相蕭仲恭為尚書右丞相。
閏八月五日,宰相大臣們認為西林鹿多,請皇上去打獵,皇上恐怕損害莊稼,不允許。
十一日,太廟落成。
九月十一日,罷免尚書左丞唐括辯的官職。
任命左宣徽使禀為尚書左丞。
十月七日,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越國王宗弼逝世。
十一月八日,太白星經天。
十一日,左丞相宗賢、左丞禀等人說,州郡的主要官員應當全用本國人。
皇上說“:四海之内,都是朕的臣民,如果分别對待他們,怎麼能達到一統天下?諺語不是說嗎:‘疑人勿使,使人勿疑。
’從今天起本國以及各種人,一律量才通用他們。
”十七日,任命尚書左丞相宗賢為左副元帥,平章政事亮為尚書左丞相兼侍中,參知政事秉德為平章政事。
二十六日,任命左副元帥宗賢再當太保,原來的左丞相、左副元帥的職務仍然保留。
十二月一日,任命右丞相蕭仲恭為太傅、領三省事,左丞相亮為尚書右丞相。
二十一日,任命左丞相宗賢為太師、領三省事兼都元帥。
皇統九年(1149)正月初一,宋、高麗、夏國遣使者來朝賀。
十五日,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宗賢被免除官職。
任命領行台尚書省事勖為太師、領三省事;同判大宗正事充為尚書左丞相;右丞相亮兼任都元帥。
十七日,是萬壽節,宋、高麗、夏國派遣使者來祝賀。
十九日,左丞相充逝世。
二十三日,任命右丞相亮為左丞相,判大宗正事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左副元帥宗敏為都元帥,南京留守宗賢為左副元帥兼任西京留守。
二十六日,宗賢再次出任太保、領三省事。
二月一日,會甯牧唐括辯恢複了尚書左丞的職務,尚書左丞禀是行台平章政事。
三月一日,有日食出現。
十九日,任命司空宗本為尚書右丞相兼任中書令,左丞相亮為太保、領三省事。
四月二十一日夜間,大風雨天氣,雷電震壞了皇帝寝殿的鸱尾,有火侵入皇上寝床,燒了帏幔,皇帝跑到偏殿去躲避火災。
二十六日,在利州榆林河水上有龍在那裡相鬥。
大風毀壞了百姓住房、官舍,瓦、木、人、畜順水漂流十幾裡遠,死傷的有幾百人。
五月七日,因為四月二十一日和二十六日天氣變化,延緩赦免罪犯。
命令翰林學士張鈞起草诏書,參知政事蕭肄認為他的話是诽謗,皇上惱怒,把張鈞殺了。
當天,赦免了部分上京囚犯的罪行。
九日,命令太保、領三省事亮出面領行台尚書省事。
二十七日,武庫署令耶律八斤謊稱皇上說宿直将軍蕭榮和胙王元是奸黨,耶律八斤被殺。
六月九日,任命都元帥宗敏為太保、領三省事兼任左副元帥,左丞相宗賢兼任都元帥。
八月十一日,任命劉薚為司空,行台右丞相的官職保留如故。
宰相大臣建議将遼陽、渤海的人民遷徙到燕南,皇上采納了這項建議。
侍從高壽星等人應當升遷,去找皇後訴說,皇後把這話告訴了皇上,皇上對議論的人惱怒,杖打平章政事秉德,殺了左司郎中三合。
九月十七日,任命領行台尚書省事亮再任平章政事。
十九日,任命右丞相宗本為太保、領三省事,左副元帥宗敏領行台尚書省事,平章政事秉德為尚書左丞相兼中書令,司空劉薚為平章政事。
二十一日,任命禦史大夫宗甫為參知政事。
十月十七日,殺北京留守胙王元以及他的弟弟安武軍節度使查剌、左衛将軍特思。
大赦天下。
二十五日,任命翰林學士京為禦史大夫。
十一月五日,殺皇後裴滿氏。
召納胙王妃撒卯入宮。
十日,殺已故鄧王的兒子阿懶、達懶。
十五日,皇上到忽剌渾土溫打獵,派遣使者殺德妃烏古論氏以及夾谷氏、張氏。
十二月一日,皇上從打獵的地方回到宮廷。
初八日,在寝殿殺了裴滿氏。
然而平章政事完顔亮趁着群臣震驚恐怖,和所親近的驸馬唐括辯、寝殿的應答小吏大興國、護衛十人長忽土、阿裡出虎等人密謀作亂。
九日,讓忽土、阿裡出虎當内應,命令省令史李老僧傳達給大興國。
夜間二更時分,大興國盜竊了符牌,詐稱皇帝诏令打開宮門,召進唐括辯等人。
完顔亮懷裡揣着刀,和他的妹夫特厮跟随唐括辯進入到宮門裡,守門人認為唐括辯是驸馬,不懷疑,讓他們進去了。
到了殿門,衛士發覺,亮抽出刀劫持住他們,沒有人敢動。
忽土、阿裡出虎來到皇帝面前,皇帝在榻上常常置放佩刀的地方尋找,他不知道佩刀已經被大興國換放了地方,忽土、阿裡出虎于是進前殺皇帝,完顔亮也上前動手殺他,鮮血濺滿了皇帝的臉和他的衣服。
皇帝去世,當時年齡是三十一歲。
左丞相秉德等于是尊奉完顔亮上坐,排列叩拜并呼“萬歲”,擁立亮當皇帝。
完顔亮把熙宗皇帝降為東昏王,葬在皇後裴滿氏的墓中。
貞元三年(1155),改葬在大房山蓼香甸諸王同葬的區域之内。
大定初年(1161),追谥叫武靈皇帝,廟号是闵宗,陵墓叫思陵。
另外設立廟宇。
十九年(1179),升纎在太廟,增谥弘基缵武莊靖孝成皇帝的稱号。
二十七年(1187),改廟号為熙宗。
二十八年,因為思陵狹小,改葬在峨眉谷,仍然叫思陵,并诏令向中外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