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祖先
關燈
小
中
大
的命令。
那時,遼國的邊民有逃來歸附景祖部落的。
等到遼動用軍隊強令鐵勒、烏惹的民衆遷徙,他們大多不肯服從,也逃到景祖所屬部落。
遼國派曷魯林牙率領軍隊來索要抓捕逃跑的民衆,景祖恐怕遼兵深入境内,詳盡了解境内山川道路險易情況,或者把這些情況繪成圖,就用計謀阻止曷魯進軍,說“:軍隊如果繼續深入,所屬諸部必然受到驚擾,恐怕發生不測,要捕的逃亡戶捉不到,如此不是上策啊。
”曷魯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命令停止進軍,讓曷魯自己去尋捕。
當時,景祖轄區的鄰近部落雖然有少數臣服于他,但孩懶水烏林答部的石顯還拒絕并阻礙别人服從他。
景祖興兵進攻該部,不能戰勝。
景祖便施計謀告訴遼主,遼主派遣使者責備石顯。
石顯就差遣他的兒子婆諸刊入朝見遼主。
遼主給了婆諸刊豐厚的賞賜并派他回去。
後來,石顯與婆諸刊在春搜晉見遼主,遼主就将石顯留在邊地,而派遣婆諸刊回去管轄所屬烏林答部。
這是景祖用的計謀。
不久之後五國蒲聶部節度使拔乙門叛變遼國,設置路障連老鷹也飛不過。
遼主要派人讨伐叛賊,先派同幹來向景祖傳谕遼主旨意,景祖說:“可以用計謀攻取他。
如果用兵,拔乙門勢必逃跑,憑借險阻頑抗,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平定的。
”遼人聽從了他的勸告。
景祖最終還是畏懼遼兵進入他的境地,所以自己去立這個功。
于是景祖表面上與拔乙門交好,而實際上卻以自己的妻子為人質,襲擊拔乙門并擒獲了他,獻給了遼主。
遼主在自己的寝殿召見景祖,設宴款待,任命他為生女真部族節度使。
遼人稱節度使為太師,金人稱“都太師”,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遼主把刻印授給景祖,景祖不肯入遼籍,推辭說:“請改他日再授。
”遼主最終還是要授予他,特派人前來。
景祖又施詭計,讓部人揚言說:“主公如果接受刻印入遼國籍,部族的人一定殺死他。
”景祖即用此言拒絕受印,遼使無奈而還朝交差。
景祖既已做了節度使,有了官屬,紀律綱常也逐漸建立起來了。
生女真原本沒有鐵,鄰國有拿甲胄來賣的,部族便拿出豐厚的待遇和他們進行貿易,也叫兄弟族人都來買賣。
得到了大量鐵物後,便拿來修造弓和箭頭,制備兵器,從而使兵勢有所振興,周圍願意來歸附的人很多。
斡泯水的蒲察部、泰神忒保水的完顔部、統門水的溫迪痕部、神隐水的完顔部,都相繼歸附了景祖。
景祖為人寬宏大量,能包容事物,平生從來喜怒不形于色。
分财與人,分食解衣,毫不吝惜。
有人做了冒犯他的事,他也不記仇。
早先,有一個背叛他的人離去了,他派人去勸誘那人。
叛徒說:“你的主子,是個活羅。
活羅,我能得到他,我難道能為一個活羅而去屈就嗎?”“活羅”,漢語裡是“慈烏”的意思,北方有這種鳥,形狀像大雞,善于啄食物,看見馬、牛、駱駝脊背上有瘡,就去啄其間的爛物吃,被它啄過的馬牛則死去。
如果它饑餓難忍而不得食,即使是砂礫石子它也吃。
景祖嗜酒好色,飲食過人,當時人們叫他活羅,所以那個叛徒拿活羅這一綽号來譏笑景祖,景祖對此也不介意。
後來譏笑他的人來屈膝投降,景祖賜他厚重的禮物遣他回去。
曷懶水地方有人率衆投降,景祖登記下他們的年齡姓名後,就遣送回去,讓他們像往常那樣生活,民衆因此更加信服景祖。
遼國鹹雍八年(1072),五國沒睰部的謝野勃堇叛變遼國,鷹路不通。
景祖帶兵讨伐他,謝野抵禦。
景祖披挂重铠,率衆力戰,緻使謝野兵敗,逃到拔裡邁泊。
當時剛剛十月,結冰的河忽然解凍,謝野指揮不了散軍,衆兵士都潰逃而去。
景祖于是揮師凱旋。
中途遇到逃亡的要對付,又要越過險要地勢的阻礙,晝夜拒阻作戰,等回到部落已疲乏不堪。
又立即前去會見遼國邊将達魯骨,想向達魯骨陳述自己打敗謝野的功勞。
不料行到來流水,未見到達魯骨,疾病發作而返回,在家中逝世,時年五十四歲。
天會十四年(1136),金朝追封他為惠桓皇帝,廟号是景祖。
皇統四年(1144),封陵寝号為定陵。
五年(1145),又增谥他為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景祖的第二個兒子承襲了節度使官職,即是金世祖,名諱劾裡缽。
按照生女真的習俗,兒子長大後即與父母分居。
景祖共有九個兒子,他的元配夫人唐括氏生劾者,接下來依次生下世祖、劾孫、肅宗、穆宗。
到了應當分居的時候,景祖說“:劾者性情柔和,可以料理家務。
劾裡缽有器量,聰明有見解,沒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劾孫也是溫柔慈善人。
”于是命令劾者與世祖同居,劾孫與肅宗同居。
景祖去世後,世祖繼承節度使的職位。
世祖去世後,由肅宗繼承。
肅宗去世以後,由穆宗繼承。
穆宗又将這一職位傳給世祖的兒子,到太祖的時候,竟然登上皇帝大位了。
金世祖,生于遼重熙八年(1039)。
遼鹹雍十年(1074),承襲節度使之職。
景祖的同父異母弟弟跋黑有貳心,世祖恐怕他生出事端,留心對待他,不讓他掌握兵權,但讓他當部落長。
跋黑于是拉攏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作亂,并離間諸部落使他們與世祖離心離德。
世祖還是想安撫他,這些話都記載在跋黑、桓赧等人的傳略中。
世祖曾經向加古部鍛工烏不屯購買過九十件披甲,烏春就想以此事作為兵變事端,世祖把披甲還給了烏不屯,這件事在《烏春傳》中有記載。
部落中有流言說:“要想生存得投靠跋黑,要想死就去依靠劾裡缽、頗剌淑。
”世祖聽了這些話,雖然有疑惑,但無從調查落實,就假裝什麼也不知道,但有想去投靠跋黑的人,就暗中派人揚言道:“強盜來了。
”部落裡衆人聽到這話不知虛實,于是有保衛跋黑家的,有保護世祖家的,世祖因此完全掌握了兄弟部屬之間彼此向背的情況。
過了幾年,烏春來進攻,世祖抵禦他。
當時已是十月中旬,大雨晝夜不停,流冰覆地,烏春的隊伍不能行進。
他此時後悔地說“:這是天意啊!”于是帶領隊伍回去。
烏春借住在阿裡矮村滓不乃家,而讓他的隊伍包圍他弟弟勝昆所在的胡不村。
兵退的時候,勝昆抓住他的哥哥滓不乃,請求世祖當面殺了他,但是請求世祖不要殃及他的妻兒。
世祖答應了他的請求。
桓赧、散達也起兵鬧事,世祖派肅宗抗拒他們。
當時,烏春在北面興兵,桓赧在南面起事,他們的勢頭很盛。
世祖告誡肅宗說:“能與他們講和就講和,否則就進行決戰。
”肅
那時,遼國的邊民有逃來歸附景祖部落的。
等到遼動用軍隊強令鐵勒、烏惹的民衆遷徙,他們大多不肯服從,也逃到景祖所屬部落。
遼國派曷魯林牙率領軍隊來索要抓捕逃跑的民衆,景祖恐怕遼兵深入境内,詳盡了解境内山川道路險易情況,或者把這些情況繪成圖,就用計謀阻止曷魯進軍,說“:軍隊如果繼續深入,所屬諸部必然受到驚擾,恐怕發生不測,要捕的逃亡戶捉不到,如此不是上策啊。
”曷魯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就命令停止進軍,讓曷魯自己去尋捕。
當時,景祖轄區的鄰近部落雖然有少數臣服于他,但孩懶水烏林答部的石顯還拒絕并阻礙别人服從他。
景祖興兵進攻該部,不能戰勝。
景祖便施計謀告訴遼主,遼主派遣使者責備石顯。
石顯就差遣他的兒子婆諸刊入朝見遼主。
遼主給了婆諸刊豐厚的賞賜并派他回去。
後來,石顯與婆諸刊在春搜晉見遼主,遼主就将石顯留在邊地,而派遣婆諸刊回去管轄所屬烏林答部。
這是景祖用的計謀。
不久之後五國蒲聶部節度使拔乙門叛變遼國,設置路障連老鷹也飛不過。
遼主要派人讨伐叛賊,先派同幹來向景祖傳谕遼主旨意,景祖說:“可以用計謀攻取他。
如果用兵,拔乙門勢必逃跑,憑借險阻頑抗,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平定的。
”遼人聽從了他的勸告。
景祖最終還是畏懼遼兵進入他的境地,所以自己去立這個功。
于是景祖表面上與拔乙門交好,而實際上卻以自己的妻子為人質,襲擊拔乙門并擒獲了他,獻給了遼主。
遼主在自己的寝殿召見景祖,設宴款待,任命他為生女真部族節度使。
遼人稱節度使為太師,金人稱“都太師”,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遼主把刻印授給景祖,景祖不肯入遼籍,推辭說:“請改他日再授。
”遼主最終還是要授予他,特派人前來。
景祖又施詭計,讓部人揚言說:“主公如果接受刻印入遼國籍,部族的人一定殺死他。
”景祖即用此言拒絕受印,遼使無奈而還朝交差。
景祖既已做了節度使,有了官屬,紀律綱常也逐漸建立起來了。
生女真原本沒有鐵,鄰國有拿甲胄來賣的,部族便拿出豐厚的待遇和他們進行貿易,也叫兄弟族人都來買賣。
得到了大量鐵物後,便拿來修造弓和箭頭,制備兵器,從而使兵勢有所振興,周圍願意來歸附的人很多。
斡泯水的蒲察部、泰神忒保水的完顔部、統門水的溫迪痕部、神隐水的完顔部,都相繼歸附了景祖。
景祖為人寬宏大量,能包容事物,平生從來喜怒不形于色。
分财與人,分食解衣,毫不吝惜。
有人做了冒犯他的事,他也不記仇。
早先,有一個背叛他的人離去了,他派人去勸誘那人。
叛徒說:“你的主子,是個活羅。
活羅,我能得到他,我難道能為一個活羅而去屈就嗎?”“活羅”,漢語裡是“慈烏”的意思,北方有這種鳥,形狀像大雞,善于啄食物,看見馬、牛、駱駝脊背上有瘡,就去啄其間的爛物吃,被它啄過的馬牛則死去。
如果它饑餓難忍而不得食,即使是砂礫石子它也吃。
景祖嗜酒好色,飲食過人,當時人們叫他活羅,所以那個叛徒拿活羅這一綽号來譏笑景祖,景祖對此也不介意。
後來譏笑他的人來屈膝投降,景祖賜他厚重的禮物遣他回去。
曷懶水地方有人率衆投降,景祖登記下他們的年齡姓名後,就遣送回去,讓他們像往常那樣生活,民衆因此更加信服景祖。
遼國鹹雍八年(1072),五國沒睰部的謝野勃堇叛變遼國,鷹路不通。
景祖帶兵讨伐他,謝野抵禦。
景祖披挂重铠,率衆力戰,緻使謝野兵敗,逃到拔裡邁泊。
當時剛剛十月,結冰的河忽然解凍,謝野指揮不了散軍,衆兵士都潰逃而去。
景祖于是揮師凱旋。
中途遇到逃亡的要對付,又要越過險要地勢的阻礙,晝夜拒阻作戰,等回到部落已疲乏不堪。
又立即前去會見遼國邊将達魯骨,想向達魯骨陳述自己打敗謝野的功勞。
不料行到來流水,未見到達魯骨,疾病發作而返回,在家中逝世,時年五十四歲。
天會十四年(1136),金朝追封他為惠桓皇帝,廟号是景祖。
皇統四年(1144),封陵寝号為定陵。
五年(1145),又增谥他為景祖英烈惠桓皇帝。
景祖的第二個兒子承襲了節度使官職,即是金世祖,名諱劾裡缽。
按照生女真的習俗,兒子長大後即與父母分居。
景祖共有九個兒子,他的元配夫人唐括氏生劾者,接下來依次生下世祖、劾孫、肅宗、穆宗。
到了應當分居的時候,景祖說“:劾者性情柔和,可以料理家務。
劾裡缽有器量,聰明有見解,沒有什麼事做不成的。
劾孫也是溫柔慈善人。
”于是命令劾者與世祖同居,劾孫與肅宗同居。
景祖去世後,世祖繼承節度使的職位。
世祖去世後,由肅宗繼承。
肅宗去世以後,由穆宗繼承。
穆宗又将這一職位傳給世祖的兒子,到太祖的時候,竟然登上皇帝大位了。
金世祖,生于遼重熙八年(1039)。
遼鹹雍十年(1074),承襲節度使之職。
景祖的同父異母弟弟跋黑有貳心,世祖恐怕他生出事端,留心對待他,不讓他掌握兵權,但讓他當部落長。
跋黑于是拉攏桓赧、散達、烏春、窩謀罕作亂,并離間諸部落使他們與世祖離心離德。
世祖還是想安撫他,這些話都記載在跋黑、桓赧等人的傳略中。
世祖曾經向加古部鍛工烏不屯購買過九十件披甲,烏春就想以此事作為兵變事端,世祖把披甲還給了烏不屯,這件事在《烏春傳》中有記載。
部落中有流言說:“要想生存得投靠跋黑,要想死就去依靠劾裡缽、頗剌淑。
”世祖聽了這些話,雖然有疑惑,但無從調查落實,就假裝什麼也不知道,但有想去投靠跋黑的人,就暗中派人揚言道:“強盜來了。
”部落裡衆人聽到這話不知虛實,于是有保衛跋黑家的,有保護世祖家的,世祖因此完全掌握了兄弟部屬之間彼此向背的情況。
過了幾年,烏春來進攻,世祖抵禦他。
當時已是十月中旬,大雨晝夜不停,流冰覆地,烏春的隊伍不能行進。
他此時後悔地說“:這是天意啊!”于是帶領隊伍回去。
烏春借住在阿裡矮村滓不乃家,而讓他的隊伍包圍他弟弟勝昆所在的胡不村。
兵退的時候,勝昆抓住他的哥哥滓不乃,請求世祖當面殺了他,但是請求世祖不要殃及他的妻兒。
世祖答應了他的請求。
桓赧、散達也起兵鬧事,世祖派肅宗抗拒他們。
當時,烏春在北面興兵,桓赧在南面起事,他們的勢頭很盛。
世祖告誡肅宗說:“能與他們講和就講和,否則就進行決戰。
”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