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劄記

關燈
出處之節,蓋無足言。

    《梁書》不入《孝行傳》而入《止足傳》,固與顧憲之等皆為六朝貪昧無厭者,相形亦是下流設教之義。

    然季直,憲之皆曆仕三姓,老始辭職,目以止足,終屬厚顔,《南史》入之此傳,尚合節取之例。

     《甄恬傳》年八歲,嘗問其母,恨生不識父(頁五上) 慈銘案:此傳皆本《梁書》,然所叙實相矛盾,既雲“數歲喪父,哀感有若成人”,何以又雲“恨生不識父”。

     《趙拔扈傳》(頁五下) 慈銘案:趙拔扈乃亂賊,安得入之《孝義》?觀其兄弟以震動、拔扈為名,蓋素非良善可知。

    文茂雖應死,而拔扈至轉攻旁邑,欲圍成都,得不為之逆乎?《梁書&bull孝行傳》無此人。

     《韓懷明傳》韓先生丘吾之恨矣(頁六上) 慈銘案:“丘吾即丘吾子,事見《說苑&bull敬慎篇》,即《韓詩外傳》九所載之臯魚也。

    《梁書》作“虞丘”,古“虞、吾”字通用。

    《周書》及《北史&bull儒林&bull樊深傳》雲:“嘗讀書見吾丘子,遂歸侍養”,蓋皆誤倒。

    《梁書&bull孝行傳論》雲:“至如丘吾,終于毀滅;若劉昙淨、何炯、江紑、謝蔺者,亦二子之志欤。

    ”“吳”與“吾”同音通用,惟分為二人,或别有所本,恐是誤耳。

     《謝蔺傳》夜夢不祥,旦便投列馳歸(頁八上) 慈銘案:“投列”,《梁書》作“投劾”。

     論曰:自澆風一起,人倫毀薄(頁十一下) 慈銘案:“澆風一起”三句,用《南齊書&bull孝義傳論》。

    自“漢世士務修身”以下,全用《宋書&bull孝義傳論》。

     《列傳》第六十五隐逸上 《陶潛傳》陶潛字淵明,或雲字深明,名元亮(頁二上) 慈銘案:唐人稱潛字多作“泉明”,或作“深明”,此必本作“字深明”,宋以後妄人校者,不知唐人避諱,以世皆知潛字淵明,此作“深明”,疑别有所據,遂妄改之。

    《宋書》作“潛字淵明,或雲淵明字元亮”,此必本作“潛,字深明,或雲深明,字元亮。

    ” 田園将蕪胡不歸(頁三上) 慈銘案:“将蕪”,《宋書》作“荒蕪”,各本皆同此。

    舟遙遙以輕揚(頁三上) 慈銘案:《宋書》作“超遙”,各本皆作“遙遙”。

    僮仆歡迎,弱子候門(頁三上) 慈銘案:“歡”,《晉書》作“來”。

    “弱子”,《晉(書)》《宋書》皆作“稚子”,《南史》以避唐諱高宗嫌名,作“弱子”,《晉書》成于太宗時,故尚不避也。

     攜幼入室,有酒盈罇(頁三上) 慈銘案:《宋書》“盈”作“停"。

    農人告餘以春及,将有事兮西疇(頁三上) 慈銘案:“春及”,《宋書》“上春”,《晉書》作“暮春”,《文選》作“春兮”,集本同此,作“春及”而注雲,“一無及字,一作暮春,又作仲春”。

     胡為遑遑欲何之(頁三上) 慈銘案,《晉書》及集本“胡為”下皆有“乎”字,《宋書》、《文選》與此同,無“乎”字。

     《宗少文傳》宗少文,南陽湼陽人也(頁四下) 慈銘案:《宋書》“宗炳字少文”,此止作“宗少文”者,避唐世祖嫌諱也。

     《劉凝之傳》劉凝之,字隐安(頁十上) 慈銘案:“隐安”,《宋書》作“志安”。

     人嘗認其所著屐,笑曰:“仆著已敗,令家中覓新者償君”(頁十上) 慈銘案:《宋書》“敗”作“故”,“償”作“備”。

    “備”即今之“賠”字也,皆以《宋書》為優,“故”字與“新”對。

    (重民案,據光緒五年二月初九日日記補) 《龔祈傳》伐藮采若為業(頁十下) 慈銘案:“藮”即“樵”之俗字,“若”即“箬”之本字,“箬、弱”皆後出俗字。

     《杜京産傳》建武二年,剡縣有小兒,年八歲,與其母俱得赤班病(頁十九上) 慈銘案:《南齊書》以杜栖入《孝義傳》,而剡縣小兒附之,以栖次居最後,而小兒無姓名,不得為專傳,故附其末,乃是綴《孝義》之末,非附栖傳也。

    《南史》以栖附其父《京産傳》,未為不可,至剡縣小兒,自當附剡人公孫僧遠、韓靈敏等傳,或類叙于解叔謙、蕭叡明傳後,方合史法,乃亦牽連《栖傳》之後,此《南史》不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