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十四

關燈
六月,劉光鬥鼒、黃家以北兵撫命至江南,巡撫楊文骢遁。

     是時蘇、松等處各邑多起義者,文骢剿兵入蘇,擒家鼒斬之。

    尋見北兵大至,仍遁入海。

     原任浒墅關員外程良孺被殺。

     良孺,右春坊正揆父也。

    南京破,未解任;先薙發降,以原官管關。

    時士民方以起義為名,良孺遂被殺。

     長洲諸生顧性之儒服投泮水死。

     甲子,〔□〕兵至杭州,潞王及巡撫張秉貞以皇太後迎降;錢塘知縣顧鹹建被執,死之。

     馬士英挾皇太後渡獨松關,沿途肆淫掠。

    至廣德州,州人拒之;攻入城,知州趙景和被殺,死者甚衆。

    杭州民聞之懼,按、撫等先遣官往迎,以駐兵城外請;士英至,寓臨湖小瀛洲。

    五月二十八日,皇太後駕至,以城□□兵府為行宮;群臣及潞王往朝,入見儀衛蕭條,疑為士英母所假。

    薄暮,城中置甯、太平二坊民競以炮竹投樓外;士英方宴,驚走,以二樓船舣湖心亭。

    至曉入朝,用精甲百許自衛請。

     太後出,服赭,一紫衣女官侍;令官吏士民皆入見。

    朝罷傳旨,乃用在籍諸臣,獨不及劉宗周、章正宸。

    時江北巡按彭遇颽适奔杭,命以佥都禦史募兵兩浙,錢糧憑取用;皆士英意也。

    翼日,宗周與熊汝霖入朝;汝霖見士英,诘「聖駕安在?辄來此」!士英無以應;然猶盼上江捷。

    不數日,阮大铖、朱大典、方國安俱倉皇到,則〔□〕得功兵敗死。

    以次日請潞上監國,不受;太後召,泣拜,終不受。

    惟迎太後入府,從張秉貞、陳洪範等計迎款而已。

    楚藩一鎮國将軍恸哭,解衣冠投地去。

    時楊文骢、鄭鴻逵亦自海入錢塘,請王入□□,終不許。

    至十三午,北兵突至,士英等方與撫、按飲;□急渡錢塘,按臣何綸、撫臣李挺亦行。

    惟撫臣張秉貞缒城入,偕王出迎貝勒;錢塘知縣顧鹹建亦佯迎,旋遁。

    執至,迫之降,不從;見殺,懸其頭城上——方暑,蠅無集者。

    越月餘,貝勒挾太後、潞王等北去。

    洪範與北通,許割地、封王;故王為所欺而降也。

    初,上既失國,鹹恨不立潞王。

    時太常少卿張希夏奉敕獎王,獨語太常寺丞李清曰:『中人耳;未見彼善于此!王居杭時,常命内官下郡邑廣求古玩;又指甲可長六、七寸,以竹筒護之:其為人可知矣』!大理寺少卿沈胤培常曰:『使王立而錢謙益相,其敗壞與馬士英何異』!初,孝廟于天啟七年即位,一日,召諸閣臣入内殿,密谕雲:『今日有一異事:清晨,某内官來報,說某殿柱上置一黃袱;取視,内一紙雲:「天啟六、崇祯一,還有福王二十七」。

    此妖言也,合根究』。

    閣臣揭請焚之,乃允。

    時來宗道為閣臣,揭現存家;所雲「崇頓一、福王二十七」者,以十七移置崇祯名下,則福王正得二也。

    王自崇祯十七年登位,至弘光元年滅;凡二年。

    興亡之兆,蓋有數雲。

     閏六月,〔□〕攝政殺明使臣兵部侍郎左懋第及其同行五人。

     初,懋第抵燕,議見攝政禮。

    總兵陳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