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二月甲寅朔,贈刑死主事鄭逢蘭太仆寺卿,予祭;不準蔭。
命北京錦衣衛各官逃回求改南者曾否從賊?不得輕題。
允内臣田成挑選淑女嘉興、紹興二府。
乙卯,命改思宗廟号,并議東宮、二王谥。
從工科都李清言也。
疏言:『臣記泰昌初,曾拟神宗「恭宗」,以「恭」之取美名耳。
但因晉、隋諸恭帝皆以遜位谥,則美反為疵,易「恭」而「神」,變之正也。
若「思」之為谥,亦晉人谥亡國列禅者。
一昏庸、一英明,異行同号,雖美亦疵。
乞敕部酌議,或易廟号;或以「烈」為廟号,而谥另議。
若謂明诏既頒,難于中改;則何不乘此東宮、二王将議成服,而以更議先帝廟号者并議東宮、二王谥,然後同诏海内,矯正前誤盛舉,亦往例也』。
允之。
命京營整理兵馬,親統六師刻期西讨。
丙辰,升工科都李清大理寺寺丞。
升太仆卿王骥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高鬥樞另用。
以鬥樞在圍城,不能遽出也。
升加銜文選司郎中劉應賓為太仆寺卿。
時兵部侍郎阮大铖意氣軒骜,侵擾铨政,其門如市。
輔臣士英稍和,然亦以铨部為奇貨。
或有未經考授,徑補推知者;或有曾經補官、合入大選,而入急選以便掣簽者。
重以應賓賣官鬻爵,恃二人為牆壁,吏部尚書張捷畫題而已。
或夜榜大铖門曰:「闖賊無門,匹馬橫行天下;元兇有耳,一兀直犯神京」。
其為人若此。
惡應賓以郎中加銜常少不實補而越升,非舊典也。
補原任南禦史徐複陽陝西道、禦史陳以瑞河南道。
複陽、以瑞為禦史時,曾連糾門戶,緻累累削奪;人皆尤之。
浙江巡鹽禦史李挺疏糾運使梁招孟。
命會同撫、按察奏。
挺巡鹽兩浙,需求無厭,招孟勒票不與。
挺怒,提書役。
招孟入見,大□幾飽以拳;挺錯愕避之。
疏糾招孟貪。
挺亦尋為兵科錢源糾,人皆快之,獨掌道(?)。
谥桂王曰「端」。
命宣谕臣王铎入閣。
铎當去輔高、姜在位時,内傳與衛甚力。
又力言蔡奕琛、張捷等不可用;每指其文,每語同志曰:『吾铮铮自樹,則此集傳;不則,覆瓶耳。
誓不學周延儒、溫體仁輩以貪奸贻吐也』。
及奕琛等秉權,意稍折。
至是,以票拟「從逆」為公所暗摘,禦史劉光鬥又倡言攻之;不得已,一日三往,兼見、兼調停于内。
疏方留中,尋宣谕入閣。
铎詩筆俱工,為人樂易可親;凡票諸臣疏,皆「爾」之。
一日,去輔姜曰廣從容言曰:『外人以爾同内臣,呼如何』?铎大怒,曰:『書言爾有嘉谟、嘉猷入告。
爾後于内,亦内臣耶』!是日,諸疏票「爾」者尤多。
丁巳,複吏部尚書張捷子伯駿原官。
伯駿,崇祯時為通政司經曆;錯買禁器,緣捷故重拟。
至是,因楊維垣言複。
升原任山西佥事錢繼登光祿寺少卿、尚寶司丞周瑞豹本司少卿。
行人朱統■〈金類〉疏攻江西巡按周燦,并及姜曰廣、楊廷麟等。
不問。
先是,統■〈金類〉疏糾曰廣,牽及燦;燦疏辨,诋統■〈金類〉為讒夫異謗。
統■〈金類〉怒,言『曰廣誣聖德有七不可,又為九十七臣中之不花押者,何雲謗』?又言『廷麟集兵謀為不軌,一以熊文舉在虜,可以聲援;一以曰廣在上左右,可以内應;一以燦江西巡按,無敢發伏』。
其語無賴。
得旨:『不究』。
複原任編修吳孔嘉原官。
孔嘉父,為族人吳□春所害;故借魏忠賢以報,緻挂「逆案」。
論者以此原之。
準原任湖廣巡撫王揚基冠帶閑住。
贈南祭酒許士柔少詹,蔭一子。
戊午,升工部右侍郎高倬刑部尚書,轉吏部右侍郎□盟左侍郎,改戶部右侍郎王志道吏部右侍郎;加兵部左侍郎阮大铖本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仍管巡閱江防。
升禮部郎中吳本泰尚寶司司丞。
吏科右陳燕翼疏陳中興大義。
從之。
疏言:『臣□見數月以來躁競成風,廉恥道喪。
士大夫輩但見得官為榮,而不以失義為辱。
纔冠進賢,即希華要;既膺民社,複濫京銜。
監司之遷轉如流,危疆之督、撫遞換。
贊畫、監紀,幾半天下;而兵驕将悍,所傳如故,且多分廄馬之肥。
玉圍金翣,填咽巷衢;而躍馬橫戈,雅謝不能,隻驟長呵驺之氣。
北遣疆臣,徒逍遙于河上;南歸亡虜,且褦襶于新朝。
書左盡由辟召,何數短薄、髯軍;罪撫次第登壇,應盡孟明、曹沫。
無例不破,有過皆仁。
竟喪亂之後,而人材反多;抑不死之餘,其動忍彌甚。
尤可笑者,黃扉台長,憑阃外為去留;豸史繡衣,望江藩為負固。
淩夷既極,長此安窮!抑臣近因覃恩濫及,而滋有慨焉!臣觀今日請襲、請蔭者章滿公交車,必不肯纖毫挂欠朝廷,彼為子孫之謀則忠矣;而因此動念東宮、二王落處,實能為人子孫黎民之保者若何!移封、移贈者數期取盈,必不忍一念遺憾血屬,彼為祖父之計則周矣;而因興情一矯望天壽諸陵、先帝先後寝園幽閟,朝晡之脯糦者若何!平生歌舞,誰憶不歸之人!華屋生存,罔道西川之路。
平陵下士,一盂飯不忍忘恩;一朝握手,不替成說。
從未有十七年來身所比肩逮事之舊主,一旦蒙難如彼其烈;而疇昔三九侍從恩渥諸臣,未久已庋閣置之,不複較理。
乃如之人負恩頑薄,而尚望其殚思畢志詳事陛下者也!屈指舊恨忽三年,再逾數月,漸難提起。
一時賢達,毋亦□□。
是閉門讨官,聚頭黩貨;雖言言讨賊複仇,而事事壞法亂紀。
譬如人家,父母有難,而其子弟、妯娌且相與較手澤、問田莊;一物不均,則相與诟谇兇訟,誤以怒罵為痛哭。
嗚呼!遠矣。
今敵賊相持,勝負未決;中國之
命北京錦衣衛各官逃回求改南者曾否從賊?不得輕題。
允内臣田成挑選淑女嘉興、紹興二府。
乙卯,命改思宗廟号,并議東宮、二王谥。
從工科都李清言也。
疏言:『臣記泰昌初,曾拟神宗「恭宗」,以「恭」之取美名耳。
但因晉、隋諸恭帝皆以遜位谥,則美反為疵,易「恭」而「神」,變之正也。
若「思」之為谥,亦晉人谥亡國列禅者。
一昏庸、一英明,異行同号,雖美亦疵。
乞敕部酌議,或易廟号;或以「烈」為廟号,而谥另議。
若謂明诏既頒,難于中改;則何不乘此東宮、二王将議成服,而以更議先帝廟号者并議東宮、二王谥,然後同诏海内,矯正前誤盛舉,亦往例也』。
允之。
命京營整理兵馬,親統六師刻期西讨。
丙辰,升工科都李清大理寺寺丞。
升太仆卿王骥為都察院右佥都禦史,巡撫湖廣;高鬥樞另用。
以鬥樞在圍城,不能遽出也。
升加銜文選司郎中劉應賓為太仆寺卿。
時兵部侍郎阮大铖意氣軒骜,侵擾铨政,其門如市。
輔臣士英稍和,然亦以铨部為奇貨。
或有未經考授,徑補推知者;或有曾經補官、合入大選,而入急選以便掣簽者。
重以應賓賣官鬻爵,恃二人為牆壁,吏部尚書張捷畫題而已。
或夜榜大铖門曰:「闖賊無門,匹馬橫行天下;元兇有耳,一兀直犯神京」。
其為人若此。
惡應賓以郎中加銜常少不實補而越升,非舊典也。
補原任南禦史徐複陽陝西道、禦史陳以瑞河南道。
複陽、以瑞為禦史時,曾連糾門戶,緻累累削奪;人皆尤之。
浙江巡鹽禦史李挺疏糾運使梁招孟。
命會同撫、按察奏。
挺巡鹽兩浙,需求無厭,招孟勒票不與。
挺怒,提書役。
招孟入見,大□幾飽以拳;挺錯愕避之。
疏糾招孟貪。
挺亦尋為兵科錢源糾,人皆快之,獨掌道(?)。
谥桂王曰「端」。
命宣谕臣王铎入閣。
铎當去輔高、姜在位時,内傳與衛甚力。
又力言蔡奕琛、張捷等不可用;每指其文,每語同志曰:『吾铮铮自樹,則此集傳;不則,覆瓶耳。
誓不學周延儒、溫體仁輩以貪奸贻吐也』。
及奕琛等秉權,意稍折。
至是,以票拟「從逆」為公所暗摘,禦史劉光鬥又倡言攻之;不得已,一日三往,兼見、兼調停于内。
疏方留中,尋宣谕入閣。
铎詩筆俱工,為人樂易可親;凡票諸臣疏,皆「爾」之。
一日,去輔姜曰廣從容言曰:『外人以爾同内臣,呼如何』?铎大怒,曰:『書言爾有嘉谟、嘉猷入告。
爾後于内,亦内臣耶』!是日,諸疏票「爾」者尤多。
丁巳,複吏部尚書張捷子伯駿原官。
伯駿,崇祯時為通政司經曆;錯買禁器,緣捷故重拟。
至是,因楊維垣言複。
升原任山西佥事錢繼登光祿寺少卿、尚寶司丞周瑞豹本司少卿。
行人朱統■〈金類〉疏攻江西巡按周燦,并及姜曰廣、楊廷麟等。
不問。
先是,統■〈金類〉疏糾曰廣,牽及燦;燦疏辨,诋統■〈金類〉為讒夫異謗。
統■〈金類〉怒,言『曰廣誣聖德有七不可,又為九十七臣中之不花押者,何雲謗』?又言『廷麟集兵謀為不軌,一以熊文舉在虜,可以聲援;一以曰廣在上左右,可以内應;一以燦江西巡按,無敢發伏』。
其語無賴。
得旨:『不究』。
複原任編修吳孔嘉原官。
孔嘉父,為族人吳□春所害;故借魏忠賢以報,緻挂「逆案」。
論者以此原之。
準原任湖廣巡撫王揚基冠帶閑住。
贈南祭酒許士柔少詹,蔭一子。
戊午,升工部右侍郎高倬刑部尚書,轉吏部右侍郎□盟左侍郎,改戶部右侍郎王志道吏部右侍郎;加兵部左侍郎阮大铖本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仍管巡閱江防。
升禮部郎中吳本泰尚寶司司丞。
吏科右陳燕翼疏陳中興大義。
從之。
疏言:『臣□見數月以來躁競成風,廉恥道喪。
士大夫輩但見得官為榮,而不以失義為辱。
纔冠進賢,即希華要;既膺民社,複濫京銜。
監司之遷轉如流,危疆之督、撫遞換。
贊畫、監紀,幾半天下;而兵驕将悍,所傳如故,且多分廄馬之肥。
玉圍金翣,填咽巷衢;而躍馬橫戈,雅謝不能,隻驟長呵驺之氣。
北遣疆臣,徒逍遙于河上;南歸亡虜,且褦襶于新朝。
書左盡由辟召,何數短薄、髯軍;罪撫次第登壇,應盡孟明、曹沫。
無例不破,有過皆仁。
竟喪亂之後,而人材反多;抑不死之餘,其動忍彌甚。
尤可笑者,黃扉台長,憑阃外為去留;豸史繡衣,望江藩為負固。
淩夷既極,長此安窮!抑臣近因覃恩濫及,而滋有慨焉!臣觀今日請襲、請蔭者章滿公交車,必不肯纖毫挂欠朝廷,彼為子孫之謀則忠矣;而因此動念東宮、二王落處,實能為人子孫黎民之保者若何!移封、移贈者數期取盈,必不忍一念遺憾血屬,彼為祖父之計則周矣;而因興情一矯望天壽諸陵、先帝先後寝園幽閟,朝晡之脯糦者若何!平生歌舞,誰憶不歸之人!華屋生存,罔道西川之路。
平陵下士,一盂飯不忍忘恩;一朝握手,不替成說。
從未有十七年來身所比肩逮事之舊主,一旦蒙難如彼其烈;而疇昔三九侍從恩渥諸臣,未久已庋閣置之,不複較理。
乃如之人負恩頑薄,而尚望其殚思畢志詳事陛下者也!屈指舊恨忽三年,再逾數月,漸難提起。
一時賢達,毋亦□□。
是閉門讨官,聚頭黩貨;雖言言讨賊複仇,而事事壞法亂紀。
譬如人家,父母有難,而其子弟、妯娌且相與較手澤、問田莊;一物不均,則相與诟谇兇訟,誤以怒罵為痛哭。
嗚呼!遠矣。
今敵賊相持,勝負未決;中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