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六
關燈
小
中
大
者!乞收回成命,無為所欺』。
報聞。
後北兵入南都,缙彥複降。
起補編戍禦史張孫振四川道,掌河南道印。
孫振按晉,以幹請不遂,糾學臣袁繼鹹;又與撫臣吳甡相攻,為甡糾,遣戍。
至是,起補——署铨侍郎張捷意也。
準文選司郎中王重回籍,以原任南吏部郎中劉應賓代。
先是,禮部尚書顧錫疇署铨,開單坐缺挑送選司,重概不從;以手書與,亦不答。
錫疇怒,糾之;鹹謂曲在錫疇。
吏科都章正宸疏留重,然猶密語人曰:「吾不敢必者,請耳」。
至是,言于尚書徐石麒,謂重門多招搖;重遂請退。
大學士高弘圖四疏乞休。
允之;令行人護送于驿,賜銀、币。
弘圖入閣,持論侃侃;如阻内遣及内傳諸事,皆有大臣風。
弘圖去,士英始專政;時事日非矣。
庚申,黃河口決。
命部議築塞。
命原任大同知府蔡屏周以四品服俸添注職方司郎中,又複原任應天府通判徐樹藩官——皆侍郎阮大铖所薦也。
大铖自受事以來,凡察處降補官員,賄足則用;常語禮科都沈胤培曰:『國家何患無财,即如撫、按糾薦一事,非賄免則賄求,半飽私橐耳。
但令納銀若幹于官,應糾者免糾,欲薦者予薦;推而廣之,公帑充矣』。
其謬妄如此。
屏周援期升例;樹藩以助銀二千建堡,故得之。
壬戌,谥原任禮部侍郎張邦紀「文悫」。
邦紀,輔臣弘圖房師也。
蔭掌錦衣衛事馮可宗一子世本衛指揮。
癸亥,贈大學士孔貞運少保,谥「文忠」,蔭一子尚寶司丞,予祭葬。
初,署禮部管紹甯以「文恪」、「文恭」請,不允;有「既無顯德亦無表」等語。
至是,紹甯忽改「文忠」。
貞運為相,醇謹無他長;前二谥為當。
命再訊系獄郎中周镳。
镳叔原任禦史維持、弟原任知縣铨疏言:『臣家門不幸,突出周镳;因與锺有隙,私刊「燕中紀事」及「國變錄」等書,自捏「勸進表」、「下江南策」,硬坐于锺,從淮上達南中,緻臣家、臣邑不能洗此「從逆」之名。
且镳于皇上登極時,首倡異謀,另圖推戴;是锺罪止一身,镳罪在社稷』。
疏奏,令并訊。
甲子,加湖廣巡撫何騰蛟兵部右侍郎,巡撫全省。
升四川右參議王鼎鎮尚寶寺少卿。
鼎鎮,崇祯時,以禦史例轉。
命提從逆楊觀光等——保國公朱國弼、誠意伯劉孔昭、禮部尚書錢謙益、吏部左侍郎張捷、兵部右侍郎阮大铖所糾也。
時「從逆」一案,已經屢訊,止欲攻門戶中從逆者;雖裡居之方允昌、系獄之梁兆陽,衆矢交攢,亦不甚深求。
□□是,又合攻觀光等。
而于原任庶吉士張家玉,則曰「薦劉宗周、黃道周于逆闖,令其收人望以集群黨」;蓋以此阻宗周、道周也。
于史可程,則曰「系閣臣弟,友于素笃;公然從賊,宜下于理」;蓋以此逐可法也。
後家玉起兵廣東與北師抗,遇害。
蔭内臣馮進朝等子、侄一人世錦衣千戶。
謂效勞軍中,屢經大捷也。
命祔祭死難内臣王之心等,予蔭有差。
國變後,王之心、張國元自缢,高時明自焚,方正化罵賊死;餘皆被刑者。
工科都李清請遷孝康、興獻二帝于專廟,又請祀孝廟為不祧之主。
命下部議。
疏言:『臣聞「禮」:祖有功而宗有德。
若祖功,則高廟與成廟當之矣;若宗德,則舍孝廟何屬!今觀弘治十八年間,凡恤民瘼、抑近侍、寬谏臣,且與劉大夏、戴珊輩日結魚水歡,君臣何異父子!親遠而祧,非并有德者祧之也。
若我皇上即今世宗,而恭帝即今獻帝;當時張孚敬、桂萼等俱力持考獻,然皆雲别立廟,謂「祀太廟則有祧期,而祀别廟則無遷期也」。
今者專廟之建議,實本此。
夫以世論,獻皇浸通乎祧矣!何如俟太廟告成後奉遷專廟,與恭皇同祀;則使異日得長享血食以慰孝子慈孫心者,諒非世廟所欣然于在天也。
且不獨獻皇可合祀,即孝康亦可合祀;何也?均一追尊耳』。
疏下部議,竟寝。
鳳陽地震。
丙寅,命内臣孫元德往浙、閩催内庫及戶工二部一應錢糧。
元德初以造桑皮紙至浙,寠甚;及得是差,恐喝軍民。
不及期年,所獲不資。
後北兵至,以橐付潘中軍,置江東。
江東将士籍之,金瓶高三尺許,滿實大珠。
将士十三往返,皆盈橐去;中軍司房幹沒者不與。
起升工部主事鄒之麟尚寶司丞。
之麟,夙以持議與聲氣左,故察處。
起複原任戶科戴英原官,補兵科給事中。
英以舊輔薛國觀門生,例轉察處不謹。
至是,因薦複原官——非建言賜環,始此。
加考功司郎中梁羽明太常寺少卿,依舊管事。
命内臣田成往杭州選擇淑女。
京師兩進淑女,皆不稱太後意;乃令成出選。
群稚女畢嫁,一方騷然矣。
丁卯,雪被糾禦史魏管等。
從黃耳鼎言也。
免辦獸炭。
工科都李清以國用大侈言于閣,請此項宜裁;閣臣铎曰:『可裁否』?士英曰:『裁之易耳』。
次日,批免。
相臣之權足有為若此。
計省價凡一千七百兩。
戊辰,令楚鎮左良玉兵以鹽代饷——從閣臣馬士英言也。
每百斤定價一兩五錢;
報聞。
後北兵入南都,缙彥複降。
起補編戍禦史張孫振四川道,掌河南道印。
孫振按晉,以幹請不遂,糾學臣袁繼鹹;又與撫臣吳甡相攻,為甡糾,遣戍。
至是,起補——署铨侍郎張捷意也。
準文選司郎中王重回籍,以原任南吏部郎中劉應賓代。
先是,禮部尚書顧錫疇署铨,開單坐缺挑送選司,重概不從;以手書與,亦不答。
錫疇怒,糾之;鹹謂曲在錫疇。
吏科都章正宸疏留重,然猶密語人曰:「吾不敢必者,請耳」。
至是,言于尚書徐石麒,謂重門多招搖;重遂請退。
大學士高弘圖四疏乞休。
允之;令行人護送于驿,賜銀、币。
弘圖入閣,持論侃侃;如阻内遣及内傳諸事,皆有大臣風。
弘圖去,士英始專政;時事日非矣。
庚申,黃河口決。
命部議築塞。
命原任大同知府蔡屏周以四品服俸添注職方司郎中,又複原任應天府通判徐樹藩官——皆侍郎阮大铖所薦也。
大铖自受事以來,凡察處降補官員,賄足則用;常語禮科都沈胤培曰:『國家何患無财,即如撫、按糾薦一事,非賄免則賄求,半飽私橐耳。
但令納銀若幹于官,應糾者免糾,欲薦者予薦;推而廣之,公帑充矣』。
其謬妄如此。
屏周援期升例;樹藩以助銀二千建堡,故得之。
壬戌,谥原任禮部侍郎張邦紀「文悫」。
邦紀,輔臣弘圖房師也。
蔭掌錦衣衛事馮可宗一子世本衛指揮。
癸亥,贈大學士孔貞運少保,谥「文忠」,蔭一子尚寶司丞,予祭葬。
初,署禮部管紹甯以「文恪」、「文恭」請,不允;有「既無顯德亦無表」等語。
至是,紹甯忽改「文忠」。
貞運為相,醇謹無他長;前二谥為當。
命再訊系獄郎中周镳。
镳叔原任禦史維持、弟原任知縣铨疏言:『臣家門不幸,突出周镳;因與锺有隙,私刊「燕中紀事」及「國變錄」等書,自捏「勸進表」、「下江南策」,硬坐于锺,從淮上達南中,緻臣家、臣邑不能洗此「從逆」之名。
且镳于皇上登極時,首倡異謀,另圖推戴;是锺罪止一身,镳罪在社稷』。
疏奏,令并訊。
甲子,加湖廣巡撫何騰蛟兵部右侍郎,巡撫全省。
升四川右參議王鼎鎮尚寶寺少卿。
鼎鎮,崇祯時,以禦史例轉。
命提從逆楊觀光等——保國公朱國弼、誠意伯劉孔昭、禮部尚書錢謙益、吏部左侍郎張捷、兵部右侍郎阮大铖所糾也。
時「從逆」一案,已經屢訊,止欲攻門戶中從逆者;雖裡居之方允昌、系獄之梁兆陽,衆矢交攢,亦不甚深求。
□□是,又合攻觀光等。
而于原任庶吉士張家玉,則曰「薦劉宗周、黃道周于逆闖,令其收人望以集群黨」;蓋以此阻宗周、道周也。
于史可程,則曰「系閣臣弟,友于素笃;公然從賊,宜下于理」;蓋以此逐可法也。
後家玉起兵廣東與北師抗,遇害。
蔭内臣馮進朝等子、侄一人世錦衣千戶。
謂效勞軍中,屢經大捷也。
命祔祭死難内臣王之心等,予蔭有差。
國變後,王之心、張國元自缢,高時明自焚,方正化罵賊死;餘皆被刑者。
工科都李清請遷孝康、興獻二帝于專廟,又請祀孝廟為不祧之主。
命下部議。
疏言:『臣聞「禮」:祖有功而宗有德。
若祖功,則高廟與成廟當之矣;若宗德,則舍孝廟何屬!今觀弘治十八年間,凡恤民瘼、抑近侍、寬谏臣,且與劉大夏、戴珊輩日結魚水歡,君臣何異父子!親遠而祧,非并有德者祧之也。
若我皇上即今世宗,而恭帝即今獻帝;當時張孚敬、桂萼等俱力持考獻,然皆雲别立廟,謂「祀太廟則有祧期,而祀别廟則無遷期也」。
今者專廟之建議,實本此。
夫以世論,獻皇浸通乎祧矣!何如俟太廟告成後奉遷專廟,與恭皇同祀;則使異日得長享血食以慰孝子慈孫心者,諒非世廟所欣然于在天也。
且不獨獻皇可合祀,即孝康亦可合祀;何也?均一追尊耳』。
疏下部議,竟寝。
鳳陽地震。
丙寅,命内臣孫元德往浙、閩催内庫及戶工二部一應錢糧。
元德初以造桑皮紙至浙,寠甚;及得是差,恐喝軍民。
不及期年,所獲不資。
後北兵至,以橐付潘中軍,置江東。
江東将士籍之,金瓶高三尺許,滿實大珠。
将士十三往返,皆盈橐去;中軍司房幹沒者不與。
起升工部主事鄒之麟尚寶司丞。
之麟,夙以持議與聲氣左,故察處。
起複原任戶科戴英原官,補兵科給事中。
英以舊輔薛國觀門生,例轉察處不謹。
至是,因薦複原官——非建言賜環,始此。
加考功司郎中梁羽明太常寺少卿,依舊管事。
命内臣田成往杭州選擇淑女。
京師兩進淑女,皆不稱太後意;乃令成出選。
群稚女畢嫁,一方騷然矣。
丁卯,雪被糾禦史魏管等。
從黃耳鼎言也。
免辦獸炭。
工科都李清以國用大侈言于閣,請此項宜裁;閣臣铎曰:『可裁否』?士英曰:『裁之易耳』。
次日,批免。
相臣之權足有為若此。
計省價凡一千七百兩。
戊辰,令楚鎮左良玉兵以鹽代饷——從閣臣馬士英言也。
每百斤定價一兩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