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安排日事迹卷五

關燈
歸。

     追補建文死節諸臣贈谥,立廟祭京師。

     文臣以方孝儒為首、武臣以徐輝祖為首。

     壬寅,改青浦縣知縣陳爊中書舍人。

     爊,常遇帝于風塵;疏請内轉,允之。

     升吏科都章正宸大理寺左寺丞。

     正宸屢疏忤時,故遷;優之,實遠之也。

     禦史遊有倫疏陳和衷。

    俞之。

     言『今國家遘變,正同舟遇風時也。

    故必人人從君國起見,事事為朝廷究心合謀而算,大與小和,内外有一體之維,師濟見一心之雅;于以雪恥除兇,斷不可必矣』(?)。

     準王允誠以後府右都督充嶽州總兵官、吳學禮以原官充前鋒、署總兵官馬進忠駐鎮荊州。

     浙江總兵王之仁請清察衛軍團練,以資戰守。

    允之。

     癸卯,命閩兵留鎮京口——從蘇松巡撫祁彪佳言也。

     福建巡按禦史陸清源奏閩、粵寇橫。

    得旨「會剿」。

     畿輔旱。

     工科都李清請備荊、襄,以固金陵。

    命督、撫饬行。

     命給河南巡按越其傑饷銀十五萬,為養兵屯田之本。

     甲辰,追贈開國名臣李善長等十四人、正德谏臣蔣欽等十四人、天啟慘死諸臣左光鬥等九人各有差——從工科都李清言也。

     谥已故大學士何如寵「文端」。

     原任真定巡按劉憲章自疏請罪。

    命巡、按提問。

     以京城陷,南還。

     命左良玉子夢庚挂「平賊将軍」印。

     命江北監軍少卿萬元吉還太仆寺供職。

     予北都死難諸臣贈谥,立廟祭京師。

     文臣範景文等二十三人,武臣劉文炳等六人,内臣則王承恩、李鳳翔二人。

    自有明二百餘年,内臣無谥;有谥者,自承恩二人始。

     命紳衿與齊民較田多寡,一體當差——從刑科蔣鳴玉言也。

     命散左中允楊廷麟所募兵。

     廷麟聞北都變,募兵勤王;以朱統■〈金類〉誣诋,罷之。

     命都督杜弘域提督池、太地方。

     丙午,定皇考恭皇帝陵曰「熙陵」。

     升大理寺丞宗敦一右通政,起革職南吏部郎中張鼎延大理寺寺丞。

     準張拱日襲封隆平侯。

     加吏部郎中蕭士玮太常寺少卿。

     命豫督丁魁楚另用,楚撫何騰蛟并撫湖北。

     丁未,命北來原任庶吉士史可程在寓侯察議。

     可程,督輔可法弟;南歸後,子蔚青、弟可遵與婦父韓大忠六人皆被殺。

     命諸撫楊鹗、範礦、越其傑等俱速赴任;糧饷,戶部即給。

     吏科右熊汝霖言:『皇上禦宇四閱月,用過幾何人、去過幾何人?今日推一督、明日推一撫,隻是讨兵、讨饷,遲遲吾行,去已無及;則何不就各處兵饷通盤打算,裒多益寡,然後崇節儉以裕軍需、勵憂勤而鼓朝氣,則一切聲色貨利、筆舌戈矛總銷歸于卧薪嘗膽之内矣』。

     戊申,命督臣王永吉馳赴山東,同撫臣王燮、王潆料理戰守事宜。

     進撫甯侯朱國弼爵保國公。

     加升楊振宗一級,蔭一子世錦衣百戶。

     旨雲:「功在定策」。

     命興平伯高傑赴徐州。

     加懷遠侯常延齡太子太保,蔭一子入監。

     削拟授吏部胡江職。

     己酉,升禮科左張希夏吏科都給事中。

     起降原任兵部侍郎張鳳翔添注左侍郎。

     鳳翔先任工部尚書,坐累下獄;後起降。

     命奉先殿立主緻祭。

     禮科都沈胤培言:『殿非太廟,上宜設位,以一後配一帝』。

    從之。

     禮部主事張采疏陳四款。

    俞之。

     采言:『皇上正位中興,當事事掃更;獨仍設廠衛,則廷臣交章,不允。

    臣以為徒增一行金使耳。

    且廠衛皆市井無賴,安能仰體宸衷!權之所在,則利随之。

    夫重權莫如用人,誠獎恬抑競、端乃鑒衡,則天下從風,況乎辇毂』!餘三款,多可采。

     以旱,命修省。

     庚戌,開事例佐工。

     除舊納中書等雜職外,有部院司務、乙榜準貢等,皆新例也。

     辛亥,革浙江巡撫黃鳴俊、安撫禦史左光先職;光先仍追贓提問。

    降巡按禦史任天成級,調外。

     先是,許都攻東陽,知縣姚孫棐啟門迎;鳴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