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知行總論

關燈
人類混混噩噩,不識不知,行之而不知其道,是以日起有功,而卒底于成周之治化,此所謂不知而行之時期也。

    由周而後,人類之覺悟漸生,知識日長,于是漸進而入于欲知而後行之時期矣。

    适于此時也,“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說漸中于人心,而中國人幾盡忘其遠祖所得之知識皆從冒險猛進而來,其始則不知而行之,其繼則行之而後知之,其終則因已知而更進于行。

    古人之得其知也,初或費千百年之時間以行之,而後乃能知之;或費千萬人之苦心孤詣,經曆試驗而後知之。

    而後人之受之前人也,似于無意中得之。

    故有以知為易,而以行為難,此直不思而已矣。

    當此欲知而後行之時代,适中于“知易行難”之說,遂不複以行而求知,因知以進行。

    此三代而後,中國文化之所以有退無進也。

     夫以今人之眼光,以考世界人類之進化,當分為三時期:第一由草昧進文明,為不知而行之時期;第二由文明再進文明,為行而後知之時期;第三自科學發明而後,為知而後行之時期。

    歐美幸而無“知易行難”之說為其文明之障礙,故能由草昧而進文明,由文明而進于科學。

    其近代之進化也,不知固行之,而知之更樂行之,此其進行不息,所以得有今日突飛之進步也。

    當元代時有意大利人馬可波羅者,曾遊仕中國,緻位後回國著書,述中國當時社會之文明,工商之發達,藝術之進步,歐人見之尚驚為奇絕,以為世界未必有如此文明進化之國也。

    是猶中國人士于三十年前見張德彜之《四達奇》一書,所志歐洲文明景象,而以為荒唐無稽者同一例也。

    是知歐洲六百年前之文物,尚不及中國當時遠甚。

    而彼近一二百年來之進步,其突飛速率,有非我夢想所能及也。

    日本自維新以後五十年來,其社會之文明,學術之發達,工商之進步,不獨超過于彼數千年前之進化,且較之歐洲為尤速,此皆科學為之也。

    自科學發明之後,人類乃始能有具以求其知,故始能進于知而後行之第三時期之進化也。

     夫科學者,統系之學也,條理之學也。

    凡真知特識,必從科學而來也。

    舍科學而外之所謂知識者,多非真知識也。

    如中國之習聞,有謂天圓而地方、天動而地靜者,此數千年來之思想見識,習為自然,無複有知其非者,然若以科學按之以考其實,則有大謬不然者也。

    又吾俗呼養子為螟蛉,蓋有取于蜾蠃變螟蛉之義。

    古籍所傳,螟蛉桑蟲也,蜾蠃蜂蟲也,蜂蟲無子,取桑蟲蔽而殪之,幽而養之,祝曰“類我,類我”,久則化而成蜂蟲雲。

    吾人以肉眼驟察之,亦必得同等之判決也。

    惟以科學之統系考之,物類之變化未有若是其突然者也。

    若加以理則之視察,将蜾蠃之“取螟蛉,蔽而殪之,幽而養之”之事,集其數起,别其日數,而同時考驗之。

    又以其一起分日考驗之,以觀其變态。

    則知蜾蠃之取螟蛉,蔽而殪之是也,幽而養之非也。

    蔽而殪之之後,蜾蠃則生卵于螟蛉之體中,及蜾蠃之子長,則以螟蛉之體為糧。

    所謂幽而養之者,即幽螟蛉以養蜾蠃之子也。

    是蜾蠃并未變螟蛉為己子也,不過以螟蛉之肉,為己子之糧耳。

    由此事之發明,令吾人證明一醫學之妙術,為蜾蠃行之在人類之先,即用蒙藥是也。

    夫蜾蠃之蔽螟蛉于泥窩之中,即用其蜂螫以灌其毒手螟蛉之腦髓而蒙之,使之醉而不死,活而不動也。

    若螟蛉立死,則其體即成腐敗,不适于為糧矣。

    若尚生而能動,則必破泥窩而出,而蜾蠃之卵亦必因而破壞,難以保存以待長矣。

    是故為蜾蠃者,為需要所迫,而創蒙藥之術以施之于螟蛉。

    夫蒙藥之術,西醫用之以治病者尚不滿百年,而不期蜾蠃之用之,已不知幾何年代矣。

    由此觀之,凡為需要所迫,不獨人類能應運而出,創造發明,即物類亦有此良能也。

    是行之易,知之難,人類有之,物類亦然。

    惟人類則終有覺悟之希望,而物類則永無能知之期也。

    吾國人所謂“知之非艱”,其所知者大都類于天圓地方、天動地靜、螟蛉為子之事耳。

     夫人群之進化,以時考之,則分為三時期,如上所述:曰不知而行之時期,曰行而後知之時期,曰知而後行之時期。

    而以人言之,則有三系焉:其一先知先覺者,為創造發明;其二後知後覺者,為仿效推行;其三不知不覺者,為竭力樂成。

    有此三系人相需為用,則大禹之九河可疏,秦皇之長城能築也。

    乃後世之人,誤于“知之非艱”之說,雖有先知先覺者之發明,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