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以七事為證
關燈
小
中
大
譯斯賓諾莎、萊布尼茨,下同。
],窮理格物,再開進化論之階梯;達文之祖則宗述禮尼詩者也。
嗣後科學日昌,學者多有發明,其最著者,于天文學則有拉巴刺氏,于地質學則有利裡氏,于動物學則有拉麥氏,此皆各從其學而推得進化之理者,洵可稱為進化論之先河也。
至達文氏則從事于動物之實察,費二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始成其《物種來由》一書,以發明物競天擇之理。
自達文之書出後,則進化之學,一旦豁然開朗,大放光明,而世界思想為之一變,從此各種學術皆依歸于進化矣。
夫進化者,自然之道也。
而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物種進化之原則也。
此種原則,人類自石器時代以來,已能用之以改良物種,如化野草為五谷,化野獸為家畜,以利用厚生者是也。
然用之萬千年,而莫由知其道,必待至科學昌明之世,達文氏二十年苦心孤詣之功而始知之。
其難也如此。
夫進化者,時間之作用也,故自達文氏發明物種進化之理,而學者多稱之為時間之大發明,與牛頓氏之攝力為空間之大發明相媲美。
而作者則以為進化之時期有三:其一為物質進化之時期,其二為物種進化之時期,其三則為人類進化之時期。
元始之時,太極(此用以譯西名“伊太”1也)動而生電子[今譯“以太”。
],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期也。
今太空諸天體多尚在此期進化之中。
而物質之進化,以成地球為目的。
吾人之地球,其進化幾何年代而始成,不可得而知也。
地球成後以至于今,按科學家據地層之變動而推算,已有二千萬年矣。
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則為第二期之進化。
物種由微而顯,由簡而繁,本物競天擇之原則,經幾許優勝劣敗,生存淘汰,新陳代謝,千百萬年,而人類乃成。
人類初出之時,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許萬年之進化,而始長成人性。
而人類之進化,于是乎起源。
此期之進化原則,則與物種之進化原則不同:物種以競争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
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
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
此原則行之于人類當已數十萬年矣。
然而人類今日猶未能盡守此原則者,則以人類本從物種而來,其入于第三期之進化為時尚淺,而一切物種遺傳之性尚未能悉行化除也。
然而人類自入文明之後,則天性所趨,已莫之為而為,莫之緻而緻,向于互助之原則,以求達人類進化之目的矣。
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稣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之痛苦世界而為極樂之天堂者是也。
近代文明進步,以日加速,最後之百年已勝于以前之千年,而最後之十年又勝已往之百年,如此遞推,太平之世當在不遠。
乃至達文氏發明物種進化之物競天擇原則後,而學者多以為仁義道德皆屬虛無,而争競生存乃為實際,幾欲以物種之原則而施之于人類之進化,而不知此為人類已過之階級,而人類今日之進化已超出物種原則之上矣。
此“行之非艱,而知之惟艱”,進化論可為鐵證者十也。
倘仍有不信吾“行易知難”之說者,請細味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可”字當作“能”解。
可知古之聖人亦嘗見及,惜其語焉不詳,故後人忽之,遂緻漸入迷途,一往不返,深信“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說,其流毒之烈,有緻亡國滅種者,可不懼哉!中國、印度、安南、高麗等國之人,即信此說最笃者也。
日本人亦信之,惟尚未深,故猶能維新改制而緻富強也。
歐美之人,則吾向未聞有信此說者。
當此書第一版付梓之夕,适杜威博士至滬,予特以此質證之。
博士曰:“吾歐美之人,隻知‘知之為難’耳,未聞‘行之為難’也。
”又有某工學博士為予言曰,彼初進工學校,有教師引一事實以教“知難行易”,謂有某家水管偶生窒礙,家主即雇工匠為之修理。
工匠一至,不過舉手之勞,而水管即複回原狀。
而家主叩以工值幾何,工匠曰:“五十元零四角。
”家主曰:“此舉手之勞,我亦能為之,何索值之奢而零星也?何以不五十元,不五十一元,而獨五十元零四角何為者?”工匠曰:“五十元者,我知識之值也;四角者,我勞力之值也。
如君今欲自為之,我可取消我勞力之值,而隻索知識之值耳。
”家主啞然失笑,而照索給之。
此足見“行易知難”,歐美已成為常識矣。
],窮理格物,再開進化論之階梯;達文之祖則宗述禮尼詩者也。
嗣後科學日昌,學者多有發明,其最著者,于天文學則有拉巴刺氏,于地質學則有利裡氏,于動物學則有拉麥氏,此皆各從其學而推得進化之理者,洵可稱為進化論之先河也。
至達文氏則從事于動物之實察,費二十年勤求探讨之功,而始成其《物種來由》一書,以發明物競天擇之理。
自達文之書出後,則進化之學,一旦豁然開朗,大放光明,而世界思想為之一變,從此各種學術皆依歸于進化矣。
夫進化者,自然之道也。
而物競天擇,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此物種進化之原則也。
此種原則,人類自石器時代以來,已能用之以改良物種,如化野草為五谷,化野獸為家畜,以利用厚生者是也。
然用之萬千年,而莫由知其道,必待至科學昌明之世,達文氏二十年苦心孤詣之功而始知之。
其難也如此。
夫進化者,時間之作用也,故自達文氏發明物種進化之理,而學者多稱之為時間之大發明,與牛頓氏之攝力為空間之大發明相媲美。
而作者則以為進化之時期有三:其一為物質進化之時期,其二為物種進化之時期,其三則為人類進化之時期。
元始之時,太極(此用以譯西名“伊太”1也)動而生電子[今譯“以太”。
],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期也。
今太空諸天體多尚在此期進化之中。
而物質之進化,以成地球為目的。
吾人之地球,其進化幾何年代而始成,不可得而知也。
地球成後以至于今,按科學家據地層之變動而推算,已有二千萬年矣。
由生元之始生而至于成人,則為第二期之進化。
物種由微而顯,由簡而繁,本物競天擇之原則,經幾許優勝劣敗,生存淘汰,新陳代謝,千百萬年,而人類乃成。
人類初出之時,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許萬年之進化,而始長成人性。
而人類之進化,于是乎起源。
此期之進化原則,則與物種之進化原則不同:物種以競争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
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
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
此原則行之于人類當已數十萬年矣。
然而人類今日猶未能盡守此原則者,則以人類本從物種而來,其入于第三期之進化為時尚淺,而一切物種遺傳之性尚未能悉行化除也。
然而人類自入文明之後,則天性所趨,已莫之為而為,莫之緻而緻,向于互助之原則,以求達人類進化之目的矣。
人類進化之目的為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耶稣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之痛苦世界而為極樂之天堂者是也。
近代文明進步,以日加速,最後之百年已勝于以前之千年,而最後之十年又勝已往之百年,如此遞推,太平之世當在不遠。
乃至達文氏發明物種進化之物競天擇原則後,而學者多以為仁義道德皆屬虛無,而争競生存乃為實際,幾欲以物種之原則而施之于人類之進化,而不知此為人類已過之階級,而人類今日之進化已超出物種原則之上矣。
此“行之非艱,而知之惟艱”,進化論可為鐵證者十也。
倘仍有不信吾“行易知難”之說者,請細味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可”字當作“能”解。
可知古之聖人亦嘗見及,惜其語焉不詳,故後人忽之,遂緻漸入迷途,一往不返,深信“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之說,其流毒之烈,有緻亡國滅種者,可不懼哉!中國、印度、安南、高麗等國之人,即信此說最笃者也。
日本人亦信之,惟尚未深,故猶能維新改制而緻富強也。
歐美之人,則吾向未聞有信此說者。
當此書第一版付梓之夕,适杜威博士至滬,予特以此質證之。
博士曰:“吾歐美之人,隻知‘知之為難’耳,未聞‘行之為難’也。
”又有某工學博士為予言曰,彼初進工學校,有教師引一事實以教“知難行易”,謂有某家水管偶生窒礙,家主即雇工匠為之修理。
工匠一至,不過舉手之勞,而水管即複回原狀。
而家主叩以工值幾何,工匠曰:“五十元零四角。
”家主曰:“此舉手之勞,我亦能為之,何索值之奢而零星也?何以不五十元,不五十一元,而獨五十元零四角何為者?”工匠曰:“五十元者,我知識之值也;四角者,我勞力之值也。
如君今欲自為之,我可取消我勞力之值,而隻索知識之值耳。
”家主啞然失笑,而照索給之。
此足見“行易知難”,歐美已成為常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