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淮徐海道一人河南開歸陳許道河北道各一人以巡道兼司河務并見下文】
管河各員【同知二十七人通判二十五人州同十人州判二十人縣丞七十三人主簿六十九人巡檢二十五人吏目二人典史四人兼管河務知縣十八人各掌沿河堤堰壩牐歲修搶修及挑濬淤淺導引泉流并江防海防各工程同知以下為專司知縣為兼職】
牐官【四十三人掌司牐之啟閉以時蓄洩】
河道武職【江南河标副将二人遊擊一人都司三人守備二人管理塘務一人千總八人把總十有六人河東河标副将一人遊擊二人都司一人守備二人管理塘務一人千總六人把總十有二人掌催護工程巡查差操之事江南河營參将一人遊擊二人守備二十人千總十有七人把總三十人葦蕩營參将一人守備二人千總二人把總二人山東黃河運河營守備一人千總五人把總二人東昌德州二衛管河守備各一人德州運河南北兩岸管河千總各一人河南豫河懷河二營守備各一人協辦守備各一人千總四人把總三人直隸永定河河營守備一人千總九人把總十有五人皆掌河工調遣及守汛防險之事】
【臣】等謹按我
聖祖仁皇帝轸念河防
親臨相度如以清敵黃之法浚張福口引河築歸仁堤疏人字芒稻諸河改中河運道而移仲莊閘於楊家莊凡所
指畫悉為治河典則
世宗憲皇帝命發帑金數百萬增築高家堰利賴贻諸奕
世我
皇上法
祖勤民於河工重務尤為
厪念六舉
南巡之典
閲視河堤
睿裁指授如堅閉高郵三壩高堰五壩定清口水志以時拆築開陶莊引河導黃使北加甃高堰甎工接築徐州石堤諸大興作無不條畫周詳是以弊革利興安瀾永慶自古平成之績固未有盛於今日者也
鹽政
鹽政【長蘆兩淮各一人由 特旨簡用福建甘肅四川兩廣以總督兼理兩浙雲貴均以巡】
【撫管理河東以山西巡撫管理掌弊羣吏糾其徵收督催之不如法者以時審其價而酌劑之 國初承明制各省置巡鹽禦史後定為鹽政其首領經曆長蘆山東河東兩淮兩浙兩廣各一人知事長蘆河東兩淮兩廣各一人巡檢兩淮二人】
都轉鹽運使司【運使長蘆山東河東兩淮兩廣各一人鹽道兩浙福建陝西四川雲南各一人其餘各直省行銷地方鹽法多由駐劄省城守巡道兼理掌督察塲民之生計與商之行息而平其鹽價初定兩浙福建運使各一人後改為道員】
分司【運同長蘆山東河東兩廣各一人運副兩浙一人運判長蘆二人山東兩浙各一人兩淮三人掌佐運使鹽道之事】
監掣同知【兩淮二人掌掣鹽之政令】
提舉司提舉【雲南三人分轄鹽井之政】
大使【鹽課司大使長蘆山東各十人河東三人兩淮二十三人兩浙三十二人福建十五人陝西一人廣東十三人四川七人雲南九人掌鹽場及池井之務鹽引批驗所大使長蘆山東兩淮各二人兩浙四人兩廣一人掌批驗鹽引之出入庫大使長蘆山東河南兩淮兩浙福建兩廣四川雲南各一人掌鹽課之出納】
【臣】等謹按我
朝正定鹽法
特簡部院及内務府官員兼充或定制以督撫兼理以重其任因地制宜綱維整肅複以時會計其奏課酌劑其價值之輕重與夫鹽法之更革者奏
聞裁定所以制海場池井之宜以資生計於編氓者規
制靡不詳備焉
學政
提督學政【順天山東山西河南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各一人陝西甘肅一人以侍郎京堂翰詹科道部屬等官充奉天府一人以府丞充福建台灣府一人以台灣道充掌學校之事三年而代 國初各省設督學道康熙二十三年改以京員簡用雍正四年定制各省學道皆改為學院其以部屬簡任者加翰林院編修檢讨銜】
儒學【各府廳等儒學教授奉天二人直隸十人山東十人山西十人河南九人江蘇八人安徽八人江西十有三人福建十人浙江十有一人湖北九人湖南九人陝甘十有六人四川十有二人廣東十人廣西十有一人雲南十有五人貴州十有三人各州儒學學正奉天四人直隸二十有二人山東十有一人山西十有六人河南十人江蘇六人安徽九人江西二人福建二人浙江一人湖北七人湖南七人陝甘二十三人四川十有八人廣東十人廣西十有二人雲南三十人貴州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