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日耀中天
【臣】等謹按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大師凱旋
皇帝幸豐樂園筵宴進米丹陛清樂奏景運乾坤泰進酒丹陛清樂奏聖德誕敷進馔殿廷清樂奏日耀中天
聖武光昭世 禹甸遐通 聖治遐昌
【臣】等謹按乾隆二十五年平西凱旋
皇帝錫宴豐樂園進果丹陛清樂奏聖武光昭世進酒丹陛清樂奏禹甸遐通進馔殿廷清樂奏聖治遐昌
德威遠播飲至策勳周宣江漢不足言已
瑞旭中天麗 珠鬥杓回 景麗仙瀛
【臣】等謹按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進茶丹陛清樂奏瑞旭中天麗進酒丹陛清樂奏珠鬥杓回進馔殿廷清樂奏景麗仙瀛笃叙展親典文赅洽準之周雅行葦之章
恩禮尤為隆備矣
夀恺昇平瑞 紫禁春開 夀宇同登
【臣】等謹按乾隆五十年
賜宴千叟進茶丹陛清樂奏夀恺昇平瑞進酒丹陛清樂奏紫禁春開進馔殿廷清樂奏夀宇同登我
皇上道隆福備恭紹
前谟普錫夀祺九垓徧被昇平瑞典於斯為極已
仰君師
【臣】等謹按五十年
皇上親涖辟雍殿講學制仰君師樂章於
賜茶時奏之宏規筆建
文治光昭周雅靈台之章方斯蔑矣
祀飨别聲
禦制補笙詩
【臣】等謹按順治元年定鄉飲酒禮京省及直省府州縣并於每歲正月十月舉行乾隆七年
禦制補笙詩六篇於舉行鄉飲時奏之正月太蔟為宮十月應锺為宮初舉觞工歌鹿鳴四牡皇皇者華再舉觞笙入樂南陔白華華?三舉觞間歌魚麗笙由庚歌南有嘉魚笙崇邱歌南山有台笙由儀供湯乃合樂周南關雎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蘩采蘋工告樂備乃降考鄉飲酒禮詳着禮經誠重典也我
國家於成教安國之本鄭重詳明乾隆五十年複
命歲時遵例舉行毋曠大典元音宣播鄉國同風歌奏
之餘不啻親聆
聖人之至教已
洙泗發源長
【臣】等謹按衍聖公來朝在部筵燕一次恭遇
皇帝視學禮成後亦如之樂奏洙泗發源長之章乾隆
七年定我
朝重道隆儒優崇聖裔洵有超越千古者矣
啟天門 和氣洽
【臣】等謹按文進士恩榮宴樂奏啟天門之章武進士鷹揚宴樂奏和氣洽之章乾隆七年定我
皇上觀文成化政教光昭乾隆五十一年定鄉試鹿鳴宴歌鹿鳴之詩會試恩榮宴歌棫樸之詩鷹揚宴歌兔?之詩凡以折衷古制宣鬯雅音與
經筵禮成筵宴臣工
命歌抑戒之詩并足焜耀史書輝煌钜典因是書編纂之例以五十年為斷故謹於按内聲明
樂舞
【臣】等謹按鄭樵所載樂舞僅列文武二舞餘皆不錄我
朝舞制斟酌盡善損益得中
壇
廟之舞為佾舞宴飨之舞為隊舞凡所以象功昭德者無不備諸形容至於瓦爾喀囘部諸舞尤見
聲教覃敷蹈德詠仁無遠弗屆謹詳錄之不惟備周官六舞之盛且想見兩階幹羽之化焉
武功之舞 文德之舞
【臣】等謹按順治元年定制用八佾六十四人初獻奏武功之舞亞獻終獻奏文德之舞諸祀并同惟
文廟用六佾三十六人初獻亞獻終獻均奏文舞
大雩童子舞
【臣】等謹按乾隆七年定
大雩童子舞制祭日用舞童十六人衣元衣各執羽翳於終獻畢文舞生退後司樂引舞童進舞童八列按舞歌
禦制雲漢詩八章歌畢乃望燎其羽翳俱染五采蓋本
周禮皇舞之式雲
慶隆舞
【臣】等謹按隊舞總名為慶隆舞介胄騎射為揚烈舞大臣對舞為喜起舞
皇帝筵宴中和樂止後奏之先揚烈後喜起盛德之形
容
祖宗之令緒洋洋乎備見於斯已
世德舞
【臣】等謹按乾隆八年
皇上恭谒
祖陵
親譔世德舞十章於谒
陵禮成
禦崇政殿筵宴時用此舞着為定制又按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亦制世德舞樂章奏之揚
祖烈笃宗支周漢以來未有如此盛典也
德勝舞
【臣】等謹按乾隆十四年平定金川二十五年平定西域凱旋
賜宴并制樂章奏此舞
喜起舞
【臣】等謹按乾隆四十一年平定兩金川四十五年
皇上七旬萬夀并制喜起舞樂章於筵宴時奏之武功震疊
聖祉延洪登奏之餘洵足嫓箫韶而轶濩武矣
蒙古樂曲舞
【臣】等謹按綽爾多密什幫總名為蒙古樂曲綽爾多密為笳吹什幫為番部合奏跳擺索為繩技
皇帝三大節上元除夕等筵宴於慶隆舞畢後奏之
瓦爾喀部樂舞
【臣】等謹按
皇帝三大節上元除夕筵宴慶隆舞畢笳吹進後掌儀司引瓦爾喀部進司舞八人以兩為隊按隊進舞朝鮮國俳舞
【臣】等謹按朝鮮國俳舞俳長一人戴面具從右翼上擲倒技十四人從左翼上自東向西各呈其伎
皇帝筵宴時瓦爾喀部樂舞畢後用此舞
囘部樂舞
【臣】等謹按乾隆二十四年平定西陲回部敬獻樂舞
皇帝筵宴時於瓦爾喀部樂後以次奏樂陳伎司舞二人舞?二人先作樂司舞二人起舞舞?人上以次舞畢退
五魁舞
【臣】等謹按部宴衍聖公及文武鄉會試筵宴用歌童五人衣五魁衣進舞
皇朝通志卷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