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三

關燈
等又按有時在三月九月緻祭者其樂不用姑洗無射仍用夾锺南呂蓋以二月八月祭事孔殷故诹日或在三月九月然清明後霜降前以日躔言之猶是二月八月也 文廟樂六成【眷夾锺為宮秋南呂為宮】 昭平【迎  神】 宣平【奠帛初獻】 秩平【亞獻】 叙平【終獻】 懿平【徹馔】 德平【送  神】 【臣】等謹按每歲春秋仲月上丁祭 先師孔子廟用樂六成春以夾锺為宮秋以南呂為宮 考順治元年定迎 神之樂名鹹平奠帛初獻名甯平亞獻名安平終獻名 景平徹馔送 神亦均名鹹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直省 文廟樂名并同惟樂章從異又按順治九年 聖駕臨雍講學行釋奠禮迎 神奏鹹平奠獻奏甯平送 神奏鹹平凡三奏嗣後恭遇 臨雍釋奠行禮用樂并同乾隆五十年二月辟雍肇建皇上臨雍講學時在仲春釋奠之日奏樂仍用六成又車駕省方釋奠 阙裡用樂與春秋丁祭同 神隻壇樂六成  【天神黃锺為宮  地隻林锺為宮】 祈豐【迎  神】 華豐【奠帛初獻】 興豐【亞獻】 儀豐【終獻】 和豐【徹馔】 錫豐【送  神】 【臣】等謹按 天神從祀 圜丘 地隻從祀 方澤又别建一壇遇水旱則有司特祀獲應則報焉用樂 六成 天神以黃锺為宮 地隻以林锺為宮乾隆七年定 【臣】等又按 皇帝時巡緻祭山川并制樂章乾隆十三年 皇上東巡增制 岱廟樂章十五年 巡幸中州增制 嵩廟樂章十九年再谒 祖陵增制 長白山樂章樂名并同惟辭各異 太歲壇樂六成【太蔟為宮】 保平【迎  神】 定平【奠帛初獻】 嘏平【亞獻】 富平【終獻】 盈平【徹馔】 豐平【送  神】 【臣】等謹按每歲孟春歲暮 遣官緻祭 太歲壇用樂六成以太蔟為宮考順治元年定奠帛初獻之樂名安平亞獻中平終獻肅平徹馔雍平送 神甯平乾隆七年重定今名又按 太歲壇即前代之五郊也分為五氣則曰勾芒祝融後土蓐收元冥合為一歲則曰太歲以人神異制故不得随月用律為宮至不用首律而用歲首之律者所以讓尊於天且以歲首之月統十二月也 太歲壇祈雨報祀樂六成【太蔟為宮】 需豐【迎  神】 宜豐【奠帛初獻】 晉豐【亞獻】 協豐【終獻】 應豐【徹馔】 洽豐【送  神】 【臣】等謹按 太歲壇祈報樂章用豐字以太蔟為宮乾隆十八年定羣祀奏慶神歡樂 【臣】等謹按每歲祭 先醫於景惠殿 火神廟 顯佑宮 關帝廟 城隍廟 東嶽廟 黑龍潭龍神祠 玉泉龍神祠興工祭 後土 司工之神迎吻祭 窯神 門神皆奏慶神歡曲三獻三奏辭譜皆同乾隆七年定 皇帝元旦慶賀樂【黃锺為宮】 元平 和平 【臣】等謹按 皇帝元旦慶賀 陞座奏元平 還宮奏和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樂章以黃锺 為宮筵宴同 【臣】等又按鄭略所列梁十二雅内如俊雅寅雅介雅需雅皆朝會燕享所用唐宋以來并沿其制明則朝賀别奏雅樂取名曰安與祭祀樂名和者不同古法乃變我 朝定制 皇帝出入奏中和樂臣工行禮奏丹陛樂三大節常朝樂章朝賀宴飨得以同用酌古斟今洵允當不易之制也 皇帝萬夀慶賀樂【黃锺為宮】 乾平 泰平 【臣】等謹按 皇帝萬夀慶賀暨筵宴 陞座奏乾平 還宮奏泰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樂章以黃锺 為宮 皇帝冬至慶賀樂【黃锺為宮】 遂平 允平 【臣】等謹按 皇上冬至慶賀暨筵宴 陞座奏遂平 還宮奏允平康熙八年定乾隆七年重定樂章以黃锺為宮又按乾隆二十四年十一月平定囘部冬至慶賀 頒诏增撰武成慶語以志膚功大響聿宣足光千古已皇帝常朝樂【月律為宮】 隆平 顯平 【臣】等謹按每月初五十五二十五日各官 午門外齊集分班列坐 皇帝陞殿則謝 恩王公大臣官員行禮 皇帝陞座奏隆平 還宮奏顯平順治九年定乾隆七年重定樂章各用其月之律為宮閏月則視時憲書所載交節之前用上月宮調交節之後用下月宮調凡文武進士傳胪及 命将出師凱旋謝 恩并同又按筵宴所奏康熙二十二年定 陞座奏協平 還宮奏興平乾隆七年定制同用隆平顯平如 盛京朝會及九年 幸翰林院筵宴四十一年平定兩金川班師凱宴并增 制樂章樂名則同 【臣】等又按朝會燕飨宜随月用律為宮鹹以為始於唐祖孝孫考漢鮑邺言天子有食舉之樂所以順天地養神明求福應也宜作十二月均以迎和 氣隋音樂志亦言古者人君皆用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