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六

關燈
後即複第二成拜位立以次進俎初獻讀祝亞獻三獻受福胙徹馔皆如之今議奏 皇帝陞第一成位奠玉帛後即就讀祝位以次進俎三獻飲福受胙畢始還第二成位行禮從之三十八年正月 祈谷用次辛日先是大學士等議奏向例詣 齋宮皆於 祈年殿塼城門外降辇步入恭詣 皇乾殿上香瞻拜今議由西門步入行禮以節行陟之勞 從之四十二年正月 祈谷用次辛日四十四年十一月冬至大祀先是奉谕旨南郊典禮最為繁重朕明歲即屆七旬雖拜跪尚可如常而精力究不免稍減恐過勞生憊轉非所以将誠意因思 正位晉獻香帛俎爵自當躬緻申?至 配位 列祖 列宗惟上香仍前親奉其獻爵進俎則命諸皇子恭代庶得少節煩勞以專心祼薦即自今歲冬至為始并 勅部臣載入會典 【臣】等謹按我 皇上凝承 昊眷恪謹 郊禋每歲 大祀必 躬親昭事禮儀隆備誠愫昭格乾隆三十七年始命禮臣議定 郊天儀注三十八年行 祈谷禮於西垣門外降辇步行入蓋少節繁文益所以專精對越時 聖夀已逾六旬 天眷純熙積久彌劭恭讀三十九年 谕旨有雲朕臨禦以來恒以敬 天報本為要不敢稍有怠惰凡 壇廟大祀必躬詣行禮自降辇以至成禮一切典禮必敬必誠四十年來未敢少有怠忽而一切禮儀宜盡之處靡不加增至三十七年朕年逾六十始勅大學士及該部将降辇步行之遠近及升降之無關钜典者酌減一二蓋欲稍減步履之小節蓄養精力期於大典益緻恪恭亦因朕年逾六旬始如此酌量節減所以益矢誠敬也萬世子孫其敬識朕意於諸大祀設非年至六旬一切典章斷不可稍減倘蒙 上天眷佑年逾六旬方可遵朕現在所行舉行将此永着 為例 訓谕昭彰垂示萬世至四十四年奉 谕 南郊典禮最為繁重 正位晉獻自當躬緻申? 配位則命諸皇子恭代自是歲歲敬承 大祀劼毖益?酌儀文之準緻純一之思所由仰答天心垂億萬年無疆之庥也臣等恭繹禮意謹志因時定 制之義以昭 聖人誠恪事 天之大典焉 四十七年正月 祈谷先期奉 上谕今年正月初四日上辛朕以雍正七年 皇考谕旨因元旦朝賀不宜展祈谷之期於次辛行禮其乾隆己未丙寅戊寅丁酉四次用次辛者以詣 東朝慶賀儀節不宜有阙也今非向年可比宜謹遵皇考明谕 祈谷仍用上辛自元旦即齋戒其朝正慶賀改用初五日 行禮自 皇上禦極以來 郊天祈谷之典歲必 躬親俨恪将事禮明樂備萬世法守其儀節并載大清通禮 大雩【禱水旱附】 國初定制歲遇水旱則遣官祈禱 天神 地隻 太歲 社稷至於 親詣 圜丘即為大雩之義初立 天神壇於 先農壇之南以祀 雲師 雨師 風伯 雷師其西立 地隻壇以祀 五嶽 五鎮 四陵山【今為五陵山】 四海 四渎 京畿名山大川 天下名山大川皆因祈雨而修祀事義與雩同祈而應則報祀如儀直省各令建壇緻祭常雩祈報并循定制行禮 順治十四年四月 世祖章皇帝以旱禱於 圜丘率羣臣緻齋三日禁屠宰不理刑名至期 皇帝素服詣 圜丘不設鹵簿不除道不奏樂不設 配位不奠玉飲福受胙餘行禮如常儀遣官緻祭方澤 社稷壇 神隻壇應時大雨越三日遣官行告謝禮十七年六月 以久旱禱雨先期三日 世祖章皇帝步行詣 南郊齋宿是日早四際無雲頃之隂雲密布甘霖大霈越 三日行祈祀禮於 圜丘祭畢雨複降越四日遣官行告謝禮是時禮部奏請修舉名山大川及古帝王聖賢祀典從之康熙四年三月旱 命禮部遣官往泰山祈雨十年四月以旱禱雨 聖祖仁皇帝素服詣 壇緻祭旋以甘霖沾足遣官吿謝與順治十四年同十七 年六月 親祈雨於 圜丘 聖祖仁皇帝自壇西門步行至 壇行禮時甘霖大霈仍步出壇西門乘馬囘宮十八年四月旱禱雨報謝如儀十九年四月旱禱雨報謝并如儀二十二年六月以亢旱 命建壇祈禱即日雨二十六年五月 親祈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