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制九

關燈
州,紫幹色大绫綿旋襕。

    河北、河東、陝西都轉運使,舊亦止賜紫欹正,景德元年賜方勝練鵲大錦綿旋襕。

    其溪洞刺史,倒仙牡丹細錦綿旋襕。

    溪洞知州,方勝宜男細錦綿旋襕。

    溪洞都巡檢使及陝西沿邊巡檢蕃官供奉官以上,方勝練鵲大錦綿旋襕。

    溪洞首領及陝西緣邊蕃官刺史以上、知唐龍鎮,紅團花大錦綿旋襕。

    溪洞義軍指揮使及陝西緣邊巡檢、蕃官侍禁以下、知豐州,紅團花中錦綿旋襕。

    溪洞義軍副指揮使及蠻界邊寨指揮使、把截寨将以上。

    紫小绫綿旋襕。

    凡外任通判、都監、監判、巡檢、駐泊、知城寨以上皆賜。

    荊南、杭、益州監臨物務及真州榷貨務、雄州榷場、泗州守橋、府界捉賊、巡黃汴河皆賜之。

    駐泊、就糧、屯駐本城諸軍巡檢随行者,皆降書示谕,第賜衣襖。

     凡誕聖節賜服,二府宰臣至同簽書樞密院事,親王、三師、三公、使相、東宮三師、觀文殿大學士、仆射、宣徽使、殿前都指揮使至步軍副都指揮使、節度使、皇親遙刺史以上,,東宮三師、仆射無襜,驸馬都尉任觀察使以上準此。

    。

    舊武:大绫夾六事。

    紫潤羅公服、紅羅繡襜抱肚、小绫汗衫、勒帛、熟線绫夾東宮三少、尚書、三司使至權發遣使公事、觀文殿學士至寶文閣直學士、中丞、宮觀副使,,閣直學士無潤羅,尚書同丞郎。

    。

    舊式:大绫夾五事。

    紫潤羅公服、绫繡抱肚、小绫汗衫、勒帛、熟線绫夾殿前都虞候至步軍都虞候、内客省使、延福宮使、景福殿使,五事。

    同節度使而無襜。

    兩使留後、觀察使、四廂都指揮使、皇親大将軍、将軍、忠佐領團練使,。

    舊式:同步軍都虞候,紫羅公服、紅羅繡抱肚、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夾(雅)[惟]無潤羅。

    金吾上将軍,舊式同仆射。

    上将軍、統軍,同留後。

    常侍、賓客、丞郎、給谏、舍人、知制诰、待制、卿監、宮觀判官、三司副使至權發遣公事、祭酒、詹事、率更令、防禦、團練使、刺史、皇親諸司使、副使、大将軍,同留後。

    惟绫繡抱肚。

    舊式:知審官院準此,大将軍同統軍。

    少卿監、知雜、司業、庶子、谕德、少尹、郎中、橫行使、宣慶、宣政、昭宣使、樞密承旨至諸房副承旨、諸司使、将軍、入内都知、押班、皇親殿直以上,。

    舊式:知雜同員外郎,兩省都知并準此,押班無勒帛。

    羅公服、小繡汗衫、勒帛、大绫夾起居郎至著作郎、三院禦史、員外郎、少詹事、博士、大理正以上、 率府率、副率、橫行諸司副使、樞密(使)逐房副承旨,三事。

    羅公服、小绫汗衫、勒帛。

    通事舍人、承制、崇班,羅公服、小绫汗衫。

    中允至洗馬、尚藥奉禦至五官正、(閣)[合]門祗候、三司勾當使臣、京官任在京職事者,羅公服、絹汗衫。

    幕職、州縣官充館閣職任者準此。

    舊式:三司推官、巡官并同京官,編修、校勘者止羅公服。

    幕職、州縣官、三班使臣任在京職事(常)[當]賜者,紫羅公服。

    内侍、兩省使臣。

    内常侍同崇班,供奉官及寄班羅公服,殿頭至黃門并紫羅窄衫,入内祗候、殿頭至後苑散内品紫官絁窄衫。

    舊式:當直奉職内侍帶器械者并羅公服,内常侍加小绫汗衫,小底以上并紫羅窄夾四,監祗候庫内品紫羅官絁窄夾四。

    凡諸軍捧日至骁騎軍都指揮使、諸班及殿前指揮使、禦龍四直、遙郡都虞候、禦前忠佐馬步都軍頭、副都軍頭,。

    五事。

    羅公服、绫繡抱肚、小绫汗衫、勒帛、大绫夾諸班直、入内員僚、禦龍四直、不遙郡都虞候、指揮使、鈞容、行門散直、指揮使、忠佐步軍都軍頭以上,五事。

    同遙郡都虞候,惟絹汗衫。

    開封府馬步都指揮使,四事。

    同都軍頭,惟小绫汗衫。

    拱聖至甯朔都虞候、捧日至神衛及員僚直指揮使、殿前都知、伴飯指揮使,。

    四事。

    羅公服、絹汗衫、小绫勒帛、大绫夾開封府馬步副都指揮使,。

    三事。

    羅公服、小绫汗衫、大绫夾拱聖至甯朔及雲捷、雄武指揮使、捧日至神衛、員僚直副指揮使、殿前副都知、内殿直至外殿直及鈞容、招箭班都知,三事。

    同馬步副都指揮使,惟絹汗衫。

    内殿直以下副都知、禦龍都頭,三事。

    羅公服、絹汗衫、小绫勒帛。

    皇城司都虞候,二事。

    羅公服、小绫汗衫。

    拱聖至甯朔副指揮使、搭材都虞候、教駿至騎禦馬指揮使、伴飯副指揮使,二事。

    羅公服,絹汗衫。

    忠節至廣德指揮使、教駿至騎禦馬副指揮使、禦龍直副都頭、殿前及内殿直以下押班、内員僚直行首、副行首、龍神衛剩員、保甯指揮使、副指揮使、伴飯軍使,紫羅公服。

    捧日至虎翼軍使副都頭以上,禦龍、内員僚、員僚直押番以上、鈞容直都部頭、軍頭使、散兵馬使以上、忠節、搭材副指揮使,紫羅寬夾四。

    招箭押班、行門、殿直、皇城等諸司都虞候,紫羅夾旋襕。

    皇城等諸司副指揮使以上、法酒庫都頭以上、教駿、騎禦馬副兵馬使以上、紫羅窄夾四。

    禦龍直、骨朵子、内殿直至金槍直行門、天武官、軍頭司副押班、副都頭以上、宮觀雜役、副指揮使、内宿殿侍、招箭殿侍、鈞容直,紫花絁窄夾四。

    禦龍、弓箭、弩直内員僚至員僚直、教駿至喝探副兵馬使以上、諸軍諸司副都頭以上、契丹、女真、渤海軍頭至長行,紫官絁窄夾四。

    樞密院大程官副都頭以上、外仗作坊前宿長行。

    紫南紬窄四。

    凡增立諸軍,各準視名額等第給之。

     凡在官諸色人,諸鎮進 奏衙内指揮使,四事。

    同諸司使。

    樞密主事、中書堂後官、主事、諸州進奏衙内指揮使,三事。

    同崇班。

    翰林天文、知曆筭、禦書侍诏、翰林醫官、醫學、書藝、書直、藝學、禦書祗候、左右軍巡使、左藏監門、奉職、諸州進奉判官、節度使進奏官、禮直官、副禮直官、學士院錄事,羅公服。

    教坊使、副使,紫羅寬夾四,小绫汗衫。

    監(丞)[承]、進司、内侍、諸州進奏官、諸州進奉軍将以上、中書守當官、樞密書令史以上、學士院孔目官、宣徽院後行、三司孔目官、客省、合門勾押官以上、教坊色長以上,紫羅寬夾四。

    諸州進奉人、樞密通進司雜事、客省、合門承受,紫羅窄夾四。

    客省、禮賓院譯語,紫官絁窄夾四。

    三司勾覆官以上、尚衣庫專典,小绫背子、絹汗衫。

    軍頭司承局以上,絹汗衫。

    其品目均者準此,餘以紫花平絁等第給之。

     太祖建隆元年二月,長春節,賜群臣衣各一襲。

    十月,始賜宰相、樞密、宣徽、三司使、端明、翰林、樞密直學士、見任、前任節度、觀察、防禦、團練使、刺史、諸軍列校冬服有差。

    郡國長吏、邊防将士遣使就賜之。

     三年十月,始賜文武常參官冬服。

    先是,累朝以來,止賜将相、翰林學士、諸軍大校,至是大祖謂侍臣曰:「冬服不賜百官,甚無謂也。

    」遂并賜之。

     太宗太平興國二年十月,賜百官、諸軍校百夫長以上冬服有差;将校之在外者及藩鎮州郡悉遣赉以賜之。

    自是歲以為常。

     九年五月,又賜文武臣僚時服。

     真宗景德元年九月,賜河北、河東、陝西三路轉運使副方勝練鵲錦袍。

    先是,河北轉運使劉綜言:「每歲朝廷遣使賜邊城冬服,諸軍将校皆錦袍,惟轉運副使止頒皁花欹正,拜賜之際,頗用厚顔。

    」故有是命。

     大中祥符三年九月,诏:「自今每遇節賜臣僚吃食,令内侍省差使臣就禦廚先點檢精細,即付客省宣賜。

    若有不堪,便回換,仍具以聞。

    」 八年五月,三司言:「端午合賜臣僚時服,以禁帑經火火:原作「史」。

    據《長編》卷八四,是年四月壬申榮王宮火,延燒内藏左藏庫。

    此「史」字必為「火」之誤無疑,據改。

    編排未得。

    」帝以時服不可後期,仍令先給諸軍班及賜内侍。

     九月,诏:「同玉清昭應宮副使戶部侍郎林(持)[特]、給事中、知制诰同知審官院錢惟演冬服,并依學士例給錦袍。

    」時自三司使授,惟演嘗知通進銀台司,因上言,故給之。

    又诏賜注辇使冬服錦袍。

    使方(服)[勝]宜男錦,副使盤球雲鴈錦,判官方勝練鵲錦。

    仍賜八節潦羊、法酒。

     天禧二年四月,上封者言:「歲遣使臣賜府州、蕃郡冬服,悉召蕃部面給之,其使臣頗成留滞。

    望令麟府州駐泊石知颙及知府州折惟忠受之,納于公庫,召蕃部給付,冀免侵欺留滞。

    」從之。

     仁宗天聖元年四月,诏:「自今三班使臣殿直以上,雖未經差使見赴起居者,并依例賜聖節公服;未經差使不赴起居者不給。

    仍令三班院勘會年小使臣及十五歲以上者令赴起居。

    」 九月,诏:「知舒州、秘書監李迪冬服特依丞郎例 支。

    」 二年二月,殿中丞李丕緒請止絕皇親陳乞骨肉班行充(使)賜外郡衣襖。

    诏自今凡差衣襖使,其内出姓名者具知委結罪狀以聞。

    」 三年正月,诏裁造院:「自今所造賜臣僚衣服,除端午、十月一并時傳宣依舊造成送納外一并時:疑誤。

    ,長甯、幹元兩節并隻料段支。

    如欲請造成者亦聽。

    」 四年八月,上封者言:「伏見每歲賜外郡中冬衣襖,舊例差翰林伎術官押賜。

    近年皇親多陳乞骨肉,或諸司使副、合門祗候、京朝官亦充此使,頗聞張皇,過求事例。

    欲望降止絕,庶免搔擾州郡。

    」樞密院請下逐路轉運使覺察,如有違犯,具職位姓名實封聞奏,仍每遣使先取知委文狀。

    從之。

     五年九月,诏:「自今無得差朝臣押賜諸路衣襖,仍令禦史台于朝堂牓谕。

    」時上封者言:「虞部員外郎李文晟、國子博士陳宗憲充逐路俵散衣襖,國家每歲遣伎術官将命賜服,實欲(同)[周]其阙乏,固不責于簾隅。

    近年以來,或差戚裡及班行使臣,已為失體。

    今文晟、宗憲各居朝列,豈可與伎術之輩争利僭求伏乞特行追寝。

    」故有是诏。

     七年四月,三司言:「準诏,以賜臣僚中冬衣,内紫羅披襖袖節窄狹,緣欹正限絲三十兩,紫羅限絲二十五兩,欹正雖重,而不及羅。

    今勒工匠計料,每領添羅絹六寸制造。

    」從之。

     七月,三司言:「每歲賜諸路州軍文武臣僚、軍員中冬衣襖,自京差驢騾駱、兵士等般赴逐處,費用勞擾。

    欲乞下三京、諸道州、府、軍、監,每年預先計度,染練匹帛,依降下名件尺丈就便制造,系帳收管。

    隻差降使臣赍诏敕至逐處取索賜予,具數申奏,照會除破。

    如無物帛,染練裁造不得處,即申轉運司,于鄰近州(運)[軍]制造赴本處,或因上京衙前請領,附帶往彼。

    其合支細錦、對衣處,即令使臣将帶往彼。

    仍自來年十月一日為始。

    」從之。

    三司又言:「今行條件内,衣襖每領用綿八兩,天下每年約支一十九萬餘兩。

    今并以本處系官綿支賜。

    如願請價錢,每兩不得過八十五文。

    其逐色錦旋襕,令諸州軍每年春初預具本處其年見管臣寮、使臣、軍員合支賜諸色錦衣襖數目,因便綱差人運赍狀上京計會,般請回州。

    凡天下州軍約支錦色數目:盤球暈錦十六領,方勝宜男細錦二十五領,翠毛細錦二十六領,倒仙細錦一領,盤球雲鴈細錦六十二領,簇四鵰兒細錦八領,黃獅子大錦五十七領。

    以上并在京織。

    方勝練鵲大錦二百二十四領,青州織;紅團花大錦五百五十五領,真定府織;紅團花中錦千二十二領,在京及真定府織,青荷蓮錦三十三領,在京織;黃花錦七十四領,西京及真定府織;紫色羅及大小绫及絹等并令逐路就有物帛州軍供造。

    仍從京封降逐件中等丈尺襖樣各一領,并所破物帛尺寸及收剜子片數則例,下逐州軍監,永充式樣裁造。

     支賜紫羅旋襕每領羅三十五尺八寸、絹三十五尺五寸,紫幹色大绫旋襕每領绫三十四尺六寸、絹三十三尺七寸半,紫幹色大绫旋襕每領绫二十七尺五寸六分、絹二十七尺三寸半,紫光色小绫旋襕每領小绫二十八尺六寸、絹二十七尺三寸半。

    如有願請衣服段子者,乞依例折除下剜子,支與下項。

    若或有請價錢者,勒本州島軍估計見賣價例。

    如本處價與在京今來降去錢數不等,即令就小價支給。

    其紫羅及紫幹色、光色大小绫旋襕各除折剜子表裡,自四尺八寸有畸至二尺二寸凡四等外,若支價錢,即各并綿八兩,共估錢自五貫四百八十至二貫三百八十凡四等。

    餘并準所起請支給。

    」從之。

    仍令諸州軍今後如有不依本官合破色額物帛,越外揀選上好绫羅,及曲要添料、加功織染,大破錢絲染色,并不依官定尺寸收附剜子,及所支價錢處有虛支,大破官錢,其所犯人并當嚴斷。

     九月,上封者言:「近年差伎術人賜諸路衣襖,徒啟幸門,固無賞勸。

    欲自今除皇親不差外,以先朝忠義、勳勞之家委的貧困子孫,并久在合門祗候宣贊、不出外任臣僚,與伎術官相兼差遣。

    仍須自朝廷選差,不得自有陳乞,違者勘罪嚴斷。

    」從之。

     儀制宋會要輯稿儀制一○官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