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制三

關燈
朝儀班序 【宋會要】 太祖建隆三年三月十八日,诏翰林學士班位宜在諸行侍郎之下;如官至丞郎,即在常侍之上;至尚書者依本班。

    故事,翰林學士侍從親密,不列外朝。

    每五日起居,班于宰相之後,會宴即座一品之前,合班在尚書之上。

    至是,陶谷以尚書居學士之首,同列王着、李昉官并未至丞郎,谷欲自尊大,以軋着等,乃因事白太祖,故有是诏。

     二十三日,有司上合班儀:「太師、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嗣王、郡王、左右仆射、太子少師、少傅、少保、三京牧、大都督、大都護、禦史大夫、六尚書、常侍、門下、中書侍郎、太子賓客、太常、宗正卿、禦史中丞、左右谏議大夫、給事中、中書舍人、左右丞、諸行侍郎、秘書監、光祿、衛尉、太仆、大理、鴻胪、司農、太府卿、國子祭酒、殿中、少府、将作監、前任節度使、開封、河南、太原尹、太子詹事、諸王傅、司天監、五府尹、國公、郡公、中都督、上都護、下都督、太子左右庶子、五大都督府長史、中都護、下都護、太常、宗正少卿、秘書少監、光祿等七寺少卿、司業、三少監、三少尹、少詹事、左右谕德、家令、率更、令仆、諸王府長史、司馬、司天少監、起居舍人、侍禦史、殿中侍禦史、左右補阙、拾遺、監察禦史、郎中、員外郎、太常博士、五府少尹、五大都督府司馬、通事舍人、國子博士、 五經博士、都水使者、四赤令、太常、宗正、秘書丞、著作郎、殿中丞、尚食、尚藥、尚舍、尚乘、尚辇、奉禦、大理正、太子中允、贊善、中舍、洗馬、諸王友、咨議參軍、司天五官正,凡雜座者以此為準。

    」诏曰:「尚書中台,萬事之本,而班位率次兩省官。

    節度使出總方面,古諸侯也。

    又其檢校兼守官多至師傅三公,而位居九寺卿監之下,甚無謂也。

    其給事、谏議、舍人宜降于六曹侍郎之下,補阙次郎中,拾遺、監察次員外郎,節度使升于六曹侍郎之上、中書侍郎之下,餘悉如故。

    」 幹德元年閏十二月二十九日,诏:「自今一品緻仕官曾帶平章事者,朝會宜綴中書門下班。

    」先是,太子太師緻仕侯益等來陪郊祀,太祖優待之,禮與丞相等,乃降是诏。

     二年二月一日,诏複位内外官儀制。

    有司請令上将軍在中書侍郎之下,大将軍在少卿監之下,諸衛率副率在東宮五品之下,内客省使視大卿,客省使視大監,引進使視庶子,判四方館事視少卿,合門使視少監,諸司使視郎中,客省、引進、合門副使視員外郎,諸司副使視太常博士,通事舍人從本品,供奉官視諸衛率,殿直視副率,樞密承旨視四品朝官,兼南班官諸司使者從本品,副承旨視寺監丞,諸房副承旨視南省都事。

    凡視朝官者本品下,視京官者在其上。

     四月十四日,置參知政事班在宰相之後。

     五年正月一日,诏升節度使班在龍墀内金吾将軍之上。

    故事:諸道 節度使不帶使相者皆位在卿監下,至是特命升之。

     開寶六年九月二十一日,诏曰:「周之宗盟,異姓為後,此先王所以睦九族而和萬邦也。

    晉王親賢莫二,位望俱崇,方資夾輔之功,俾先三事之列,宜位宰相上。

    」 九年十一月五日,诏:「齊王廷美、武功郡王德昭位在宰相上。

    」 太宗太平興國五年正月十五日,以禮部侍郎程羽為文明殿學士,立樞密副使之下。

    後唐置端明殿學士二員,序立在翰林學士之上,累朝因而不改。

    國初在樞密副使之上,至是因殿名改為文明,而移班在下。

     六年九月十八日,皇弟秦王廷美乞序班在宰相趙普之下,诏從之。

     八年十一月三日,诏曰:「并建子弟,以蕃屏王室,申命相輔,以羽翼公朝。

    藩邸之任雖崇,鈞台之寄尤重。

    聿分内外,須正等威。

    自今宰臣立位宜在親王之上。

    」宋琪等頓首言:「宰衡之任,止曰台司;盤維之封,實承天緒。

    漢法,丞相在諸侯王之下。

    唐制,元子非百執事之例。

    典故昭晰,載在策書。

    伏望聖慈,俯遵前軌。

    」帝不允。

    琪等叩頭固請,久之,帝曰:「宰相之任,實總百揆,與群官禮絕;藩邸之設,奉朝請而已。

    元佐等尚幼,欲其知謙益之道,卿等勿辭。

    」琪等拜舞稱謝。

     雍熙三年十月九日,陳王元僖為開封尹,宰臣李昉上表,乞立元僖之下,诏荅不允。

    帝謂昉曰:「宰臣班位不用改易,亦不要上表固辭。

    」 淳化元年三月九日,中書門下上言,乞序立于 親王之下。

    诏荅不允。

     二年八月,有司上複位合班儀,诏升尚書令于三司之上。

    合班儀舊無此官,時将畫正伏圖,欲備官故也。

     四年二月十日,诏置昭宣使在皇城使之上。

     六月,诏金吾左右衛上将軍在尚書下,六統軍、諸衛上将軍在中書侍郎下,節度使在常侍之上,觀察使在秘書監之上,防禦、團練使在庶子之下,刺史在太子仆之下。

    昭宣使視品同合門使,内殿崇班及合門祗候視贊善大夫,侍禁視副率,殿直視著作佐郎,奉職、借職在幕職官上,樞密承旨視少卿監,副承旨視洗馬,餘如舊制。

    有帶南班官及領郡者,從品高序。

    俄又升金吾上将軍于節度使之上,引進使于防禦使之上,合門使于諸衛将軍之上,諸衛率副率、樞密副承旨并在洗馬之上,供奉官在諸衛率之下,侍禁在副率之下。

     五年六月二十二日,诏曰:「翰林、樞密直學士職參内禁,禮絕外司,況品秩以既殊,在等威而宜峻,頃有改易,深未便安。

    宜申明于舊章,用遵行于故事。

    自今序立班位,宜依舊在丞郎之上。

    」自陶谷改易舊制,至是因翰林學士張洎、禮部侍郎宋白同修國史,班次未定,乃诏複舊制。

     八月十三日,诏宣政使在昭宣使之上。

     九月二十六日,以左谏議大夫寇準參知政事。

    翌日參知政事呂端自右谏議大夫改左谏議大夫,诏序位準上。

     至道元年正月二十日,以禮部郎中、集賢殿修撰王旦 知制诰,仍令複班在知制诰之首。

    旦淳化初知制诰,以妻父趙昌言參政,引唐獨孤郁、權德輿故事,請解職。

    帝重其識體,換集賢殿修撰。

    至是昌言出知鳳翔,即日複旦舊職,故優之。

     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以工部郎中、直集賢院胡旦知制诰,诏序位馮起之上。

    故事:知制诰以先入者居上,不系官次。

    至是馮起任祠部郎中,故命旦居上,非常例也。

     三年正月十一日,诏升參知政事班在宣徽使之上。

    時命兵部侍郎溫仲舒、戶部侍郎王化基并為參知政事,诏令依官位序立,仲舒、化基位宣徽使、知樞密院趙镕之上。

     七月,诏節度觀察留後在給事中之上。

     八月七日,以客省使、簽書提點宣徽樞密院諸房公事、富州刺史周瑩為宣徽北院使。

    瑩請位樞密副使之下,從之。

    先是,宣徽使位在樞密副使之上,自是遂以為例。

     真宗鹹平元年十月十七日,宰臣張齊賢、李沆表請序位諸王之下,诏以先朝定制,不許。

     五年三月七日,命右谏議大夫宋太初權管勾禦史台事。

    本台言:「右谏議大夫王化基先權中丞,正衙常參立中丞磚位,内殿起居日立本官班。

    今太初權台事,望定班制。

    」诏如化基例。

    時中丞趙昌言、知雜禦史範正辭以勘任懿納賂洪湛登第事不實,被劾故也。

     九月一日,刑部侍郎、權知開封寇準言:「合門傳旨,内殿常朝,令臣立位在陳恕之上。

    緣恕見任吏部侍郎,兼五日百官起居, 合依官序立,望且仍舊。

    」從之。

     六年十一月,翰林學士梁(灏)[颢]等言:「詳定合門儀制,内三司副使舊制崇德殿起居每從行幸,坐知制诰後,餘朝會合班,朝服比品,素無定例。

    昨承天節齋設,依例坐知制诰後、郎中前。

    今請朝服比品同少卿監,班位在上,官至給谏卿監者自依本品。

    朝會、大宴随判使赴長春殿起居,引駕侍立。

    」诏惟不令侍立,其朝會引駕至前殿日,與諸司使同退,餘依。

     景德元年八月十二日,太常禮院言:「奉明德皇太後谥冊告廟,親王、百官并赴立班。

    」诏其日親王不赴。

    時無宰相,帝顧參知政事畢士安曰:「卿總率百僚,若親王立班,與卿位序非便。

    」遂令不赴。

    及告廟日,士安已相,乃令親王複赴。

     十月二十四日,诏起複右司谏、知制诰晁迥序班仍舊。

    迥時丁内艱起複,有司言:「故事,合綴本班之末。

    」特有是命。

     二十五日,宴近臣于崇德殿,升光祿卿、權知開封府陳省華于兩省五品之南,别設位。

    舊制:卿監座于東廂,不升殿,特命之。

     二年四月二十七日,诏置資政殿學士位翰林學士之下、侍讀學士之上。

     五月十日,诏右谏議大夫、權三司使公事丁謂每内殿起居,位知制诰上。

     十二月十日,诏置資政殿大學士位文明殿學士之下、翰林學士承旨之上。

     十三日,诏驸馬都尉柴宗慶、王贻永同于内殿别班起居。

     二十九日,合門言:「殿前指揮使、節度使劉謙以下自來班位在 不管軍節度使之下,未有定制。

    」诏仍舊例。

     三年二月二十六日,以刑部侍郎、參知政事馮拯進兵部如故,資政殿大學士、兵部侍郎王欽若進尚書左丞,刑部侍郎、簽書樞密院事陳堯叟進兵部,并知樞密院事。

    翰林學士、工部員外郎趙安仁進右谏議大夫、參知政事,樞密都承旨、四方館使韓崇訓、東上合門使馬知節進檢校太傅、太保,并簽書樞密院事。

    诏序班以欽若、拯、堯叟、安仁、崇訓、知節為次。

     四年正月十四日,诏皇侄武信軍節度使惟吉立班宜在鎮安軍節度使石保吉之上。

    惟吉、保吉俱帶平章事,而惟吉宗室,保吉先拜,帝令史官檢讨故事。

    準唐武德中诏宗室宜在同品官之上,故從之。

     八月二十六日,命龍圖閣待制杜鎬為右谏議大夫、充直學士,令赴内殿起居,位樞密直學士之下,仍少退。

    時中書議班位,将令就谏議大夫班,帝以謂直學士在龍圖閣,故與三館直學士不同,特有此命。

     二十八日,诏龍圖閣待制位知制诰之下,遇行幸、宴會,直館之上。

     二十九日,诏翰林侍講學士、工部尚書邢昺位翰林學士之上,用尚書班(列)[例]也。

     九月四日,大宴含光殿,升交州進奉副使、安南掌書記、殿中丞黃成雅位于尚書省五品之次。

    時樞密院定成雅為進奉使,峰州刺史黎明昶悉座本班句首疑有脫字。

    。

    帝以成雅班品稍遠,俾遷之,且訪其禮于輔臣。

    王旦曰:「昔子産朝周,王飨以上卿之禮,子産 固辭,受下卿之禮而還。

    國家惠綏遠方,升其班序,亦無嫌也。

    」 十六日,诏令合門每起居日,移宰相班于儀石之北。

    以群臣序位迫隘故也。

     十二月十二日,禦史台言:「内殿起居、非時慶賀,舊例兩省官并序禦史中丞一行立班,除依班圖内有禦史大夫此句疑有誤。

    、散騎常侍,禦史中丞後面别為頭立班。

    見今無大夫、常侍,每朝會,中丞合與兩省一行立班。

    」诏自今每朝會,并依入(閣)[合]圖儀制排定。

     大中祥符元年正月二十八日,有司上酺宴班位圖,皇侄孫内殿崇班守節與皇侄右衛将軍惟叙同為一班。

    帝曰:「族子、諸父安可同列!」乃令重行設位。

     七月,诏自今慶賀、朝會,皇侄、皇孫止于内殿立班,各在本官之前,更不赴文武兩班序立。

    如非慶賀、朝會,并依舊例。

     八月十四日,太子詹事慎從吉言:「詹事之官,始自秦建。

    按《六典》及《齊職儀》,品第三,秩二千石,拟尚書令,又官品令為正三品。

    禮秩故事,煥然具在。

    侍宴本合升殿,唯比品者不升。

    況又三品之官,近例已曾升殿。

    伏望正茲舊位,庶合典彜。

    」诏兩制與崇文院詳定以聞。

    既而晁迥等言:「若移詹事升殿,則秘書監而下并為三品,亦須同升。

    望且循近制。

    」從之。

     二十日,诏升門下、中書侍郎班在常侍之上。

     十二月二十一日,诏:「右谏議大夫、知制诰錢惟演班位依舊在知制诰孫僅之下。

    」先是,知制诰班序以先後不以官,至是以谏議大夫班在中書舍人之 上,故申明之。

     二十五日,合門言:「準诏,宣慶使立班在四方館使之上。

    其四方館使系橫行,未審立班于橫行,或于東班諸司使前、宣政使之上。

    」诏于東班宣政使前别行序立。

     二年正月九日,置内殿承旨在崇班上,視殿中丞。

     三年七月二十二日,诏龍圖閣學士在樞密直學士之上。

     四年四月十日,诏宗室将軍已下慶恩轉官,令禦史台不得分官高下,止依弟侄次序立位。

     二十七日,閣門言:「儀制,臣僚班入三司使,在文明殿學士之前。

    今資政殿大學士向敏中起居見在三司使丁謂之上,其謝班取旨。

    」诏敏中先入。

     七月五日,诏:「今後應差文武臣僚充安撫、巡檢使副、都監及提點刑獄之類,但系同差帶職名者,并令一班辭見;合重行異位,即依常例。

    」 六年二月六日,大酺。

    時盛度、路振除知制诰未謝,诏令赴會,即依本班。

     四月一日,合門言:「儀制定辭見參知政事大班退,親王起居後入,翰林學士依辭見班次入。

    近準诏,文武臣僚系同差帶職名者,并令一班辭見。

    今丁謂、李宗谔差充迎奉聖像使副,朝辭班入次第取旨。

    」诏丁謂、李宗谔依儀制定班次。

    今後除中書、樞密院外,其餘臣僚并一班辭見。

     八年正月十一日,诏:「玉清昭應宮判官自今赴宴,在龍圖閣待制之下。

    」 七月,诏:「三司副使自今内殿起居,依舊例升殿侍立,自依合門儀制外,如東上合門拜表、國忌行香,即于右省 班後别立。

    如殿庭慶賀叙班時殿中侍禦史分班立,三司副使于右省班後、殿中侍禦史前次南立;合班于右省班後、殿中侍禦史之前次西立。

    」 八月十八日,命戶部侍郎林特為同玉清昭應宮副使,班在翰林學士之上。

    帝以特久任三司,高年勤瘁,特置此職,班于學士之上,以寵之。

     九年正月十九日,诏:「禦前忠佐馬步軍都頭、誠州團練使夏守恩差同勾當軍頭引見司,令系書在勾當軍頭司昭宣使、誠州團練使趙承煦之下。

    」 二十三日,興州團練使德文言:「男侍禁承顯等準诏赴起居,請在惟忠子從恪之上。

    」時從恪雖侄行,而拜職在前,因命宗正寺定宗室班圖以聞。

    宗正上言:「按公式令,朝參行立,職事同者先爵,爵同者先齒。

    今以宗子官同而兄叔次弟侄者并虛一位而立。

    」德文複言爵同先齒,當叙尊卑之制。

    帝曰:「朝廷儀制,以官次先後,不可易也。

    」 五月二十九日,以尚書右丞趙安仁為景靈宮副使,班如同玉清昭應宮副使例。

     八月四日,命翰林學士李迪為會靈觀副使,止從本班。

    宮觀副使皆在學士之上,迪止從本班(馬)[焉]。

     九月七日,诏:「自今參知政事、樞密副使、宣徽使立位,并以先後為次。

    」 十月二十九日,诏:「直龍圖閣序班于本官之上,仍預内殿起居,與修起居注官同行依官次立。

    」 天禧二年十二月,詳定禦史台條制所言:「文武班有自來止以除官先後為次,今請曾 任中書、樞密院者不以除官先後,并在同班之上;曾任平章事者複在上;俱曾任平章事,即以除授先後為次。

    」從之。

     三年十一月六日,诏:「翰林侍讀學士、刑部侍郎張知白序班在玉清昭應宮副使、尚書右丞林特之上。

    」知白自天雄軍徙應天府,便道朝觐故也。

     九日,合門上大禮稱慶合班圖,皇太子序位在宰相上,太子懇辭。

    帝以谕宰臣,寇準等面陳儲副之重,不可謙抑,望遵儀制。

    凡再請,乃許。

     十二月,诏令節度使班在中書侍郎之下。

     四年四月三日,诏翰林學士楊億序班于錢惟演下、盛度之上。

    惟演言:「億景德中已為學士,今并為丞郎,望升億班在上。

    」從之。

     五月三日,左正言、知制诰張師德言:「奉诏知(穎)[颍]州,皇弟德雍見任本州島防禦使,其書銜望降規式。

    」中書言:「據禦史台稱,每大朝會立班,皇親防禦、團練、刺史次節度使下,稍退序立。

    」诏師德位德雍下。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