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兵部密題請順天武鄉試較射主考各官 欽點兵部左侍郎李先複兵部右侍郎巴顔柱為較射官 日講官起居注翰林院檢讨阿爾賽翰林院編修車鼎晉為主考官取中金璋等一百五十一名 各省取中武舉名數 江南王彭年等六十三名 浙江戚師塘等五十名 湖廣嶽大忠等五十名 江西劉有梅等四十名 福建陳名臣等五十名 山東仙磊等四十名 山西姚夢熊等四十名 河南劉璁等四十七名 陝西盧璞等三十名 甘肅周之藩等三十名 廣東張斌授等四十名 廣西唐斌等三十名 四川蕭康侯等四十二名 雲南窦和鼎等四十二名 貴州譚正道等二十名 八月 萬壽科會試天下舉人於禮部 欽定知貢舉主考同考等官幷八旗直省中式舉人額 數 八月初一日禮部密題請會試知貢舉主考同考等官初六日 欽點 經筵講官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胡作梅為知貢舉官 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王掞 經筵講官工部尚書王顼齡兵部左侍郎李先複内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沈涵為主考官翰林院檢讨蔣肇編修蔡學洙嵇曾筠楊開沅檢讨諸起新編修方觐須洲惠士奇檢讨黃越曹掄彬編修徐葆光禮科給事中詹嗣祿吏部考功清吏司員外郎陳廷掄稽勲清吏司員外郎魚鸾翔驗封清吏司員外郎葉弘绶刑部江南清吏司郎中陳元工部都水清吏司郎中陸遐昌為同考官 八月初十日禮部尚書【臣】赫碩色等謹 奏為請 旨事查康熙五十一年會試滿洲蒙古滿字号取中四名漢軍合字号取中二名雲南雲字号取中三名廣西廣字号取中二名貴州貴字号取中二名其餘各省分南北字号共取中一百四十六名於額外取中五經五名通共取中一百六十四名又額外 欽賜取中十三名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内九卿會議具 題内稱奉 上谕近見直隸省考取進士額數或一省偏多一省偏少皆因南北卷中未經分别省分故取中人數甚屬不均今文教廣敷士子俱鼓勵勤學各省赴試之人倍多於昔貧士自遠方跋涉赴試至京每限於額多至遺漏朕深為轸念自今以後考取進士額數不必預定俟天下會試之人齊集京師着該部将各省赴試到部舉人實數及八旗滿洲蒙古漢軍應考人數一幷查明預行奏聞朕計省之大小人之多寡按省酌定取中進士額數考取之時就本省卷内擇其佳者照所定之數取中如此則偏多偏少之弊可除而學優真才不至遺漏矣着九卿詹事科道确議具奏欽此九卿詹事科道等會議得嗣後會試不必預定額數亦不必編南北字号按各省分編号印卷面既分省分不必複編官民字号止憑文取中其滿洲蒙古漢軍亦編滿洲蒙古漢軍字号直隸各省會試舉人到齊及滿洲蒙古漢軍進塲實數禮部預行查明奏 聞恭候 皇上酌量省分之大小人數之多寡定額於 命下之日行文主考就各省卷内擇其佳者照所定之 數取中等因具 題奉 旨依議欽此欽遵在案今 萬壽開科會試準至公堂查明移開舉人進塲實數滿洲七十一卷蒙古一卷漢軍二十二卷直隷四百九十三卷奉天二十一卷江南三百五十六卷浙江三百五十六卷湖廣二百五十八卷江西二百八十卷福建一百八十卷山東三百三十六卷山西二百二十卷河南三百四卷陝西一百九十卷廣東一百二十二卷廣西五十卷四川九十九卷雲南八十五卷貴州六十二卷相應奏 聞恭候 皇上欽定取中數目俟 命下【臣】部交與主考官就各旗省卷内擇其佳者照欽定之數取中以仰副我 皇上愛育人材公平周密之至意又至公堂移稱分經分房之處仍照舊例遵行五經卷數無幾若再分别恐易徇私應将五經朱卷停其分編滿漢直省各印記等語應将分經分房俱照舊例遵行五經朱卷停其分編旗省各印記可也為此一并謹奏請 旨本月十五日奉 旨這會試滿洲蒙古取中四名漢軍取中二名直隸取中二十二名奉天取中一名江南取中三十名浙江取中二十名湖廣取中十二名江西取中十三名山東取中十五名山西取中十名河南取中十五名福建取中八名陝西取中九名廣東取中六名廣西取中三名四川取中四名雲南取中四名貴州取中三名五經取中五名餘依議 九月初十日放榜取中舉人孫見龍等一百八十六名 十月 萬壽科會試天下武舉 欽定知武舉監射主考等官 十月初四日兵部密題請武會試知武舉監射主考同考等官 欽點兵部右侍郎仍兼管光祿寺事田從典為知武舉官管侍衛内大臣公鄂倫岱管侍衛内大臣侯巴渾特鑲白旗漢軍都統偏圖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松柱為監射官 經筵講官刑部尚書張廷樞 日講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王奕清為主考官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郭晉熙考功清吏司員外郎陳廷綸戶部湖廣清吏司郎中喬雲名湖廣清吏司員外郎趙成穮為同考官 十月二十二日放榜中式武舉金昆等一百八名 十月初九日癸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