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小
中
大
夏人稍卻,飛石中右目下,身被三創,晝夜督守不退。
夏人乃轉攻城北,士卒複力戰,夏人死傷甚衆。
州無井,民取河水以飲,夏人斷汲路,岊與通判張旨夜開門,率兵擊,夏人小卻。
以官軍壁兩旁,使民出汲,複以渠泥覆草積,夏人望見,以為水有馀,知城終不可得,乃引去(按《東軒筆錄》:麟州踞河外,扼西夏之沖,城中無井。
慶曆中,有戎人謂元昊雲:“圍之半月,即兵民渴死矣。
”元昊以兵圍之數日,城中大窘。
有軍士獻策,願取溝泥,使人乘高以泥草積,州将從之。
元昊望見,遽語獻策戎人曰:“爾言無井,今乃有泥以護草積,何也?”即斬戎人解去。
按《氵束水記聞》載此事,赤作圍麟州,此本《宋史》作府州,未知孰是)。
初,有蕃部乜羅為殿侍,求錦袍。
驿料管勾麟府路軍馬事康德輿不與,乜羅頗有怨言。
後有谮乜羅與敵通,戰則反射漢人,乜羅無以自明,乃謀附夏。
指揮張岊聞之,召乜羅與飲,乜羅泣曰:“我豈附賊者耶?蓋逃死耳。
”岊以告德輿:“乜羅信叛矣。
不可不殺。
”德輿不聽,曰:“今日豈殺蕃部時耶?”岊曰:“叛者特乜羅,非衆所欲也。
請為君召與飲,仆崖谷中,聲言墜馬死,安知漢殺之。
”德輿猶豫不決,以問所親,所親惡岊,短毀之,岊計不行。
夏人果以乜羅為向導,自後河川入襲府州。
蕃漢欲入城,德輿閉門不納,或降夏人或為夏人所殺,不可勝計。
德輿按兵不出戰,但移文轉運司調軍食。
知府州折繼闵極力禦之,得不陷。
及陷豐州,德輿才出屯州城外數裡,三日而還。
居民望見,以為夏人複至,皆棄其所赍,入保城郭。
(《宋史》張岊、張旨、康德輿等傳。
按《涑水記聞》:康定二年,府州奏:“七月二十三日,西賊不知萬數,圍逼州城,攻擊四日夜乃退。
尋令鄉兵趙素等探候,西賊尚在後河川、赤土嶺、毛家塢一帶,下寨未起,去州三十二裡,州司竊慮西賊虛作退勢,誘引大兵追逐,别設伏兵奔沖州城。
見不辍,令人探候及申并代部署司,乞救應”。
次麟府路走馬承受公事樊玉奏:“竊見來路軍馬司準麟州公文,自七月二十七日被西賊攻圍西城,二十八日至九月九日午時,其賊拔寨過屈野河西山,上白草十一帶下寨,去州約十五裡。
其夜,當州令通引官魏智及百姓兼千、白政等偷路往州東探候,建甯寨已為西賊所破。
賊于周回下七寨,殺虜寨主、監押及寨内軍民,焚蕩倉場、庫務、軍營、民居、敵樓、戰棚皆盡。
其賊亦不辍,下屈野河來奔沖州城,當州日夜拒守,軍民危圍。
令遣百姓李珣飛騎長夜偷路去,急乞軍馬司星夜進城,發兵救應。
”按康定二年,即慶曆元年,蓋改慶曆在是年十一月,故《記聞》書二年。
) 宋诏鄜延部署許懷德以兵萬人援麟、府。
(《長編》一百三十三。
按《涑水記聞》:麟州之圍,苗繼宣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通引官王吉應募。
繼宣問曰:“須幾人從行?”吉曰:“今虜騎百重,無所用處。
”請秃發,衣胡服,挾弓矢,赍糧饷,為胡人,夜缒而出,遇虜問,則為胡語答之。
兩晝夜,然後出虜寨之外,走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
吉複間道入城,城中皆呼萬歲。
及圍解,诏除吉奉職本州指使。
吉嘗從都監王凱及中貴人将兵數千人,猝遇虜數萬騎,中貴人恐惶,以手帛自經,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與虜戰,若吉不勝,死未晚也。
”因使其左右數人守中貴曰:“貴人有不虞,當盡斬若屬。
”因将所部先登,射殺虜大将,虜衆大奔,衆軍乘之,虜墜崖死者萬馀人。
奏上,凱自侍禁除禮賓使、本路钤轄。
吉自奉職除禮賓副使。
吉嘗與夏虜戰,其子文宣年十八從行。
戰罷不見文宣,其麾下請入虜中求之,吉止曰:“此王吉子,而為虜所獲,尚何以求為?”頃之,文宣挈二首以至,吉乃喜曰:“如此,真我子也。
”吉每與虜戰,所發不過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殺數人,然後反,曰:“及其張弓挾夾之時,直往抱之,使彼倉粹無以拒吾,則成擒矣。
吾前後數入其陣,未嘗兩矢也。
”) 是月,元昊攻金明寨,破甯遠寨,寨主王世亶、兵馬監押王顯死之。
(《宋史·仁宗本紀》)進陷豐州,殺其知州王馀慶、兵馬監押孫吉。
城孤無援,故陷。
元昊遣兵屯要害,絕麟、府饷道。
(《宋史·仁宗本紀》及《夏國傳》) 宋诏河東路:“元昊入寇麟、府,所過城寨有能出奇設伏掩擊者,量功優獎之。
軍馬或緻傷折,亦不加罪。
(《長編》一百三十三)與宋将趙振等戰于深柏堰,敗績。
元昊既破豐州,将襲近寨,故為振所取。
(《宋史·趙振傳》)屯兵琉璃堡,為并代都钤轄張亢所破,棄堡遁。
元昊久困麟、府,州民及僧道詣阙請益兵,廷臣以二州在絕塞,鹹議棄河外,守保德。
會并代钤轄張亢奉诏至,與張岊合兵為戰守計。
夏容州刺史雅布移守貴以兵攻之,屢敗,悉衆據府北之琉璃堡,分列三寨。
亢使諜伏寨旁草中,見老羌方炙羊髀占吉兇,驚曰:“明當有急兵,且趣避之。
”皆笑曰:“漢兒方藏頭膝間,何敢爾!”亢知無備,夜引兵襲擊。
大破之,俘獲萬計。
夏人棄堡遁。
(《宋史·張亢傳》及《長編》一百三十三及一百三十四) 與宋人戰于三松嶺,敗績。
元昊之攻麟、府也,宋帥高繼宣率師渡河屯府谷,間遣勇士夜亂夏營,又募黥配廂軍,得二千馀人,号“清邊軍”,命偏将王凱主之。
軍次三松嶺,夏衆數萬圍之,“清邊軍”奮起,斬首千馀級,其相躏藉死者不可勝計。
(《宋史·高繼宣傳》) 約契丹侵宋。
謀待冰合渡河攻河東。
知并州楊偕言于
夏人乃轉攻城北,士卒複力戰,夏人死傷甚衆。
州無井,民取河水以飲,夏人斷汲路,岊與通判張旨夜開門,率兵擊,夏人小卻。
以官軍壁兩旁,使民出汲,複以渠泥覆草積,夏人望見,以為水有馀,知城終不可得,乃引去(按《東軒筆錄》:麟州踞河外,扼西夏之沖,城中無井。
慶曆中,有戎人謂元昊雲:“圍之半月,即兵民渴死矣。
”元昊以兵圍之數日,城中大窘。
有軍士獻策,願取溝泥,使人乘高以泥草積,州将從之。
元昊望見,遽語獻策戎人曰:“爾言無井,今乃有泥以護草積,何也?”即斬戎人解去。
按《氵束水記聞》載此事,赤作圍麟州,此本《宋史》作府州,未知孰是)。
初,有蕃部乜羅為殿侍,求錦袍。
驿料管勾麟府路軍馬事康德輿不與,乜羅頗有怨言。
後有谮乜羅與敵通,戰則反射漢人,乜羅無以自明,乃謀附夏。
指揮張岊聞之,召乜羅與飲,乜羅泣曰:“我豈附賊者耶?蓋逃死耳。
”岊以告德輿:“乜羅信叛矣。
不可不殺。
”德輿不聽,曰:“今日豈殺蕃部時耶?”岊曰:“叛者特乜羅,非衆所欲也。
請為君召與飲,仆崖谷中,聲言墜馬死,安知漢殺之。
”德輿猶豫不決,以問所親,所親惡岊,短毀之,岊計不行。
夏人果以乜羅為向導,自後河川入襲府州。
蕃漢欲入城,德輿閉門不納,或降夏人或為夏人所殺,不可勝計。
德輿按兵不出戰,但移文轉運司調軍食。
知府州折繼闵極力禦之,得不陷。
及陷豐州,德輿才出屯州城外數裡,三日而還。
居民望見,以為夏人複至,皆棄其所赍,入保城郭。
(《宋史》張岊、張旨、康德輿等傳。
按《涑水記聞》:康定二年,府州奏:“七月二十三日,西賊不知萬數,圍逼州城,攻擊四日夜乃退。
尋令鄉兵趙素等探候,西賊尚在後河川、赤土嶺、毛家塢一帶,下寨未起,去州三十二裡,州司竊慮西賊虛作退勢,誘引大兵追逐,别設伏兵奔沖州城。
見不辍,令人探候及申并代部署司,乞救應”。
次麟府路走馬承受公事樊玉奏:“竊見來路軍馬司準麟州公文,自七月二十七日被西賊攻圍西城,二十八日至九月九日午時,其賊拔寨過屈野河西山,上白草十一帶下寨,去州約十五裡。
其夜,當州令通引官魏智及百姓兼千、白政等偷路往州東探候,建甯寨已為西賊所破。
賊于周回下七寨,殺虜寨主、監押及寨内軍民,焚蕩倉場、庫務、軍營、民居、敵樓、戰棚皆盡。
其賊亦不辍,下屈野河來奔沖州城,當州日夜拒守,軍民危圍。
令遣百姓李珣飛騎長夜偷路去,急乞軍馬司星夜進城,發兵救應。
”按康定二年,即慶曆元年,蓋改慶曆在是年十一月,故《記聞》書二年。
) 宋诏鄜延部署許懷德以兵萬人援麟、府。
(《長編》一百三十三。
按《涑水記聞》:麟州之圍,苗繼宣募吏民有能通信求援于外者,通引官王吉應募。
繼宣問曰:“須幾人從行?”吉曰:“今虜騎百重,無所用處。
”請秃發,衣胡服,挾弓矢,赍糧饷,為胡人,夜缒而出,遇虜問,則為胡語答之。
兩晝夜,然後出虜寨之外,走詣府州告急,府州遣将兵救之。
吉複間道入城,城中皆呼萬歲。
及圍解,诏除吉奉職本州指使。
吉嘗從都監王凱及中貴人将兵數千人,猝遇虜數萬騎,中貴人恐惶,以手帛自經,吉曰:“官何患不死?何不且令王吉與虜戰,若吉不勝,死未晚也。
”因使其左右數人守中貴曰:“貴人有不虞,當盡斬若屬。
”因将所部先登,射殺虜大将,虜衆大奔,衆軍乘之,虜墜崖死者萬馀人。
奏上,凱自侍禁除禮賓使、本路钤轄。
吉自奉職除禮賓副使。
吉嘗與夏虜戰,其子文宣年十八從行。
戰罷不見文宣,其麾下請入虜中求之,吉止曰:“此王吉子,而為虜所獲,尚何以求為?”頃之,文宣挈二首以至,吉乃喜曰:“如此,真我子也。
”吉每與虜戰,所發不過一矢,即舍弓肉袒而入,手殺數人,然後反,曰:“及其張弓挾夾之時,直往抱之,使彼倉粹無以拒吾,則成擒矣。
吾前後數入其陣,未嘗兩矢也。
”) 是月,元昊攻金明寨,破甯遠寨,寨主王世亶、兵馬監押王顯死之。
(《宋史·仁宗本紀》)進陷豐州,殺其知州王馀慶、兵馬監押孫吉。
城孤無援,故陷。
元昊遣兵屯要害,絕麟、府饷道。
(《宋史·仁宗本紀》及《夏國傳》) 宋诏河東路:“元昊入寇麟、府,所過城寨有能出奇設伏掩擊者,量功優獎之。
軍馬或緻傷折,亦不加罪。
(《長編》一百三十三)與宋将趙振等戰于深柏堰,敗績。
元昊既破豐州,将襲近寨,故為振所取。
(《宋史·趙振傳》)屯兵琉璃堡,為并代都钤轄張亢所破,棄堡遁。
元昊久困麟、府,州民及僧道詣阙請益兵,廷臣以二州在絕塞,鹹議棄河外,守保德。
會并代钤轄張亢奉诏至,與張岊合兵為戰守計。
夏容州刺史雅布移守貴以兵攻之,屢敗,悉衆據府北之琉璃堡,分列三寨。
亢使諜伏寨旁草中,見老羌方炙羊髀占吉兇,驚曰:“明當有急兵,且趣避之。
”皆笑曰:“漢兒方藏頭膝間,何敢爾!”亢知無備,夜引兵襲擊。
大破之,俘獲萬計。
夏人棄堡遁。
(《宋史·張亢傳》及《長編》一百三十三及一百三十四) 與宋人戰于三松嶺,敗績。
元昊之攻麟、府也,宋帥高繼宣率師渡河屯府谷,間遣勇士夜亂夏營,又募黥配廂軍,得二千馀人,号“清邊軍”,命偏将王凱主之。
軍次三松嶺,夏衆數萬圍之,“清邊軍”奮起,斬首千馀級,其相躏藉死者不可勝計。
(《宋史·高繼宣傳》) 約契丹侵宋。
謀待冰合渡河攻河東。
知并州楊偕言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