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關燈
馀則或勝或負,殺傷俱多。

    大王國人必以獲劉平為賀,昔鄭人侵蔡,獲司馬公子燮,鄭人皆喜,惟子産曰:‘小國無文德而有武功,禍莫大焉。

    ’而後鄭國之禍,皆如子産之言。

    今邊士訓練漸精,恩威已立,有功必賞,敗事必誅,将帥而下,大知紀律,莫不各思奮力效命,争議進兵。

    如其不然,何時可了。

    今招讨司統兵四十萬,約五路入界,著其律曰:‘生降者賞,殺降者斬;獲精強者賞,害老幼婦女者斬;遇堅必戰,遇險必奪;可取則取,可城則城。

    ’縱未能入賀蘭之居,彼之兵民降者、死者,所失多矣。

    是大王自禍其民,官軍之勢,不獲而已也。

     “某又念皇帝‘有征無戰,不殺非辜’之訓,夙夜于懷,雖師帥之行,君命有所不受,奈何鋒刃之交,相傷必衆。

    且蕃兵戰死,非有罪也,忠于大王耳;漢兵戰死,非有罪也,忠于天子耳。

    使忠孝之人肝腦塗地,積累怨魄,為妖為災,大王其可忽諸?朝廷以王者無外,有生之民皆為赤子,何蕃、漢之限哉?何勝負之言哉?某與招讨太尉夏公、經略密學韓公嘗議其事,莫若通問于大王,計而決之,重人命也。

    其美利甚衆。

     “大王如能以愛民為意,禮下朝廷,複其王爵,承先大王之志,天下孰不稱其賢哉!一也。

    如衆多之情,三讓不獲,前所謂漢、唐故事如單于、可汗之稱,尚有可稽,于本國語言為便,複不失其尊大,二也。

    但臣貢上國,存中外之禮,不召天下之怨,不速天下之兵,使蕃、漢邊人複見康樂,無死傷相枕、哭泣相聞之慘,三也。

    又大王之國,府用或缺,朝廷每歲必有物帛之厚賜,為大王助,四也。

    又從來入貢使人,止稱蕃吏之職,以避中朝之尊,按漢諸侯王相皆出真拜,又吳越王錢氏有承制補官故事,功高者受朝廷之命,亦足隆大王之體,五也。

    昨有邊臣上言,乞招緻蕃部首領,某亦已請罷。

    惟大王告谕諸蕃首領,不須去父母之邦,但回意中朝,則太平之樂,遐迩同之,六也。

    國家以四海之廣,豈無遺才?有在大王之國者,朝廷不戮其家,安全如故,宜善事王以報國士之知,惟同心向順,自不失其富貴,而宗族之人必更優恤,七也。

    又牛、馬、駝、羊之産,金、銀、缯、帛之貨,有無交易,各得其所,八也。

    大王從之,則上下同其美利,生民之患幾乎息矣;不從,則上下失其美利,生民之患何時而息哉?某今日之言,非獨利于大王,蓋以奉君親之訓,救生民之患,合天地之仁而已乎!惟大王擇焉。

    不宣,某再拜。

    ”(《長編》一百三個及《範文正集》。

    按《長編》是月,元昊又遣人至泾原請和,泾原路走馬承受崔宣以聞,上謂輔臣曰:“賊多詭計,欲懈我師爾,宜诏逐路部署司益守備。

    ”) 宋泾原軍襲威福軍,遣蕃官骨披(一作郭拜)等僞降,不納。

     黑山威福軍,駐黃河西,泾原都監桑怿率兵襲之,焚族帳、掠馬駝甚衆。

    元昊遣指揮骨披等四人,詐投怿軍,設誓願為中國效力。

    怿以告安撫使韓琦,琦不可。

    (《長編》一百三十一) 二月,侵宋渭州,敗任福于好水川。

     元昊遣使至延州約和。

    韓琦聞之,曰:“無約而請和者,謀也。

    ”命諸将戒嚴,而自行邊至高平。

    元昊果遣衆攻渭州(按《長編》琦行邊趨泾州,而諜者言:“元昊閱兵戬章會,謀寇渭州”),薄懷遠城。

    琦亟趨鎮戎軍,盡出其兵,又募敢勇得萬八千人,使任福将之。

    以耿傅參軍事,泾原路駐泊都監桑怿為先鋒,钤轄朱觀、都監武英、泾州都監王圭各以所部,從福節制。

    琦戒福等:“并兵自懷遠趨德勝寨,至羊牧隆城(一作揚博隆城)出敵之後。

    諸寨相距才四十裡,道近糧饷便。

    度勢未可戰,則據險設伏,待其歸邀擊之。

    ”福引輕騎數千,趨懷遠城捺龍川(一作納克隆川),遇鎮戎軍西路巡檢常鼎、劉肅,與敵戰于張家堡南,斬首數百,夏人棄馬、羊、橐駝,佯北。

    武英以為前必有伏,衆不聽。

    桑怿引騎趨之,福踵其後。

    諜傳敵兵少,福等頗易之。

    薄暮,與怿合軍,屯好水川,川與能家川隔在隴山外。

    觀、英屯籠絡川,相距五裡,約翌日會兵川口,不使夏人一騎遁。

    然已陷其伏中矣。

    路既遠,刍饷不繼,士馬乏食者三日。

    元昊自将精兵十萬,營于川口。

    候者言夏人有寨數不多,兵益進。

    诘旦,福與怿循好水川西行,出六盤山下,距羊牧隆城五裡,與夏軍遇。

    怿為先鋒,見道旁置數銀泥合,封襲謹密,中有動躍聲,疑莫敢發。

    福至發之,乃懸哨家鴿百馀,自合中起,盤飛軍上。

    于是,夏兵四合。

    怿先犯,中軍繼之,自辰至午酣戰。

    陣中忽樹鮑老旗,長二丈馀,怿等莫測。

    既而鮑老揮右則右伏出,揮左則左伏出,翼而襲之,宋師大敗。

    怿、劉肅及福子懷亮,皆戰沒。

    小校劉進,勸福自拔,福不聽,力戰死。

     初,渭州都監趙津将瓦亭塞騎兵三千馀,為諸将後繼。

    是日,朱觀、武英兵會能家川,與夏人遇。

    陣合,王圭自羊牧隆城以屯兵四千五百人助觀略陣,陣堅不可動。

    英重傷,不能出軍戰,自午至申,夏軍益至,東陣步兵大潰,衆遂奔。

    圭、英、津及參軍耿傅、隊将李簡、都監李禹亨、劉鈞皆死于陣。

    觀以千馀人保民垣,發矢四射,會暮,夏軍引去,将校士卒死者萬三百人。

     始,圭望見福麾幟尚在圍中,欲援出之,軍校有顧望不進者,圭斬以徇,乃東望再拜曰:“臣非負國,力不能也,獨有死爾!”乃複進戰,擊殺數百人,鐵鞭至撓曲,手掌破裂,猶奮身躍馬,三中箭三易馬,最後得其下馬,左右馳擊,又殺數十人,飛矢中其目,遂死。

     英知必敗,勸傅避去,傅不答。

    英歎曰:“英當死。

    君文吏,無軍責,奈何與英俱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