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關燈
小
中
大
救免,比周公獲罪,無複持斯議者。
漢丞相自公孫弘後,李蔡、嚴青翟、趙周、公孫賀、劉屈氂五人鹹坐事誅。
元哀之際,蕭望之從其門下生朱遊之言,以生就牢獄為鄙,飲鸩沒,而王嘉則雲:「丞相豈兒女子耶?」竟自詣吏。
二端不同,要非盛世事,君臣均有責焉。
抑惟薛、周二公蒙眷甚,得禍亦烈,其以尋常平進者即遭譴至閑住為民已耳,士亦何樂徼明主非常之眷,以膺實禍?噫!食肉不食馬肝,豈為不知味哉? 狀元超拜主恩新,可有彭商線襪塵。
更越群真題蕊榜,三年前是榜中人。
●通州魏公藻德庚辰狀元,越癸未入閣,遂主其科。
會試溯其及第之舉,甫三年耳。
先朝商文毅、彭文憲二公登用頗速,然未有超騰至是者。
殷廷之桑一夕化而為榖,大幾合抱,昔人以為不祥。
若魏者,意亦先朝之祥桑與? 《附:金陵歎釋二首》 渡江一馬不成龍,苑樹陵雲積翠重。
盡徙遺民家郭外,秦淮兒女為誰容? ●晉元帝初南渡,有童謠曰「五馬渡江一化龍」,旋驗。
弘光之起南都,謂成龍,得乎?北師入,陵樹盡伐,宮阙改為官署,城内民家半徙出以居滿人,秦淮河房蕭條非昔,有舉目凄然者矣。
黔陽南走駕東驅,認得維揚相國無? 四鎮随風渾散卻,孤留一劍答當塗。
●弘光東走蕪湖,已抵太平府,而馬士英卻南來杭州。
史可法鎮維揚,城破莫知所在,度死亂兵中。
時諸将盡望風降,惟黃得功自刎,死以報。
黃舊封靖南公,當塗其所駐地。
四鎮為劉澤清、高傑之屬。
《三山口号釋二首》 紫薇行省額黃衙,驟出高牆國未家。
五虎眈眈山外向,有人意不在中華。
●隆武先以他累禁高牆,後赦出。
遇亂奔閩,遂建号。
身命畸孤,叔侄兄弟皆如仇敵相随,惟妃曾氏一人耳。
無子,雖有國而實未家,僅逾年,國亦非其有矣。
悲夫!時最握朝權莫如元勳,某爵上公,一門驟貴,厮役輩盡封流伯。
然北師未至,已預遣人間道歸附,陰懷外志久矣。
福州山形類五虎,正對藩司署,其年署改作宮圬黃土。
顧閩中豈稱王地?有識者早為憂之。
靈源閣毀事先知,寇到延津跸乍移。
六十年來騎馬去,君王猶擅玉為池。
●丙戎正月,福州芝山寺前靈源閣夜焚。
相傳有「夜焚靈源閣,三山作血池」之語。
既焚,衆心惴懼,其秋遂有建延之陷。
時駕發順昌,甫數日耳。
昔王審知以丙午歲王閩,後再逢丙午而王氏亡。
「騎馬來,騎馬去」,此唐智廣禅師遺谶也。
王氏猶得六十年,今不盈二載,何先後懸殊乃爾?南台舊有釣龍池,為越王馀善釣得白龍處。
又王氏有國,鑿城西湖導湖水入内,号「水宮」,以有玉池之目。
《夜問九章》 ●覓火 冬夜,惟埋堅炭爐中,蘊火為佳。
其馀香篆、香球,均屬費事。
既得火,以之用清油炷燈,何須在燃蠟右。
所苦者,童子從睡夢呼起耳。
然一起之後,随可熟寐,亦未為永夕之勞。
昔艾子嘗夜呼人鑽火,久不至,促之。
其人曰:「黑甚,索鑽具不得。
」謂艾子曰:「可持火來共燭之矣。
」傳為笑談。
今仆輩幸不勞鑽具,即為餘暫破曉起,然可也抑餘為書齋獨宿言耳。
彼姬侍滿房之俦,何足語此? 蠟炬有剪燼之勞,不如清油便。
油一盞,浸一燈草,可半夜不挑。
杜祁公「油燈一炷,熒然欲滅」是也。
同年彭少司馬嘗贈餘銅燈具,紫檀為匣,精甚,後失之。
今所用錫燈,乃餘兒婦妝奁中物。
●量月 月色視朔望推移,上弦漸長,下弦漸短。
夜起,各随所照遷坐。
初猶影流西庑,已滿庭,已稍半焉,最後微及檐壁而止,餘詩「月到檐頭規尺寸」是也。
當其群籁俱寂,碧虛如拭,萬裡澄空,真令心膽映絕。
昔雲「濯魄冰壺」,信非虛語。
惟世人鮮能中夜看月者,徒委諸蝶夢烏栖焉已矣。
杜句「四更山吐月」,此山月也,視庭月迥别。
憶惟蘇子瞻「庭中積水空明,竹栢影如藻荇交橫」,斯語為勝。
中夜看月之妙,言不能盡,餘嘗屢詠之。
自李白「濯魄冰壺」之外,杜審言句雲「露濯清輝苦」五字獨佳。
然泛詠月可耳,尚于夜起無涉。
●聽漏 或遇月晦時,奈何?曰:有丁丁銅漏響,開戶細聽,在鄰雞未動之先,每至四更将盡,五鼓未續,尤低回久之。
因我意急,覺彼聲緩,其實
漢丞相自公孫弘後,李蔡、嚴青翟、趙周、公孫賀、劉屈氂五人鹹坐事誅。
元哀之際,蕭望之從其門下生朱遊之言,以生就牢獄為鄙,飲鸩沒,而王嘉則雲:「丞相豈兒女子耶?」竟自詣吏。
二端不同,要非盛世事,君臣均有責焉。
抑惟薛、周二公蒙眷甚,得禍亦烈,其以尋常平進者即遭譴至閑住為民已耳,士亦何樂徼明主非常之眷,以膺實禍?噫!食肉不食馬肝,豈為不知味哉? 狀元超拜主恩新,可有彭商線襪塵。
更越群真題蕊榜,三年前是榜中人。
●通州魏公藻德庚辰狀元,越癸未入閣,遂主其科。
會試溯其及第之舉,甫三年耳。
先朝商文毅、彭文憲二公登用頗速,然未有超騰至是者。
殷廷之桑一夕化而為榖,大幾合抱,昔人以為不祥。
若魏者,意亦先朝之祥桑與? 《附:金陵歎釋二首》 渡江一馬不成龍,苑樹陵雲積翠重。
盡徙遺民家郭外,秦淮兒女為誰容? ●晉元帝初南渡,有童謠曰「五馬渡江一化龍」,旋驗。
弘光之起南都,謂成龍,得乎?北師入,陵樹盡伐,宮阙改為官署,城内民家半徙出以居滿人,秦淮河房蕭條非昔,有舉目凄然者矣。
黔陽南走駕東驅,認得維揚相國無? 四鎮随風渾散卻,孤留一劍答當塗。
●弘光東走蕪湖,已抵太平府,而馬士英卻南來杭州。
史可法鎮維揚,城破莫知所在,度死亂兵中。
時諸将盡望風降,惟黃得功自刎,死以報。
黃舊封靖南公,當塗其所駐地。
四鎮為劉澤清、高傑之屬。
《三山口号釋二首》 紫薇行省額黃衙,驟出高牆國未家。
五虎眈眈山外向,有人意不在中華。
●隆武先以他累禁高牆,後赦出。
遇亂奔閩,遂建号。
身命畸孤,叔侄兄弟皆如仇敵相随,惟妃曾氏一人耳。
無子,雖有國而實未家,僅逾年,國亦非其有矣。
悲夫!時最握朝權莫如元勳,某爵上公,一門驟貴,厮役輩盡封流伯。
然北師未至,已預遣人間道歸附,陰懷外志久矣。
福州山形類五虎,正對藩司署,其年署改作宮圬黃土。
顧閩中豈稱王地?有識者早為憂之。
靈源閣毀事先知,寇到延津跸乍移。
六十年來騎馬去,君王猶擅玉為池。
●丙戎正月,福州芝山寺前靈源閣夜焚。
相傳有「夜焚靈源閣,三山作血池」之語。
既焚,衆心惴懼,其秋遂有建延之陷。
時駕發順昌,甫數日耳。
昔王審知以丙午歲王閩,後再逢丙午而王氏亡。
「騎馬來,騎馬去」,此唐智廣禅師遺谶也。
王氏猶得六十年,今不盈二載,何先後懸殊乃爾?南台舊有釣龍池,為越王馀善釣得白龍處。
又王氏有國,鑿城西湖導湖水入内,号「水宮」,以有玉池之目。
《夜問九章》 ●覓火 冬夜,惟埋堅炭爐中,蘊火為佳。
其馀香篆、香球,均屬費事。
既得火,以之用清油炷燈,何須在燃蠟右。
所苦者,童子從睡夢呼起耳。
然一起之後,随可熟寐,亦未為永夕之勞。
昔艾子嘗夜呼人鑽火,久不至,促之。
其人曰:「黑甚,索鑽具不得。
」謂艾子曰:「可持火來共燭之矣。
」傳為笑談。
今仆輩幸不勞鑽具,即為餘暫破曉起,然可也抑餘為書齋獨宿言耳。
彼姬侍滿房之俦,何足語此? 蠟炬有剪燼之勞,不如清油便。
油一盞,浸一燈草,可半夜不挑。
杜祁公「油燈一炷,熒然欲滅」是也。
同年彭少司馬嘗贈餘銅燈具,紫檀為匣,精甚,後失之。
今所用錫燈,乃餘兒婦妝奁中物。
●量月 月色視朔望推移,上弦漸長,下弦漸短。
夜起,各随所照遷坐。
初猶影流西庑,已滿庭,已稍半焉,最後微及檐壁而止,餘詩「月到檐頭規尺寸」是也。
當其群籁俱寂,碧虛如拭,萬裡澄空,真令心膽映絕。
昔雲「濯魄冰壺」,信非虛語。
惟世人鮮能中夜看月者,徒委諸蝶夢烏栖焉已矣。
杜句「四更山吐月」,此山月也,視庭月迥别。
憶惟蘇子瞻「庭中積水空明,竹栢影如藻荇交橫」,斯語為勝。
中夜看月之妙,言不能盡,餘嘗屢詠之。
自李白「濯魄冰壺」之外,杜審言句雲「露濯清輝苦」五字獨佳。
然泛詠月可耳,尚于夜起無涉。
●聽漏 或遇月晦時,奈何?曰:有丁丁銅漏響,開戶細聽,在鄰雞未動之先,每至四更将盡,五鼓未續,尤低回久之。
因我意急,覺彼聲緩,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