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魏忠賢
關燈
小
中
大
一、生祠
替活人蓋祠堂叫作生祠,大概是從那一個時代父母官“自動”請老百姓替他立長生祿位而擴大之的。
單有牌位不過瘾,進一步而有畫像,後來連畫像也不夠瘾了,進而為塑像。
有了畫像塑像自然得有宮殿,金碧輝煌,初一十五文武官員一齊來朝拜,文東武西,環珮铿锵,口中念念有詞,好不風光,好不威武。
曆史上生祠蓋得最多的是魏忠賢,蓋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賢的生祠,蓋得最起勁的是魏忠賢的幹兒子、幹孫子、幹曾孫子、重孫子、灰孫子。
據《明史·魏忠賢傳》說,天啟六年(公元1625)魏忠賢大殺反對黨,周起元、高攀龍、周宗建、缪昌期、周順昌、黃尊素、李應異一些東林黨人一網打盡之後,修《三朝要典》(《東林罪狀錄》),立“東林黨人碑”之後,浙江巡撫潘汝桢奏請為忠賢建祠。
跟着是一大堆官歌頌功德。
于是督撫大吏閻鳴泰、劉诏、李精白、姚宗文等搶先建立生祠。
風氣一成,連軍人,做買賣的流氓棍徒都跟着來了,造成一陣建祠熱,而且互相比賽,越富麗越好。
地皮有的是,随便圈老百姓的,材料也不愁,砍老百姓的。
接着道統論也被提起了,監生陸萬齡建議以魏忠賢配享孔子,忠賢的父親配享啟聖公。
有誰敢說個不字? 當潘汝桢請建生祠的奏本到達朝廷後,禦史劉之待簽名遲了一天,立刻革職。
蘇州道胡士容不識相,沒有附和請求,遵化道耿如杞入生祠沒有緻最敬禮&mdash&mdash下拜,都下獄判死刑。
據《明史·閻鳴泰傳》,建生祠最多的是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閻鳴泰,在薊遼一帶建了七所。
在頌文裡有“民心歸依,即天心向順”的話。
潘汝桢所建忠賢生祠,在杭州西湖,朝廷賜名普德。
這年十月孝陵衛指揮李士才建忠賢生祠于南京。
次年正月宣大總督張樸、宣府巡撫秦士文、宣大巡按張素養建祠于宣府和大同。
應天巡撫毛一鹭、巡按王拱建祠于虎丘。
二月閻鳴泰又和順天巡撫劉诏、巡按倪文煥建祠于景忠山。
宣大總督張樸又和大同巡撫王點、巡按張素養在大同建立第二個生祠。
三月閻鳴泰又和劉诏、倪文煥、巡按禦史梁夢環建祠于西密雲丫髻山,又建于昌平,于通州。
太仆寺卿何宗聖建于房山。
四月閻鳴泰和巡撫袁崇煥建祠于甯前。
張樸和山西巡撫曹爾祯、巡按劉弘光又建于五台山。
庶吉士李若琳建于蕃育署,工部郎中曾國祯建于盧溝橋。
五月通政司經曆孫如冽、順天府尹李春茂建祠于宣武門外,巡撫朱童蒙建于延綏,巡視五城禦史黃憲卿、王大年、汪若極、張樞智建于順天,戶部主事張化愚建于崇文門外,武清侯李誠銘建于藥王廟,保定侯梁世勳建于五軍營、大教場,登萊巡撫李嵩、山東巡撫李精白建于蓬萊閣宣海院,督饷尚書黃運泰、保定巡撫張鳳翼、提督學政李蕃、順天巡按倪文煥建于河間、于天津,河南巡撫郭增光、巡按鮑奇谟建于開封,上林監丞張永祚建于良牧嘉蔬林衡三署,博平侯郭振明建于都督府、于錦衣衛。
六月總漕尚書郭尚友建祠于淮安。
順天巡按盧承欽、山東巡按黃憲卿、順天巡按卓邁,也在六月分别在順天、山東建祠。
七月長蘆巡鹽龔萃肅、淮揚巡鹽許其孝、應天巡按宋祯漢、陝西巡按莊謙建祠于長蘆、淮揚、應天、陝西等地。
八月總河李從心、總漕郭尚友、山東巡撫李精白、巡按黃憲卿、巡漕何可及建祠于濟甯。
湖廣巡撫姚宗文、鄖陽撫台梁應澤、湖廣巡按溫臯谟建祠于武昌,于承天,于均州。
三邊總督史永安,陝西巡撫胡廷晏,巡按莊謙、袁鲸建于固原太白山。
楚王朱華奎建于高觀山。
山西巡撫牟志夔,巡按李燦然、劉弘光建于河東。
踴躍修建的官員,從朝官到外官,從文官到武官,從大官到小官,到親王勳爵,治河官,賣鹽官,沒有一個不争先恐後,統一建生祠。
建立的地點從都城到省城,到名山,甚至都督府、錦衣衛、五軍營等軍事衙門,蕃育署、上林監等宮廷衙門,甚至建立到皇城東街。
隻要替魏忠賢建生祠,沒有誰可以攔阻。
單有牌位不過瘾,進一步而有畫像,後來連畫像也不夠瘾了,進而為塑像。
有了畫像塑像自然得有宮殿,金碧輝煌,初一十五文武官員一齊來朝拜,文東武西,環珮铿锵,口中念念有詞,好不風光,好不威武。
曆史上生祠蓋得最多的是魏忠賢,蓋得最漂亮的是魏忠賢的生祠,蓋得最起勁的是魏忠賢的幹兒子、幹孫子、幹曾孫子、重孫子、灰孫子。
據《明史·魏忠賢傳》說,天啟六年(公元1625)魏忠賢大殺反對黨,周起元、高攀龍、周宗建、缪昌期、周順昌、黃尊素、李應異一些東林黨人一網打盡之後,修《三朝要典》(《東林罪狀錄》),立“東林黨人碑”之後,浙江巡撫潘汝桢奏請為忠賢建祠。
跟着是一大堆官歌頌功德。
于是督撫大吏閻鳴泰、劉诏、李精白、姚宗文等搶先建立生祠。
風氣一成,連軍人,做買賣的流氓棍徒都跟着來了,造成一陣建祠熱,而且互相比賽,越富麗越好。
地皮有的是,随便圈老百姓的,材料也不愁,砍老百姓的。
接着道統論也被提起了,監生陸萬齡建議以魏忠賢配享孔子,忠賢的父親配享啟聖公。
有誰敢說個不字? 當潘汝桢請建生祠的奏本到達朝廷後,禦史劉之待簽名遲了一天,立刻革職。
蘇州道胡士容不識相,沒有附和請求,遵化道耿如杞入生祠沒有緻最敬禮&mdash&mdash下拜,都下獄判死刑。
據《明史·閻鳴泰傳》,建生祠最多的是少師兼太子太師、兵部尚書閻鳴泰,在薊遼一帶建了七所。
在頌文裡有“民心歸依,即天心向順”的話。
潘汝桢所建忠賢生祠,在杭州西湖,朝廷賜名普德。
這年十月孝陵衛指揮李士才建忠賢生祠于南京。
次年正月宣大總督張樸、宣府巡撫秦士文、宣大巡按張素養建祠于宣府和大同。
應天巡撫毛一鹭、巡按王拱建祠于虎丘。
二月閻鳴泰又和順天巡撫劉诏、巡按倪文煥建祠于景忠山。
宣大總督張樸又和大同巡撫王點、巡按張素養在大同建立第二個生祠。
三月閻鳴泰又和劉诏、倪文煥、巡按禦史梁夢環建祠于西密雲丫髻山,又建于昌平,于通州。
太仆寺卿何宗聖建于房山。
四月閻鳴泰和巡撫袁崇煥建祠于甯前。
張樸和山西巡撫曹爾祯、巡按劉弘光又建于五台山。
庶吉士李若琳建于蕃育署,工部郎中曾國祯建于盧溝橋。
五月通政司經曆孫如冽、順天府尹李春茂建祠于宣武門外,巡撫朱童蒙建于延綏,巡視五城禦史黃憲卿、王大年、汪若極、張樞智建于順天,戶部主事張化愚建于崇文門外,武清侯李誠銘建于藥王廟,保定侯梁世勳建于五軍營、大教場,登萊巡撫李嵩、山東巡撫李精白建于蓬萊閣宣海院,督饷尚書黃運泰、保定巡撫張鳳翼、提督學政李蕃、順天巡按倪文煥建于河間、于天津,河南巡撫郭增光、巡按鮑奇谟建于開封,上林監丞張永祚建于良牧嘉蔬林衡三署,博平侯郭振明建于都督府、于錦衣衛。
六月總漕尚書郭尚友建祠于淮安。
順天巡按盧承欽、山東巡按黃憲卿、順天巡按卓邁,也在六月分别在順天、山東建祠。
七月長蘆巡鹽龔萃肅、淮揚巡鹽許其孝、應天巡按宋祯漢、陝西巡按莊謙建祠于長蘆、淮揚、應天、陝西等地。
八月總河李從心、總漕郭尚友、山東巡撫李精白、巡按黃憲卿、巡漕何可及建祠于濟甯。
湖廣巡撫姚宗文、鄖陽撫台梁應澤、湖廣巡按溫臯谟建祠于武昌,于承天,于均州。
三邊總督史永安,陝西巡撫胡廷晏,巡按莊謙、袁鲸建于固原太白山。
楚王朱華奎建于高觀山。
山西巡撫牟志夔,巡按李燦然、劉弘光建于河東。
踴躍修建的官員,從朝官到外官,從文官到武官,從大官到小官,到親王勳爵,治河官,賣鹽官,沒有一個不争先恐後,統一建生祠。
建立的地點從都城到省城,到名山,甚至都督府、錦衣衛、五軍營等軍事衙門,蕃育署、上林監等宮廷衙門,甚至建立到皇城東街。
隻要替魏忠賢建生祠,沒有誰可以攔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