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的學者玄奘

關燈
習語文,專心緻志,不久就學會了。

     貞觀三年,玄奘二十九歲,約了幾個同伴,寫信給皇帝請求出國。

    這時,國内經濟還未恢複,邊境也還不十分安定,政府命令禁止百姓出國。

    請求被拒絕以後,别的人都放棄了,玄奘奮勇不回,政府不許就私逃,同伴沒有就一個人走。

    他知道路上是十分艱險的,十分困難的,便假想種種苦難,自問自答有把握一定可以克服,下定決心出發。

     他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經秦州、蘭州、涼州、瓜州,過玉門關,渡莫賀延碛(沙漠),到高昌,曆經西域諸國,遊曆了今阿富汗、尼泊爾、印度、巴基斯坦諸國,經過一百幾十個地方,曆時前後廿七年,到貞觀十九年(公元645)才回到長安,這年他已經四十四歲了。

     途中的困難,正如他所預料,是數說不完的。

    到涼州時,涼州都督要強迫他回長安,便連夜逃走,晝伏夜行,到了瓜州。

    好容易找到一個引路的,在玉門關上流偷渡過去後,引路的怕艱險,又跑掉了。

    剩下孤身一人,偷渡邊界五個烽火台,騎馬通過沙漠。

    在沙漠中看到回光反影的幻象,千奇百怪,他雖然錯認為妖鬼,卻毫不動搖。

    莫賀延碛長八百多裡,上無飛鳥,下無走獸,也沒有水草,一人一馬走了一百多裡,找不到泉水,喝帶來的水,不料一失手,皮袋掉在地下,水全倒掉了,前面還有七百裡沙漠,沒有水是走不過的,隻好折回取水,走了十幾裡,又一轉念,立下誓不到印度,終不東歸一步,如今一遇挫折,便走回頭路,怎麼可以呢?又折回來,繼續前進。

    在途中晚上看到的是幻影的火光,白天呢,驚風擁沙,口眼難開,四五天沒有水喝,人馬都困乏不堪,走到第五夜半,實在不行了,躺在地下,天快亮時,忽然有涼風吹來,通身輕快,馬也能起來了,勉強前進,走了十幾裡,發現有青草、泉水,人馬大吃大喝一頓,休息了一天,裝滿了水,又走了兩天,才走出沙漠。

     經過高昌(今新疆吐魯番),得到高昌王麴文泰資助盤費、随從和馬匹,還寫了許多介紹信,要求所經諸國給以方便。

    但不久又遇到困難,過蔥嶺時,高山冰雪皚皚,風雪雜飛,蹊徑崎岖,寒冷徹骨,懸釜而炊,席冰而睡,走了七天才出山,随從的人員凍餓死了将近一半,牛馬死得更多。

    又過大雪山,凝雲飛雪,途路艱危,比蔥嶺更險。

     入北印度境波羅奢大林中,碰着五十幾個強盜,一行人的衣服資财全被劫奪,被趕到一個幹枯的池子中,要加殺害,玄奘和一小沙彌從水穴逃出,奔告村人齊來解救,同伴才幸免于死。

     在殑伽河船行時,又被十餘賊船搶劫,這些強盜是信奉邪神的,每年秋天要殺一個相貌端美的人祭神,看見玄奘儀容偉麗,便在樹林中辟地設壇,兩人拔刀牽玄奘上壇要殺,忽然黑風四起,折樹飛沙,河流湧浪,船隻漂覆,強盜很迷信,問玄奘從何處來,衆人說是從中國來求法的,大吃一驚,連忙把玄奘放掉,把搶走的東西也都還給本主。

    自然氣候的變化,救了玄奘的命。

     玄奘經曆了無數艱險,百折不回。

    同樣,對于安樂的環境,也不肯久留,過高昌時,高昌王要留他住下,勸其不必西行,願以一國供養,玄奘堅決不肯。

    高昌王威脅要麼留下,否則就送回長安,玄奘痛哭辭謝,絕食三天,到第四天還不肯進食,高昌王才許他西行,請他複食,玄奘不相信,高昌王和他約為兄弟,要求回來時留住三年,才資送玄奘西行(640年唐滅高昌,玄奘回來時,高昌已滅,不能踐約了)。

     在印度那爛陀寺(今印度比哈爾邦伽雅城的西北)兩次留學七年,學問成就以後,準備回國,寺中同學反複勸說,要他就住在印度,不要回國了。

    玄奘堅決不肯,最後同學鬧到長老戒賢法師面前,戒賢問玄奘意見,玄奘說:“這個地方我并非不喜歡。

    隻是我的來意是為求得學問,從到寺以後,蒙法師講授《瑜伽師地論》,解決了疑難,和各學派深奧的道理。

    私心非常高興,沒有虛此一行。

    現在我要把學到的東西,回去翻譯,讓别的有疑難的人,也能夠得到學習,報答老師的教誨,以此不願留在此地。

    ”戒賢聽了很高興,說:很對,這也就是我所期望于你的。

    叫諸人不要苦留,讓他回國。

     在十七年的旅行中,他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