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晉初情勢

關燈
窟穴、浮遊之地。

    宜更置一郡于高平川,今清水河,自固原北流,至中衛縣入黃河。

    因安定西州都尉,募樂徙民,重其複除以充之,以通北道,漸以實邊。

    詳議此二郡及新置郡,皆使并屬秦州,令烈得專禦邊之宜。

    ”《玄傳》系此疏于泰始四年(268),蓋誤。

    而《陳骞傳》言:骞言于武帝曰:胡烈、牽弘,皆勇而無謀,強于自用,非綏邊之才。

    帝不聽。

    二人後果失羌戎之和,皆被寇喪沒。

    征讨連歲,僅而得定。

    帝乃悔之。

    其時亂勢已成,固非徒勇所能戡,即得智勇兼備之将,恐亦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綏定之于旦夕間也。

    泰始六年(270),六月,涼州叛。

    胡烈屯于萬斛堆,在今甘肅靖邊縣西。

    為羌虜所害。

    時汝南王亮宣帝第四子。

    督關中,遣救不進,坐免官。

    遣尚書石鑒行安西将軍,督秦州以讨之。

    《杜預傳》:預為安西軍司。

    到長安,更除秦州刺史。

    鑒使預出兵。

    預以虜乘勝馬肥,而官軍懸乏,宜并力大運刍糧,須春進讨,陳五不可,四不須。

    鑒大怒,奏預。

    檻車征詣廷尉。

    其後隴右之事,卒如預策焉。

    七月,以汝陰王駿宣帝子。

    督雍、涼。

    七年(271),四月,北地胡寇金城。

    北地治富平,今甯夏靈武縣。

    涼州刺史牽弘讨之。

    群虜内叛,圍弘于青山。

    《續漢志》:青山在北地郡參縣界。

    漢參縣,在今甘肅慶陽縣西北。

    弘軍敗,死之。

    七月,以賈充督秦、涼。

    旋以婚于大子,不行。

    十年(274),涼州虜寇金城。

    汝陰王駿讨之,斬其帥乞文泥等。

    明年,為鹹甯元年(275),樹機能等叛。

    遣衆讨之,斬三千餘級。

    诏駿遣七千人代涼州守兵。

    樹機能、侯彈勃等欲先劫佃兵。

    駿命平虜将軍文俶督秦、涼諸軍各進屯以威之。

    機能乃遣所領二十部及彈勃面縛軍門,各遣入質子。

    安定、北地、金城諸胡吉轲羅侯金多及北虜熱冏等二十萬口又來降。

    樹機能,據《載記》即秃發氏之祖,為河西鮮卑,而《駿傳》稱為羌虜,蓋與羌俱叛也。

    是歲,六月,西域戊己校尉馬循讨叛鮮卑,破之,斬其渠帥。

    二年(276),五月,汝陰王駿讨北胡,斬其渠帥吐敦。

    七月,鮮卑阿羅多等寇邊。

    馬循讨之,斬首四千餘級,獲生九千餘人。

    于是來降。

    三年(277),三月,文俶讨樹機能等,并破之。

    四年(278),六月,涼州刺史楊欣與虜若羅拔能等戰于武威,敗績,死之。

    五年(279),正月,樹機能攻陷涼州。

    晉涼州刺史治武威。

    使馬隆擊之。

    十二月,隆破斬樹機能。

    涼州平。

    《隆傳》雲:楊欣失羌戎之和,隆陳其必敗,俄而欣為虜所沒,河西斷絕。

    帝臨朝而歎曰:“誰能為我讨此虜,通涼州者乎?”朝臣莫對。

    隆進曰:“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

    ”帝曰:“必能滅賊,何為不任?顧卿方略何如耳?”隆曰:“陛下若能任臣,當聽臣自任。

    ”帝曰:“雲何?”隆曰:“臣請募勇士三千人,無問所從來,率之鼓行而西。

    ”帝許之。

    乃以隆為武威大守。

    公卿佥曰:“六軍既衆,州郡兵多,但當用之,不宜橫設賞募,以亂常典。

    ”帝弗納。

    隆募限要引弩三十六鈞,弓四鈞。

    立标簡試。

    自旦至中,得三千五百人。

    隆曰:“足矣。

    ”因請自至武庫選杖。

    武庫令與隆忿争。

    禦史中丞劾奏隆。

    隆曰:“臣當亡命戰場,以報所受,武庫令乃以魏時朽杖見給,非陛下使臣之意也。

    ”帝從之。

    又給其三年軍資。

    隆于是轉戰而西,殺傷以千數。

    自隆之西,音問斷絕,朝廷憂之。

    或謂已沒。

    後隆使夜到,帝撫掌歡笑,诘朝,召朝臣謂曰:“若從諸卿言,是無秦、涼矣。

    ”乃假隆節。

    隆到武威,前後誅殺及降附者以萬計。

    率善戎沒骨能等與樹機能大戰,斬之,涼州平。

    史所傳隆事,或恢侈非其實,然大緻當不誣,此實以孤軍徼幸,亦危矣。

    然亦可見叛虜原非甚強,特州郡兵力大弱,任督統者又非其人,亂勢遂至日滋耳。

    大康元年(280),七月,虜轲成泥寇西平浩亹。

    西平郡,治西都,今青海西甯縣。

    浩亹縣,在青海樂都縣東。

    殺督将以下三百餘人。

    《馬隆傳》雲:大康初,朝廷以西平荒毀,宜時興複,以隆為大守。

    隆擊破南虜成奚。

    畢隆之政,不敢為寇。

    大熙初,加授護東羌校尉。

    積十餘年,威信振于隴右。

    時洛陽大守馮翊嚴舒,與楊駿通親,密圖代隆,毀隆年老謬耄,不宜服戎,于是征隆,以舒代鎮。

    朝廷恐關、隴複擾,乃免舒,遣隆複職,竟卒于官。

    此又見州郡得人,足緻一時之小康矣。

    三年(282),正月,罷秦州,并雍州。

    惠帝元康四年(294),五月,匈奴郝散反,攻上黨,郡,治潞縣,今山西潞城縣西北。

    殺長吏。

    八月,郝散帥衆降,馮翊都尉殺之。

    漢左馮翊,後漢為郡,今陝西大荔縣。

    六年(296),五月,郝散弟度元帥馮翊、北地馬蘭羌、盧水胡反。

    馬蘭,山名,在今陝西白水縣西北。

    盧水胡居安定界。

    攻北地,大守張損死之。

    馮翊大守歐陽建與度元戰,連敗。

    時趙王倫宣帝第九子。

    鎮關中,征還,以梁王彤宣帝子。

    代之。

    八月,雍州刺史解系又為度元所破。

    秦、雍氐、羌悉叛,推氐帥齊萬年僭号,圍泾陽。

    漢縣,後漢廢,故城在今甘肅平涼縣西。

    十一月,遣夏侯駿、周處等讨之。

    處,吳将鲂子。

    為禦史中丞,糾劾不避寵戚。

    梁王彤違法,處深文按之。

    朝臣惡其強直,使隸駿西征。

    中書令陳準知彤将逞宿憾,言“處吳人,有怨無援,宜诏孟觀時為積弩将軍。

    以精兵萬人,為處前鋒”。

    朝廷不從。

    時賊屯梁山,在今陝西乾縣西北。

    有衆七萬,駿逼處以五千兵擊之,又絕其後繼。

    七年(297),正月,處遂敗死于六陌。

    在乾縣東。

    陳準與中書監張華以趙、梁諸王,雍容貴戚,進不貪功,退不懼罪;士卒雖衆,不為之用,上下離心,難以勝敵;啟遣孟觀讨之。

    觀所領宿衛兵,皆趫捷勇悍。

    并統關中士卒。

    身當矢石,大戰十數,皆破之。

    九年(299),正月,獲萬年。

    征梁王彤,以河間王颙安平獻王孚孫。

    孚,宣帝弟。

    代鎮關中。

    是歲,十二月,賈後廢愍懷大子,大難旋作,邊務更無人措意矣。

     匈奴之衆,分為五部,皆居并州塞内,已見《秦漢史》第十二章第十節。

    晉武帝踐阼後,塞外匈奴大水塞泥黑難等二萬餘落歸化。

    帝複納之,使居河西故宜陽城下。

    後複與晉人雜居。

    由是平陽、魏郡,今山西臨汾縣。

    西河、魏郡,晉為國,今山西汾陽縣。

    大原、今山西大原縣。

    新興、後漢郡,今山西忻縣。

    上黨、樂平後漢郡,今山西昔陽縣西南。

    諸郡,靡不有焉。

    泰始七年(271),正月,匈奴中部帥劉猛此據《胡奮傳》。

    《本紀》但稱匈奴帥。

    《匈奴傳》作單于猛,蓋猛時自稱單于。

    叛出塞,屯孔邪城。

    遣何桢讨之。

    桢以猛衆兇悍,非少兵所制,乃潛誘猛左部督李恪殺猛。

    此據《匈奴傳》。

    《本紀》雲:桢讨猛,屢破之。

    《胡奮傳》雲:使路蕃讨之。

    以奮為監軍,假節,頓軍陉北,為蕃後繼。

    擊猛破之。

    猛帳下将李恪斬猛而降。

    蓋非無戰事,而非恃戰以決勝。

    陉北,謂陉嶺之北。

    陉嶺即雁門山,在今山西代縣西北。

    于是匈奴震服,積年不敢複反。

    其後稍因忿恨,殺害長吏,漸為邊患。

    《本紀》:鹹甯二年(276),二月,并州虜犯塞,監并州諸軍事胡奮擊破之。

    至太康五年(284),複有匈奴胡大阿厚,率其部落二萬九千三百人歸化。

    七年(286),又有匈奴胡都大博及萎莎胡等,各率種類,大小凡十萬餘口,詣雍州刺史扶風王駿降附。

    明年,匈奴都督大豆得一育鞠等,複率種落大小萬一千五百口來降。

    帝并撫納之。

    此據《匈奴傳》。

    其見于《本紀》者:尚有鹹甯三年(277),西北雜虜及鮮卑、匈奴、五溪蠻夷、東夷三國前後千餘輩,各帥種人部落内附。

    五年(279),三月,匈奴都督拔奕虛帥部落歸化。

    十月,匈奴餘渠都督獨雍等帥部落歸化。

    案魏陳留王申晉文帝九錫之命,統計四夷内附、納貢者,八百七十餘萬口,雖屬誇張,亦必有一依據,此等固不必皆入居塞内,然入居塞内者,亦必不少也。

    惠帝元康中,郝散反,已見前。

     東北情勢,不如西北之緊急,而幅員廣遠,種落滋蔓,隐憂之潛伏者亦深。

    據《晉書》列傳,當時治理東北有聲威者凡三人:一衛瓘,一唐彬,一張華也。

    瓘之督幽州,在泰始七年八月。

    《傳》曰:至鎮,表立平州,治昌黎,在熱河朝陽縣境。

    後兼督之。

    于時幽、并東有務桓,西有力微,并為邊害。

    瓘離間二虜,遂緻嫌隙。

    于是務桓降而力微以憂死。

    案平州之立,事在泰始十年二月。

    鹹甯元年六月,《紀》書鮮卑力微遣子來獻。

    力微即後魏神元帝,其子即文帝沙漠汗也。

    瓘旋征拜尚書令。

    吳平之後,唐彬監幽州諸軍。

    《彬傳》雲:因北虜侵據北平,晉郡,今河北遵化縣西。

    故有此命。

    彬既至鎮,訓卒利兵,廣農重稼。

    震威耀武,宣谕國命,示以恩信,于是鮮卑二部大莫廆、擿何等并遣侍子、入貢。

    遂開拓舊境,卻地千裡。

    複秦長城塞。

    自溫城未詳。

    洎于碣石,《大康地志》雲:樂浪遂城縣有碣石,長城所起,地在今朝鮮境。

    繇亘山谷,且三千裡,分軍屯守,烽堠相望。

    由是邊境獲安。

    自漢、魏征鎮,莫之比焉。

    鮮卑諸種畏懼,遂殺大莫廆。

    彬欲讨之。

    恐列上俟報,虜必逃散,乃發幽、冀車牛。

    參軍許祇密奏之。

    诏遣禦史檻車征彬,付廷尉,以事直見釋。

    鹹甯三年(277),正月,複使衛瓘讨力微。

    太康二年(281),十月,鮮卑慕容廆寇昌黎。

    魏郡,今熱河淩源縣。

    十一月,鮮卑寇遼西,平州刺史鮮于嬰讨破之。

    三年(282),正月,以張華督幽州。

    三月,安北将軍嚴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