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三皇事迹

關燈
皆雲炎帝号神農氏,一日大庭氏。

    ”《詩譜序》及《禮記》标題下《疏》,均謂鄭玄以大庭是神農之别号。

    《月令疏》引《春秋說》雲“炎帝号大庭氏,《禮記·祭法》雲:“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谷。

    ”《國語·魯語》作烈山氏。

    《鄭注》曰:“厲山氏,炎帝也。

    起于厲山。

    或曰有烈山氏。

    ”《韋注》曰:“烈山氏,炎帝之号也。

    起于烈山。

    《禮·祭法》以烈山為厲山也。

    ”鄭氏猶為兩可之辭,韋氏則斷以烈為山名矣。

    烈山之地,即後世之賴國,地在今湖北随縣。

    蓋徒據音讀附會。

    其實烈山即孟子“益烈山澤而焚之”《滕文公上》之烈山,乃農耕之民,開拓時之所有事。

    《左氏》昭公十八年,梓慎登大庭氏之庫。

    《注》雲:“大庭氏,古國名,在魯城内,魯于其處作庫。

    ”《疏》雲:“先儒舊說,皆雲炎帝号神農氏,一日大庭氏。

    ”《詩譜序》及《禮記》标題下《疏》,均謂鄭玄以大庭是神農之别号。

    《月令疏》引《春秋說》雲“炎帝号大庭氏,下為地皇,作耒耜,播百谷,曰神農”,蓋諸儒之說所本。

    《史記·周本紀正義》雲:“《帝王世紀》曰:炎帝自陳營都于魯曲阜。

    黃帝自窮桑登帝位,後徙曲阜。

    少昊邑于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

    颛顼始都窮桑,徙商丘窮桑在魯北。

    或雲:窮桑即曲阜也。

    又為大庭氏之故國又是商奄之地。

    皇甫谧雲:黃帝生于壽丘,在魯城東門之北。

    居軒轅之丘,于《山海經》雲:此地窮桑之北,西射之南是也。

    ”炎帝居陳,蓋以其繼大昊言之,與雲颛顼徙商丘,均不足據,說已見前。

    《左氏》定公四年,祝言伯禽封于少皞之虛;昭公二十九年,蔡墨謂少皞氏有四叔,世不失職,遂濟窮桑;則窮桑地确近魯。

    《封禅書》載管子之言:謂“古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記者,十有二焉:昔無懷氏封泰山,禅雲雲。

    虙羲封泰山,禅雲雲。

    神農氏封泰山,禅雲雲。

    炎帝封泰山,禅雲雲。

    黃帝封泰山,禅亭亭。

    颛顼封泰山,禅雲雲。

    帝喾封泰山,禅雲雲。

    堯封泰山,禅雲雲。

    舜封泰山,禅雲雲。

    禹封泰山,禅會稽。

    湯封泰山,禅雲雲。

    成王封泰山,禅社首。

    ”《正義》引《韓詩外傳》曰:“孔子升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人,不得而數者萬數也。

    ”今本無,然《書序疏》亦引之,司馬貞《補三皇本紀》,亦有此語,乃今本佚奪,非《正義》誤引也。

    萬數固侈言之,然古封泰山者甚多,則必非虛語。

    封禅後世為告成功之祭,古或每帝常行。

    千裡升封,必非小國寡民所克舉,則古泰山之下,名國之多可知。

    謂自炎帝至颛顼,都邑皆近于魯,則可信也。

    《國語·晉語》,謂炎帝以姜水成。

    39《水經·渭水注》雲:“岐水東徑姜氏城南,姜氏城,在今陝西岐山縣東。

    為姜水。

    《帝王世紀》曰:炎帝母女登遊華陽,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是其地。

    ”《帝王世紀》又謂神農崩葬長沙。

    《禦覽·皇王部》引。

    《路史》引作葬茶陵。

    長沙、茶陵皆湖南今縣。

    此蓋姜氏之族,後世西遷雍州;後稷生于姜嫄。

    大王妃曰大姜。

    武王妃曰邑姜。

    齊大公姜姓。

    雖或雲避纣東海,或雲隐屠朝歌,然《劄記·檀弓》曰:“大公封于營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

    君子曰:樂樂其所自生,禮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則大公之先,實居西方。

    雲在東方,乃因其後來受封于東而附會也。

    又楚為祝融之後蹤迹在南;故傳說随之而散佈,非其朔也。

     《祭法疏》引《春秋命曆序》雲:“炎帝傳八世,合五百二十歲。

    ”緯候之言,本不足據。

    《易·系辭傳疏》引《帝王世紀》雲:“神農氏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

    40納奔水氏女曰聽談。

    《校勘記》:《錢本》《宋本》《閩本》同。

    《監、毛本》作。

    生帝臨魁。

    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釐,次帝哀,次帝榆罔。

    凡八代,及軒轅氏。

    ”則其說彌妄矣。

    古系世之傳,蓋始于黃帝之族,《大戴記·帝系》即如此,谧安所得神農氏之世系邪?《呂覽·慎勢》雲:“神農氏十七世有天下”,或當得其實也。

    《禦覽》引《屍子》作七十世,蓋十七字倒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