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日俄戰争(1904—1905)
關燈
小
中
大
俄國自幹涉還遼以來,經營中東鐵路,據有旅順大連;一九〇〇年,更進據滿洲,強脅清廷,締結密約,攫取種種權利。
由列強抗議;俄始宣言廢之。
一九〇二年,中國與俄,締結滿洲撤兵條約,分十八月為三期,盡撤滿洲駐兵。
第一期至,俄國如約,撤退錦州遼河左近之兵。
第二期至,俄不撤兵,提出新約,要求中國承諾,意将封鎖滿洲門戶,而使其為俄國保護下之特種範圍地也。
美以其違反門戶開放之旨,倡言不可。
日英二國,亦提出抗議。
然俄終不肯撤兵;又于鴨綠江附近之地,托言保護伐木公司,遣送軍隊,侵入朝鮮。
其公司股份,俄皇皇後及皇族大臣,皆嘗投資,但假托營業名義,從事遠東之侵略;因強租要地于韓,自築炮台;增多駐軍,改其地名。
日本以俄不僅以占據滿洲為滿足,其所力謀并吞之朝鮮,逼處強鄰,危險殊甚;且自中日戰後,人口數增,工業發達,倘韓折入俄人勢力範圍,即出口米谷一項操于俄人之手,其于日本利害,已至重要。
于是全國上下,主張開戰,尤以大隈之進步黨為最烈。
未幾,俄國陸軍大臣克魯巴金來遊,留住東京四日;日俄邦交,終未進步。
克魯巴金回至旅順,開重要會議;決定于遠東增加駐軍。
俄皇因特設遠東總督,以素主侵略之亞曆氣哲福充之,與以遠東外交行政及軍事上之大權。
蓋将根據滿洲以對待日本也。
克魯巴金 日俄之邦交嚴重。
一九〇三年七月,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令其駐俄公使,協商二國特殊利益于俄;俄國許之。
日本提出草案:(一)尊重中韓兩國之獨立及其領土之完全。
(二)俄認日本對于朝鮮之特殊利益;日認俄國對于滿洲之特殊利益。
俄國外相訓令其駐日公使,會商于遠東總督。
結果複文盡去尊重中國獨立等語,隻就朝鮮言之,且于日本權利加以限制。
小村接收複文,會商俄使,欲解決滿洲問題,但毫無進步。
小村更提交修正草案于俄國公使,而其遠東總督亞曆氣哲福,态度強硬,恃其兵力,意輕日本。
蓋方自信戰争和平,唯視俄國之所欲;不知日本之堅決,卒出于一戰也。
至日本之所以敢出于戰者,蓋以其時俄國除法國外,美以其違反門戶開放之宣言,英以與日本同盟及商業之關系,德以其于自身利害無甚重要關系,無願助之者。
及交涉破裂,日本毫無所懼,由天皇開禦前會議;議決召回駐俄公使。
一九〇四年二月六日二國之邦交斷絕。
小村壽太郎 俄國軍艦駐于東方者,分為三隊:一在旅順口,一泊仁川,一駐海參崴。
勢分而力弱,又不設備。
七日,日艦分二隊出駛:一向旅順,一往仁川。
俄艦以旅順一隊為最強;八日夜間,日艦施放水雷,破傷其戰艦二驅逐艦一,皆俄艦中之大者,其勢漸弱。
明日,交戰,俄艦受傷,逃回港内。
其駛至仁川者,炮擊俄艦,俄艦三艘,無得逃者。
十日,二國宣戰。
時日本已握海上交通之權,急輸軍隊,來至仁川;及已登岸,即直趨形勢雄壯之平壤,據之。
初,戰端已啟,日本遣派軍隊,駐守漢城。
朝鮮深感俄國之橫,又以日本宣戰诏書有保全其領土之語,即視為仁義之師。
日使林權助與韓廷締結條約,韓接受之,與以軍事上之便利,日本且保障韓國之獨立安全;于是韓廷宣布廢棄俄韓間之一切條約。
八月,日韓二國又締新約。
日本得薦财政外交顧問各一于韓廷,贊理事宜;朝鮮實已不啻為其屬國。
至中國以深惡俄之侵略,戰争初起,一部分人心理,比較表同情于日。
但以東北壤地遼闊,國内無備,竟不能驅逐他國勢力于國外。
時列強皆謂中國,應守中立。
美、英、德諸國又通告日俄,除滿洲交戰區外,應尊重中國之領土中立。
中國乃發通牒,劃遼河以東為交戰區,其西為中立地。
蓋河以東之地,俄國駐兵不肯撤退,事實上已無可如何。
中國宣言;日俄二國,皆承認之。
1904年,日本襲擊俄羅斯軍隊 日軍前隊,進據平壤,援軍來會者,共三師團,因編成第一軍,由大将黑木維桢帥之。
俄宣戰後,命陸軍大臣克魯巴金為總司令,于三月二十七日,始抵哈爾濱。
當黑木統軍前進,俄軍守鴨綠江者将退,忽接克魯巴金之命,堅守防地。
黑木分軍,先攻下遊之敵;複以重炮掩護工兵架橋梁七,遂渡河。
俄駐重軍于九連城,分守安東。
日軍攻其要壘,陷之。
是役也,日軍人數,多于俄軍,黑木作戰計劃,尤周密謹慎,奪獲軍器甚多,士氣大振。
歐洲人士,始知俄國遇勁敵矣。
1904年,日本大将黑木維桢和他率領的士兵 俄艦伏于
由列強抗議;俄始宣言廢之。
一九〇二年,中國與俄,締結滿洲撤兵條約,分十八月為三期,盡撤滿洲駐兵。
第一期至,俄國如約,撤退錦州遼河左近之兵。
第二期至,俄不撤兵,提出新約,要求中國承諾,意将封鎖滿洲門戶,而使其為俄國保護下之特種範圍地也。
美以其違反門戶開放之旨,倡言不可。
日英二國,亦提出抗議。
然俄終不肯撤兵;又于鴨綠江附近之地,托言保護伐木公司,遣送軍隊,侵入朝鮮。
其公司股份,俄皇皇後及皇族大臣,皆嘗投資,但假托營業名義,從事遠東之侵略;因強租要地于韓,自築炮台;增多駐軍,改其地名。
日本以俄不僅以占據滿洲為滿足,其所力謀并吞之朝鮮,逼處強鄰,危險殊甚;且自中日戰後,人口數增,工業發達,倘韓折入俄人勢力範圍,即出口米谷一項操于俄人之手,其于日本利害,已至重要。
于是全國上下,主張開戰,尤以大隈之進步黨為最烈。
未幾,俄國陸軍大臣克魯巴金來遊,留住東京四日;日俄邦交,終未進步。
克魯巴金回至旅順,開重要會議;決定于遠東增加駐軍。
俄皇因特設遠東總督,以素主侵略之亞曆氣哲福充之,與以遠東外交行政及軍事上之大權。
蓋将根據滿洲以對待日本也。
克魯巴金 日俄之邦交嚴重。
一九〇三年七月,日本外相小村壽太郎令其駐俄公使,協商二國特殊利益于俄;俄國許之。
日本提出草案:(一)尊重中韓兩國之獨立及其領土之完全。
(二)俄認日本對于朝鮮之特殊利益;日認俄國對于滿洲之特殊利益。
俄國外相訓令其駐日公使,會商于遠東總督。
結果複文盡去尊重中國獨立等語,隻就朝鮮言之,且于日本權利加以限制。
小村接收複文,會商俄使,欲解決滿洲問題,但毫無進步。
小村更提交修正草案于俄國公使,而其遠東總督亞曆氣哲福,态度強硬,恃其兵力,意輕日本。
蓋方自信戰争和平,唯視俄國之所欲;不知日本之堅決,卒出于一戰也。
至日本之所以敢出于戰者,蓋以其時俄國除法國外,美以其違反門戶開放之宣言,英以與日本同盟及商業之關系,德以其于自身利害無甚重要關系,無願助之者。
及交涉破裂,日本毫無所懼,由天皇開禦前會議;議決召回駐俄公使。
一九〇四年二月六日二國之邦交斷絕。
小村壽太郎 俄國軍艦駐于東方者,分為三隊:一在旅順口,一泊仁川,一駐海參崴。
勢分而力弱,又不設備。
七日,日艦分二隊出駛:一向旅順,一往仁川。
俄艦以旅順一隊為最強;八日夜間,日艦施放水雷,破傷其戰艦二驅逐艦一,皆俄艦中之大者,其勢漸弱。
明日,交戰,俄艦受傷,逃回港内。
其駛至仁川者,炮擊俄艦,俄艦三艘,無得逃者。
十日,二國宣戰。
時日本已握海上交通之權,急輸軍隊,來至仁川;及已登岸,即直趨形勢雄壯之平壤,據之。
初,戰端已啟,日本遣派軍隊,駐守漢城。
朝鮮深感俄國之橫,又以日本宣戰诏書有保全其領土之語,即視為仁義之師。
日使林權助與韓廷締結條約,韓接受之,與以軍事上之便利,日本且保障韓國之獨立安全;于是韓廷宣布廢棄俄韓間之一切條約。
八月,日韓二國又締新約。
日本得薦财政外交顧問各一于韓廷,贊理事宜;朝鮮實已不啻為其屬國。
至中國以深惡俄之侵略,戰争初起,一部分人心理,比較表同情于日。
但以東北壤地遼闊,國内無備,竟不能驅逐他國勢力于國外。
時列強皆謂中國,應守中立。
美、英、德諸國又通告日俄,除滿洲交戰區外,應尊重中國之領土中立。
中國乃發通牒,劃遼河以東為交戰區,其西為中立地。
蓋河以東之地,俄國駐兵不肯撤退,事實上已無可如何。
中國宣言;日俄二國,皆承認之。
1904年,日本襲擊俄羅斯軍隊 日軍前隊,進據平壤,援軍來會者,共三師團,因編成第一軍,由大将黑木維桢帥之。
俄宣戰後,命陸軍大臣克魯巴金為總司令,于三月二十七日,始抵哈爾濱。
當黑木統軍前進,俄軍守鴨綠江者将退,忽接克魯巴金之命,堅守防地。
黑木分軍,先攻下遊之敵;複以重炮掩護工兵架橋梁七,遂渡河。
俄駐重軍于九連城,分守安東。
日軍攻其要壘,陷之。
是役也,日軍人數,多于俄軍,黑木作戰計劃,尤周密謹慎,奪獲軍器甚多,士氣大振。
歐洲人士,始知俄國遇勁敵矣。
1904年,日本大将黑木維桢和他率領的士兵 俄艦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