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九
關燈
小
中
大
雨,營中水深數尺,失亡頗多,糧運不繼,乃議旋師。
或勸東幸濠州,從之。
周韓令坤敗唐兵于揚州,擒其将陸孟俊,殺之。
初,孟俊之廢馬希萼也,滅故舒州刺史楊昭恽之族,以其女美,獻于希崇。
令坤入揚州,希崇以遺令坤。
至是獲孟俊,将械送行在。
楊氏在簾下,忽撫膺恸哭曰:“孟俊昔殺妾家二百口,今見之,請複其冤。
”令坤乃殺之。
唐兵攻六合,我太祖擊破之。
唐齊王景達将兵濟江,距六合二十餘裡,設栅不進。
諸将欲擊之,我太祖曰:“吾衆不滿二千,若往擊之,彼必見吾衆寡矣。
不如俟其來而擊之,破之必矣。
”居數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奮擊,大破之,殺獲近五千人,溺死甚衆,于是唐之精卒盡矣。
是戰也,士卒有不緻力者,太祖陽為督戰,以劍斫其皮笠。
明日,遍閱其笠,有劍迹者數十人,皆斬之,由是部兵莫敢不盡死。
夏四月,南唐軍隊再次奪取泰州,進攻揚州。
南唐将軍陸孟俊領兵趕赴泰州,後周軍隊逃去。
陸孟俊進攻揚州,韓令坤也逃跑。
後周世宗派遣張永德領兵救援,韓令坤于是回到揚州。
後周世宗又派遣宋太祖趙匡胤屯駐六合,趙匡胤下令說:“揚州士兵有越過六合的,折斷他的腿。
”韓令坤才有了固守揚州的決心。
後周世宗郭榮前往濠州。
後周世宗進攻壽州,久攻不下。
适逢天下大雨,軍營中水深數尺,軍事物資和士兵損失逃亡的很多,糧草運輸接應不上,于是商議撤軍。
有人勸後周世宗往東巡視濠州,後周世宗聽從了這個意見。
後周韓令坤在揚州打敗南唐軍隊,擒獲南唐将領陸孟俊,将他殺死。
當初,陸孟俊廢黜馬希萼,誅滅原舒州刺史楊昭恽的家族,因為楊昭恽的女兒漂亮,把她獻給馬希崇。
韓令坤進入揚州,馬希崇把楊氏送給韓令坤。
到這時抓獲陸孟俊,将他帶上刑具準備押送到後周世宗那裡。
楊氏站在簾下,突然捶胸痛哭說:“陸孟俊從前殺害我家二百口人,今日見到他,請替我申冤。
”韓令坤于是殺死陸孟俊。
南唐軍攻打六合,宋太祖趙匡胤擊敗南唐軍。
南唐齊王李景達領兵渡過長江,距六合隻有二十多裡,便設置栅欄不再前進。
後周衆将想出擊,宋太祖趙匡胤說:“我軍部衆不滿二千人,如果前往攻擊,他們必定會看出我們人數的多少。
不如等他們來攻時再突然出擊,必定可以打敗他們。
”過了幾天,南唐出兵趕赴六合,趙匡胤率兵奮勇出擊,大敗南唐軍,殺死抓獲近五千人,南唐兵淹死的很多,于是南唐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被殲滅。
這次戰鬥,也有将領士兵不賣力的,趙匡胤假裝督戰,用劍砍那些作戰不賣力的将領士兵的皮鬥笠。
第二天,檢查每個人戴的皮鬥笠,有被劍砍痕迹的有幾十人,都推出斬首,從此所部将士作戰沒有敢不盡力死戰的。
周主如渦口。
渦口作新浮梁成,世宗幸之。
欲遂至揚州,範質等以兵疲食少,泣谏而止。
世宗嘗怒窦儀,欲殺之。
質入救之,世宗起避之,質趨前伏地叩頭曰:“儀罪不至死,臣為宰相,緻陛下枉殺近臣,罪皆在臣。
”繼之以泣。
世宗意解,乃釋之。
五月,唐敗福州兵于南台江。
周主還大梁,留李重進圍壽州。
六月,唐劉仁贍擊周将李繼勳,敗之。
唐遣員外郎朱元将兵複江北諸州。
元因奏事,論用兵方略,唐主以為能,故用之。
秋七月,周以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
周以行逢為武平節度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
行逢留心民事,悉除馬氏橫賦,貪吏猾民為民害者皆去之,擇廉平吏為刺史、縣令。
朗州民夷雜居,将卒驕惰,一以法治之,無所寬假,衆怨且懼。
有大将與其黨十餘人謀作亂,行逢知之,大會諸将,于座中擒之,數曰:“吾惡衣粝食,正為汝曹,何負而反?今日之會,與汝訣也。
”立殺之,座上股栗。
行逢曰:“諸君無罪,皆宜自安。
”樂飲而罷。
行逢多計數,善發隐伏,然性猜忍,常遣人密诇諸州事。
聞邵州刺史劉光委多宴飲,曰:“光委聚飲,欲謀我邪?”召還殺之。
衡州刺史張文表獨以歲時饋獻,謹事左 後周世宗郭榮前往渦口。
渦口新建浮橋落成,後周世宗親自前往視察。
後周世宗打算随後前去揚州,範質等人認為現在軍隊疲憊,糧草缺少,哭着勸谏,後周世宗便沒去。
後周世宗曾惱怒窦儀,想殺掉他。
範質進去救窦儀,後周世宗就起身躲避他,範質急步向前伏地磕頭勸谏說:“窦儀的罪不至于處死,臣下身為宰相,導緻陛下枉殺近臣,罪都在臣下身上。
”接着又哭泣起來。
後周世宗怒氣消解,于是釋放了窦儀。
五月,南唐軍隊在南台江擊敗福州軍。
後周世宗郭榮回到大梁,留下李重進圍攻壽州。
六月,南唐劉仁贍攻擊後周将領李繼勳,打敗後周軍。
南唐派員外郎朱元領兵收複長江以北各州。
朱元利用奏報政事的機會,論述用兵的方略,南唐主李璟認為他有才能,所以重用他。
秋七月,後周任命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
後周任命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節制武安、靜江等軍鎮事務。
周行逢關心百姓生計,完全廢除馬氏橫征暴斂的賦稅,清除所有坑害百姓的貪官刁民,選擇廉潔公正的官吏擔任刺史、縣令。
朗州地區華夏、蠻夷之民共同居住,将領士兵驕橫懶惰,周行逢一律用法制來管理,一點兒也不寬容姑息,衆人既怨恨又恐懼。
有個大将與其黨羽十幾人陰謀發動叛亂,周行逢知道此事後,便設宴大會衆将,在座位上擒獲了他,并數落他說:“我穿粗劣之衣吃粗粝之食,正是為了你們,為何背叛我而謀反?今日的宴會,就與你訣别。
”立即将他打死,在座的将領都吓得雙腿發抖。
周行逢說:“各位沒有罪過,都應該自己心安。
”大家歡樂地飲酒後散去。
周行逢多智謀,善于發現隐情,然而性情多疑殘忍,經常派人秘密偵察各州情況。
聽說邵州刺史劉光委多次設宴飲酒,周行逢說:“劉光委聚衆飲酒,想算計我嗎?”立即把他召回殺了。
隻有衡州刺史張文表每年按時饋贈貢獻,謹慎地事奉周行逢身邊 右,得免。
行逢妻鄧氏陋而剛決,善治生,嘗谏行逢用法太嚴,行逢怒,鄧氏因之村墅,遂不複歸。
行逢屢遣迎之,不至。
一旦自帥僮仆來輸稅,行逢就見之,曰:“夫人何自苦如此?”鄧氏曰:“稅,官物也,公不先輸,何以率下?且獨不記為裡正代人輸稅以免楚撻時邪?”行逢欲與之歸,不可,曰:“公誅殺太過,一旦有變,村墅易為逃匿耳。
” 行逢婿唐德求補吏,行逢曰:“汝才不堪為吏,吾今私汝則可矣。
汝居官無狀,吾不敢以法貸汝,則親戚之恩絕矣。
”與之耕牛、農具而遣之。
前天策府學士徐仲雅,自馬希廣之廢,杜門不仕,行逢慕之,署節度判官,仲雅辭疾。
行逢迫脅固召之,面授文牒,終辭不取。
行逢怒,放之邵州,竟不能屈。
唐朱元等取舒、和、蕲州。
周揚、滁州守将皆棄城,并兵攻壽州。
初,唐人以茶鹽強民而征其粟帛,謂之“博征”,又興營田于淮南,民甚苦之。
及周師至,争奉牛酒迎勞。
而将相不之恤,專事俘掠,民皆失望,相聚山澤,操農器為兵,積紙為甲,時人謂之“白甲軍”。
周兵讨之,屢為所敗,所得諸州多複為唐有。
淮南節度使向訓奏請以廣陵之兵并力攻壽春,诏許之。
訓封府庫以授主者,命牙将分部按行城中,秋毫不犯,州民感悅,軍還,或負糗糒以送之。
滁州守将亦棄城引兵趣壽春。
親信,才得以免罪。
周行逢的妻子鄧氏,相貌醜陋而剛強果決,善于操持生計,曾經勸周行逢不要執法太嚴厲,周行逢發怒,鄧氏因此前往鄉村房舍居住,不再回家。
周行逢多次派人接她,一直不肯回來。
一天,鄧氏親自帶着家僮仆人前來交納賦稅,周行逢前去見她,并說:“夫人為何這樣自找苦吃?”鄧氏說:“賦稅是官府的财富,你不首先交納賦稅,拿什麼做下面百姓的表率?且你不記得做裡正代人交納賦稅來免除刑仗拷打的時候了嗎?”周行逢想勸她一同回家,她不答應,說:“你誅殺太過分,将來一旦發生變故,鄉村房舍容易逃避躲藏。
” 周行逢的女婿唐德要求補任官吏,周行逢說:“你的才能不配做官吏,我如今私下照顧你倒是可以。
你如果當官不像樣,我不敢枉法來寬恕你,親戚之間的情誼就斷絕了。
”然後給他耕牛、農具,打發他回家。
前天策府學士徐仲雅,自從馬希廣被廢黜後,就閉門獨居,不肯做官,周行逢仰慕他的才能,任命他代理節度判官,徐仲雅稱病推辭。
周行逢強迫威脅堅決征召他,當面授予任職文書,最終推辭不取。
周行逢發怒,把徐仲雅流放到邵州,最終也沒能使他屈服。
南唐朱元等攻取舒州、和州、蕲州。
後周揚州、滁州守将都丢棄城市,聯合攻打壽州。
當初,南唐官府把茶、鹽強行配給百姓,而後征收糧食絲帛,稱為“博征”,又在淮南興造營田,百姓吃盡苦頭。
等到後周軍隊到達,百姓争先送牛酒來迎接慰勞。
而後周将相不體恤百姓,隻顧俘虜掠奪百姓,百姓都很失望,相互聚集在山林湖澤,拿起農具作武器,拼積紙片當铠甲,時人稱之為“白甲軍”。
後周軍隊讨伐他們,多次吃敗仗,已得到的各州地盤多數又為南唐所有。
淮南節度使向訓上奏請求派廣陵的軍隊合力攻打壽春,後周世宗郭榮下诏同意。
向訓封好都府倉庫交給主管人員,命令牙将部署在城中巡邏,秋毫不犯,州民感動喜悅,軍隊返回時,有人背着幹糧送他們。
滁州守将也棄城領兵趕赴壽春。
唐諸将請據險以邀周師,宋齊丘曰:“如此則怨益深,不如縱之,以德于敵,則兵易解也。
”乃命諸将自守,毋得擅出,由是壽春之圍益急。
齊王景達軍于濠州,遙為聲援,軍政皆出于陳覺,擁兵五萬,無決戰意,将吏畏之,無敢言者。
八月,周作《欽天曆》。
王樸與司天少監王處讷所撰也。
九月,周以王樸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周立二稅起征限。
世宗謂侍臣曰:“近朝征斂谷帛,多不俟收獲、紡績之畢。
”乃诏三司,自今夏稅以六月,秋稅以十月起征,民間便之。
周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入朝,除太師,遣還鎮。
審琦鎮襄州十餘年,至是入朝,除守太師,遣還鎮,審琦感悅。
世宗謂宰相曰:“近朝多不以誠信待諸侯,雖有欲效忠節者,其道無由。
王者但能毋失其信,何患諸侯不歸心哉?” 周将張永德敗唐兵于下蔡。
周以我太祖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太祖表趙普為節度推官。
十一月,周殺唐使者司空孫晟。
張永德與李重進不相悅,永德密表重進有二心,世宗不之信。
時二将各擁重兵,衆心憂恐。
重進一日單騎詣永德營,從容宴飲,謂永德曰:“吾與公幸以肺附俱為将帥,奚相疑若此之深邪?”永德意解,衆心亦安。
南唐衆将請求占據險要地形來迎擊後周軍,宋齊丘說:“這樣做,怨仇就更深了,不如放過他們,對敵人施恩,戰争就容易解除了。
”于是命令衆将各自堅守,不得擅自出擊,因此壽春的圍困益發危急。
齊王李景達駐紮在濠州,遠遠地聲援壽州,軍政事務都由陳覺處置,擁有五萬軍隊,卻沒有決戰的意向,将領官吏都畏懼陳覺,沒有敢說話的。
八月,後周作成《欽天曆》。
是王樸與司天少監王處讷編撰的。
九月,後周任命王樸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後周确立夏稅、秋稅的起征期限。
後周世宗郭榮對侍從大臣說:“近代各朝征收糧食布帛,大多不等到收獲、紡織完畢。
”于是诏令三司,從今夏稅在六月開始征收,秋稅在十月開始征收,民間感到便利。
後周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進京朝見,授官太師,遣送返回鎮所。
安審琦鎮守襄州十幾年,到這時進京入朝,授官守太師,遣送返回鎮所,安審琦感到很高興。
後周世宗郭榮對宰相說:“近代各朝大多不用誠信對待諸侯,諸侯即使有人想效忠盡節,也無路可走。
稱王天下的人隻要不失信用,還怕諸侯不誠心歸附嗎?” 後周将領張永德在下蔡打敗南唐軍隊。
後周任命宋太祖趙匡胤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宋太祖上表舉薦趙普為節度推官。
十一月,後周殺死南唐使者司空孫晟。
張永德與李重進不和,張永德秘密上表說李重進有二心,後周世宗郭榮不相信。
當時兩位大将各自握有重兵,衆人心裡擔憂恐懼。
李重進有一天單人騎馬來到張永德的軍營,從容自如地歡宴飲酒,對張永德說:“我與您有幸作為皇上的親信都當了将帥,為何相互懷疑猜忌這麼深呢?”張永德的敵意消除,衆人心裡也踏實了。
唐主聞之,以蠟書誘重進,皆謗毀反間之語,重進奏之。
初,唐使者孫晟、鐘谟從至大梁,世宗待之甚厚,時召見,飲以醇酒,問以唐事。
晟但言:“臣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無二心。
”及得唐蠟書,召晟責之。
晟正色抗辭請死。
問以唐虛實,默不對,命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軍巡院,與之飲酒,從容問之,晟終不言。
翰乃謂曰:“有敕,賜相公死。
”晟神色怡然,索靴笏,整衣冠,南向拜曰:“臣謹以死報國。
”乃就刑。
并從者百餘人皆殺之,貶鐘谟耀州司馬。
既而憐晟忠節,悔殺之,召谟拜衛尉少卿。
周召華山隐士陳抟詣阙,尋遣還山。
世宗召陳抟問以飛升、黃白之術,對曰:“陛下為天子,當以治天下為務,安用此為?”乃遣還山,诏州縣長吏常存問之。
周城下蔡。
丁巳(957) 周顯德四年。
北漢天會元年。
是歲,凡五國三鎮。
春正月,唐遣兵救壽州,周師擊破之。
唐壽州城中食盡,齊王景達遣許文稹、邊鎬、朱元将兵數萬救之,軍于紫金山,列十餘寨,與城中烽火相應,又築甬道運糧,綿亘數十裡。
将及壽春,周李重進邀擊,大破之,死者五千人,奪其二寨。
劉仁贍請以邊鎬守城,自帥衆決戰,景達不許,仁贍憤邑成疾。
其幼子崇谏夜泛舟度淮,為小校所執,仁贍命腰 南唐主李璟得知此事後,就派人用蠟丸密封的書信引誘李重進,書信中都是诽謗朝廷和離間的話,李重進将這封書信奏報朝廷。
當初,南唐使者孫晟、鐘谟跟随後周世宗到達大梁,後周世宗待他們很好,時常召見他們,給他們喝醇香的美酒,詢問南唐的一些事情。
孫晟隻說:“我們主上畏服陛下神武,事奉陛下沒有二心。
”等得到南唐蠟封的書信,便召見孫晟責備他。
孫晟臉色嚴正,言辭激昂,請求一死。
後周世宗問他南唐虛實,孫晟默不作聲,後周世宗命令都承旨曹翰送孫晟到右軍巡院,與他一起飲酒,曹翰從容詢問,孫晟始終不說。
曹翰于是對他說:“我有敕書,賜相公殺。
”孫晟神色泰然自若,找來靴子笏闆,整理衣服帽子,向南禮拜說:“臣謹以死來報效國家。
”于是受刑。
連同随從一百多人都被殺死,鐘谟被貶為耀州司馬。
後來後周世宗憐惜孫晟的忠誠節操,後悔殺了他,召回鐘谟授官衛尉少卿。
後周召華山隐士陳抟進京,不久便送他回山。
後周世宗郭榮召見陳抟,詢問羽化升仙、煉白金為黃金的法術,陳抟回答說:“陛下身為天子,應當以治理天下為急務,怎麼用得着這些?”于是送他回山,诏令州縣長官經常看望問候他。
後周修築下蔡城。
丁巳(957) 後周顯德四年。
北漢天會元年。
這一年,共五個國家、三個藩鎮。
春正月,南唐派兵救援壽州,後周軍隊擊敗南唐軍。
南唐壽州城中糧食吃光,齊王李景達派遣許文稹、邊鎬、朱元率兵數萬救援,駐紮在柴金山,排列成十幾個營寨,與城中的烽火遙相呼應。
又修築甬道運送糧食,綿延橫亘長達幾十裡,甬道将要修到壽春城下,後周李重進攔阻出擊,大敗南唐軍,死的有五千人,奪取了兩個營寨。
劉仁贍請求讓邊鎬守衛城池,自己率領部衆前去決一死戰,李景達不準許,劉仁贍因氣憤憂郁生了病。
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崇谏在夜裡乘船渡過淮河,被軍中小校抓獲,劉仁贍命令将他腰 斬之。
監軍使周廷構哭于中門以救之,不許。
廷構複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愛也,然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虧。
若貸之,則劉氏為不忠之門,妾與公何面目見将士乎?”趣命殺之,然後成喪,将士皆感泣。
周人以唐援兵尚強,多請罷兵,世宗疑之。
李穀寝疾,使範質、王溥就問之,穀曰:“壽春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駕親征,則将士争奮,必可下矣。
” 二月,周更造祭器、祭玉。
命國子博士聶崇義讨論制度,為之圖。
三月,周主複如壽州,大破唐兵,唐元帥景達奔還。
先是,唐水軍銳敏,周人無以敵之,世宗以為恨。
反自壽春,于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勝唐兵。
至是,車駕發大梁,命王環将之,自闵河沿颍入淮,唐人大驚。
三月,世宗度淮抵壽春城下,躬擐甲胄,軍于紫金山南。
命我太祖擊唐寨,破之,斷其甬道,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
朱元恃功,頗違節度。
陳覺與元有隙,屢表元反覆,不可将兵,唐主以楊守忠代之。
元憤怒,欲自殺,客宋垍說之曰:“大丈夫何往不富貴,何必為妻子死乎?”元即舉寨萬餘人降周。
世宗慮其餘衆沿流東潰,遽命指揮使趙晁将水軍數千沿淮而下,命諸将擊唐紫金山,大破之,殺獲萬餘 斬。
監軍使周廷構在中門哭着來挽救,劉仁贍不準許。
周廷構又派人向夫人求救,夫人說:“我對劉崇谏不是不愛憐,然而軍法不可徇私,名節不可虧損。
如果寬恕他,那麼劉氏将成為不忠之家,我與劉公有什麼臉面去見将吏士卒呢?”催促命令趕快殺掉,然後操辦喪事,将領士兵都感動得流淚。
後周人認為南唐援軍還比較強大,多數人請求撤兵,後周世宗郭榮對此遲疑不決。
李穀卧病在家,後周世宗派範質、王溥前去咨詢此事,李穀說:“壽春危急困苦,攻破它隻在旦夕之間,如果皇上能親自出征,那麼将士就會奮勇争先,這樣必定可以攻下壽春。
” 二月,後周重新制造祭器、祭玉。
命令國子博士聶崇義研究探讨禮儀制度,并畫出圖來。
三月,後周世宗郭榮再次前往壽州,大敗南唐軍隊,南唐元帥李景達逃回金陵。
此前,南唐水軍精銳敏捷,後周人不是他們的對手,後周世宗總以此為恨。
從壽春返回後,在大梁城西汴水岸邊建造戰艦數百艘,命令南唐投降士兵教北方兵水戰,幾個月之後,後周水兵縱橫江湖,出沒水中,幾乎能勝過南唐水軍。
到這時,後周世宗從大梁出發,命令王環率領這支水軍,從闵河沿颍水進入淮水,南唐人看到大為震驚。
三月,後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親自穿着盔甲,駐軍在紫金山南。
命令宋太祖趙匡胤攻擊南唐營寨,一舉攻破,切斷了南唐軍隊的甬道,從此南唐軍隊首尾無法互相救援。
南唐将領朱元依仗有功,經常違抗元帥的指揮。
陳覺與朱元有矛盾,多次上表說朱元為人反複無常,不可領兵,南唐主李璟用楊守忠代替朱元。
朱元非常憤怒,想自殺,門客宋垍勸他說:“大丈夫到哪裡不能富貴,何必為了妻子兒女去死呢?”朱元于是率領全營寨一萬多人投降後周。
後周世宗考慮到南唐其餘部衆可能會沿着水流向東潰逃,緊急命令指揮使趙晁率領水軍數千沿淮水而下,命令衆将攻擊南唐紫金山,大破南唐軍,殺死并抓獲一萬多 人,擒許文稹、邊鎬、楊守忠。
餘衆果東,世宗自将騎數百與諸将夾岸追之,水軍中流而下,唐兵戰溺死及降者殆四萬人,獲船艦糧仗以十萬數。
劉仁贍聞援兵敗,扼吭歎息。
景達、陳覺皆奔歸金陵,惟陳德誠全軍而還。
唐主議自督諸将拒周,中書舍人喬匡舜上疏切谏,唐主以為沮衆,流撫州,既而竟不敢出。
唐壽州監軍周廷構以城降周,唐節度使劉仁贍死之。
周以壽州為忠正軍,徙治下蔡。
世宗耀兵于壽春城北。
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病甚,不知人,監軍使周廷構等作仁贍表,舁仁贍出城以降于周,仁贍卧不能起,世宗慰勞賜赉,複令入城養疾。
徙壽州治下蔡,赦州境死罪以下。
民受唐文書聚山林者,并令複業。
政令有不便者,令本州條奏。
又制曰:“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朕之伐叛,得爾為多。
其以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
”是日卒,追賜爵彭城郡王。
唐主聞之,亦贈太師。
世宗複以清淮軍為忠正軍,以旌仁贍之節。
周主之父、光祿卿緻仕柴守禮犯法,周主不問。
守禮及當時将相王溥、王晏、韓令坤之父遊處,恃勢恣橫,洛人畏之,謂之“十阿父”。
世宗既為太祖嗣,人無敢言守禮子者,但以元舅處之,優其俸給,未嘗至大梁。
嘗以小忿殺人,有司不敢诘,世宗知而不問。
人,擒獲南唐将領許文稹、邊鎬、楊守忠。
其餘部衆果然向東逃竄,後周世宗親自率領幾百騎兵與衆将沿着兩岸追趕敵軍,水軍從淮水中流而下,南唐軍戰死、淹死及投降的将近四萬人,繳獲船隻、糧食、兵器數以十萬。
劉仁贍聽說救援軍隊潰敗,氣噎喉嚨而歎息。
齊王李景達與陳覺都逃回金陵,隻有陳德誠率全軍返回。
南唐主李璟商議親自督率衆将抗擊後周,中書舍人喬匡舜上疏懇切勸谏,南唐主認為他渙散軍心,将他流放撫州,不久,南唐主自己竟也不敢出京。
南唐壽州監軍使周廷構率領全城軍隊向後周投降,南唐節度使劉仁贍殉死。
後周将壽州改為忠正軍,将壽州府治遷到下蔡。
後周世宗郭榮在壽春城北炫耀兵力。
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病情很重,不省人事,監軍使周廷構等代替劉仁贍起草表書,擡着劉仁贍出城向後周投降,劉仁贍卧床不能起來,後周世宗慰勞賞賜他,又讓他進城養病。
将壽州府治遷徙到下蔡,赦免州境内死罪以下的全部囚犯。
百姓中因受南唐刑法處理而聚集山林的,一并召回讓他們恢複舊業。
政令對百姓有不方便的,命令本州條陳奏報。
又下制書說:“劉仁贍事奉君主盡心盡忠,高風亮節,沒有虧欠,前代的知名大臣中,有幾個能與他相比?朕讨伐叛逆,得到你才算真正值得稱道。
任命劉仁贍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
”當天劉仁贍便去世,追賜爵位為彭城郡王。
南唐主李璟聽說劉仁贍去世,也追贈為太師。
後周世宗又把清淮軍改為忠正軍,來表彰劉仁贍的節操。
後周世宗郭榮的生父、退休的光祿卿柴守禮犯法,後周世宗不過問。
柴守禮及當時将相王溥、王晏、韓令坤的父親們交遊相處,依仗權勢恣意橫行,洛陽百姓都害怕他們,稱他們為“十阿父”。
後周世宗成為太祖的繼承人後,人們都不敢說後周世宗是柴守禮的兒子,隻把柴守禮當成長舅對待,給他優厚的俸祿給養,不曾讓他來到大梁。
柴守禮曾經因為一點小忿恨而殺人,有關官吏不敢追究審查,後周世宗知道也不過問。
周開壽州倉赈饑民。
夏四月,周主還大梁。
周宦者孫延希伏誅。
周修永福殿,命延希董其役。
世宗至其所,見役徒有削柹為匕,瓦中啖飯者,大怒,斬延希。
周罷懷恩軍,遣還蜀。
周之克秦、鳳也,以蜀兵為懷恩軍,至是遣八百餘人西還。
周以唐降卒為懷德軍。
凡六軍、三十指揮。
周疏汴水入五丈河。
自是齊、魯舟楫皆達于大梁。
五月,周作《刑統》。
诏以律令文古難知,敕格煩雜不一,命侍禦史張湜等訓釋删定為《刑統》。
唐敗周兵,斷其浮梁。
唐郭廷謂将水軍斷渦口浮梁,又襲敗武行德于定遠。
唐以廷謂為應援使。
六月,蜀衛聖都指揮李廷珪罷。
蜀人多言廷珪為将敗覆,不應複典兵,蜀主罷之。
李太後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謂蜀主曰:“吾昔見莊宗跨河與梁戰,及先帝在太原,平二蜀,諸将非有大功,無得典兵,故士卒畏服。
今王昭遠出于厮養,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韬皆膏粱乳臭子,素不習兵,徒以舊恩置于人上,平時誰敢言者?一旦疆埸有事,安能禦大敵乎?以吾觀之,惟高彥俦太原舊人,終不負汝,自餘無足任者。
”蜀主不能從。
後周打開壽州糧倉救濟饑餓的百姓。
夏四月,後周世宗郭榮回到大梁。
後周宦官孫延希被誅殺。
後周修繕永福殿,命令孫延希監督這個工程。
後周世宗到達修繕場所,看到役徒有用削剩下的木片作勺子,用瓦片盛飯吃的,勃然大怒,将孫延希斬首。
後周解散懷恩軍,将他們遣送返回後蜀。
後周攻克秦州、鳳州後,将後蜀士兵組建為懷恩軍,到這時遣送八百多人西歸。
後周将南唐投降的士兵組建為懷德軍。
編成六軍、三十指揮。
後周疏通汴水讓其流入五丈河。
從此齊、魯一帶的船隻都能直達大梁。
五月,後周作《刑統》。
後周世宗诏令因為法律條令文字古奧艱深難以明白,敕令、格式繁雜衆多互不統一,命令侍禦史張湜等注解诠釋删改編定為《刑統》。
南唐擊敗後周軍隊,切斷後周軍隊的浮橋。
南唐郭廷謂率領水軍切斷渦口浮橋,并在定遠襲擊打敗武行德。
南唐任命郭廷謂為應援使。
六月,後蜀衛聖都指揮使李廷珪被罷免。
後蜀人多數議論李廷珪擔任軍隊将領而兵敗覆沒,不應該再統帥軍隊,後蜀主孟昶将他罷免。
李太後認為統領軍隊的将帥大多不是合适人選,對後蜀主說:“我從前看見唐莊宗跨越黃河與梁朝作戰,以及先帝在太原,平定蜀地,各位将領沒有重大功勞,不得統領軍隊,所以士兵都畏懼服從。
如今王昭遠出身官府役徒,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韬都是乳臭未幹的貴族子弟,素來不熟習軍事,隻是因為舊日恩寵才置于常人之上,平時誰敢評說他們?而一旦邊疆有了戰事,他們怎麼能抵禦強大敵人的入侵?據我的觀察,隻有高彥俦是先帝在太原時的老人,終究不會背叛你,其餘都不值得任用。
”後蜀主沒能聽從。
周以王祚為颍州團練使。
祚,溥之父也。
溥為宰相,祚有賓客,溥常朝服侍立,客坐不安席,祚曰:“?犬不足為起。
” 秋七月,周貶武行德、李繼勳為左右衛将軍。
治定遠、壽春之敗也。
北漢初立七廟。
八月,周平章事李穀罷,以王樸為樞密使。
穀卧疾二年,九表辭位,罷守本官,令每月肩輿一詣便殿議政事。
蜀主緻書于周,周主不答。
周所遣懷恩軍至成都,蜀主亦遣梓州所俘八十人東還,且緻書謝,請通好。
世宗以其抗禮不答。
蜀主聞之,怒曰:“朕為天子,郊祀天地時,爾猶作賊,何敢如是?” 九月,周以窦俨為中書舍人。
俨上疏請令有司讨論禮儀,考正鐘律,作《通禮》《正樂》。
又以為:“為政之本,莫大擇人。
擇人之重,莫先宰相。
自有唐之末,輕用名器,始為輔弼,即兼三公、仆射之官。
故其未得之也,則以趨競為心。
既得之也,則以容默為事。
乞令宰相各舉所知,且令以本官權知政事。
期歲之間,察其職業,若果能堪稱,其官已高,則除平章事;未高,則稍更遷官,權知如故。
若有不稱,則罷其政事,責其舉者。
又,班行之中,有員無職者大半,乞量其才器,授以外 後周任命王祚為颍州團練使。
王祚是王溥的父親。
王溥為宰相,王祚有賓客到家,王溥經常穿着朝服站着侍候,賓客們坐在席上很不安,王祚說:“犬子不值得大家為他起身。
” 秋七月,後周貶低武行德、李繼勳為左右衛将軍。
處理在定遠、壽春打仗時的失敗。
北漢開始建立祖宗七廟。
八月,後周平章事李穀被罷免,任命王樸為樞密使。
李穀有病卧床二年,前後共九次上表請求辭職,朝廷罷免李穀平章事之職,保留原官,讓他每月坐着轎子到便殿一次,議論國家政事。
後蜀主孟昶向後周緻信,後周世宗郭榮不回信。
後周所遣送的懷恩軍到達成都,後蜀主也遣送梓州所俘獲的八十人東歸,并且緻書信表示感謝,請求通使友好。
後周世宗因為後蜀主采用對等禮節而不回信。
後蜀主聽說後,發怒說:“朕為天子在郊外祭祀天地時,你還在做盜賊,怎麼敢如此無禮?” 九月,後周任命窦俨為中書舍人。
窦俨上書請求命令有關官員研讨議論禮儀,考究校正黃鐘律度,撰《大周通禮》《大周正樂》。
又認為:“治理政事的根本,沒有比選擇人才更重要的。
選擇人才的重點,沒有比選擇宰相更首要的。
自從唐朝末年以來,輕易加封官職賞賜爵位,剛擔任宰相輔佐天子處理政事,便立即兼領司徒、司空、司馬三公和仆射之類的官位。
所以許多人在沒有得到官位時,就一門心思追逐獵取。
得到官位以後,就專以沉默寡言、明哲保身為事。
請求命令宰相各自舉薦所了解的人才,暫且讓他們以原來的官職暫時主持政事。
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考察他們的職責和業績,如果能夠勝任,他的官職已經很高,就正式授予平章事;如果他原來官位不高,就要稍加提升,代理主持政事如舊。
如果不稱職,就罷免他處理政事的資格,追究舉薦者的責任。
在朝做官的,有名稱而無職責的占大多數,請求衡量他們的才能本領,授官出外 任,考其治狀,能者進之,否者黜之。
” 又請:“令盜賊自相糾告,以其所告赀産之半賞之。
或親戚為之首,則論其徒侶而赦其所首者,如此則盜不能聚矣。
又新鄭鄉村團為義營,各立将佐,一戶為盜,累其一村,一戶被盜,罪其一将。
每有盜發,則鳴鼓舉火,丁壯雲集,盜少民多,無能脫者,由是一境獨清。
請令他縣皆效之,亦止盜之一術也。
又,累朝屢诏,所民廣耕,止輸舊稅,及其既種,則有司履畝而增之,故民皆疑懼,而田不加辟。
夫為政之先,莫如敦信,信苟著矣,則田無不廣,田廣則谷多,谷多則藏之民,猶藏之官也。
” 又言:“陛下南征江、淮,威靈所加,前無強敵。
今以衆擊寡,以治伐亂,勢無不克,但行之貴速,則彼民免俘馘之災,此民息轉輸之困矣。
” 世宗善之。
俨,儀之弟也。
冬十月,周設賢良、經學、吏理等科。
北漢麟州降周,周以其刺史楊重訓為防禦使。
十一月,周主自将伐唐,攻濠、泗州。
世宗自将伐唐。
十一月,攻破濠州關城,拔其水寨,焚戰船七十餘艘,斬首二千餘級。
又攻拔其羊馬城,城中震恐。
唐團練使郭廷謂上表言:“臣家在江南,今若遽降,恐為唐所種族,請先遣使禀命,然後出降。
”許之。
唐戰船 任職,考察他在外治理政事的狀況,有能力的就提拔重用,沒有能力的就貶黜。
” 窦俨又請求:“讓盜賊自己互相檢舉揭發,将被告發者的一半财産賞給告發者。
如果有親戚替他自首的,就判處他的黨徒同夥而赦免所自首者,如果能這樣,那麼盜賊就不能聚集了。
另外,新鄭的鄉村組織成義營,各自設立将佐,一戶當盜賊,要連累一村,一戶被盜,就怪罪一将。
每當有盜賊發生,就擊鼓舉火,壯年男子就雲集到出事地點,盜賊少而百姓多,盜賊便沒有能逃脫的,因此隻有新鄭境内獨自肅清了盜賊現象。
請求下令其他州縣都仿效新鄭這種方法,這也是防止出現盜賊的一種辦法。
另外,曆朝屢次頒發诏書,聽憑農民在舊田以外擴大耕種,隻交納舊稅,等到農民種上莊稼,有關官吏就丈量田畝而增稅,所以農民都懷疑懼怕,而農田就不再開辟增多。
處理政務的先決條件,沒有講究信用更重要的了。
如果信用顯著,那麼農田就不會不擴大,農田擴大糧食就會增多,糧食增多藏在農民手裡,就如同藏在官府一樣。
” 窦俨又說:“陛下南下征伐長江、淮水流域,神威所到之處,前面沒有強敵對手。
如今以多擊少,以治伐亂,勢必攻無不克,隻是行動上貴在神速,那麼對方的百姓就可免受俘獲斬首的災難,我們的百姓就能消除輾轉運輸的困苦。
” 後周世宗郭榮認為窦俨的這些意見都很好。
窦俨是窦儀的弟弟。
冬十月,後周設立賢良、經學、吏理等科舉薦人才。
北漢麟州歸降後周,後周任命麟州刺史楊重訓為防禦使。
十一月,後周世宗郭榮親自領兵征伐南唐,攻打濠州、泗州。
後周世宗親自領兵征伐南唐。
十一月,攻破濠州南關城,攻克南唐軍水寨,焚燒戰船七十餘艘,斬首二千多人。
又攻克羊馬城,濠州城中震驚恐慌。
南唐團練使郭廷謂上表說:“臣下家住江南,現在如果馬上投降,恐怕被南唐誅滅全族,請讓我先派使者到金陵請命,然後再出城投降。
”後周世宗答應了他。
南唐戰船 數百艘在渙水東,欲救濠州,世宗自将兵夜發擊破之,鼓行而東,所至皆下。
至泗州,我太祖先攻其南,因焚城門破水寨。
世宗居月城樓,督将士攻城。
契丹、北漢會兵寇周潞州,不克而還。
契丹遣其侍中崔勳将兵來會北漢,欲同入寇。
北漢主遣李存瓌将兵會之,南侵潞州,至其城下而還。
北漢主知契丹不足恃,而不敢遽與之絕,贈送勳甚厚。
十二月,唐泗州降周,周主追擊唐兵至楚州,大破之。
泗州守将範再遇舉城降周,世宗自至城下,禁軍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悅,争獻刍粟,無一卒敢擅入城者。
唐戰船數百艘保清口,世宗自将追至楚州西北,大破之。
我太祖擒其應援使陳承昭以歸。
唐之戰船在淮上者,于是盡矣。
唐濠州降周。
周主進兵攻楚州,遣兵取揚、泰州。
郭廷謂使者自金陵還,知唐不能救,命參軍李延鄒草降表。
延鄒責以忠義,廷謂以兵臨之,延鄒擲筆曰:“大丈夫終不負國,為叛臣作降表。
”廷謂斬之,舉城降周。
世宗時攻楚州,廷謂來谒,世宗謂曰:“江南諸将敗亡相繼,獨卿能斷渦口浮梁,破定遠寨,所以報國足矣。
”使将濠州兵攻天長,遣指揮使武守琦将騎數百趨揚州,至高郵。
唐人悉焚揚州官府民居,驅其人南度江。
後數日,周兵乃至。
世宗聞泰州亦無備,遣兵襲取之。
數百艘在渙水東面,準備救援濠州,後周世宗親自率領軍隊夜間出發襲擊,打敗南唐水軍,乘勢擊鼓向東行進,所到之處都被攻克。
到達泗州城下,宋太祖趙匡胤首先進攻城南,乘勢焚燒城門,攻破水寨。
後周世宗坐在月城樓上,親自監督将士攻城。
契丹、北漢雙方軍隊會合入侵後周潞州,沒有攻克便返回。
契丹派遣侍中崔勳率兵來會合北漢軍隊,準備共同入侵後周。
北漢主劉鈞派遣李存瓌率兵會同契丹軍隊,南下入侵潞州,到達城下而返回。
北漢主知道契丹靠不住,但不敢立即與契丹斷絕關系,便贈送給崔勳很豐厚的禮物。
十二月,南唐泗州守将向後周投降,後周世宗郭榮領兵追擊南唐軍到楚州,大敗南唐軍。
泗州守将範再遇率領全城官兵向後周投降,後周世宗親自來到泗州城下,下令軍中割草打柴的不得侵犯農民田地,農民都感動喜悅,争相獻送糧草,沒有一名士兵敢擅自進入城裡。
南唐戰船數百艘退守清河口,後周世宗親自領兵追擊到楚州西北,大敗南唐軍。
宋太祖趙匡胤擒獲南唐應援使陳承昭而返回。
南唐的戰船在淮水上的,全在這次戰鬥中被殲滅。
南唐濠州向後周投降。
後周世宗郭榮領兵攻打楚州,派兵奪取揚州、泰州。
郭廷謂的使者從金陵回來,得知南唐朝廷不能救援,便命令參軍李延鄒起草投降表書。
李延鄒用忠義來斥責郭廷謂,郭廷謂用兵器逼他,李延鄒将筆扔在地上說:“大丈夫始終不能辜負國家去為叛臣寫投降表書。
”郭廷謂殺了他,率全城向後周投降。
後周世宗當時正攻打楚州,郭廷謂前來谒見世宗,後周世宗對他說:“江南衆将相繼戰敗逃亡,隻有卿能切斷渦口浮橋,攻破定遠寨,用來報答國家的戰功已經足夠了。
”後周世宗派郭廷謂率領濠州軍隊攻打天長,派遣指揮使武守琦率領數百騎兵趕赴揚州,到達高郵。
南唐人将揚州所有的官府民宅都燒掉,驅趕揚州百姓向南渡江。
幾天以後,後周軍隊才趕到。
後周世宗聽說泰州也沒有防備,便派兵襲擊奪取泰州。
南漢遣使入貢于周,不至。
南漢主聞唐屢敗,憂形于色,遣使入貢于周,為湖南所閉。
乃治戰船,修武備,既而縱酒酣飲,曰:“吾身得免幸矣,何暇慮後世哉?” 戊午(958) 周顯德五年。
唐中興元年,南漢主大寶元年。
是歲,凡五國三鎮。
春正月,周師克唐海州。
周鑿鹳水引戰艦入江。
世宗欲引戰艦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度,欲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視,還言地形不便,計功甚多。
乃自往視之,授以規畫,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艦數百艘皆達于江,唐人大驚,以為神。
周師拔唐靜海軍。
周拔靜海軍,始通吳越之路。
先是,世宗遣使如吳越,語之曰:“卿去雖泛海,還當陸歸。
”已而果然。
蜀貶章九齡為維州參軍。
蜀右補阙章九齡見蜀主,言政事不治,由奸佞在朝。
蜀主問奸佞為誰,指李昊、王昭遠以對。
蜀主怒,貶之。
周主克唐楚州。
唐防禦使張彥卿死之。
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防禦使張彥卿固守不下。
世宗自督諸将攻克之。
彥卿與都監鄭昭業猶帥衆拒戰,矢刃皆盡,彥卿舉繩床以鬥而死,所部千餘人,至死無一人降者。
南漢派遣使者向後周進貢,沒有到達。
南漢主劉晟聽說南唐軍屢次失敗,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便派遣使者向後周進貢,道路被湖南所阻塞。
于是制造戰船,進行軍事準備,不久又開始縱酒狂飲,說:“我自身得免于戰火就很幸運了,哪有閑暇來考慮後代呢?” 戊午(958) 後周顯德五年。
南唐中興元年,南漢主劉大寶元年。
這一年,共五個國家、三個藩鎮。
春正月,後周軍隊攻克南唐海州。
後周開鑿鹳水引導戰艦進入長江。
後周世宗郭榮打算率領戰艦從淮水進入長江,但被北神堰阻擋沒法渡過,便想開鑿楚州西北鹳水來打通水路,派遣使者前往巡視,回來說地形條件不便利,估計費工太多。
後周世宗親自前往視察,口授工程規劃,十天便完成了,花費的功夫很少,數百艘巨大戰艦都直接到達長江,南唐人大為驚異,認為此事真是神奇。
後周軍隊攻占南唐靜海軍。
後周攻占南唐的靜海軍,開始打通與吳越的陸路。
此前,後周世宗郭榮派遣使者前往吳越,跟他們說:“卿此去雖然要泛舟渡海,等回來時應當可以從陸路返回。
”不久果然如此。
後蜀貶章九齡為維州參軍。
後蜀右補阙章九齡谒見後蜀主孟昶,說國家政事沒有治理好,是由于奸臣在朝廷專權。
後蜀主問奸臣是誰,章九齡指着李昊、王昭遠作答。
後蜀主大怒,将章九齡貶官。
後周世宗郭榮攻克南唐楚州,南唐防禦使張彥卿殉死。
後周軍隊進攻楚州,已超過四十天,南唐防禦使張彥卿頑強堅守而無法攻下。
後周世宗親自督率衆将攻克楚州。
張彥卿與都監鄭昭業仍然率領部衆抵抗戰鬥,弓箭和刀劍都用盡了,張彥卿就舉起繩床來搏鬥而最後戰死,所部一千多人,都戰死到最後,沒有一人投降。
高保融以水軍會周師伐唐。
二月,周主至揚州。
北漢攻周隰州,不克。
或勸東幸濠州,從之。
周韓令坤敗唐兵于揚州,擒其将陸孟俊,殺之。
初,孟俊之廢馬希萼也,滅故舒州刺史楊昭恽之族,以其女美,獻于希崇。
令坤入揚州,希崇以遺令坤。
至是獲孟俊,将械送行在。
楊氏在簾下,忽撫膺恸哭曰:“孟俊昔殺妾家二百口,今見之,請複其冤。
”令坤乃殺之。
唐兵攻六合,我太祖擊破之。
唐齊王景達将兵濟江,距六合二十餘裡,設栅不進。
諸将欲擊之,我太祖曰:“吾衆不滿二千,若往擊之,彼必見吾衆寡矣。
不如俟其來而擊之,破之必矣。
”居數日,唐出兵趣六合,太祖奮擊,大破之,殺獲近五千人,溺死甚衆,于是唐之精卒盡矣。
是戰也,士卒有不緻力者,太祖陽為督戰,以劍斫其皮笠。
明日,遍閱其笠,有劍迹者數十人,皆斬之,由是部兵莫敢不盡死。
夏四月,南唐軍隊再次奪取泰州,進攻揚州。
南唐将軍陸孟俊領兵趕赴泰州,後周軍隊逃去。
陸孟俊進攻揚州,韓令坤也逃跑。
後周世宗派遣張永德領兵救援,韓令坤于是回到揚州。
後周世宗又派遣宋太祖趙匡胤屯駐六合,趙匡胤下令說:“揚州士兵有越過六合的,折斷他的腿。
”韓令坤才有了固守揚州的決心。
後周世宗郭榮前往濠州。
後周世宗進攻壽州,久攻不下。
适逢天下大雨,軍營中水深數尺,軍事物資和士兵損失逃亡的很多,糧草運輸接應不上,于是商議撤軍。
有人勸後周世宗往東巡視濠州,後周世宗聽從了這個意見。
後周韓令坤在揚州打敗南唐軍隊,擒獲南唐将領陸孟俊,将他殺死。
當初,陸孟俊廢黜馬希萼,誅滅原舒州刺史楊昭恽的家族,因為楊昭恽的女兒漂亮,把她獻給馬希崇。
韓令坤進入揚州,馬希崇把楊氏送給韓令坤。
到這時抓獲陸孟俊,将他帶上刑具準備押送到後周世宗那裡。
楊氏站在簾下,突然捶胸痛哭說:“陸孟俊從前殺害我家二百口人,今日見到他,請替我申冤。
”韓令坤于是殺死陸孟俊。
南唐軍攻打六合,宋太祖趙匡胤擊敗南唐軍。
南唐齊王李景達領兵渡過長江,距六合隻有二十多裡,便設置栅欄不再前進。
後周衆将想出擊,宋太祖趙匡胤說:“我軍部衆不滿二千人,如果前往攻擊,他們必定會看出我們人數的多少。
不如等他們來攻時再突然出擊,必定可以打敗他們。
”過了幾天,南唐出兵趕赴六合,趙匡胤率兵奮勇出擊,大敗南唐軍,殺死抓獲近五千人,南唐兵淹死的很多,于是南唐的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被殲滅。
這次戰鬥,也有将領士兵不賣力的,趙匡胤假裝督戰,用劍砍那些作戰不賣力的将領士兵的皮鬥笠。
第二天,檢查每個人戴的皮鬥笠,有被劍砍痕迹的有幾十人,都推出斬首,從此所部将士作戰沒有敢不盡力死戰的。
周主如渦口。
渦口作新浮梁成,世宗幸之。
欲遂至揚州,範質等以兵疲食少,泣谏而止。
世宗嘗怒窦儀,欲殺之。
質入救之,世宗起避之,質趨前伏地叩頭曰:“儀罪不至死,臣為宰相,緻陛下枉殺近臣,罪皆在臣。
”繼之以泣。
世宗意解,乃釋之。
五月,唐敗福州兵于南台江。
周主還大梁,留李重進圍壽州。
六月,唐劉仁贍擊周将李繼勳,敗之。
唐遣員外郎朱元将兵複江北諸州。
元因奏事,論用兵方略,唐主以為能,故用之。
秋七月,周以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
周以行逢為武平節度使,制置武安、靜江等軍事。
行逢留心民事,悉除馬氏橫賦,貪吏猾民為民害者皆去之,擇廉平吏為刺史、縣令。
朗州民夷雜居,将卒驕惰,一以法治之,無所寬假,衆怨且懼。
有大将與其黨十餘人謀作亂,行逢知之,大會諸将,于座中擒之,數曰:“吾惡衣粝食,正為汝曹,何負而反?今日之會,與汝訣也。
”立殺之,座上股栗。
行逢曰:“諸君無罪,皆宜自安。
”樂飲而罷。
行逢多計數,善發隐伏,然性猜忍,常遣人密诇諸州事。
聞邵州刺史劉光委多宴飲,曰:“光委聚飲,欲謀我邪?”召還殺之。
衡州刺史張文表獨以歲時饋獻,謹事左 後周世宗郭榮前往渦口。
渦口新建浮橋落成,後周世宗親自前往視察。
後周世宗打算随後前去揚州,範質等人認為現在軍隊疲憊,糧草缺少,哭着勸谏,後周世宗便沒去。
後周世宗曾惱怒窦儀,想殺掉他。
範質進去救窦儀,後周世宗就起身躲避他,範質急步向前伏地磕頭勸谏說:“窦儀的罪不至于處死,臣下身為宰相,導緻陛下枉殺近臣,罪都在臣下身上。
”接着又哭泣起來。
後周世宗怒氣消解,于是釋放了窦儀。
五月,南唐軍隊在南台江擊敗福州軍。
後周世宗郭榮回到大梁,留下李重進圍攻壽州。
六月,南唐劉仁贍攻擊後周将領李繼勳,打敗後周軍。
南唐派員外郎朱元領兵收複長江以北各州。
朱元利用奏報政事的機會,論述用兵的方略,南唐主李璟認為他有才能,所以重用他。
秋七月,後周任命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
後周任命周行逢為武平節度使,節制武安、靜江等軍鎮事務。
周行逢關心百姓生計,完全廢除馬氏橫征暴斂的賦稅,清除所有坑害百姓的貪官刁民,選擇廉潔公正的官吏擔任刺史、縣令。
朗州地區華夏、蠻夷之民共同居住,将領士兵驕橫懶惰,周行逢一律用法制來管理,一點兒也不寬容姑息,衆人既怨恨又恐懼。
有個大将與其黨羽十幾人陰謀發動叛亂,周行逢知道此事後,便設宴大會衆将,在座位上擒獲了他,并數落他說:“我穿粗劣之衣吃粗粝之食,正是為了你們,為何背叛我而謀反?今日的宴會,就與你訣别。
”立即将他打死,在座的将領都吓得雙腿發抖。
周行逢說:“各位沒有罪過,都應該自己心安。
”大家歡樂地飲酒後散去。
周行逢多智謀,善于發現隐情,然而性情多疑殘忍,經常派人秘密偵察各州情況。
聽說邵州刺史劉光委多次設宴飲酒,周行逢說:“劉光委聚衆飲酒,想算計我嗎?”立即把他召回殺了。
隻有衡州刺史張文表每年按時饋贈貢獻,謹慎地事奉周行逢身邊 右,得免。
行逢妻鄧氏陋而剛決,善治生,嘗谏行逢用法太嚴,行逢怒,鄧氏因之村墅,遂不複歸。
行逢屢遣迎之,不至。
一旦自帥僮仆來輸稅,行逢就見之,曰:“夫人何自苦如此?”鄧氏曰:“稅,官物也,公不先輸,何以率下?且獨不記為裡正代人輸稅以免楚撻時邪?”行逢欲與之歸,不可,曰:“公誅殺太過,一旦有變,村墅易為逃匿耳。
” 行逢婿唐德求補吏,行逢曰:“汝才不堪為吏,吾今私汝則可矣。
汝居官無狀,吾不敢以法貸汝,則親戚之恩絕矣。
”與之耕牛、農具而遣之。
前天策府學士徐仲雅,自馬希廣之廢,杜門不仕,行逢慕之,署節度判官,仲雅辭疾。
行逢迫脅固召之,面授文牒,終辭不取。
行逢怒,放之邵州,竟不能屈。
唐朱元等取舒、和、蕲州。
周揚、滁州守将皆棄城,并兵攻壽州。
初,唐人以茶鹽強民而征其粟帛,謂之“博征”,又興營田于淮南,民甚苦之。
及周師至,争奉牛酒迎勞。
而将相不之恤,專事俘掠,民皆失望,相聚山澤,操農器為兵,積紙為甲,時人謂之“白甲軍”。
周兵讨之,屢為所敗,所得諸州多複為唐有。
淮南節度使向訓奏請以廣陵之兵并力攻壽春,诏許之。
訓封府庫以授主者,命牙将分部按行城中,秋毫不犯,州民感悅,軍還,或負糗糒以送之。
滁州守将亦棄城引兵趣壽春。
親信,才得以免罪。
周行逢的妻子鄧氏,相貌醜陋而剛強果決,善于操持生計,曾經勸周行逢不要執法太嚴厲,周行逢發怒,鄧氏因此前往鄉村房舍居住,不再回家。
周行逢多次派人接她,一直不肯回來。
一天,鄧氏親自帶着家僮仆人前來交納賦稅,周行逢前去見她,并說:“夫人為何這樣自找苦吃?”鄧氏說:“賦稅是官府的财富,你不首先交納賦稅,拿什麼做下面百姓的表率?且你不記得做裡正代人交納賦稅來免除刑仗拷打的時候了嗎?”周行逢想勸她一同回家,她不答應,說:“你誅殺太過分,将來一旦發生變故,鄉村房舍容易逃避躲藏。
” 周行逢的女婿唐德要求補任官吏,周行逢說:“你的才能不配做官吏,我如今私下照顧你倒是可以。
你如果當官不像樣,我不敢枉法來寬恕你,親戚之間的情誼就斷絕了。
”然後給他耕牛、農具,打發他回家。
前天策府學士徐仲雅,自從馬希廣被廢黜後,就閉門獨居,不肯做官,周行逢仰慕他的才能,任命他代理節度判官,徐仲雅稱病推辭。
周行逢強迫威脅堅決征召他,當面授予任職文書,最終推辭不取。
周行逢發怒,把徐仲雅流放到邵州,最終也沒能使他屈服。
南唐朱元等攻取舒州、和州、蕲州。
後周揚州、滁州守将都丢棄城市,聯合攻打壽州。
當初,南唐官府把茶、鹽強行配給百姓,而後征收糧食絲帛,稱為“博征”,又在淮南興造營田,百姓吃盡苦頭。
等到後周軍隊到達,百姓争先送牛酒來迎接慰勞。
而後周将相不體恤百姓,隻顧俘虜掠奪百姓,百姓都很失望,相互聚集在山林湖澤,拿起農具作武器,拼積紙片當铠甲,時人稱之為“白甲軍”。
後周軍隊讨伐他們,多次吃敗仗,已得到的各州地盤多數又為南唐所有。
淮南節度使向訓上奏請求派廣陵的軍隊合力攻打壽春,後周世宗郭榮下诏同意。
向訓封好都府倉庫交給主管人員,命令牙将部署在城中巡邏,秋毫不犯,州民感動喜悅,軍隊返回時,有人背着幹糧送他們。
滁州守将也棄城領兵趕赴壽春。
唐諸将請據險以邀周師,宋齊丘曰:“如此則怨益深,不如縱之,以德于敵,則兵易解也。
”乃命諸将自守,毋得擅出,由是壽春之圍益急。
齊王景達軍于濠州,遙為聲援,軍政皆出于陳覺,擁兵五萬,無決戰意,将吏畏之,無敢言者。
八月,周作《欽天曆》。
王樸與司天少監王處讷所撰也。
九月,周以王樸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周立二稅起征限。
世宗謂侍臣曰:“近朝征斂谷帛,多不俟收獲、紡績之畢。
”乃诏三司,自今夏稅以六月,秋稅以十月起征,民間便之。
周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入朝,除太師,遣還鎮。
審琦鎮襄州十餘年,至是入朝,除守太師,遣還鎮,審琦感悅。
世宗謂宰相曰:“近朝多不以誠信待諸侯,雖有欲效忠節者,其道無由。
王者但能毋失其信,何患諸侯不歸心哉?” 周将張永德敗唐兵于下蔡。
周以我太祖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太祖表趙普為節度推官。
十一月,周殺唐使者司空孫晟。
張永德與李重進不相悅,永德密表重進有二心,世宗不之信。
時二将各擁重兵,衆心憂恐。
重進一日單騎詣永德營,從容宴飲,謂永德曰:“吾與公幸以肺附俱為将帥,奚相疑若此之深邪?”永德意解,衆心亦安。
南唐衆将請求占據險要地形來迎擊後周軍,宋齊丘說:“這樣做,怨仇就更深了,不如放過他們,對敵人施恩,戰争就容易解除了。
”于是命令衆将各自堅守,不得擅自出擊,因此壽春的圍困益發危急。
齊王李景達駐紮在濠州,遠遠地聲援壽州,軍政事務都由陳覺處置,擁有五萬軍隊,卻沒有決戰的意向,将領官吏都畏懼陳覺,沒有敢說話的。
八月,後周作成《欽天曆》。
是王樸與司天少監王處讷編撰的。
九月,後周任命王樸為樞密副使。
冬十月,後周确立夏稅、秋稅的起征期限。
後周世宗郭榮對侍從大臣說:“近代各朝征收糧食布帛,大多不等到收獲、紡織完畢。
”于是诏令三司,從今夏稅在六月開始征收,秋稅在十月開始征收,民間感到便利。
後周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進京朝見,授官太師,遣送返回鎮所。
安審琦鎮守襄州十幾年,到這時進京入朝,授官守太師,遣送返回鎮所,安審琦感到很高興。
後周世宗郭榮對宰相說:“近代各朝大多不用誠信對待諸侯,諸侯即使有人想效忠盡節,也無路可走。
稱王天下的人隻要不失信用,還怕諸侯不誠心歸附嗎?” 後周将領張永德在下蔡打敗南唐軍隊。
後周任命宋太祖趙匡胤為定國節度使兼殿前都指揮使。
宋太祖上表舉薦趙普為節度推官。
十一月,後周殺死南唐使者司空孫晟。
張永德與李重進不和,張永德秘密上表說李重進有二心,後周世宗郭榮不相信。
當時兩位大将各自握有重兵,衆人心裡擔憂恐懼。
李重進有一天單人騎馬來到張永德的軍營,從容自如地歡宴飲酒,對張永德說:“我與您有幸作為皇上的親信都當了将帥,為何相互懷疑猜忌這麼深呢?”張永德的敵意消除,衆人心裡也踏實了。
唐主聞之,以蠟書誘重進,皆謗毀反間之語,重進奏之。
初,唐使者孫晟、鐘谟從至大梁,世宗待之甚厚,時召見,飲以醇酒,問以唐事。
晟但言:“臣主畏陛下神武,事陛下無二心。
”及得唐蠟書,召晟責之。
晟正色抗辭請死。
問以唐虛實,默不對,命都承旨曹翰送晟于右軍巡院,與之飲酒,從容問之,晟終不言。
翰乃謂曰:“有敕,賜相公死。
”晟神色怡然,索靴笏,整衣冠,南向拜曰:“臣謹以死報國。
”乃就刑。
并從者百餘人皆殺之,貶鐘谟耀州司馬。
既而憐晟忠節,悔殺之,召谟拜衛尉少卿。
周召華山隐士陳抟詣阙,尋遣還山。
世宗召陳抟問以飛升、黃白之術,對曰:“陛下為天子,當以治天下為務,安用此為?”乃遣還山,诏州縣長吏常存問之。
周城下蔡。
丁巳(957) 周顯德四年。
北漢天會元年。
是歲,凡五國三鎮。
春正月,唐遣兵救壽州,周師擊破之。
唐壽州城中食盡,齊王景達遣許文稹、邊鎬、朱元将兵數萬救之,軍于紫金山,列十餘寨,與城中烽火相應,又築甬道運糧,綿亘數十裡。
将及壽春,周李重進邀擊,大破之,死者五千人,奪其二寨。
劉仁贍請以邊鎬守城,自帥衆決戰,景達不許,仁贍憤邑成疾。
其幼子崇谏夜泛舟度淮,為小校所執,仁贍命腰 南唐主李璟得知此事後,就派人用蠟丸密封的書信引誘李重進,書信中都是诽謗朝廷和離間的話,李重進将這封書信奏報朝廷。
當初,南唐使者孫晟、鐘谟跟随後周世宗到達大梁,後周世宗待他們很好,時常召見他們,給他們喝醇香的美酒,詢問南唐的一些事情。
孫晟隻說:“我們主上畏服陛下神武,事奉陛下沒有二心。
”等得到南唐蠟封的書信,便召見孫晟責備他。
孫晟臉色嚴正,言辭激昂,請求一死。
後周世宗問他南唐虛實,孫晟默不作聲,後周世宗命令都承旨曹翰送孫晟到右軍巡院,與他一起飲酒,曹翰從容詢問,孫晟始終不說。
曹翰于是對他說:“我有敕書,賜相公殺。
”孫晟神色泰然自若,找來靴子笏闆,整理衣服帽子,向南禮拜說:“臣謹以死來報效國家。
”于是受刑。
連同随從一百多人都被殺死,鐘谟被貶為耀州司馬。
後來後周世宗憐惜孫晟的忠誠節操,後悔殺了他,召回鐘谟授官衛尉少卿。
後周召華山隐士陳抟進京,不久便送他回山。
後周世宗郭榮召見陳抟,詢問羽化升仙、煉白金為黃金的法術,陳抟回答說:“陛下身為天子,應當以治理天下為急務,怎麼用得着這些?”于是送他回山,诏令州縣長官經常看望問候他。
後周修築下蔡城。
丁巳(957) 後周顯德四年。
北漢天會元年。
這一年,共五個國家、三個藩鎮。
春正月,南唐派兵救援壽州,後周軍隊擊敗南唐軍。
南唐壽州城中糧食吃光,齊王李景達派遣許文稹、邊鎬、朱元率兵數萬救援,駐紮在柴金山,排列成十幾個營寨,與城中的烽火遙相呼應。
又修築甬道運送糧食,綿延橫亘長達幾十裡,甬道将要修到壽春城下,後周李重進攔阻出擊,大敗南唐軍,死的有五千人,奪取了兩個營寨。
劉仁贍請求讓邊鎬守衛城池,自己率領部衆前去決一死戰,李景達不準許,劉仁贍因氣憤憂郁生了病。
劉仁贍的小兒子劉崇谏在夜裡乘船渡過淮河,被軍中小校抓獲,劉仁贍命令将他腰 斬之。
監軍使周廷構哭于中門以救之,不許。
廷構複使求救于夫人,夫人曰:“妾于崇谏非不愛也,然軍法不可私,名節不可虧。
若貸之,則劉氏為不忠之門,妾與公何面目見将士乎?”趣命殺之,然後成喪,将士皆感泣。
周人以唐援兵尚強,多請罷兵,世宗疑之。
李穀寝疾,使範質、王溥就問之,穀曰:“壽春危困,破在旦夕,若銮駕親征,則将士争奮,必可下矣。
” 二月,周更造祭器、祭玉。
命國子博士聶崇義讨論制度,為之圖。
三月,周主複如壽州,大破唐兵,唐元帥景達奔還。
先是,唐水軍銳敏,周人無以敵之,世宗以為恨。
反自壽春,于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勝唐兵。
至是,車駕發大梁,命王環将之,自闵河沿颍入淮,唐人大驚。
三月,世宗度淮抵壽春城下,躬擐甲胄,軍于紫金山南。
命我太祖擊唐寨,破之,斷其甬道,由是唐兵首尾不能相救。
朱元恃功,頗違節度。
陳覺與元有隙,屢表元反覆,不可将兵,唐主以楊守忠代之。
元憤怒,欲自殺,客宋垍說之曰:“大丈夫何往不富貴,何必為妻子死乎?”元即舉寨萬餘人降周。
世宗慮其餘衆沿流東潰,遽命指揮使趙晁将水軍數千沿淮而下,命諸将擊唐紫金山,大破之,殺獲萬餘 斬。
監軍使周廷構在中門哭着來挽救,劉仁贍不準許。
周廷構又派人向夫人求救,夫人說:“我對劉崇谏不是不愛憐,然而軍法不可徇私,名節不可虧損。
如果寬恕他,那麼劉氏将成為不忠之家,我與劉公有什麼臉面去見将吏士卒呢?”催促命令趕快殺掉,然後操辦喪事,将領士兵都感動得流淚。
後周人認為南唐援軍還比較強大,多數人請求撤兵,後周世宗郭榮對此遲疑不決。
李穀卧病在家,後周世宗派範質、王溥前去咨詢此事,李穀說:“壽春危急困苦,攻破它隻在旦夕之間,如果皇上能親自出征,那麼将士就會奮勇争先,這樣必定可以攻下壽春。
” 二月,後周重新制造祭器、祭玉。
命令國子博士聶崇義研究探讨禮儀制度,并畫出圖來。
三月,後周世宗郭榮再次前往壽州,大敗南唐軍隊,南唐元帥李景達逃回金陵。
此前,南唐水軍精銳敏捷,後周人不是他們的對手,後周世宗總以此為恨。
從壽春返回後,在大梁城西汴水岸邊建造戰艦數百艘,命令南唐投降士兵教北方兵水戰,幾個月之後,後周水兵縱橫江湖,出沒水中,幾乎能勝過南唐水軍。
到這時,後周世宗從大梁出發,命令王環率領這支水軍,從闵河沿颍水進入淮水,南唐人看到大為震驚。
三月,後周世宗渡過淮水抵達壽春城下,親自穿着盔甲,駐軍在紫金山南。
命令宋太祖趙匡胤攻擊南唐營寨,一舉攻破,切斷了南唐軍隊的甬道,從此南唐軍隊首尾無法互相救援。
南唐将領朱元依仗有功,經常違抗元帥的指揮。
陳覺與朱元有矛盾,多次上表說朱元為人反複無常,不可領兵,南唐主李璟用楊守忠代替朱元。
朱元非常憤怒,想自殺,門客宋垍勸他說:“大丈夫到哪裡不能富貴,何必為了妻子兒女去死呢?”朱元于是率領全營寨一萬多人投降後周。
後周世宗考慮到南唐其餘部衆可能會沿着水流向東潰逃,緊急命令指揮使趙晁率領水軍數千沿淮水而下,命令衆将攻擊南唐紫金山,大破南唐軍,殺死并抓獲一萬多 人,擒許文稹、邊鎬、楊守忠。
餘衆果東,世宗自将騎數百與諸将夾岸追之,水軍中流而下,唐兵戰溺死及降者殆四萬人,獲船艦糧仗以十萬數。
劉仁贍聞援兵敗,扼吭歎息。
景達、陳覺皆奔歸金陵,惟陳德誠全軍而還。
唐主議自督諸将拒周,中書舍人喬匡舜上疏切谏,唐主以為沮衆,流撫州,既而竟不敢出。
唐壽州監軍周廷構以城降周,唐節度使劉仁贍死之。
周以壽州為忠正軍,徙治下蔡。
世宗耀兵于壽春城北。
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病甚,不知人,監軍使周廷構等作仁贍表,舁仁贍出城以降于周,仁贍卧不能起,世宗慰勞賜赉,複令入城養疾。
徙壽州治下蔡,赦州境死罪以下。
民受唐文書聚山林者,并令複業。
政令有不便者,令本州條奏。
又制曰:“劉仁贍盡忠所事,抗節無虧,前代名臣,幾人堪比?朕之伐叛,得爾為多。
其以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
”是日卒,追賜爵彭城郡王。
唐主聞之,亦贈太師。
世宗複以清淮軍為忠正軍,以旌仁贍之節。
周主之父、光祿卿緻仕柴守禮犯法,周主不問。
守禮及當時将相王溥、王晏、韓令坤之父遊處,恃勢恣橫,洛人畏之,謂之“十阿父”。
世宗既為太祖嗣,人無敢言守禮子者,但以元舅處之,優其俸給,未嘗至大梁。
嘗以小忿殺人,有司不敢诘,世宗知而不問。
人,擒獲南唐将領許文稹、邊鎬、楊守忠。
其餘部衆果然向東逃竄,後周世宗親自率領幾百騎兵與衆将沿着兩岸追趕敵軍,水軍從淮水中流而下,南唐軍戰死、淹死及投降的将近四萬人,繳獲船隻、糧食、兵器數以十萬。
劉仁贍聽說救援軍隊潰敗,氣噎喉嚨而歎息。
齊王李景達與陳覺都逃回金陵,隻有陳德誠率全軍返回。
南唐主李璟商議親自督率衆将抗擊後周,中書舍人喬匡舜上疏懇切勸谏,南唐主認為他渙散軍心,将他流放撫州,不久,南唐主自己竟也不敢出京。
南唐壽州監軍使周廷構率領全城軍隊向後周投降,南唐節度使劉仁贍殉死。
後周将壽州改為忠正軍,将壽州府治遷到下蔡。
後周世宗郭榮在壽春城北炫耀兵力。
南唐清淮節度使劉仁贍病情很重,不省人事,監軍使周廷構等代替劉仁贍起草表書,擡着劉仁贍出城向後周投降,劉仁贍卧床不能起來,後周世宗慰勞賞賜他,又讓他進城養病。
将壽州府治遷徙到下蔡,赦免州境内死罪以下的全部囚犯。
百姓中因受南唐刑法處理而聚集山林的,一并召回讓他們恢複舊業。
政令對百姓有不方便的,命令本州條陳奏報。
又下制書說:“劉仁贍事奉君主盡心盡忠,高風亮節,沒有虧欠,前代的知名大臣中,有幾個能與他相比?朕讨伐叛逆,得到你才算真正值得稱道。
任命劉仁贍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
”當天劉仁贍便去世,追賜爵位為彭城郡王。
南唐主李璟聽說劉仁贍去世,也追贈為太師。
後周世宗又把清淮軍改為忠正軍,來表彰劉仁贍的節操。
後周世宗郭榮的生父、退休的光祿卿柴守禮犯法,後周世宗不過問。
柴守禮及當時将相王溥、王晏、韓令坤的父親們交遊相處,依仗權勢恣意橫行,洛陽百姓都害怕他們,稱他們為“十阿父”。
後周世宗成為太祖的繼承人後,人們都不敢說後周世宗是柴守禮的兒子,隻把柴守禮當成長舅對待,給他優厚的俸祿給養,不曾讓他來到大梁。
柴守禮曾經因為一點小忿恨而殺人,有關官吏不敢追究審查,後周世宗知道也不過問。
周開壽州倉赈饑民。
夏四月,周主還大梁。
周宦者孫延希伏誅。
周修永福殿,命延希董其役。
世宗至其所,見役徒有削柹為匕,瓦中啖飯者,大怒,斬延希。
周罷懷恩軍,遣還蜀。
周之克秦、鳳也,以蜀兵為懷恩軍,至是遣八百餘人西還。
周以唐降卒為懷德軍。
凡六軍、三十指揮。
周疏汴水入五丈河。
自是齊、魯舟楫皆達于大梁。
五月,周作《刑統》。
诏以律令文古難知,敕格煩雜不一,命侍禦史張湜等訓釋删定為《刑統》。
唐敗周兵,斷其浮梁。
唐郭廷謂将水軍斷渦口浮梁,又襲敗武行德于定遠。
唐以廷謂為應援使。
六月,蜀衛聖都指揮李廷珪罷。
蜀人多言廷珪為将敗覆,不應複典兵,蜀主罷之。
李太後以典兵者多非其人,謂蜀主曰:“吾昔見莊宗跨河與梁戰,及先帝在太原,平二蜀,諸将非有大功,無得典兵,故士卒畏服。
今王昭遠出于厮養,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韬皆膏粱乳臭子,素不習兵,徒以舊恩置于人上,平時誰敢言者?一旦疆埸有事,安能禦大敵乎?以吾觀之,惟高彥俦太原舊人,終不負汝,自餘無足任者。
”蜀主不能從。
後周打開壽州糧倉救濟饑餓的百姓。
夏四月,後周世宗郭榮回到大梁。
後周宦官孫延希被誅殺。
後周修繕永福殿,命令孫延希監督這個工程。
後周世宗到達修繕場所,看到役徒有用削剩下的木片作勺子,用瓦片盛飯吃的,勃然大怒,将孫延希斬首。
後周解散懷恩軍,将他們遣送返回後蜀。
後周攻克秦州、鳳州後,将後蜀士兵組建為懷恩軍,到這時遣送八百多人西歸。
後周将南唐投降的士兵組建為懷德軍。
編成六軍、三十指揮。
後周疏通汴水讓其流入五丈河。
從此齊、魯一帶的船隻都能直達大梁。
五月,後周作《刑統》。
後周世宗诏令因為法律條令文字古奧艱深難以明白,敕令、格式繁雜衆多互不統一,命令侍禦史張湜等注解诠釋删改編定為《刑統》。
南唐擊敗後周軍隊,切斷後周軍隊的浮橋。
南唐郭廷謂率領水軍切斷渦口浮橋,并在定遠襲擊打敗武行德。
南唐任命郭廷謂為應援使。
六月,後蜀衛聖都指揮使李廷珪被罷免。
後蜀人多數議論李廷珪擔任軍隊将領而兵敗覆沒,不應該再統帥軍隊,後蜀主孟昶将他罷免。
李太後認為統領軍隊的将帥大多不是合适人選,對後蜀主說:“我從前看見唐莊宗跨越黃河與梁朝作戰,以及先帝在太原,平定蜀地,各位将領沒有重大功勞,不得統領軍隊,所以士兵都畏懼服從。
如今王昭遠出身官府役徒,伊審徵、韓保貞、趙崇韬都是乳臭未幹的貴族子弟,素來不熟習軍事,隻是因為舊日恩寵才置于常人之上,平時誰敢評說他們?而一旦邊疆有了戰事,他們怎麼能抵禦強大敵人的入侵?據我的觀察,隻有高彥俦是先帝在太原時的老人,終究不會背叛你,其餘都不值得任用。
”後蜀主沒能聽從。
周以王祚為颍州團練使。
祚,溥之父也。
溥為宰相,祚有賓客,溥常朝服侍立,客坐不安席,祚曰:“?犬不足為起。
” 秋七月,周貶武行德、李繼勳為左右衛将軍。
治定遠、壽春之敗也。
北漢初立七廟。
八月,周平章事李穀罷,以王樸為樞密使。
穀卧疾二年,九表辭位,罷守本官,令每月肩輿一詣便殿議政事。
蜀主緻書于周,周主不答。
周所遣懷恩軍至成都,蜀主亦遣梓州所俘八十人東還,且緻書謝,請通好。
世宗以其抗禮不答。
蜀主聞之,怒曰:“朕為天子,郊祀天地時,爾猶作賊,何敢如是?” 九月,周以窦俨為中書舍人。
俨上疏請令有司讨論禮儀,考正鐘律,作《通禮》《正樂》。
又以為:“為政之本,莫大擇人。
擇人之重,莫先宰相。
自有唐之末,輕用名器,始為輔弼,即兼三公、仆射之官。
故其未得之也,則以趨競為心。
既得之也,則以容默為事。
乞令宰相各舉所知,且令以本官權知政事。
期歲之間,察其職業,若果能堪稱,其官已高,則除平章事;未高,則稍更遷官,權知如故。
若有不稱,則罷其政事,責其舉者。
又,班行之中,有員無職者大半,乞量其才器,授以外 後周任命王祚為颍州團練使。
王祚是王溥的父親。
王溥為宰相,王祚有賓客到家,王溥經常穿着朝服站着侍候,賓客們坐在席上很不安,王祚說:“犬子不值得大家為他起身。
” 秋七月,後周貶低武行德、李繼勳為左右衛将軍。
處理在定遠、壽春打仗時的失敗。
北漢開始建立祖宗七廟。
八月,後周平章事李穀被罷免,任命王樸為樞密使。
李穀有病卧床二年,前後共九次上表請求辭職,朝廷罷免李穀平章事之職,保留原官,讓他每月坐着轎子到便殿一次,議論國家政事。
後蜀主孟昶向後周緻信,後周世宗郭榮不回信。
後周所遣送的懷恩軍到達成都,後蜀主也遣送梓州所俘獲的八十人東歸,并且緻書信表示感謝,請求通使友好。
後周世宗因為後蜀主采用對等禮節而不回信。
後蜀主聽說後,發怒說:“朕為天子在郊外祭祀天地時,你還在做盜賊,怎麼敢如此無禮?” 九月,後周任命窦俨為中書舍人。
窦俨上書請求命令有關官員研讨議論禮儀,考究校正黃鐘律度,撰《大周通禮》《大周正樂》。
又認為:“治理政事的根本,沒有比選擇人才更重要的。
選擇人才的重點,沒有比選擇宰相更首要的。
自從唐朝末年以來,輕易加封官職賞賜爵位,剛擔任宰相輔佐天子處理政事,便立即兼領司徒、司空、司馬三公和仆射之類的官位。
所以許多人在沒有得到官位時,就一門心思追逐獵取。
得到官位以後,就專以沉默寡言、明哲保身為事。
請求命令宰相各自舉薦所了解的人才,暫且讓他們以原來的官職暫時主持政事。
用一年左右的時間,考察他們的職責和業績,如果能夠勝任,他的官職已經很高,就正式授予平章事;如果他原來官位不高,就要稍加提升,代理主持政事如舊。
如果不稱職,就罷免他處理政事的資格,追究舉薦者的責任。
在朝做官的,有名稱而無職責的占大多數,請求衡量他們的才能本領,授官出外 任,考其治狀,能者進之,否者黜之。
” 又請:“令盜賊自相糾告,以其所告赀産之半賞之。
或親戚為之首,則論其徒侶而赦其所首者,如此則盜不能聚矣。
又新鄭鄉村團為義營,各立将佐,一戶為盜,累其一村,一戶被盜,罪其一将。
每有盜發,則鳴鼓舉火,丁壯雲集,盜少民多,無能脫者,由是一境獨清。
請令他縣皆效之,亦止盜之一術也。
又,累朝屢诏,所民廣耕,止輸舊稅,及其既種,則有司履畝而增之,故民皆疑懼,而田不加辟。
夫為政之先,莫如敦信,信苟著矣,則田無不廣,田廣則谷多,谷多則藏之民,猶藏之官也。
” 又言:“陛下南征江、淮,威靈所加,前無強敵。
今以衆擊寡,以治伐亂,勢無不克,但行之貴速,則彼民免俘馘之災,此民息轉輸之困矣。
” 世宗善之。
俨,儀之弟也。
冬十月,周設賢良、經學、吏理等科。
北漢麟州降周,周以其刺史楊重訓為防禦使。
十一月,周主自将伐唐,攻濠、泗州。
世宗自将伐唐。
十一月,攻破濠州關城,拔其水寨,焚戰船七十餘艘,斬首二千餘級。
又攻拔其羊馬城,城中震恐。
唐團練使郭廷謂上表言:“臣家在江南,今若遽降,恐為唐所種族,請先遣使禀命,然後出降。
”許之。
唐戰船 任職,考察他在外治理政事的狀況,有能力的就提拔重用,沒有能力的就貶黜。
” 窦俨又請求:“讓盜賊自己互相檢舉揭發,将被告發者的一半财産賞給告發者。
如果有親戚替他自首的,就判處他的黨徒同夥而赦免所自首者,如果能這樣,那麼盜賊就不能聚集了。
另外,新鄭的鄉村組織成義營,各自設立将佐,一戶當盜賊,要連累一村,一戶被盜,就怪罪一将。
每當有盜賊發生,就擊鼓舉火,壯年男子就雲集到出事地點,盜賊少而百姓多,盜賊便沒有能逃脫的,因此隻有新鄭境内獨自肅清了盜賊現象。
請求下令其他州縣都仿效新鄭這種方法,這也是防止出現盜賊的一種辦法。
另外,曆朝屢次頒發诏書,聽憑農民在舊田以外擴大耕種,隻交納舊稅,等到農民種上莊稼,有關官吏就丈量田畝而增稅,所以農民都懷疑懼怕,而農田就不再開辟增多。
處理政務的先決條件,沒有講究信用更重要的了。
如果信用顯著,那麼農田就不會不擴大,農田擴大糧食就會增多,糧食增多藏在農民手裡,就如同藏在官府一樣。
” 窦俨又說:“陛下南下征伐長江、淮水流域,神威所到之處,前面沒有強敵對手。
如今以多擊少,以治伐亂,勢必攻無不克,隻是行動上貴在神速,那麼對方的百姓就可免受俘獲斬首的災難,我們的百姓就能消除輾轉運輸的困苦。
” 後周世宗郭榮認為窦俨的這些意見都很好。
窦俨是窦儀的弟弟。
冬十月,後周設立賢良、經學、吏理等科舉薦人才。
北漢麟州歸降後周,後周任命麟州刺史楊重訓為防禦使。
十一月,後周世宗郭榮親自領兵征伐南唐,攻打濠州、泗州。
後周世宗親自領兵征伐南唐。
十一月,攻破濠州南關城,攻克南唐軍水寨,焚燒戰船七十餘艘,斬首二千多人。
又攻克羊馬城,濠州城中震驚恐慌。
南唐團練使郭廷謂上表說:“臣下家住江南,現在如果馬上投降,恐怕被南唐誅滅全族,請讓我先派使者到金陵請命,然後再出城投降。
”後周世宗答應了他。
南唐戰船 數百艘在渙水東,欲救濠州,世宗自将兵夜發擊破之,鼓行而東,所至皆下。
至泗州,我太祖先攻其南,因焚城門破水寨。
世宗居月城樓,督将士攻城。
契丹、北漢會兵寇周潞州,不克而還。
契丹遣其侍中崔勳将兵來會北漢,欲同入寇。
北漢主遣李存瓌将兵會之,南侵潞州,至其城下而還。
北漢主知契丹不足恃,而不敢遽與之絕,贈送勳甚厚。
十二月,唐泗州降周,周主追擊唐兵至楚州,大破之。
泗州守将範再遇舉城降周,世宗自至城下,禁軍中刍荛者毋得犯民田,民皆感悅,争獻刍粟,無一卒敢擅入城者。
唐戰船數百艘保清口,世宗自将追至楚州西北,大破之。
我太祖擒其應援使陳承昭以歸。
唐之戰船在淮上者,于是盡矣。
唐濠州降周。
周主進兵攻楚州,遣兵取揚、泰州。
郭廷謂使者自金陵還,知唐不能救,命參軍李延鄒草降表。
延鄒責以忠義,廷謂以兵臨之,延鄒擲筆曰:“大丈夫終不負國,為叛臣作降表。
”廷謂斬之,舉城降周。
世宗時攻楚州,廷謂來谒,世宗謂曰:“江南諸将敗亡相繼,獨卿能斷渦口浮梁,破定遠寨,所以報國足矣。
”使将濠州兵攻天長,遣指揮使武守琦将騎數百趨揚州,至高郵。
唐人悉焚揚州官府民居,驅其人南度江。
後數日,周兵乃至。
世宗聞泰州亦無備,遣兵襲取之。
數百艘在渙水東面,準備救援濠州,後周世宗親自率領軍隊夜間出發襲擊,打敗南唐水軍,乘勢擊鼓向東行進,所到之處都被攻克。
到達泗州城下,宋太祖趙匡胤首先進攻城南,乘勢焚燒城門,攻破水寨。
後周世宗坐在月城樓上,親自監督将士攻城。
契丹、北漢雙方軍隊會合入侵後周潞州,沒有攻克便返回。
契丹派遣侍中崔勳率兵來會合北漢軍隊,準備共同入侵後周。
北漢主劉鈞派遣李存瓌率兵會同契丹軍隊,南下入侵潞州,到達城下而返回。
北漢主知道契丹靠不住,但不敢立即與契丹斷絕關系,便贈送給崔勳很豐厚的禮物。
十二月,南唐泗州守将向後周投降,後周世宗郭榮領兵追擊南唐軍到楚州,大敗南唐軍。
泗州守将範再遇率領全城官兵向後周投降,後周世宗親自來到泗州城下,下令軍中割草打柴的不得侵犯農民田地,農民都感動喜悅,争相獻送糧草,沒有一名士兵敢擅自進入城裡。
南唐戰船數百艘退守清河口,後周世宗親自領兵追擊到楚州西北,大敗南唐軍。
宋太祖趙匡胤擒獲南唐應援使陳承昭而返回。
南唐的戰船在淮水上的,全在這次戰鬥中被殲滅。
南唐濠州向後周投降。
後周世宗郭榮領兵攻打楚州,派兵奪取揚州、泰州。
郭廷謂的使者從金陵回來,得知南唐朝廷不能救援,便命令參軍李延鄒起草投降表書。
李延鄒用忠義來斥責郭廷謂,郭廷謂用兵器逼他,李延鄒将筆扔在地上說:“大丈夫始終不能辜負國家去為叛臣寫投降表書。
”郭廷謂殺了他,率全城向後周投降。
後周世宗當時正攻打楚州,郭廷謂前來谒見世宗,後周世宗對他說:“江南衆将相繼戰敗逃亡,隻有卿能切斷渦口浮橋,攻破定遠寨,用來報答國家的戰功已經足夠了。
”後周世宗派郭廷謂率領濠州軍隊攻打天長,派遣指揮使武守琦率領數百騎兵趕赴揚州,到達高郵。
南唐人将揚州所有的官府民宅都燒掉,驅趕揚州百姓向南渡江。
幾天以後,後周軍隊才趕到。
後周世宗聽說泰州也沒有防備,便派兵襲擊奪取泰州。
南漢遣使入貢于周,不至。
南漢主聞唐屢敗,憂形于色,遣使入貢于周,為湖南所閉。
乃治戰船,修武備,既而縱酒酣飲,曰:“吾身得免幸矣,何暇慮後世哉?” 戊午(958) 周顯德五年。
唐中興元年,南漢主大寶元年。
是歲,凡五國三鎮。
春正月,周師克唐海州。
周鑿鹳水引戰艦入江。
世宗欲引戰艦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度,欲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視,還言地形不便,計功甚多。
乃自往視之,授以規畫,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艦數百艘皆達于江,唐人大驚,以為神。
周師拔唐靜海軍。
周拔靜海軍,始通吳越之路。
先是,世宗遣使如吳越,語之曰:“卿去雖泛海,還當陸歸。
”已而果然。
蜀貶章九齡為維州參軍。
蜀右補阙章九齡見蜀主,言政事不治,由奸佞在朝。
蜀主問奸佞為誰,指李昊、王昭遠以對。
蜀主怒,貶之。
周主克唐楚州。
唐防禦使張彥卿死之。
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防禦使張彥卿固守不下。
世宗自督諸将攻克之。
彥卿與都監鄭昭業猶帥衆拒戰,矢刃皆盡,彥卿舉繩床以鬥而死,所部千餘人,至死無一人降者。
南漢派遣使者向後周進貢,沒有到達。
南漢主劉晟聽說南唐軍屢次失敗,臉上露出憂愁的神色,便派遣使者向後周進貢,道路被湖南所阻塞。
于是制造戰船,進行軍事準備,不久又開始縱酒狂飲,說:“我自身得免于戰火就很幸運了,哪有閑暇來考慮後代呢?” 戊午(958) 後周顯德五年。
南唐中興元年,南漢主劉大寶元年。
這一年,共五個國家、三個藩鎮。
春正月,後周軍隊攻克南唐海州。
後周開鑿鹳水引導戰艦進入長江。
後周世宗郭榮打算率領戰艦從淮水進入長江,但被北神堰阻擋沒法渡過,便想開鑿楚州西北鹳水來打通水路,派遣使者前往巡視,回來說地形條件不便利,估計費工太多。
後周世宗親自前往視察,口授工程規劃,十天便完成了,花費的功夫很少,數百艘巨大戰艦都直接到達長江,南唐人大為驚異,認為此事真是神奇。
後周軍隊攻占南唐靜海軍。
後周攻占南唐的靜海軍,開始打通與吳越的陸路。
此前,後周世宗郭榮派遣使者前往吳越,跟他們說:“卿此去雖然要泛舟渡海,等回來時應當可以從陸路返回。
”不久果然如此。
後蜀貶章九齡為維州參軍。
後蜀右補阙章九齡谒見後蜀主孟昶,說國家政事沒有治理好,是由于奸臣在朝廷專權。
後蜀主問奸臣是誰,章九齡指着李昊、王昭遠作答。
後蜀主大怒,将章九齡貶官。
後周世宗郭榮攻克南唐楚州,南唐防禦使張彥卿殉死。
後周軍隊進攻楚州,已超過四十天,南唐防禦使張彥卿頑強堅守而無法攻下。
後周世宗親自督率衆将攻克楚州。
張彥卿與都監鄭昭業仍然率領部衆抵抗戰鬥,弓箭和刀劍都用盡了,張彥卿就舉起繩床來搏鬥而最後戰死,所部一千多人,都戰死到最後,沒有一人投降。
高保融以水軍會周師伐唐。
二月,周主至揚州。
北漢攻周隰州,不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