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綱目卷五十五
關燈
小
中
大
唐莊宗說:“在進入大梁之初就已經赦免了他的罪行。
”最終還是派他去了。
後唐削減文武官員。
中書上奏認為,國家的财用還不夠充實,請求酌量留下三省、各寺、各監官員,其餘的機構一律撤銷。
後唐莊宗聽從了這些意見,但官員們多有歎息埋怨。
後唐撤銷北都,改稱成德軍,把後梁的東京改稱宣武軍,把宋州改稱歸德軍。
後梁任命趙光胤、韋說為同平章事,豆盧革判租庸使,兼任鹽鐵轉運使。
有人議論認為,郭崇韬不了解朝廷典章舊制,應當用前朝名家來輔佐他。
有人推薦禮部尚書薛廷珪、太子少保李琪,他們都是宿儒,有文才。
郭崇韬上奏說薛廷珪華而不實,沒有做宰相的本事;而李琪險詐,沒有士大夫的風範;尚書左丞趙光胤廉潔正直,有做宰相的才略;豆盧革推薦禮部侍郎韋說,說他熟習朝廷典章制度,因此有這些任命。
趙光胤是趙光逢的弟弟,他性格輕率,喜歡自誇。
韋說隻是恭謹持重,遵守常法罷了。
趙光逢在後梁罷相後,關起門來不和賓客交往,趙光胤經常前去看望他,談話中涉及政事。
有一天,趙光逢在他的門上寫上:“請不要談中書省的事。
”孔謙對張憲的公正很害怕,他想專任租庸使,于是向郭崇韬進言,請他上奏任命張憲為東京副留守。
郭崇韬又上奏,讓豆盧革判租庸使,兼任諸道鹽鐵轉運使,孔謙更加失望。
唐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入朝。
高季昌避唐朝諱,更名季興,欲自入朝,梁震曰:“唐有吞天下之志,嚴兵守險,猶恐不自保,況數千裡入朝乎?且公朱氏舊将,安知彼不以仇敵相遇矣?”季興不從,遂入朝。
唐主待之甚厚,從容問曰:“朕欲用兵于吳、蜀,二國何先?”季興以蜀道險難取,乃對曰:“吳地薄民貧,克之無益,不如先伐蜀。
蜀土富饒,主荒民怨,伐之必克。
克蜀之後,順流而下,取吳如反掌耳。
”唐主曰:“善。
” 唐複以長安為西京京兆府。
十二月,唐遷都洛陽。
從張全義之請也。
唐複行舊律令。
禦史台奏:“朱溫删改本朝律令格式,悉收舊本焚之。
聞定州敕庫所藏具在,乞下本道錄進。
”從之。
唐李繼韬入朝,赦之,尋伏誅。
李繼韬憂懼,欲走契丹,會有诏征詣阙。
繼韬母楊氏善蓄财,家資百萬,乃與偕行,赍銀四十萬兩,他貨稱是,大布賂遺。
伶宦争為之言曰:“繼韬初無邪謀,為奸人所惑耳。
嗣昭親賢,不可無後。
”楊氏入宮泣請,又求哀于劉夫人。
唐主釋之,寵待如故。
繼韬不自安,潛遺弟繼遠書,教軍士縱火,冀複遣己撫安之。
事洩,被誅,并斬繼遠。
後唐荊南節度使高季光入朝拜見後唐莊宗。
高季昌為避唐朝諱,改名高季興,想親自入朝拜見後唐莊宗,梁震說:“唐有吞并天下的志向,整頓軍隊把守險要的地方,還怕不能自保,何況到數千裡外入朝拜見呢?而且你是朱氏的舊部,怎麼能知道他們不把你當仇敵對待呢?”高季興沒有聽從他的意見,于是入朝拜見後唐莊宗。
後唐莊宗對待他很好,從容地問他:“我計劃向吳國和蜀國發動進攻,這兩個國家先打哪個呢?”高季興認為蜀國道路險阻,難以奪取,于是回答說:“吳國地薄民窮,奪取它得不到什麼利益,不如先讨伐蜀國。
蜀國土地富饒,再加上蜀主荒淫,百姓們都怨恨他,攻打它一定會取得勝利。
攻下蜀國之後順流而下,再奪取吳國,就易如反掌了。
”後唐莊宗說:“說得很好。
” 後唐恢複将長安設為西京京兆府。
十二月,後唐遷都到洛陽。
這是聽從了張全義的請求。
後唐恢複施行唐朝的舊律令。
禦史台上奏說:“朱溫删改本朝的律令格式,把舊日律令全部收回燒毀。
聽說定州國庫裡的藏本還完整保存,請求下令定州,讓他們抄錄一份呈上。
”後唐莊宗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後唐李繼韬進京朝見,後唐莊宗赦免了他的罪過,不久又将他殺掉。
李繼韬又擔憂又害怕,想逃往契丹,正好後唐莊宗下诏讓他到朝廷。
李繼韬的母親楊氏善于積蓄财産,家産百萬,于是和李繼韬一起前往,帶去四十萬兩銀子,其他财物與此相當,他們大肆進行賄賂。
伶人宦官争着為他們說好話,說:“李繼韬當初沒有邪惡的陰謀,隻是被奸人迷惑。
李嗣昭是宗親又賢能,不能讓他無後。
”楊氏也親自進宮哭着請求,又向劉夫人求情。
後唐莊宗赦免了李繼韬,對他寵愛如故。
後來李繼韬感到不安,偷偷派人送信給弟弟李繼遠,讓士卒在軍營放火,希望後唐莊宗再派他回去安撫士卒。
事情敗露後,李繼韬被殺,同時也殺了李繼遠。
吳複遣使如唐。
吳複遣盧使唐,嚴可求預料所問,教應對。
既至,皆如所料。
還言唐主荒于遊畋,啬财拒谏,内外皆怨。
高季興還鎮。
季興在洛陽,唐主左右伶宦求貨無厭,季興忿之。
唐主欲留季興,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諸侯不過遣子弟将佐入貢,惟高季興身自入朝,當褒賞以勸來者。
乃羁留不遣,棄信虧義,沮四海之心,非計也。
”乃遣之。
季興倍道而去,至江陵,握梁震手曰:“不用君言,幾不免虎口。
”又謂将佐曰:“新朝百戰方得河南,乃對功臣舉手雲:&lsquo吾于十指上得天下。
&rsquo矜伐如此,則他人皆無功矣,其誰不解體?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長?吾無憂矣。
”乃繕城積粟,招納梁舊兵,為戰守之備。
甲申(924) 後唐同光二年。
是歲,岐降後唐,凡四國四鎮。
春正月,契丹寇幽州。
岐王茂貞遣使入貢于唐。
茂貞聞唐主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繼入貢,上表稱臣。
唐主以其前朝耆舊,特加優禮,賜诏不名。
唐複以宦官為内諸司使及諸道監軍。
敕内官不應居外,并遣詣阙。
至者殆千人,皆給贍優厚,以為腹心。
内諸司使,自天祐以來,以士人代之,至是複用宦者,浸幹政事。
既而複置諸道監軍,陵忽主帥,怙勢争權,由是藩鎮皆憤怒。
吳國又派使者來到後唐。
吳國又派遣盧出使後唐,嚴可求預料到後唐會問什麼,教盧怎樣回答。
盧到達後唐後,完全如嚴可求所料。
盧回來說,後唐莊宗整天遊玩打獵,又吝啬财物,拒絕勸谏,内外怨恨。
高季興回到本鎮。
高季興在洛陽時,後唐莊宗的左右伶人宦官貪得無厭地向他索取财物,高季興十分憎恨他們。
後唐莊宗打算留下高季興,郭崇韬勸谏說:“陛下剛取得天下,諸侯不過派子弟或将佐來進貢,隻有高季興親自進京朝見,應當表揚獎勵他,以此來勸勉諸侯來朝。
反而把他扣留,不予遣返,背信棄義,使天下灰心失望,不是好計策。
”于是後唐莊宗讓高季興回去。
高季興離開時日夜兼程,到江陵後,握着梁震的手說:“沒聽你的話,差點兒逃不出虎口。
”又對将佐說:“新朝曆經百戰才得到黃河以南地區,卻舉起手來對功臣說:&lsquo我靠我十個指頭奪得天下。
&rsquo如此居功自誇,等于說别人都沒有功勞,誰不離心離德?皇上還迷戀打獵和女色,怎能長久治理天下呢?我沒有什麼擔憂的。
”于是修繕城池,積蓄糧食,招納原來後梁的舊兵,做攻守的準備。
甲申(924) 後唐同光二年。
這一年,岐國投降後唐,共四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契丹入侵幽州。
岐王李茂貞派使者向後唐進貢。
李茂貞聽說後唐莊宗進入洛陽,内心感到不安,于是派兒子李繼向後唐進貢,上表稱臣。
後唐莊宗認為他是前朝老臣,于是特加優待禮遇,賞賜诏書中不稱其名。
後唐又以宦官為内諸司使及諸道監軍。
後唐莊宗下令宦官不應當在外面居留,一律遣送回朝廷。
回京的宦官有近一千人,都給予優厚的待遇,視為心腹。
自天祐以來,内宮各司使都由士人擔任,到這時,又任用宦官,宦官漸漸幹預政事。
不久又設置各道監軍,他們淩駕在主帥之上,依仗勢力争權奪利,因此各藩鎮無不憤怒。
唐以王正言為租庸使。
孔謙複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事繁第遠,簿書留滞,宜更圖之。
”豆盧革嘗以手書便省庫錢數十萬,謙以示崇韬。
革懼,奏請崇韬專判租庸。
崇韬固辭,請複用張憲。
謙彌失望,言于革曰:“錢谷細事,魏都根本,興唐尹王正言操守有餘,智力不足,使之居朝廷,猶愈于專委方面也。
”革言于崇韬,乃留張憲于東京,以正言為租庸使。
正言昏懦,謙利其易制故也。
尋敕三司并隸租庸使。
唐太後至洛陽。
唐主遣存渥、繼岌迎太後、太妃于晉陽,太妃曰:“陵廟在此,若相與俱行,歲時何人奉祀?”遂留不來,太後至洛陽。
二月,唐主祀南郊,大赦。
孔謙欲聚斂以求媚,凡赦文所蠲者,謙複征之。
自是每有诏令,人皆不信,百姓愁怨。
郭崇韬頗受饋遺,所親谏之,崇韬曰:“吾祿賜巨萬,豈藉外财?但以僞梁之季,賄賂成風,今河南藩鎮,皆梁之舊臣,主上之仇雠也。
若拒其意,能無懼乎?吾特為國家藏之私室耳。
”及将祀南郊,崇韬獻錢十萬缗。
先是,宦官勸唐主分天下财賦為内外府,州縣上供者入外府充經費,方鎮貢獻者入内府充宴賜。
于是外府常虛竭無餘,而内府山積。
及是,乏勞軍錢,崇韬言于上曰:“臣已傾家所有以助大禮,願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賜有司。
”唐主默然久之,曰:“晉陽自有儲積,可令租庸辇 後唐任命王正言為租庸使。
孔謙又對郭崇韬說:“首座相公公務繁忙,住的地方離朝廷很遠,簿冊積壓,應當另外選擇人來擔任此職。
”豆盧革曾經親手寫借條向省庫借錢數十萬,孔謙拿着豆盧革的借條讓郭崇韬看。
豆盧革感到害怕,上奏請求郭崇韬專管租庸事務。
郭崇韬堅決辭讓,請求重新起用張憲。
孔謙更加失望,于是對豆盧革說:“錢谷是小事,魏都是根本,興唐尹王正言品行有餘,但才能不足,讓他在朝廷任職,比專門委任他擔任地方長官要好些。
”豆盧革把這些話告訴了郭崇韬,于是把張憲留在東京,任命王正言為租庸使。
這是因為王正言糊塗軟弱,孔謙貪圖他容易被控制。
不久,後唐莊宗下敕: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一并隸屬于租庸使管轄。
後唐太後到達洛陽。
後唐莊宗派李存渥、李繼岌到晉陽迎接曹太後、劉太妃。
劉太妃說:“祖宗的陵廟在這裡,如果我們一起都去,每年祭祀時誰來侍奉祖宗?”于是她留下來,曹太後到了洛陽。
二月,後唐莊宗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
孔謙打算搜刮民财來讨好後唐莊宗,凡是赦文中規定免除征收的,孔謙仍然征收。
從此,每當有诏令公布,人們都不相信,百姓憂愁怨恨。
郭崇韬收受很多饋贈,親信加以勸阻,郭崇韬說:“我的俸祿和賞賜就有巨萬,怎能搜刮外财呢?隻是因為梁朝末年,賄賂成風,現在黃河以南地區的藩鎮官吏都是原來僞梁的舊臣,都是皇上的仇人。
如果拒絕他們,他們的心裡能不害怕嗎,我隻是為國家先收藏在我的家裡罷了。
”等到後唐莊宗将要到南郊祭天時,郭崇韬貢獻出錢十萬缗。
此前,宦官勸後唐莊宗把國家的财賦分為内外二府,州縣向上貢獻的入外府,充當國家經費;方鎮貢獻的入内府,供皇帝宴席賞賜。
這樣,外府經常花得一點不剩,而内府的錢财卻堆積如山。
到這時,缺乏犒勞軍隊的費用,郭崇韬對後唐莊宗說:“我已經把所有家産拿出來資助郊祀大禮,希望陛下也從内府拿出一些錢财來賜給有關官員。
”後唐莊宗沉默了好久才說:“晉陽自有積蓄,可以讓租庸使用車 取。
”于是軍士皆不滿望,始怨恨,有離心矣。
唐以李茂貞為秦王。
唐立夫人劉氏為後。
郭崇韬位兼将相,權侔人主。
性剛急,遇事辄發,嬖幸僥求,多所摧抑。
宦官朝夕短之,崇韬扼腕不能制,豆盧革、韋說嘗問之曰:“汾陽王本太原人,公世家雁門,豈其枝派邪?”崇韬因曰:“嘗聞先人言,上距汾陽四世耳。
”革曰:“然則固從祖也。
”崇韬由是以膏粱自處,多甄别流品,引拔浮華,鄙棄勳舊。
由是嬖幸疾之于内,勳舊怨之于外。
崇韬郁郁不得志,與所親謀赴本鎮以避之,其人曰:“不可。
蛟龍失水,蝼蟻足以制之。
”先是,唐主欲以劉夫人為皇後,而有正妃韓夫人在,太後素惡劉夫人,崇韬亦屢谏,唐主以是不果。
于是所親說崇韬曰:“公若請立劉夫人為皇後,則伶宦輩不能為患矣。
”崇韬從之,與宰相帥百官共奏請立之。
後生于寒微,其父以醫蔔為業。
後幼被掠,得入宮,性狡悍淫妒。
從唐主在魏,父聞其貴,詣魏上谒。
時後方與諸夫人争寵,以門地相高,恥之,怒曰:“妾去鄉時,父不幸死亂兵,妾哭而去,今何物田舍翁敢至此?”命笞之宮門。
又專務蓄财,薪蘇果茹皆販鬻之。
至是,四方貢獻皆分為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宮。
以是寶貨山積,惟用寫佛經,施尼師而已。
是時皇太後诰、皇後教,與制敕交行于藩鎮,奉之如一。
勳臣畏伶官之讒,皆不自安。
李嗣源求解兵柄,不許。
三月,蜀主宴近臣于怡神亭。
去拉。
”因此,将士很不滿意,開始怨恨,産生叛離的想法。
後唐任命李茂貞為秦王。
後唐立劉夫人為皇後。
郭崇韬位兼将相,其權力和皇帝接近。
他的性情剛烈急躁,遇事容易發脾氣,受寵的人僥幸鑽營,多被他壓制下去。
宦官每天早晚都說他的壞話,郭崇韬憤慨不已,卻無法制止他們,豆盧革、韋說曾經問他說:“汾陽王郭子儀本是太原人,您世代家住雁門,難道是他的支脈嗎?”郭崇韬回答說:“曾聽先人說,上距汾陽王隻有四世。
”豆盧革說:“既然如此,本是同一祖宗了。
”從此,郭崇韬認為自己出身高門,很注意辨别别人的門第,引薦提拔華而不實的人,鄙視過去有功勞的故舊。
因此,内宮有受寵的人忌恨他,外朝有過去的功臣埋怨他。
郭崇韬郁郁不得志,和他的親信商量回本鎮去躲避,親信說:“不可以,蛟龍離開水,蝼蟻都可以制服它。
”此前,後唐莊宗打算把劉夫人立為皇後,因為有正妃韓夫人在,曹太後平素又恨劉夫人,郭崇韬也多次勸說,因此後唐莊宗的想法沒有實現。
這時親信勸郭崇韬說:“您如果請求立劉夫人為皇後,伶人宦官就不能危害您了。
”郭崇韬聽從了這個建議,和宰相帶領百官一起上奏,請求立劉夫人為皇後。
劉皇後出身貧寒,他的父親以看病、占蔔為業。
劉皇後小時候被搶走,後來進入皇宮,她性情狡猾兇悍,淫邪嫉妒。
跟随後唐莊宗在魏州時,父親聽說她已顯貴,就到魏州去見她。
當時劉皇後正與各位夫人争寵,各位夫人都攀比門第,她以父親地位低賤為恥辱,生氣地說:“我離開家鄉時父親不幸死于亂兵,我哭着離去,現在是哪來的鄉巴佬敢來這裡冒充?”于是命令在宮門笞打父親。
後來她專力積蓄财物,柴草果菜都販賣來賺錢。
到這時,各地進獻來的東西都分為二份,一份送給皇上,一份送給中宮皇後。
因此她的财寶堆積如山,隻是用來抄寫佛經和施舍給尼師罷了。
這時,皇太後的诰命、皇後發的教令和皇上的制敕輪番下達藩鎮,藩鎮一律遵奉。
有功之臣怕伶官毀謗,都感到不安。
李嗣源請求解除兵權,後唐莊宗沒有答應。
三月,蜀主王衍在怡神亭宴請近侍大臣。
蜀主宴近臣,酒酣,君臣及宮人皆脫冠露髻,喧嘩自恣。
知制诰李龜祯谏曰:“君臣沉湎,不憂國政,臣恐啟北敵之謀。
”不聽。
唐封高季興為南平王。
唐以李存賢為盧龍節度使。
李存審以不得預克汴之功,感憤疾甚,表求入觐,許之。
初,唐主嘗與存賢手搏,存賢不盡其技,唐主曰:“汝能勝我,當授藩鎮。
”存賢乃仆唐主。
至是,以存賢鎮幽州,曰:“手搏之約,吾不食言矣。
” 唐诏铨司考核僞濫。
唐末喪亂,搢紳之家或以诰敕鬻于族姻,遂亂昭穆,至有舅叔拜甥侄者,選人僞濫者衆。
郭崇韬欲革其弊,請令铨司精加考核。
時南郊行事官千二百人,注官者才數十人,塗毀告身者十之九。
選人或号哭道路,或餒死逆旅。
唐遣使按視諸陵。
夏四月,唐主加尊号。
唐遣客省使李嚴如蜀。
唐遣客省使李嚴使于蜀。
嚴盛稱唐主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且言朱氏篡竊,諸侯曾無勤王之舉。
王宗俦請斬之,蜀主不從。
宣徽使宋光葆言:“宜選将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
”蜀主乃以光葆為梓州觀察使。
嚴之行也,唐主令市宮中珍玩,而蜀法禁錦绮珍奇不得入中國。
其粗惡者乃聽,謂之“入草物”。
嚴還以聞,唐主怒曰:“王衍甯免為入草人乎?”嚴因言“衍童荒縱,不親政務, 蜀主宴請近侍大臣,酒喝得高興後,君主、大臣以及宮人都脫掉帽子,露出發髻,喧嘩吵鬧,為所欲為。
知制诰李龜祯勸蜀主說:“君主大臣沉湎于酒,不關心國政,我擔心這樣會引起北面的敵人算計我們。
”蜀主不聽他的規勸。
後唐封高季興為南平王。
後唐任命李存賢為盧龍節度使。
李存審因沒機會在攻克汴梁時立功,感到激憤,上表請求入朝觐見,得到許可。
當初,後唐莊宗曾和李存賢空手搏擊,李存賢沒使出全部技能,後唐莊宗說:“你如果勝我,當授任你為節度使。
”李存賢于是把後唐莊宗放倒了。
到這時,後唐莊宗任命李存賢鎮守幽州,并說:“手搏之約,我沒有說話不算數。
” 後唐莊宗下诏吏部考核弄虛作假、濫竽充數的官員。
唐末衰亂以來,士大夫家有人将任官诰敕在同族或姻親中出賣,于是亂了輩分,甚至有舅舅、叔叔拜見外甥、侄子的,候選、候補的人員中弄虛作假、濫竽充數的很多。
郭崇韬想革除這種弊病,請求讓吏部嚴加考核。
當時參加南郊祭天的行事官有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正式注冊的官吏才有幾十人,塗改告身的占十分之九。
候選、候補人員有的在道路上号啕大哭,有的餓死在旅館。
後唐派使者巡視諸陵。
夏四月,後唐莊宗加尊号。
後唐派客省使李嚴出使蜀國。
後唐莊宗派客省使李嚴出使蜀國。
李嚴極力誇耀後唐莊宗的威德,有統一天下的志向,還說朱氏篡權時,諸侯竟沒有起兵救援唐王室的行動。
王宗俦請求殺死李嚴,蜀主王衍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宣徽使宋光葆說:“應當選将練兵,駐守邊境,積蓄糧秣,建造戰船,以防外來侵略。
”于是蜀主任命宋光葆為梓州觀察使。
李嚴出行時,後唐莊宗讓他購買宮中需要的珍玩器物,而蜀國法律禁止珍奇物品和絲制品流入中原地區。
那些做工粗劣的可以流入中原,當地人稱為“入草物”。
李嚴回來後把這些事告訴後唐莊宗,後唐莊宗生氣地說:“王衍難道可以免為入草之人嗎?”李嚴趁機說:“王衍年幼無知,荒唐放縱,不親自處理政事, 斥遠故老,昵比小人。
其臣谄谀專恣,黩貨無厭,賢愚易位,刑賞紊亂,大兵一臨,瓦解土崩,可翹足而待也。
”唐主然之。
唐秦王李茂貞卒。
遺奏以其子繼權知軍府事。
唐澤、潞軍亂。
初,安義牙将楊立有寵于李繼韬,繼韬誅,常邑邑思亂。
會發安義兵戍涿州,立因聚噪攻城,焚掠市肆,自稱留後,表求旄節。
诏以李嗣源、李紹榮、張廷蘊讨之。
唐貸民錢。
孔謙貸民錢,使以賤估償絲,屢檄州縣督之。
知汴州盧質言:“梁趙岩為租庸使,舉貸誅斂,結怨于人。
今陛下革故鼎新,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為,是趙岩複生也。
”不報。
五月,唐以伶人陳俊、儲德源為刺史。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為梁所得,唐主每思之。
入汴之日,匝谒見,泣言:“臣所以得生,皆梁教坊使陳俊、内園使儲德源之力也,願乞二州以報之。
”唐主許之。
郭崇韬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
”以是不行。
逾年,伶人屢以為言,唐主謂崇韬曰:“吾已許周匝矣,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
”故有是命。
時親軍有百戰未得刺史者,莫不憤歎。
唐诏州鎮無得修城,毀其守具。
疏遠排斥舊臣,親近小人。
他的大臣阿谀奉承,專橫跋扈,貪得無厭,賢愚颠倒,刑賞混亂,大兵一來,土崩瓦解之勢可望迅速實現。
”後唐莊宗認為他講的很對。
後唐秦王李茂貞去世。
李茂貞留下遺奏,希望任命他的兒子李繼代理軍府事務。
後唐澤州、潞州的軍隊叛亂。
當初,安義牙将楊立很受李繼韬寵愛,李繼韬被殺後,經常悶悶不樂,打算叛亂。
正巧朝廷征調安義兵戍守涿州,楊立趁機聚衆鼓噪攻城,燒掠街上的商店,自稱留後,上表請求後唐莊宗發給旌節。
後唐莊宗下诏讓李嗣源、李紹榮、張廷蘊讨伐楊立。
後唐将錢借貸給百姓。
孔謙将錢借貸給百姓,讓百姓用低價折算絲來償還貸款,屢次發文讓州縣官吏加以督促。
汴州知州盧質說:“僞梁的趙岩任租庸使,因借貸聚斂和百姓結下怨仇。
現在陛下推翻舊朝,建立新朝,為民除害,但有關官員沒有改正他們的所作所為,這就像趙岩又複活一樣。
”後唐莊宗沒有答複他。
五月,後唐任命伶人陳俊、儲德源為刺史。
當初,在胡柳阪戰役中,伶人周匝被後梁抓獲,後唐莊宗經常思念他。
到進入汴梁的那一天,周匝拜見後唐莊宗,哭着說:“我之所以能夠活着,全靠梁教坊使陳俊、内園使儲德源的幫助,希望求得兩個州封給他們,來報答他們的恩情。
”後唐莊宗答應了他的請求。
郭崇韬說:“與陛下共同奪取天下的人,都是英雄豪傑、勇敢忠誠的人。
如今大功剛剛告成,他們還沒有一個人得到封賞,卻先任命伶人為刺史,恐怕要失掉天下人心。
”因此,周匝的建議沒有得到實行。
一年後,伶人多次提起這件事,後唐莊宗對郭崇韬說:“我已經答應周匝,你所講的雖然正确,但還應為我将就執行。
”因此有這個任命。
當時親軍中有人身經百戰還沒有得到刺史,他們都無不憤怒歎息。
後唐莊宗下诏,各州鎮不得擅自修築城壘,并要拆毀原來的防禦設施。
唐主以潞州叛,故有是诏。
右谏議大夫薛昭文上疏曰:“今諸道僭竊者尚多,征伐之謀,未可遽息。
又士卒久從征伐,賞給未豐,宜加頒赉。
又河南諸軍皆梁之精銳,恐僭竊之國潛以厚利誘之,宜加收撫。
又戶口流亡者,且寬徭薄賦,以安集之。
又土木不急之役,宜加裁省。
又擇隙地牧馬,勿使踐京畿民田。
”皆不從。
契丹寇幽州。
唐以李繼為鳳翔節度使。
唐以曹義金為歸義節度使。
時瓜、沙與吐蕃雜居,義金遣使間道入貢,故命之。
唐讨潞州,平之。
李嗣源軍前鋒至潞州,日已暝。
張廷蘊帥麾下壯士坎城而上,即斬關延諸軍入。
比明,嗣源、紹榮至,城已下矣,嗣源等不悅。
六月,磔楊立。
唐主以潞州城池高深,悉夷之。
六月,唐以李嗣源為蕃漢馬步總管。
秋七月,唐發兵塞決河。
梁所決河連年為曹、濮患,命将軍婁繼英督汴、滑兵塞之。
未幾,複壞。
八月,唐以孔謙為租庸使。
孔謙複短王正言于郭崇韬,又厚賂伶官,求租庸使,終不獲,意怏怏,表求解職。
唐主怒,将置于法,景進救之,得免。
會正言病風恍惚,景進又以為言,乃以謙為租庸使,孔循為副使。
循即趙殷衡也,梁亡,複其姓名。
謙自是重斂急征,以充唐主之欲,民不聊生。
賜号豐财贍國功臣。
後唐莊宗因潞州反叛,因此下了這道诏令。
右谏議大夫薛昭文上疏說:“現在各道對抗朝廷的人很多,征伐的手段不可立即停止不用。
此外,士卒長時間出征作戰,賞賜供給也不豐厚,應當增加賞賜。
又黃河以南的各軍都是過去梁國的精銳部隊,恐怕對抗朝廷的藩鎮會偷偷用厚利來引誘他們,應當加以安撫。
還有離鄉背井的人,應當減輕徭役賦稅,來安定他們。
還有,不是急需的土木勞役,應當加以減裁。
還要選擇空地放馬,不要讓馬踐踏京畿的民田。
”後唐莊宗一概不聽從。
契丹侵犯幽州。
後唐任命李繼為鳳翔節度使。
後唐任命曹義金為歸義節度使。
當時,瓜州、沙州人和吐蕃人雜居,曹義金派使者從小道進貢,所以加以任命。
後唐讨伐潞州,平定叛亂。
李嗣源軍的前鋒到達潞州時,天已經黑了。
張廷蘊率領部下壯士挖坑坎爬上城去,馬上攻破城門,迎接諸軍進城。
等至天亮,李嗣源和李紹榮趕到時,潞州城已經攻下,李嗣源等不大高興。
六月,将楊立分屍。
後唐莊宗認為潞州城高池深,命令全部鏟平。
六月,後唐任命李嗣源為蕃漢馬步總管。
秋七月,後唐征發軍隊堵住黃河決口。
後梁挖開的黃河決口連續幾年使曹州、濮州受害,于是命令将軍婁繼英督率汴州、滑州的士兵把黃河決口堵住。
但沒過多久,河堤又被沖壞了。
八月,後唐任命孔謙為租庸使。
孔謙又對郭崇韬說王正言的壞話,用厚禮賄賂伶官,想求得租庸使職,但始終沒有得到,心中很不高興,上表請求解除職務。
後唐莊宗發怒,準備依法處理他,因景進解救,才免受處分。
适值王正言中風,神志恍惚,景進又以此為由進言,于是後唐莊宗任命孔謙為租庸使,孔循為租庸副使。
孔循即趙殷衡,後梁滅亡後恢複了真實姓名。
孔謙從此橫征暴斂,來滿足後唐莊宗的欲望,弄得民不聊生。
後唐莊宗給孔謙賜号為豐财贍國功臣。
天平節度使李存霸等言:“屬州多稱直奉租庸使帖指揮公事,使司不知,有紊規程。
”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敕:“朝廷故事,制敕不下支郡,牧守不專奏陳。
今兩道所奏,乃本朝舊規;租庸所陳,是僞庭近事。
自今支郡自非進奉,皆須本道騰奏,租庸征催亦須牒觀察使。
”雖有此敕,竟不行。
唐主獵于近郊。
時唐主屢出遊獵,傷民禾稼。
洛陽令何澤遮馬谏曰:“陛下賦斂既急,今稼穑将成,複蹂踐之,使吏何以為理?民何以為生?臣願先賜死。
”唐主慰遣之。
蜀中書令王宗俦卒。
宗俦以蜀主失德,與王宗弼謀廢立,宗弼猶豫未決,宗俦憂憤而卒。
宗弼謂宋光嗣等曰:“宗俦教我殺爾曹,今日無患矣。
”光嗣輩泣謝。
宗弼子承班謂人曰:“吾家難乎免矣。
” 冬,蜀以宦者王承休為龍武指揮使。
承休請擇諸軍骁勇者,置龍武軍,給賜優異,以承休為都指揮使。
裨将安重霸以狡佞賄賂事承休,承休悅之,以為己副,舊将無不憤恥。
吳越入貢于唐。
吳越王镠複修職貢于唐,唐因梁官爵而命之。
镠厚貢獻,并賂權要,求金印玉冊。
有司言:“故事惟天子用玉,王公皆用竹冊。
”唐主曲從之。
吳王如白沙。
天平節度使李存霸等說:“所屬州官多稱他們隻按照租庸使的公文來推行公事,節度使司無從得知,有違規程。
”租庸使上奏說,近年公文照例都是直接下達。
後唐莊宗下敕:“按照朝廷舊例,敕令不下發到支郡,各州長官不能單獨上奏。
現在兩道所講的事情,都是本朝舊制;租庸使所講的,是僞梁的近事。
今後,支郡除了進奉,都必須移交本道轉奏,租庸使催征賦稅時也要向觀察使呈文。
”雖然下達了這道敕令,最終卻無人執行。
後唐莊宗在近郊打獵。
當時,後唐莊宗經常外出打獵,傷害了老百姓的莊稼。
洛陽令何澤攔住後唐莊宗的馬進谏說:“陛下征收賦稅時很緊急,現在莊稼就要成熟,又來踐踏它,讓官吏怎麼來處理政務?老百姓又靠什麼來維持生活?臣下希望皇上先賜我死。
”後唐莊宗安慰了他,并把他送走。
蜀國中書令王宗俦去世。
王宗俦認為蜀主王衍有失德行,與王宗弼謀劃把蜀主廢掉,王宗弼猶豫不決,王宗俦也因憂愁憤恨而死。
王宗弼對宋光嗣等人說:“王宗俦讓我殺掉你們,現在沒有憂患了。
”宋光嗣等人邊哭邊向王宗弼感謝。
王宗弼的兒子王承班對人說:“我家難免一場災難了。
” 冬季,蜀國任命宦官王承休為龍武指揮使。
王承休請求選擇各軍中勇敢善戰的士卒編為龍武軍,供給賞賜優于其他軍隊,蜀主王衍任命王承休為都指揮使。
副将安重霸用狡詐谄谀、賄賂的手段來侍奉王承休,王承休很喜歡他,把他任命為自己的副手,舊将們無不感到憤怒恥辱。
吳越國向後唐進貢。
吳越王錢镠恢複向後唐進貢,後唐依據他在後梁的官爵重新任命了他。
錢镠進獻了厚禮,并向權貴行賄,請求後唐發給他金印玉冊。
主管官吏說:“按照舊例,隻天子用玉冊,王公們都用竹冊。
”但後唐莊宗還是委曲順從了錢镠的要求。
吳王楊溥前往白沙。
吳王如白沙觀樓船,更命曰迎銮鎮。
徐溫來朝。
先是,溫以親吏翟虔為門使,使察王起居,防制甚急。
至是,王對溫名雨為水,溫請其故,王曰:“翟虔父名,吾諱之熟矣。
”因以虔無禮告,溫頓首謝,請斬之。
王曰:“遠徙可也。
”乃徙撫州。
唐主獵于伊阙。
唐主獵于伊阙,命從官拜梁太祖墓。
涉曆山險,連日不止,或夜合圍,士卒墜崖谷,死傷甚衆。
蜀遣使如唐,罷北邊兵。
十二月,蜀複以張格同平章事。
初,格之得罪,中書吏王魯柔乘危窘之。
及再為相,杖殺之。
許寂謂人曰:“張公才高而識淺,戮一魯柔,他人誰敢自保?此取禍之端也。
” 契丹寇蔚州,唐遣李嗣源禦之。
唐主及後如河南尹張全義第。
全義大陳貢獻,酒酣,皇後奏:“妾幼失父母,請父事全義。
”唐主許之。
全義惶恐固辭,強之,竟受後拜,複貢獻謝恩。
明日,後命翰林學士趙鳳草書謝全義,鳳奏:“自古無天下之母拜人臣為父者。
”唐主嘉其直,然卒行之。
蜀以王承休為天雄節度使。
唐僖、昭之世,宦官雖盛,未嘗有建節者。
承休言于蜀主曰:“秦州多美婦人,請為陛下采擇以獻。
”蜀主許之,故 吳王到白沙觀看疊層的大船,下令把白沙改名為迎銮鎮。
徐溫來朝見吳王。
此前,徐溫讓親信官吏翟虔擔任門使,讓他觀察吳王的起居,翟虔防衛限制吳王很嚴格。
到這時,吳王對徐溫說“雨”字時總要改為“水”字,徐溫問其中的緣故,吳王說:“這是翟虔父親的名字,我對這個字避諱慣了。
”順便将翟虔無禮的事告訴了徐溫,徐溫磕頭認罪,請求把翟虔殺了。
吳王說:“把他遷徙到很遠的地方就可以了。
”于是把翟虔遷徙到撫州。
後唐莊宗到伊阙打獵。
後唐莊宗到伊阙打獵,命令随從官吏谒拜後梁太祖的墳墓。
他們爬山涉險,連日不停,有時在夜裡合圍野獸,士卒掉下懸崖深谷,死傷了很多士卒。
蜀國派使者來到後唐,撤去北邊的邊防軍隊。
十二月,蜀國又任命張格為同平章事。
當初,張格獲罪時,中書省吏員王魯柔乘他危難時刁難他。
等張格再次出任宰相時,用杖打死了王魯柔。
許寂對人說:“張公才能雖然高,但見識短淺,殺死一個王魯柔,其他人誰能确保自己安全?這是他自取禍難的開始。
” 契丹侵犯蔚州,後唐派李嗣源前往抵禦。
後唐莊宗及皇後前往河南尹張全義家。
張全義把進獻的東西全部擺出來,酒興正濃時,皇後上奏說:“妾從小失去父母,請像對待父親一樣來事奉張全義。
”後唐莊宗答應了她的請求。
張全義惶恐不安,一再推辭,皇後堅持讓他接受,最後接受了皇後的拜禮,于是又進獻貢品謝恩。
第二天,皇後命翰林學士趙鳳寫信感謝張全義,趙鳳上奏說:“自古沒有作為天下之母的皇後拜大臣作父親的。
”後唐莊宗表揚了他的耿直,但最終還是按皇後的意思辦了。
蜀國任命王承休為天雄節度使。
唐朝僖宗、昭宗在位年間,宦官勢力雖然十分強盛,但沒人擔任過節度使。
王承休對蜀主王衍說:“秦州的美女特别多,請讓我為陛下挑選一些進獻給您。
”蜀主答應了他的請求,因此 有是命。
又以徐延瓊為内外都指揮使。
延瓊以外戚居舊将之右,衆皆不平。
己酉(925) 後唐同光三年。
蜀鹹康元,漢白龍元年。
是歲,凡四國四鎮。
春正月,唐主如興唐。
初,李嗣源北征,過興唐,庫有供禦細铠,嗣源牒副留守張憲取五百領,憲以軍興,不暇奏而給之。
至是,唐主怒,罰憲俸一月,令自往取。
又以義武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場。
憲以場有即位壇,不可毀,請更辟場于宮西。
數日未成,唐主命毀即位壇。
憲謂郭崇韬曰:“此壇,主上受命之地,若之何毀之?”崇韬從容言之,唐主立命兩虞候毀之。
憲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 二月,唐以李嗣源為成德節度使。
唐主以契丹為憂,與郭崇韬謀,以宿将零落殆盡,欲徙嗣源鎮真定,崇韬深以為便。
時崇韬領真定,唐主欲徙崇韬汴州,崇韬辭曰:“臣富貴極矣,何必更領藩方?且群臣或經百戰,所得不過一州。
臣無汗馬之勞,緻位至此,常不自安。
今因委任勳賢,使臣得解旄節,乃大願也。
且汴州沖要富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攝職,何異空城?非所以固國基也。
”唐主曰:“卿為朕畫策,保固河津,直趨大梁,成朕帝業,豈百戰之功可比乎?”崇韬固辭,乃許之。
有這項任命。
蜀主又任命徐延瓊為内外都指揮使。
徐延瓊以外戚的身份位居舊将領之上,大家都感到不滿。
己酉(925) 後唐同光三年。
前蜀鹹康元年,南漢白龍元年。
這一年,共四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後唐莊宗來到興唐。
當初,李嗣源北征,路過興唐,武庫中有進奉皇上的精細铠甲,李嗣源向副留守張憲行文提取五百件,張憲因戰事興起,來不及上奏,就給了李嗣源。
到這時,後唐莊宗很生氣,罰了張憲一個月的俸祿,命令他親自去取回來。
後唐莊宗又因義武節度使王都即将來朝拜,打算開辟一塊球場。
張憲認為場内有即位壇,不能毀掉,請求在宮西另辟球場。
幾天過去了,球場還沒有修成,後唐莊宗命令毀掉即位壇。
張憲對郭崇韬說:“這個壇是主上接受天命的地方,怎能把它毀掉呢?”郭崇韬乘閑暇時告訴了後唐莊宗,後唐莊宗馬上命令馬軍虞候和步軍虞候把壇毀掉。
張憲私下對郭崇韬說:“忘記天命,背棄根本,沒有比這更不吉利的事了。
” 二月,後唐任命李嗣源為成德節度使。
後唐莊宗為契丹人的入侵擔憂,于是和郭崇韬謀劃,認為老将差不多都不在了,打算調李嗣源鎮守真定,郭崇韬認為是很适宜的。
當時郭崇韬兼管真定,後唐莊宗想調郭崇韬鎮守汴州,郭崇韬推辭說:“我富貴到了頂點,何必再兼管藩鎮呢?況且群臣中有的身經百戰,得到的不過是一州官。
我無汗馬功勞,職位這麼高,經常感到不安。
現在通過委任功臣賢人,讓我解脫藩鎮的職務,是我最大的心願。
況且汴州是個要害的地方,經濟富庶人口衆多,我既然不到治所去,隻能讓别人代為管理,這和空城有什麼兩樣呢?這不是鞏固國家根基的辦法。
”後唐莊宗說:“你為朕出謀劃策,保住黃河的渡口,直搗大梁,成全了朕的帝業,難道身經百戰的功勞能和這相比嗎?”郭崇韬堅決推辭,後唐莊宗才答應了他的請求。
漢遣使如唐。
漢主聞唐滅梁而懼,遣宮苑使何詞入貢觇強弱。
詞還,言唐主驕淫無政,不足畏也。
漢主大悅,遂不複通。
三月,唐黜李從珂為突騎指揮使。
唐主性剛好勝,不欲權在臣下,信伶宦之讒,頗疏忌宿将。
李嗣源家在太原,表從珂為北京内牙指揮使,以便其家。
唐主怒,黜從珂為突騎指揮使,帥數百人戍石門鎮。
嗣源憂恐,求朝,不許。
郭崇韬亦忌之,私謂人曰:“總管令公非久為人下者,皇家子弟皆不及也。
”密勸唐主罷其兵權,因而除之,不從。
唐遣使采民女入後宮。
唐宦者欲增廣嫔禦,詐言宮中夜見鬼物,因言:“鹹通、乾符時,六宮不減萬人,今掖庭空虛,故鬼物遊之耳。
”唐主乃命宦者王允平、伶人景進采擇民女三千餘人,以充後庭。
唐複以洛陽為東都,興唐為邺都。
夏四月朔,日食。
大旱。
初,五台僧誠惠自言能降伏天龍,命風召雨。
唐主親帥後妃拜之,誠惠安坐不起,群臣莫敢不拜,獨郭崇韬不拜。
會大旱,迎至洛陽,使祈雨,數旬不雨。
或謂誠惠:“官以師祈雨無驗,将焚之。
”誠惠逃去,慚懼而死。
五月,唐太妃劉氏卒。
太後自與太妃别,常忽忽不樂,太妃亦邑邑成疾。
太後欲自往省之,唐主以天暑道遠,苦谏,久之乃止。
及卒, 南漢派使者出使後唐。
南漢主劉岩聽說後唐消滅後梁而恐懼,便派宮苑使何詞來朝進貢,并偵察後唐的強弱。
何詞返回後,說後唐莊宗驕縱荒淫,理政無方,不必害怕。
南漢主非常高興,就不再和後唐交往。
三月,後唐貶李從珂為突騎指揮使。
後唐莊宗性情剛愎好勝,不願意把大權歸屬臣下,他聽信伶人宦官的讒言,對老将領頗為疏遠猜忌。
李嗣源家在太原,上表請求任李從珂為北京内牙指揮使,以便于照顧家裡。
後唐莊宗很不高興,貶李從珂為突騎指揮使,讓他率領幾百人戍守石門鎮。
李嗣源又擔憂又害怕,請求朝見,後唐莊宗沒有答應。
郭崇韬也忌憚李嗣源,私下對人說:“總管令公李嗣源不是久居人下的人,皇家子弟都不如他。
”又偷偷勸後唐莊宗罷免李嗣源的軍權,趁機把李嗣源除掉,後唐莊宗沒有聽從郭崇韬的意見。
後唐派使者到民間挑選美女送入後宮。
後唐的宦官想擴充侍妾和宮女,詐稱宮中夜裡發現鬼物,因此就說:“鹹通、乾符時六宮的宮女不下一萬人,現在後宮空虛,所以鬼物出來遊玩。
”于是後唐莊宗命令宦官王允平、伶人景進挑選了三千多民女,來充實後宮。
後唐再次以洛陽為東都,以興唐為邺都。
夏四月初一,發生日食。
發生大旱災。
當初,五台山僧人誠惠說他能制服天上的龍,呼風喚雨。
後唐莊宗親自領後妃去拜見他,誠惠安坐在那裡沒有起身,群臣沒有敢不跪拜的,隻有郭崇韬不跪拜。
當時正值天氣大旱,後唐莊宗把誠惠迎接到洛陽,請他祈雨,結果幾十天也沒有下雨。
有人對誠惠說:“皇上請大師你來祈雨,結果沒有效應,準備燒死你。
”誠惠聽後逃跑,因慚愧害怕而死。
五月,後唐太妃劉氏去世。
曹太後自從和劉太妃分别後,常恍恍惚惚不高興,劉太妃也悶悶不樂得了病。
曹太後想親自去看望她,後唐莊宗因天熱路遠,苦勸她不要去,好長時間才勸住了曹太後。
等到劉太妃去世, 太後悲哀不食者累日,自是得疾。
六月,雨。
春夏大旱,至是始雨,遂連雨七十五日始霁,百川皆溢。
唐主作清暑樓。
唐主苦溽暑,宦者因言:“長安全盛時,宮中樓觀以百數,今日官家曾無避暑之所。
”唐主乃命王允平别建一樓,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為孔謙論用度不足,恐陛下雖欲營繕,終不可得。
”唐主曰:“吾自用内府錢,無關經費。
”然猶慮崇韬谏,遣中使語之曰:“今歲盛暑異常,朕昔在河上,行營卑濕,被甲乘馬,親當矢石,猶無此暑。
今居深宮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對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敵未滅,深念仇恥,雖有盛暑,不介聖懷。
今外患已除,海内賓服,故雖珍台閑館,猶覺郁蒸也。
陛下倘不忘艱難之時,則暑氣自消矣。
”唐主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無異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熱也。
”唐主卒命允平營樓,日役萬人,所費巨萬。
崇韬谏曰:“今兩河水旱,軍食不充,願且息役,以俟豐年。
”不聽。
吳鎮海判官陳彥謙卒。
彥謙有疾,徐知诰恐其遺言及繼嗣事,遺之醫藥金帛相屬。
彥謙臨終,密留書遺徐溫,請以所生子為嗣。
秋七月,唐太後曹氏殂。
唐主哀毀,五日方食。
八月,唐主殺其河南令羅貫。
曹太後悲痛得幾天吃不下飯,從此也得了病。
六月,天下了雨。
春季、夏季都大旱,到這時才開始下雨,連續下了七十五天才放晴,所有江河都洪水泛濫。
後唐莊宗修建清暑樓。
後唐莊宗受不了盛夏濕熱的氣候,宦官因此對後唐莊宗說:“長安全盛時期,宮中樓觀上百座,如今聖上竟沒有個避暑的地方。
”後唐莊宗于是命令王允平另外修建一座樓,宦官說:“郭崇韬經常愁眉不展,是因為孔謙常說費用不足,隻怕陛下雖然想修建樓觀,但最後還是建不成。
”後唐莊宗說:“我自己用的是内府的錢,和國家經費無關。
”但還擔心郭崇韬勸阻,于是派中使對郭崇韬說:“今年天氣異常炎熱,朕過去在黃河邊,行營低下潮濕,穿着铠甲騎着馬,親自抵擋箭石,也沒有這麼熱。
現在深居宮中,卻難以度過這個暑天,怎麼辦呢?”郭崇韬回答說:“陛下過去在黃河邊時,強敵還沒消滅,深深思考的是報仇雪恥,即使有酷暑,也不在意。
現在外患已經消除,四海之内都已臣服,所以雖然有珍貴的高台和空閑的館所,仍然覺得悶熱。
陛下倘若沒有忘記艱難的時候,酷熱就會自然消除。
”後唐莊宗聽後沉默不語,宦官說:“郭崇韬的宅第和皇宮沒有兩樣,因此他不理解聖上的暑熱。
”後唐莊宗最終還是命令王允平修建樓觀,每天用人一萬多,耗費的錢财十分巨大。
郭崇韬進谏說:“今年黃河以南天氣幹旱,軍隊糧食不足,希望暫且停止修建,等豐年時動工。
”後唐莊宗沒有聽從他的規勸。
吳國鎮海判官陳彥謙去世。
陳彥謙身體有病,徐知诰怕他留下遺言談及繼嗣的事,于是不斷地送給他藥品和金銀絲帛。
陳彥謙臨終時偷偷留下遺書,送給徐溫,請求徐溫立親生兒子為繼承人。
秋七月,後唐太後曹氏去世。
後唐莊宗異常悲痛,毀傷其身,五天後才吃飯。
八月,後唐莊宗殺死河南令羅貫。
貫性強直,為郭崇韬所知,用為河南令。
為政不避權豪,伶宦請托,一不報,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齒。
張全義亦惡之,遣婢訴于劉後,後與伶宦共毀之,唐主含怒未發。
會往視坤陵,道濘橋壞,怒,下貫獄。
明日,傳诏殺之。
崇韬谏曰:“貫法不至死。
”唐主怒曰:“太後靈駕将發,天子朝夕往來,橋道不修,卿言無罪,是黨也。
”崇韬曰:“陛下以萬乘之尊,怒一縣
”最終還是派他去了。
後唐削減文武官員。
中書上奏認為,國家的财用還不夠充實,請求酌量留下三省、各寺、各監官員,其餘的機構一律撤銷。
後唐莊宗聽從了這些意見,但官員們多有歎息埋怨。
後唐撤銷北都,改稱成德軍,把後梁的東京改稱宣武軍,把宋州改稱歸德軍。
後梁任命趙光胤、韋說為同平章事,豆盧革判租庸使,兼任鹽鐵轉運使。
有人議論認為,郭崇韬不了解朝廷典章舊制,應當用前朝名家來輔佐他。
有人推薦禮部尚書薛廷珪、太子少保李琪,他們都是宿儒,有文才。
郭崇韬上奏說薛廷珪華而不實,沒有做宰相的本事;而李琪險詐,沒有士大夫的風範;尚書左丞趙光胤廉潔正直,有做宰相的才略;豆盧革推薦禮部侍郎韋說,說他熟習朝廷典章制度,因此有這些任命。
趙光胤是趙光逢的弟弟,他性格輕率,喜歡自誇。
韋說隻是恭謹持重,遵守常法罷了。
趙光逢在後梁罷相後,關起門來不和賓客交往,趙光胤經常前去看望他,談話中涉及政事。
有一天,趙光逢在他的門上寫上:“請不要談中書省的事。
”孔謙對張憲的公正很害怕,他想專任租庸使,于是向郭崇韬進言,請他上奏任命張憲為東京副留守。
郭崇韬又上奏,讓豆盧革判租庸使,兼任諸道鹽鐵轉運使,孔謙更加失望。
唐荊南節度使高季興入朝。
高季昌避唐朝諱,更名季興,欲自入朝,梁震曰:“唐有吞天下之志,嚴兵守險,猶恐不自保,況數千裡入朝乎?且公朱氏舊将,安知彼不以仇敵相遇矣?”季興不從,遂入朝。
唐主待之甚厚,從容問曰:“朕欲用兵于吳、蜀,二國何先?”季興以蜀道險難取,乃對曰:“吳地薄民貧,克之無益,不如先伐蜀。
蜀土富饒,主荒民怨,伐之必克。
克蜀之後,順流而下,取吳如反掌耳。
”唐主曰:“善。
” 唐複以長安為西京京兆府。
十二月,唐遷都洛陽。
從張全義之請也。
唐複行舊律令。
禦史台奏:“朱溫删改本朝律令格式,悉收舊本焚之。
聞定州敕庫所藏具在,乞下本道錄進。
”從之。
唐李繼韬入朝,赦之,尋伏誅。
李繼韬憂懼,欲走契丹,會有诏征詣阙。
繼韬母楊氏善蓄财,家資百萬,乃與偕行,赍銀四十萬兩,他貨稱是,大布賂遺。
伶宦争為之言曰:“繼韬初無邪謀,為奸人所惑耳。
嗣昭親賢,不可無後。
”楊氏入宮泣請,又求哀于劉夫人。
唐主釋之,寵待如故。
繼韬不自安,潛遺弟繼遠書,教軍士縱火,冀複遣己撫安之。
事洩,被誅,并斬繼遠。
後唐荊南節度使高季光入朝拜見後唐莊宗。
高季昌為避唐朝諱,改名高季興,想親自入朝拜見後唐莊宗,梁震說:“唐有吞并天下的志向,整頓軍隊把守險要的地方,還怕不能自保,何況到數千裡外入朝拜見呢?而且你是朱氏的舊部,怎麼能知道他們不把你當仇敵對待呢?”高季興沒有聽從他的意見,于是入朝拜見後唐莊宗。
後唐莊宗對待他很好,從容地問他:“我計劃向吳國和蜀國發動進攻,這兩個國家先打哪個呢?”高季興認為蜀國道路險阻,難以奪取,于是回答說:“吳國地薄民窮,奪取它得不到什麼利益,不如先讨伐蜀國。
蜀國土地富饒,再加上蜀主荒淫,百姓們都怨恨他,攻打它一定會取得勝利。
攻下蜀國之後順流而下,再奪取吳國,就易如反掌了。
”後唐莊宗說:“說得很好。
” 後唐恢複将長安設為西京京兆府。
十二月,後唐遷都到洛陽。
這是聽從了張全義的請求。
後唐恢複施行唐朝的舊律令。
禦史台上奏說:“朱溫删改本朝的律令格式,把舊日律令全部收回燒毀。
聽說定州國庫裡的藏本還完整保存,請求下令定州,讓他們抄錄一份呈上。
”後唐莊宗聽從了他們的意見。
後唐李繼韬進京朝見,後唐莊宗赦免了他的罪過,不久又将他殺掉。
李繼韬又擔憂又害怕,想逃往契丹,正好後唐莊宗下诏讓他到朝廷。
李繼韬的母親楊氏善于積蓄财産,家産百萬,于是和李繼韬一起前往,帶去四十萬兩銀子,其他财物與此相當,他們大肆進行賄賂。
伶人宦官争着為他們說好話,說:“李繼韬當初沒有邪惡的陰謀,隻是被奸人迷惑。
李嗣昭是宗親又賢能,不能讓他無後。
”楊氏也親自進宮哭着請求,又向劉夫人求情。
後唐莊宗赦免了李繼韬,對他寵愛如故。
後來李繼韬感到不安,偷偷派人送信給弟弟李繼遠,讓士卒在軍營放火,希望後唐莊宗再派他回去安撫士卒。
事情敗露後,李繼韬被殺,同時也殺了李繼遠。
吳複遣使如唐。
吳複遣盧使唐,嚴可求預料所問,教應對。
既至,皆如所料。
還言唐主荒于遊畋,啬财拒谏,内外皆怨。
高季興還鎮。
季興在洛陽,唐主左右伶宦求貨無厭,季興忿之。
唐主欲留季興,郭崇韬谏曰:“陛下新得天下,諸侯不過遣子弟将佐入貢,惟高季興身自入朝,當褒賞以勸來者。
乃羁留不遣,棄信虧義,沮四海之心,非計也。
”乃遣之。
季興倍道而去,至江陵,握梁震手曰:“不用君言,幾不免虎口。
”又謂将佐曰:“新朝百戰方得河南,乃對功臣舉手雲:&lsquo吾于十指上得天下。
&rsquo矜伐如此,則他人皆無功矣,其誰不解體?又荒于禽色,何能久長?吾無憂矣。
”乃繕城積粟,招納梁舊兵,為戰守之備。
甲申(924) 後唐同光二年。
是歲,岐降後唐,凡四國四鎮。
春正月,契丹寇幽州。
岐王茂貞遣使入貢于唐。
茂貞聞唐主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繼入貢,上表稱臣。
唐主以其前朝耆舊,特加優禮,賜诏不名。
唐複以宦官為内諸司使及諸道監軍。
敕内官不應居外,并遣詣阙。
至者殆千人,皆給贍優厚,以為腹心。
内諸司使,自天祐以來,以士人代之,至是複用宦者,浸幹政事。
既而複置諸道監軍,陵忽主帥,怙勢争權,由是藩鎮皆憤怒。
吳國又派使者來到後唐。
吳國又派遣盧出使後唐,嚴可求預料到後唐會問什麼,教盧怎樣回答。
盧到達後唐後,完全如嚴可求所料。
盧回來說,後唐莊宗整天遊玩打獵,又吝啬财物,拒絕勸谏,内外怨恨。
高季興回到本鎮。
高季興在洛陽時,後唐莊宗的左右伶人宦官貪得無厭地向他索取财物,高季興十分憎恨他們。
後唐莊宗打算留下高季興,郭崇韬勸谏說:“陛下剛取得天下,諸侯不過派子弟或将佐來進貢,隻有高季興親自進京朝見,應當表揚獎勵他,以此來勸勉諸侯來朝。
反而把他扣留,不予遣返,背信棄義,使天下灰心失望,不是好計策。
”于是後唐莊宗讓高季興回去。
高季興離開時日夜兼程,到江陵後,握着梁震的手說:“沒聽你的話,差點兒逃不出虎口。
”又對将佐說:“新朝曆經百戰才得到黃河以南地區,卻舉起手來對功臣說:&lsquo我靠我十個指頭奪得天下。
&rsquo如此居功自誇,等于說别人都沒有功勞,誰不離心離德?皇上還迷戀打獵和女色,怎能長久治理天下呢?我沒有什麼擔憂的。
”于是修繕城池,積蓄糧食,招納原來後梁的舊兵,做攻守的準備。
甲申(924) 後唐同光二年。
這一年,岐國投降後唐,共四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契丹入侵幽州。
岐王李茂貞派使者向後唐進貢。
李茂貞聽說後唐莊宗進入洛陽,内心感到不安,于是派兒子李繼向後唐進貢,上表稱臣。
後唐莊宗認為他是前朝老臣,于是特加優待禮遇,賞賜诏書中不稱其名。
後唐又以宦官為内諸司使及諸道監軍。
後唐莊宗下令宦官不應當在外面居留,一律遣送回朝廷。
回京的宦官有近一千人,都給予優厚的待遇,視為心腹。
自天祐以來,内宮各司使都由士人擔任,到這時,又任用宦官,宦官漸漸幹預政事。
不久又設置各道監軍,他們淩駕在主帥之上,依仗勢力争權奪利,因此各藩鎮無不憤怒。
唐以王正言為租庸使。
孔謙複言于郭崇韬曰:“首座相公事繁第遠,簿書留滞,宜更圖之。
”豆盧革嘗以手書便省庫錢數十萬,謙以示崇韬。
革懼,奏請崇韬專判租庸。
崇韬固辭,請複用張憲。
謙彌失望,言于革曰:“錢谷細事,魏都根本,興唐尹王正言操守有餘,智力不足,使之居朝廷,猶愈于專委方面也。
”革言于崇韬,乃留張憲于東京,以正言為租庸使。
正言昏懦,謙利其易制故也。
尋敕三司并隸租庸使。
唐太後至洛陽。
唐主遣存渥、繼岌迎太後、太妃于晉陽,太妃曰:“陵廟在此,若相與俱行,歲時何人奉祀?”遂留不來,太後至洛陽。
二月,唐主祀南郊,大赦。
孔謙欲聚斂以求媚,凡赦文所蠲者,謙複征之。
自是每有诏令,人皆不信,百姓愁怨。
郭崇韬頗受饋遺,所親谏之,崇韬曰:“吾祿賜巨萬,豈藉外财?但以僞梁之季,賄賂成風,今河南藩鎮,皆梁之舊臣,主上之仇雠也。
若拒其意,能無懼乎?吾特為國家藏之私室耳。
”及将祀南郊,崇韬獻錢十萬缗。
先是,宦官勸唐主分天下财賦為内外府,州縣上供者入外府充經費,方鎮貢獻者入内府充宴賜。
于是外府常虛竭無餘,而内府山積。
及是,乏勞軍錢,崇韬言于上曰:“臣已傾家所有以助大禮,願陛下亦出内府之财,以賜有司。
”唐主默然久之,曰:“晉陽自有儲積,可令租庸辇 後唐任命王正言為租庸使。
孔謙又對郭崇韬說:“首座相公公務繁忙,住的地方離朝廷很遠,簿冊積壓,應當另外選擇人來擔任此職。
”豆盧革曾經親手寫借條向省庫借錢數十萬,孔謙拿着豆盧革的借條讓郭崇韬看。
豆盧革感到害怕,上奏請求郭崇韬專管租庸事務。
郭崇韬堅決辭讓,請求重新起用張憲。
孔謙更加失望,于是對豆盧革說:“錢谷是小事,魏都是根本,興唐尹王正言品行有餘,但才能不足,讓他在朝廷任職,比專門委任他擔任地方長官要好些。
”豆盧革把這些話告訴了郭崇韬,于是把張憲留在東京,任命王正言為租庸使。
這是因為王正言糊塗軟弱,孔謙貪圖他容易被控制。
不久,後唐莊宗下敕:鹽鐵、度支、戶部三司一并隸屬于租庸使管轄。
後唐太後到達洛陽。
後唐莊宗派李存渥、李繼岌到晉陽迎接曹太後、劉太妃。
劉太妃說:“祖宗的陵廟在這裡,如果我們一起都去,每年祭祀時誰來侍奉祖宗?”于是她留下來,曹太後到了洛陽。
二月,後唐莊宗在南郊祭天,大赦天下。
孔謙打算搜刮民财來讨好後唐莊宗,凡是赦文中規定免除征收的,孔謙仍然征收。
從此,每當有诏令公布,人們都不相信,百姓憂愁怨恨。
郭崇韬收受很多饋贈,親信加以勸阻,郭崇韬說:“我的俸祿和賞賜就有巨萬,怎能搜刮外财呢?隻是因為梁朝末年,賄賂成風,現在黃河以南地區的藩鎮官吏都是原來僞梁的舊臣,都是皇上的仇人。
如果拒絕他們,他們的心裡能不害怕嗎,我隻是為國家先收藏在我的家裡罷了。
”等到後唐莊宗将要到南郊祭天時,郭崇韬貢獻出錢十萬缗。
此前,宦官勸後唐莊宗把國家的财賦分為内外二府,州縣向上貢獻的入外府,充當國家經費;方鎮貢獻的入内府,供皇帝宴席賞賜。
這樣,外府經常花得一點不剩,而内府的錢财卻堆積如山。
到這時,缺乏犒勞軍隊的費用,郭崇韬對後唐莊宗說:“我已經把所有家産拿出來資助郊祀大禮,希望陛下也從内府拿出一些錢财來賜給有關官員。
”後唐莊宗沉默了好久才說:“晉陽自有積蓄,可以讓租庸使用車 取。
”于是軍士皆不滿望,始怨恨,有離心矣。
唐以李茂貞為秦王。
唐立夫人劉氏為後。
郭崇韬位兼将相,權侔人主。
性剛急,遇事辄發,嬖幸僥求,多所摧抑。
宦官朝夕短之,崇韬扼腕不能制,豆盧革、韋說嘗問之曰:“汾陽王本太原人,公世家雁門,豈其枝派邪?”崇韬因曰:“嘗聞先人言,上距汾陽四世耳。
”革曰:“然則固從祖也。
”崇韬由是以膏粱自處,多甄别流品,引拔浮華,鄙棄勳舊。
由是嬖幸疾之于内,勳舊怨之于外。
崇韬郁郁不得志,與所親謀赴本鎮以避之,其人曰:“不可。
蛟龍失水,蝼蟻足以制之。
”先是,唐主欲以劉夫人為皇後,而有正妃韓夫人在,太後素惡劉夫人,崇韬亦屢谏,唐主以是不果。
于是所親說崇韬曰:“公若請立劉夫人為皇後,則伶宦輩不能為患矣。
”崇韬從之,與宰相帥百官共奏請立之。
後生于寒微,其父以醫蔔為業。
後幼被掠,得入宮,性狡悍淫妒。
從唐主在魏,父聞其貴,詣魏上谒。
時後方與諸夫人争寵,以門地相高,恥之,怒曰:“妾去鄉時,父不幸死亂兵,妾哭而去,今何物田舍翁敢至此?”命笞之宮門。
又專務蓄财,薪蘇果茹皆販鬻之。
至是,四方貢獻皆分為二,一上天子,一上中宮。
以是寶貨山積,惟用寫佛經,施尼師而已。
是時皇太後诰、皇後教,與制敕交行于藩鎮,奉之如一。
勳臣畏伶官之讒,皆不自安。
李嗣源求解兵柄,不許。
三月,蜀主宴近臣于怡神亭。
去拉。
”因此,将士很不滿意,開始怨恨,産生叛離的想法。
後唐任命李茂貞為秦王。
後唐立劉夫人為皇後。
郭崇韬位兼将相,其權力和皇帝接近。
他的性情剛烈急躁,遇事容易發脾氣,受寵的人僥幸鑽營,多被他壓制下去。
宦官每天早晚都說他的壞話,郭崇韬憤慨不已,卻無法制止他們,豆盧革、韋說曾經問他說:“汾陽王郭子儀本是太原人,您世代家住雁門,難道是他的支脈嗎?”郭崇韬回答說:“曾聽先人說,上距汾陽王隻有四世。
”豆盧革說:“既然如此,本是同一祖宗了。
”從此,郭崇韬認為自己出身高門,很注意辨别别人的門第,引薦提拔華而不實的人,鄙視過去有功勞的故舊。
因此,内宮有受寵的人忌恨他,外朝有過去的功臣埋怨他。
郭崇韬郁郁不得志,和他的親信商量回本鎮去躲避,親信說:“不可以,蛟龍離開水,蝼蟻都可以制服它。
”此前,後唐莊宗打算把劉夫人立為皇後,因為有正妃韓夫人在,曹太後平素又恨劉夫人,郭崇韬也多次勸說,因此後唐莊宗的想法沒有實現。
這時親信勸郭崇韬說:“您如果請求立劉夫人為皇後,伶人宦官就不能危害您了。
”郭崇韬聽從了這個建議,和宰相帶領百官一起上奏,請求立劉夫人為皇後。
劉皇後出身貧寒,他的父親以看病、占蔔為業。
劉皇後小時候被搶走,後來進入皇宮,她性情狡猾兇悍,淫邪嫉妒。
跟随後唐莊宗在魏州時,父親聽說她已顯貴,就到魏州去見她。
當時劉皇後正與各位夫人争寵,各位夫人都攀比門第,她以父親地位低賤為恥辱,生氣地說:“我離開家鄉時父親不幸死于亂兵,我哭着離去,現在是哪來的鄉巴佬敢來這裡冒充?”于是命令在宮門笞打父親。
後來她專力積蓄财物,柴草果菜都販賣來賺錢。
到這時,各地進獻來的東西都分為二份,一份送給皇上,一份送給中宮皇後。
因此她的财寶堆積如山,隻是用來抄寫佛經和施舍給尼師罷了。
這時,皇太後的诰命、皇後發的教令和皇上的制敕輪番下達藩鎮,藩鎮一律遵奉。
有功之臣怕伶官毀謗,都感到不安。
李嗣源請求解除兵權,後唐莊宗沒有答應。
三月,蜀主王衍在怡神亭宴請近侍大臣。
蜀主宴近臣,酒酣,君臣及宮人皆脫冠露髻,喧嘩自恣。
知制诰李龜祯谏曰:“君臣沉湎,不憂國政,臣恐啟北敵之謀。
”不聽。
唐封高季興為南平王。
唐以李存賢為盧龍節度使。
李存審以不得預克汴之功,感憤疾甚,表求入觐,許之。
初,唐主嘗與存賢手搏,存賢不盡其技,唐主曰:“汝能勝我,當授藩鎮。
”存賢乃仆唐主。
至是,以存賢鎮幽州,曰:“手搏之約,吾不食言矣。
” 唐诏铨司考核僞濫。
唐末喪亂,搢紳之家或以诰敕鬻于族姻,遂亂昭穆,至有舅叔拜甥侄者,選人僞濫者衆。
郭崇韬欲革其弊,請令铨司精加考核。
時南郊行事官千二百人,注官者才數十人,塗毀告身者十之九。
選人或号哭道路,或餒死逆旅。
唐遣使按視諸陵。
夏四月,唐主加尊号。
唐遣客省使李嚴如蜀。
唐遣客省使李嚴使于蜀。
嚴盛稱唐主威德,有混一天下之志,且言朱氏篡竊,諸侯曾無勤王之舉。
王宗俦請斬之,蜀主不從。
宣徽使宋光葆言:“宜選将練兵,屯戍邊鄙,積糗糧,治戰艦以待之。
”蜀主乃以光葆為梓州觀察使。
嚴之行也,唐主令市宮中珍玩,而蜀法禁錦绮珍奇不得入中國。
其粗惡者乃聽,謂之“入草物”。
嚴還以聞,唐主怒曰:“王衍甯免為入草人乎?”嚴因言“衍童荒縱,不親政務, 蜀主宴請近侍大臣,酒喝得高興後,君主、大臣以及宮人都脫掉帽子,露出發髻,喧嘩吵鬧,為所欲為。
知制诰李龜祯勸蜀主說:“君主大臣沉湎于酒,不關心國政,我擔心這樣會引起北面的敵人算計我們。
”蜀主不聽他的規勸。
後唐封高季興為南平王。
後唐任命李存賢為盧龍節度使。
李存審因沒機會在攻克汴梁時立功,感到激憤,上表請求入朝觐見,得到許可。
當初,後唐莊宗曾和李存賢空手搏擊,李存賢沒使出全部技能,後唐莊宗說:“你如果勝我,當授任你為節度使。
”李存賢于是把後唐莊宗放倒了。
到這時,後唐莊宗任命李存賢鎮守幽州,并說:“手搏之約,我沒有說話不算數。
” 後唐莊宗下诏吏部考核弄虛作假、濫竽充數的官員。
唐末衰亂以來,士大夫家有人将任官诰敕在同族或姻親中出賣,于是亂了輩分,甚至有舅舅、叔叔拜見外甥、侄子的,候選、候補的人員中弄虛作假、濫竽充數的很多。
郭崇韬想革除這種弊病,請求讓吏部嚴加考核。
當時參加南郊祭天的行事官有一千二百多人,其中正式注冊的官吏才有幾十人,塗改告身的占十分之九。
候選、候補人員有的在道路上号啕大哭,有的餓死在旅館。
後唐派使者巡視諸陵。
夏四月,後唐莊宗加尊号。
後唐派客省使李嚴出使蜀國。
後唐莊宗派客省使李嚴出使蜀國。
李嚴極力誇耀後唐莊宗的威德,有統一天下的志向,還說朱氏篡權時,諸侯竟沒有起兵救援唐王室的行動。
王宗俦請求殺死李嚴,蜀主王衍沒有聽從他的意見。
宣徽使宋光葆說:“應當選将練兵,駐守邊境,積蓄糧秣,建造戰船,以防外來侵略。
”于是蜀主任命宋光葆為梓州觀察使。
李嚴出行時,後唐莊宗讓他購買宮中需要的珍玩器物,而蜀國法律禁止珍奇物品和絲制品流入中原地區。
那些做工粗劣的可以流入中原,當地人稱為“入草物”。
李嚴回來後把這些事告訴後唐莊宗,後唐莊宗生氣地說:“王衍難道可以免為入草之人嗎?”李嚴趁機說:“王衍年幼無知,荒唐放縱,不親自處理政事, 斥遠故老,昵比小人。
其臣谄谀專恣,黩貨無厭,賢愚易位,刑賞紊亂,大兵一臨,瓦解土崩,可翹足而待也。
”唐主然之。
唐秦王李茂貞卒。
遺奏以其子繼權知軍府事。
唐澤、潞軍亂。
初,安義牙将楊立有寵于李繼韬,繼韬誅,常邑邑思亂。
會發安義兵戍涿州,立因聚噪攻城,焚掠市肆,自稱留後,表求旄節。
诏以李嗣源、李紹榮、張廷蘊讨之。
唐貸民錢。
孔謙貸民錢,使以賤估償絲,屢檄州縣督之。
知汴州盧質言:“梁趙岩為租庸使,舉貸誅斂,結怨于人。
今陛下革故鼎新,為人除害,而有司未改其所為,是趙岩複生也。
”不報。
五月,唐以伶人陳俊、儲德源為刺史。
初,胡柳之役,伶人周匝為梁所得,唐主每思之。
入汴之日,匝谒見,泣言:“臣所以得生,皆梁教坊使陳俊、内園使儲德源之力也,願乞二州以報之。
”唐主許之。
郭崇韬曰:“陛下所與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賞未及一人,而先以伶人為刺史,恐失天下心。
”以是不行。
逾年,伶人屢以為言,唐主謂崇韬曰:“吾已許周匝矣,公言雖正,然當為我屈意行之。
”故有是命。
時親軍有百戰未得刺史者,莫不憤歎。
唐诏州鎮無得修城,毀其守具。
疏遠排斥舊臣,親近小人。
他的大臣阿谀奉承,專橫跋扈,貪得無厭,賢愚颠倒,刑賞混亂,大兵一來,土崩瓦解之勢可望迅速實現。
”後唐莊宗認為他講的很對。
後唐秦王李茂貞去世。
李茂貞留下遺奏,希望任命他的兒子李繼代理軍府事務。
後唐澤州、潞州的軍隊叛亂。
當初,安義牙将楊立很受李繼韬寵愛,李繼韬被殺後,經常悶悶不樂,打算叛亂。
正巧朝廷征調安義兵戍守涿州,楊立趁機聚衆鼓噪攻城,燒掠街上的商店,自稱留後,上表請求後唐莊宗發給旌節。
後唐莊宗下诏讓李嗣源、李紹榮、張廷蘊讨伐楊立。
後唐将錢借貸給百姓。
孔謙将錢借貸給百姓,讓百姓用低價折算絲來償還貸款,屢次發文讓州縣官吏加以督促。
汴州知州盧質說:“僞梁的趙岩任租庸使,因借貸聚斂和百姓結下怨仇。
現在陛下推翻舊朝,建立新朝,為民除害,但有關官員沒有改正他們的所作所為,這就像趙岩又複活一樣。
”後唐莊宗沒有答複他。
五月,後唐任命伶人陳俊、儲德源為刺史。
當初,在胡柳阪戰役中,伶人周匝被後梁抓獲,後唐莊宗經常思念他。
到進入汴梁的那一天,周匝拜見後唐莊宗,哭着說:“我之所以能夠活着,全靠梁教坊使陳俊、内園使儲德源的幫助,希望求得兩個州封給他們,來報答他們的恩情。
”後唐莊宗答應了他的請求。
郭崇韬說:“與陛下共同奪取天下的人,都是英雄豪傑、勇敢忠誠的人。
如今大功剛剛告成,他們還沒有一個人得到封賞,卻先任命伶人為刺史,恐怕要失掉天下人心。
”因此,周匝的建議沒有得到實行。
一年後,伶人多次提起這件事,後唐莊宗對郭崇韬說:“我已經答應周匝,你所講的雖然正确,但還應為我将就執行。
”因此有這個任命。
當時親軍中有人身經百戰還沒有得到刺史,他們都無不憤怒歎息。
後唐莊宗下诏,各州鎮不得擅自修築城壘,并要拆毀原來的防禦設施。
唐主以潞州叛,故有是诏。
右谏議大夫薛昭文上疏曰:“今諸道僭竊者尚多,征伐之謀,未可遽息。
又士卒久從征伐,賞給未豐,宜加頒赉。
又河南諸軍皆梁之精銳,恐僭竊之國潛以厚利誘之,宜加收撫。
又戶口流亡者,且寬徭薄賦,以安集之。
又土木不急之役,宜加裁省。
又擇隙地牧馬,勿使踐京畿民田。
”皆不從。
契丹寇幽州。
唐以李繼為鳳翔節度使。
唐以曹義金為歸義節度使。
時瓜、沙與吐蕃雜居,義金遣使間道入貢,故命之。
唐讨潞州,平之。
李嗣源軍前鋒至潞州,日已暝。
張廷蘊帥麾下壯士坎城而上,即斬關延諸軍入。
比明,嗣源、紹榮至,城已下矣,嗣源等不悅。
六月,磔楊立。
唐主以潞州城池高深,悉夷之。
六月,唐以李嗣源為蕃漢馬步總管。
秋七月,唐發兵塞決河。
梁所決河連年為曹、濮患,命将軍婁繼英督汴、滑兵塞之。
未幾,複壞。
八月,唐以孔謙為租庸使。
孔謙複短王正言于郭崇韬,又厚賂伶官,求租庸使,終不獲,意怏怏,表求解職。
唐主怒,将置于法,景進救之,得免。
會正言病風恍惚,景進又以為言,乃以謙為租庸使,孔循為副使。
循即趙殷衡也,梁亡,複其姓名。
謙自是重斂急征,以充唐主之欲,民不聊生。
賜号豐财贍國功臣。
後唐莊宗因潞州反叛,因此下了這道诏令。
右谏議大夫薛昭文上疏說:“現在各道對抗朝廷的人很多,征伐的手段不可立即停止不用。
此外,士卒長時間出征作戰,賞賜供給也不豐厚,應當增加賞賜。
又黃河以南的各軍都是過去梁國的精銳部隊,恐怕對抗朝廷的藩鎮會偷偷用厚利來引誘他們,應當加以安撫。
還有離鄉背井的人,應當減輕徭役賦稅,來安定他們。
還有,不是急需的土木勞役,應當加以減裁。
還要選擇空地放馬,不要讓馬踐踏京畿的民田。
”後唐莊宗一概不聽從。
契丹侵犯幽州。
後唐任命李繼為鳳翔節度使。
後唐任命曹義金為歸義節度使。
當時,瓜州、沙州人和吐蕃人雜居,曹義金派使者從小道進貢,所以加以任命。
後唐讨伐潞州,平定叛亂。
李嗣源軍的前鋒到達潞州時,天已經黑了。
張廷蘊率領部下壯士挖坑坎爬上城去,馬上攻破城門,迎接諸軍進城。
等至天亮,李嗣源和李紹榮趕到時,潞州城已經攻下,李嗣源等不大高興。
六月,将楊立分屍。
後唐莊宗認為潞州城高池深,命令全部鏟平。
六月,後唐任命李嗣源為蕃漢馬步總管。
秋七月,後唐征發軍隊堵住黃河決口。
後梁挖開的黃河決口連續幾年使曹州、濮州受害,于是命令将軍婁繼英督率汴州、滑州的士兵把黃河決口堵住。
但沒過多久,河堤又被沖壞了。
八月,後唐任命孔謙為租庸使。
孔謙又對郭崇韬說王正言的壞話,用厚禮賄賂伶官,想求得租庸使職,但始終沒有得到,心中很不高興,上表請求解除職務。
後唐莊宗發怒,準備依法處理他,因景進解救,才免受處分。
适值王正言中風,神志恍惚,景進又以此為由進言,于是後唐莊宗任命孔謙為租庸使,孔循為租庸副使。
孔循即趙殷衡,後梁滅亡後恢複了真實姓名。
孔謙從此橫征暴斂,來滿足後唐莊宗的欲望,弄得民不聊生。
後唐莊宗給孔謙賜号為豐财贍國功臣。
天平節度使李存霸等言:“屬州多稱直奉租庸使帖指揮公事,使司不知,有紊規程。
”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敕:“朝廷故事,制敕不下支郡,牧守不專奏陳。
今兩道所奏,乃本朝舊規;租庸所陳,是僞庭近事。
自今支郡自非進奉,皆須本道騰奏,租庸征催亦須牒觀察使。
”雖有此敕,竟不行。
唐主獵于近郊。
時唐主屢出遊獵,傷民禾稼。
洛陽令何澤遮馬谏曰:“陛下賦斂既急,今稼穑将成,複蹂踐之,使吏何以為理?民何以為生?臣願先賜死。
”唐主慰遣之。
蜀中書令王宗俦卒。
宗俦以蜀主失德,與王宗弼謀廢立,宗弼猶豫未決,宗俦憂憤而卒。
宗弼謂宋光嗣等曰:“宗俦教我殺爾曹,今日無患矣。
”光嗣輩泣謝。
宗弼子承班謂人曰:“吾家難乎免矣。
” 冬,蜀以宦者王承休為龍武指揮使。
承休請擇諸軍骁勇者,置龍武軍,給賜優異,以承休為都指揮使。
裨将安重霸以狡佞賄賂事承休,承休悅之,以為己副,舊将無不憤恥。
吳越入貢于唐。
吳越王镠複修職貢于唐,唐因梁官爵而命之。
镠厚貢獻,并賂權要,求金印玉冊。
有司言:“故事惟天子用玉,王公皆用竹冊。
”唐主曲從之。
吳王如白沙。
天平節度使李存霸等說:“所屬州官多稱他們隻按照租庸使的公文來推行公事,節度使司無從得知,有違規程。
”租庸使上奏說,近年公文照例都是直接下達。
後唐莊宗下敕:“按照朝廷舊例,敕令不下發到支郡,各州長官不能單獨上奏。
現在兩道所講的事情,都是本朝舊制;租庸使所講的,是僞梁的近事。
今後,支郡除了進奉,都必須移交本道轉奏,租庸使催征賦稅時也要向觀察使呈文。
”雖然下達了這道敕令,最終卻無人執行。
後唐莊宗在近郊打獵。
當時,後唐莊宗經常外出打獵,傷害了老百姓的莊稼。
洛陽令何澤攔住後唐莊宗的馬進谏說:“陛下征收賦稅時很緊急,現在莊稼就要成熟,又來踐踏它,讓官吏怎麼來處理政務?老百姓又靠什麼來維持生活?臣下希望皇上先賜我死。
”後唐莊宗安慰了他,并把他送走。
蜀國中書令王宗俦去世。
王宗俦認為蜀主王衍有失德行,與王宗弼謀劃把蜀主廢掉,王宗弼猶豫不決,王宗俦也因憂愁憤恨而死。
王宗弼對宋光嗣等人說:“王宗俦讓我殺掉你們,現在沒有憂患了。
”宋光嗣等人邊哭邊向王宗弼感謝。
王宗弼的兒子王承班對人說:“我家難免一場災難了。
” 冬季,蜀國任命宦官王承休為龍武指揮使。
王承休請求選擇各軍中勇敢善戰的士卒編為龍武軍,供給賞賜優于其他軍隊,蜀主王衍任命王承休為都指揮使。
副将安重霸用狡詐谄谀、賄賂的手段來侍奉王承休,王承休很喜歡他,把他任命為自己的副手,舊将們無不感到憤怒恥辱。
吳越國向後唐進貢。
吳越王錢镠恢複向後唐進貢,後唐依據他在後梁的官爵重新任命了他。
錢镠進獻了厚禮,并向權貴行賄,請求後唐發給他金印玉冊。
主管官吏說:“按照舊例,隻天子用玉冊,王公們都用竹冊。
”但後唐莊宗還是委曲順從了錢镠的要求。
吳王楊溥前往白沙。
吳王如白沙觀樓船,更命曰迎銮鎮。
徐溫來朝。
先是,溫以親吏翟虔為門使,使察王起居,防制甚急。
至是,王對溫名雨為水,溫請其故,王曰:“翟虔父名,吾諱之熟矣。
”因以虔無禮告,溫頓首謝,請斬之。
王曰:“遠徙可也。
”乃徙撫州。
唐主獵于伊阙。
唐主獵于伊阙,命從官拜梁太祖墓。
涉曆山險,連日不止,或夜合圍,士卒墜崖谷,死傷甚衆。
蜀遣使如唐,罷北邊兵。
十二月,蜀複以張格同平章事。
初,格之得罪,中書吏王魯柔乘危窘之。
及再為相,杖殺之。
許寂謂人曰:“張公才高而識淺,戮一魯柔,他人誰敢自保?此取禍之端也。
” 契丹寇蔚州,唐遣李嗣源禦之。
唐主及後如河南尹張全義第。
全義大陳貢獻,酒酣,皇後奏:“妾幼失父母,請父事全義。
”唐主許之。
全義惶恐固辭,強之,竟受後拜,複貢獻謝恩。
明日,後命翰林學士趙鳳草書謝全義,鳳奏:“自古無天下之母拜人臣為父者。
”唐主嘉其直,然卒行之。
蜀以王承休為天雄節度使。
唐僖、昭之世,宦官雖盛,未嘗有建節者。
承休言于蜀主曰:“秦州多美婦人,請為陛下采擇以獻。
”蜀主許之,故 吳王到白沙觀看疊層的大船,下令把白沙改名為迎銮鎮。
徐溫來朝見吳王。
此前,徐溫讓親信官吏翟虔擔任門使,讓他觀察吳王的起居,翟虔防衛限制吳王很嚴格。
到這時,吳王對徐溫說“雨”字時總要改為“水”字,徐溫問其中的緣故,吳王說:“這是翟虔父親的名字,我對這個字避諱慣了。
”順便将翟虔無禮的事告訴了徐溫,徐溫磕頭認罪,請求把翟虔殺了。
吳王說:“把他遷徙到很遠的地方就可以了。
”于是把翟虔遷徙到撫州。
後唐莊宗到伊阙打獵。
後唐莊宗到伊阙打獵,命令随從官吏谒拜後梁太祖的墳墓。
他們爬山涉險,連日不停,有時在夜裡合圍野獸,士卒掉下懸崖深谷,死傷了很多士卒。
蜀國派使者來到後唐,撤去北邊的邊防軍隊。
十二月,蜀國又任命張格為同平章事。
當初,張格獲罪時,中書省吏員王魯柔乘他危難時刁難他。
等張格再次出任宰相時,用杖打死了王魯柔。
許寂對人說:“張公才能雖然高,但見識短淺,殺死一個王魯柔,其他人誰能确保自己安全?這是他自取禍難的開始。
” 契丹侵犯蔚州,後唐派李嗣源前往抵禦。
後唐莊宗及皇後前往河南尹張全義家。
張全義把進獻的東西全部擺出來,酒興正濃時,皇後上奏說:“妾從小失去父母,請像對待父親一樣來事奉張全義。
”後唐莊宗答應了她的請求。
張全義惶恐不安,一再推辭,皇後堅持讓他接受,最後接受了皇後的拜禮,于是又進獻貢品謝恩。
第二天,皇後命翰林學士趙鳳寫信感謝張全義,趙鳳上奏說:“自古沒有作為天下之母的皇後拜大臣作父親的。
”後唐莊宗表揚了他的耿直,但最終還是按皇後的意思辦了。
蜀國任命王承休為天雄節度使。
唐朝僖宗、昭宗在位年間,宦官勢力雖然十分強盛,但沒人擔任過節度使。
王承休對蜀主王衍說:“秦州的美女特别多,請讓我為陛下挑選一些進獻給您。
”蜀主答應了他的請求,因此 有是命。
又以徐延瓊為内外都指揮使。
延瓊以外戚居舊将之右,衆皆不平。
己酉(925) 後唐同光三年。
蜀鹹康元,漢白龍元年。
是歲,凡四國四鎮。
春正月,唐主如興唐。
初,李嗣源北征,過興唐,庫有供禦細铠,嗣源牒副留守張憲取五百領,憲以軍興,不暇奏而給之。
至是,唐主怒,罰憲俸一月,令自往取。
又以義武王都将入朝,欲辟毬場。
憲以場有即位壇,不可毀,請更辟場于宮西。
數日未成,唐主命毀即位壇。
憲謂郭崇韬曰:“此壇,主上受命之地,若之何毀之?”崇韬從容言之,唐主立命兩虞候毀之。
憲私于崇韬曰:“忘天背本,不祥莫大焉。
” 二月,唐以李嗣源為成德節度使。
唐主以契丹為憂,與郭崇韬謀,以宿将零落殆盡,欲徙嗣源鎮真定,崇韬深以為便。
時崇韬領真定,唐主欲徙崇韬汴州,崇韬辭曰:“臣富貴極矣,何必更領藩方?且群臣或經百戰,所得不過一州。
臣無汗馬之勞,緻位至此,常不自安。
今因委任勳賢,使臣得解旄節,乃大願也。
且汴州沖要富繁,臣既不至治所,徒令他人攝職,何異空城?非所以固國基也。
”唐主曰:“卿為朕畫策,保固河津,直趨大梁,成朕帝業,豈百戰之功可比乎?”崇韬固辭,乃許之。
有這項任命。
蜀主又任命徐延瓊為内外都指揮使。
徐延瓊以外戚的身份位居舊将領之上,大家都感到不滿。
己酉(925) 後唐同光三年。
前蜀鹹康元年,南漢白龍元年。
這一年,共四個國家、四個藩鎮。
春正月,後唐莊宗來到興唐。
當初,李嗣源北征,路過興唐,武庫中有進奉皇上的精細铠甲,李嗣源向副留守張憲行文提取五百件,張憲因戰事興起,來不及上奏,就給了李嗣源。
到這時,後唐莊宗很生氣,罰了張憲一個月的俸祿,命令他親自去取回來。
後唐莊宗又因義武節度使王都即将來朝拜,打算開辟一塊球場。
張憲認為場内有即位壇,不能毀掉,請求在宮西另辟球場。
幾天過去了,球場還沒有修成,後唐莊宗命令毀掉即位壇。
張憲對郭崇韬說:“這個壇是主上接受天命的地方,怎能把它毀掉呢?”郭崇韬乘閑暇時告訴了後唐莊宗,後唐莊宗馬上命令馬軍虞候和步軍虞候把壇毀掉。
張憲私下對郭崇韬說:“忘記天命,背棄根本,沒有比這更不吉利的事了。
” 二月,後唐任命李嗣源為成德節度使。
後唐莊宗為契丹人的入侵擔憂,于是和郭崇韬謀劃,認為老将差不多都不在了,打算調李嗣源鎮守真定,郭崇韬認為是很适宜的。
當時郭崇韬兼管真定,後唐莊宗想調郭崇韬鎮守汴州,郭崇韬推辭說:“我富貴到了頂點,何必再兼管藩鎮呢?況且群臣中有的身經百戰,得到的不過是一州官。
我無汗馬功勞,職位這麼高,經常感到不安。
現在通過委任功臣賢人,讓我解脫藩鎮的職務,是我最大的心願。
況且汴州是個要害的地方,經濟富庶人口衆多,我既然不到治所去,隻能讓别人代為管理,這和空城有什麼兩樣呢?這不是鞏固國家根基的辦法。
”後唐莊宗說:“你為朕出謀劃策,保住黃河的渡口,直搗大梁,成全了朕的帝業,難道身經百戰的功勞能和這相比嗎?”郭崇韬堅決推辭,後唐莊宗才答應了他的請求。
漢遣使如唐。
漢主聞唐滅梁而懼,遣宮苑使何詞入貢觇強弱。
詞還,言唐主驕淫無政,不足畏也。
漢主大悅,遂不複通。
三月,唐黜李從珂為突騎指揮使。
唐主性剛好勝,不欲權在臣下,信伶宦之讒,頗疏忌宿将。
李嗣源家在太原,表從珂為北京内牙指揮使,以便其家。
唐主怒,黜從珂為突騎指揮使,帥數百人戍石門鎮。
嗣源憂恐,求朝,不許。
郭崇韬亦忌之,私謂人曰:“總管令公非久為人下者,皇家子弟皆不及也。
”密勸唐主罷其兵權,因而除之,不從。
唐遣使采民女入後宮。
唐宦者欲增廣嫔禦,詐言宮中夜見鬼物,因言:“鹹通、乾符時,六宮不減萬人,今掖庭空虛,故鬼物遊之耳。
”唐主乃命宦者王允平、伶人景進采擇民女三千餘人,以充後庭。
唐複以洛陽為東都,興唐為邺都。
夏四月朔,日食。
大旱。
初,五台僧誠惠自言能降伏天龍,命風召雨。
唐主親帥後妃拜之,誠惠安坐不起,群臣莫敢不拜,獨郭崇韬不拜。
會大旱,迎至洛陽,使祈雨,數旬不雨。
或謂誠惠:“官以師祈雨無驗,将焚之。
”誠惠逃去,慚懼而死。
五月,唐太妃劉氏卒。
太後自與太妃别,常忽忽不樂,太妃亦邑邑成疾。
太後欲自往省之,唐主以天暑道遠,苦谏,久之乃止。
及卒, 南漢派使者出使後唐。
南漢主劉岩聽說後唐消滅後梁而恐懼,便派宮苑使何詞來朝進貢,并偵察後唐的強弱。
何詞返回後,說後唐莊宗驕縱荒淫,理政無方,不必害怕。
南漢主非常高興,就不再和後唐交往。
三月,後唐貶李從珂為突騎指揮使。
後唐莊宗性情剛愎好勝,不願意把大權歸屬臣下,他聽信伶人宦官的讒言,對老将領頗為疏遠猜忌。
李嗣源家在太原,上表請求任李從珂為北京内牙指揮使,以便于照顧家裡。
後唐莊宗很不高興,貶李從珂為突騎指揮使,讓他率領幾百人戍守石門鎮。
李嗣源又擔憂又害怕,請求朝見,後唐莊宗沒有答應。
郭崇韬也忌憚李嗣源,私下對人說:“總管令公李嗣源不是久居人下的人,皇家子弟都不如他。
”又偷偷勸後唐莊宗罷免李嗣源的軍權,趁機把李嗣源除掉,後唐莊宗沒有聽從郭崇韬的意見。
後唐派使者到民間挑選美女送入後宮。
後唐的宦官想擴充侍妾和宮女,詐稱宮中夜裡發現鬼物,因此就說:“鹹通、乾符時六宮的宮女不下一萬人,現在後宮空虛,所以鬼物出來遊玩。
”于是後唐莊宗命令宦官王允平、伶人景進挑選了三千多民女,來充實後宮。
後唐再次以洛陽為東都,以興唐為邺都。
夏四月初一,發生日食。
發生大旱災。
當初,五台山僧人誠惠說他能制服天上的龍,呼風喚雨。
後唐莊宗親自領後妃去拜見他,誠惠安坐在那裡沒有起身,群臣沒有敢不跪拜的,隻有郭崇韬不跪拜。
當時正值天氣大旱,後唐莊宗把誠惠迎接到洛陽,請他祈雨,結果幾十天也沒有下雨。
有人對誠惠說:“皇上請大師你來祈雨,結果沒有效應,準備燒死你。
”誠惠聽後逃跑,因慚愧害怕而死。
五月,後唐太妃劉氏去世。
曹太後自從和劉太妃分别後,常恍恍惚惚不高興,劉太妃也悶悶不樂得了病。
曹太後想親自去看望她,後唐莊宗因天熱路遠,苦勸她不要去,好長時間才勸住了曹太後。
等到劉太妃去世, 太後悲哀不食者累日,自是得疾。
六月,雨。
春夏大旱,至是始雨,遂連雨七十五日始霁,百川皆溢。
唐主作清暑樓。
唐主苦溽暑,宦者因言:“長安全盛時,宮中樓觀以百數,今日官家曾無避暑之所。
”唐主乃命王允平别建一樓,宦者曰:“郭崇韬常不伸眉,為孔謙論用度不足,恐陛下雖欲營繕,終不可得。
”唐主曰:“吾自用内府錢,無關經費。
”然猶慮崇韬谏,遣中使語之曰:“今歲盛暑異常,朕昔在河上,行營卑濕,被甲乘馬,親當矢石,猶無此暑。
今居深宮之中,而暑不可度,奈何?”對曰:“陛下昔在河上,勍敵未滅,深念仇恥,雖有盛暑,不介聖懷。
今外患已除,海内賓服,故雖珍台閑館,猶覺郁蒸也。
陛下倘不忘艱難之時,則暑氣自消矣。
”唐主默然,宦者曰:“崇韬之第,無異皇居,宜其不知至尊之熱也。
”唐主卒命允平營樓,日役萬人,所費巨萬。
崇韬谏曰:“今兩河水旱,軍食不充,願且息役,以俟豐年。
”不聽。
吳鎮海判官陳彥謙卒。
彥謙有疾,徐知诰恐其遺言及繼嗣事,遺之醫藥金帛相屬。
彥謙臨終,密留書遺徐溫,請以所生子為嗣。
秋七月,唐太後曹氏殂。
唐主哀毀,五日方食。
八月,唐主殺其河南令羅貫。
曹太後悲痛得幾天吃不下飯,從此也得了病。
六月,天下了雨。
春季、夏季都大旱,到這時才開始下雨,連續下了七十五天才放晴,所有江河都洪水泛濫。
後唐莊宗修建清暑樓。
後唐莊宗受不了盛夏濕熱的氣候,宦官因此對後唐莊宗說:“長安全盛時期,宮中樓觀上百座,如今聖上竟沒有個避暑的地方。
”後唐莊宗于是命令王允平另外修建一座樓,宦官說:“郭崇韬經常愁眉不展,是因為孔謙常說費用不足,隻怕陛下雖然想修建樓觀,但最後還是建不成。
”後唐莊宗說:“我自己用的是内府的錢,和國家經費無關。
”但還擔心郭崇韬勸阻,于是派中使對郭崇韬說:“今年天氣異常炎熱,朕過去在黃河邊,行營低下潮濕,穿着铠甲騎着馬,親自抵擋箭石,也沒有這麼熱。
現在深居宮中,卻難以度過這個暑天,怎麼辦呢?”郭崇韬回答說:“陛下過去在黃河邊時,強敵還沒消滅,深深思考的是報仇雪恥,即使有酷暑,也不在意。
現在外患已經消除,四海之内都已臣服,所以雖然有珍貴的高台和空閑的館所,仍然覺得悶熱。
陛下倘若沒有忘記艱難的時候,酷熱就會自然消除。
”後唐莊宗聽後沉默不語,宦官說:“郭崇韬的宅第和皇宮沒有兩樣,因此他不理解聖上的暑熱。
”後唐莊宗最終還是命令王允平修建樓觀,每天用人一萬多,耗費的錢财十分巨大。
郭崇韬進谏說:“今年黃河以南天氣幹旱,軍隊糧食不足,希望暫且停止修建,等豐年時動工。
”後唐莊宗沒有聽從他的規勸。
吳國鎮海判官陳彥謙去世。
陳彥謙身體有病,徐知诰怕他留下遺言談及繼嗣的事,于是不斷地送給他藥品和金銀絲帛。
陳彥謙臨終時偷偷留下遺書,送給徐溫,請求徐溫立親生兒子為繼承人。
秋七月,後唐太後曹氏去世。
後唐莊宗異常悲痛,毀傷其身,五天後才吃飯。
八月,後唐莊宗殺死河南令羅貫。
貫性強直,為郭崇韬所知,用為河南令。
為政不避權豪,伶宦請托,一不報,皆以示崇韬,崇韬奏之,由是伶宦切齒。
張全義亦惡之,遣婢訴于劉後,後與伶宦共毀之,唐主含怒未發。
會往視坤陵,道濘橋壞,怒,下貫獄。
明日,傳诏殺之。
崇韬谏曰:“貫法不至死。
”唐主怒曰:“太後靈駕将發,天子朝夕往來,橋道不修,卿言無罪,是黨也。
”崇韬曰:“陛下以萬乘之尊,怒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