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關燈
1928至1937年間由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在安陽發掘所得的考古資料,自抗戰以來已出版了幾期《中國考古報告集》,為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曆史奠定了新的基礎。這批材料之所以重要有其一些理由,以下三點也許可首先考慮:

    第一,當上個世紀末古物家開始知曉甲骨文時,甲骨文隻被當作古董在小販及古董商手中流傳。學者們對甲骨文的學術價值大多抱有懷疑。如民國初期一位傑出的古文字學家就公開宣稱這是僞造品,但也有幾個嚴肅的學者發表了一些關于甲骨文性質、内容的研究文章。1928年,史語所考古組在安陽小屯進行科學發掘并發現有字甲骨時,甲骨文存在于殷商時期也就無可懷疑了。從此使中國古文字研究開始在新的基礎上進軍,許慎《說文》對中國文字解釋的近兩千年的權威性開始發生動搖。

    第二,通過現代考古發現的許多史前遺址是過去舊史學家所完全不知的。田野考古工作者一次又一次地系統記錄小屯發掘情況,以及無論與刻字甲骨有聯系還是無關的全部手工制品,當然還包括全部陶器和陶片。在近25萬片陶片中,約可複原1500件完整的标本。筆者依據這批陶器資料呈現的器形及可分期的類型所編纂的《殷虛陶器圖錄》,脫稿于戰争時期,于1954年在《中國考古報告集》上發表。這一陶器群在新發現的史前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與中國最早的有文字記載的曆史這二者之間建立了最堅實的聯系。在安陽發掘過程中,考古工作者在小屯遺址中已被甲骨文确定時代的殷商文化層下,發現另一史前文化堆積,其内涵與廣泛分布于山東和東部沿海一帶的龍山文化極相似。

    第三,同樣重要的是這一陶器群為研究小屯許多墓葬和侯家莊王陵出土的青銅禮器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資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墓葬中出土的青銅禮器呈現兩個特征:其一是大部分器形明顯為西周初期所承襲,如鼎、鬲、觚、斝、爵、盂和盤等;其二,更重要的是大部分器形在與其同時代或史前文化的陶器中找到原型。所以,兩地墓葬中出土的這批青銅器實際上是人所熟知的周朝器皿的祖型。此外,安陽青銅禮器繼承新石器時代陶器的器形,清楚地顯示了它與可能是祭祀用的史前陶器具有牢固的聯系。

    安陽發掘在文化、社會和地理等其他方面也是重要的。本書隻将這些内容概要介紹。本書撰寫過程中,蒙許多朋友鼎力協助。首先我應感謝研究所的同事們,無論在核對原始材料,重新考查出土物,還是查找文獻目錄方面,他們都全力協助。在美國朋友中,十多年來一直堅持閱讀筆者在《中國考古報告集新編》上發表的所有英文文章的費正清夫人(費慰梅),閱讀了本書全部原稿,并為使本書語言通暢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筆者的老朋友羅傑斯教授不僅對原文加工潤色,還為本書寫了序言。對此筆者深表感謝。

    賈士蘅女士也給筆者以多方幫助,開始曾幫助筆者搜集原始資料,編纂參考書目,用打字機打正文和注釋,最後又仔細審核全部校樣,筆者非常感謝她耐心而又熟練的幫助。對攝制全部圖片的宮雁南先生也應緻以感謝。史語所的領導人特許我使用了不少尚未發表的照片。對此,筆者也深緻謝意。

    李 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