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雜談著作
關燈
小
中
大
據我所知,魯迅的著作有好多篇是未完成的。
他對我說過,想要做一部《中國字體發達史》,在開始說明字的起原,就感覺得資料不足。
甲骨文中所見的象形,“都已經很進步了,幾乎找不出一個原始形态。
隻在銅器上,有時還可以看見一點寫實的圖形,如鹿,如象,而從這圖形上,又能發見和文字相關的線索!中國文字的基礎是&lsquo象形&rsquo”。
我答道誠然,像西班牙亞勒泰米拉(Altamira)洞裡的野牛形,在中國的實物上似乎還沒有找到。
他這部字體發達史,終于沒有寫出,隻在《門外文談》(《且介亭雜文》)中略現端倪。
用“門外”二字作題目,雖說是由于門外乘涼的漫談,但其實也含着自謙的美意啊。
魯迅想要做《中國文學史》分章是(一)從文字到文章,(二)詩無邪(《詩經》),(三)諸子,(四)從《離騷》到《反離騷》,(五)酒、藥、女、佛(六朝),(六)廊廟和山林。
其大意也曾片段地對我說過。
關于諸子者,他說楊子為我,隻取他自己明白,當然不會著書;墨子兼愛,必使人人共喻,故其文詞丁甯反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總嫌其太陰柔;莊子的文詞深闳放肆,則入于虛無了。
關于《反離騷》者,以為揚雄摭《離騷》而反之,隻是文求古奧,使人難懂,所謂“昔仲尼之去魯兮,斐斐遲遲而周邁,終回複于舊都兮,何必湘淵與濤濑”。
但假使竟沒有可以回複之處,那将如何呢?《離騷》而至于《反離騷》,《恨賦》而至于反《恨賦》,還有甚麼意思呢?關于酒和藥者,他常常和我讨論,說魏晉人的吃藥和嗜酒,大抵别有作用的,他們表面上是破壞禮教,其實是擁護禮教的迂夫子。
他那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而已集》),便是這部文學史的一部分。
至于全集所載的《漢文學史綱要》乃是用作講義,很簡單的。
有人說魯迅沒有做長篇小說是件憾事,其實他是有三篇腹稿的,其中一篇曰《楊貴妃》。
他對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性格,對于盛唐的時代背景、地理、人體、宮室、服飾、飲食、樂器以及其他用具&hellip&hellip統統考證研究得很詳細,所以能夠原原本本地指出坊間出版的《長恨歌畫意》的内容的錯誤。
他的寫法,曾經對我說過,系起于明皇被刺的一刹那間,從此倒回上去,把他的生平一幕一幕似的映出來。
他看穿明皇和貴妃兩人間的愛情早就衰歇了,不然何以會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兩人密誓願世世為夫婦的情形呢?在愛情濃烈的時候,那裡會想到來世呢?他的知人論世,總是比别人深刻一層。
魯迅對我說:“胡适之有考證癖,時有善言,但是對于《西遊記》,卻考證不出甚麼。
”我問孫悟空的來曆是否出于印度的傳說,
他對我說過,想要做一部《中國字體發達史》,在開始說明字的起原,就感覺得資料不足。
甲骨文中所見的象形,“都已經很進步了,幾乎找不出一個原始形态。
隻在銅器上,有時還可以看見一點寫實的圖形,如鹿,如象,而從這圖形上,又能發見和文字相關的線索!中國文字的基礎是&lsquo象形&rsquo”。
我答道誠然,像西班牙亞勒泰米拉(Altamira)洞裡的野牛形,在中國的實物上似乎還沒有找到。
他這部字體發達史,終于沒有寫出,隻在《門外文談》(《且介亭雜文》)中略現端倪。
用“門外”二字作題目,雖說是由于門外乘涼的漫談,但其實也含着自謙的美意啊。
魯迅想要做《中國文學史》分章是(一)從文字到文章,(二)詩無邪(《詩經》),(三)諸子,(四)從《離騷》到《反離騷》,(五)酒、藥、女、佛(六朝),(六)廊廟和山林。
其大意也曾片段地對我說過。
關于諸子者,他說楊子為我,隻取他自己明白,當然不會著書;墨子兼愛,必使人人共喻,故其文詞丁甯反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總嫌其太陰柔;莊子的文詞深闳放肆,則入于虛無了。
關于《反離騷》者,以為揚雄摭《離騷》而反之,隻是文求古奧,使人難懂,所謂“昔仲尼之去魯兮,斐斐遲遲而周邁,終回複于舊都兮,何必湘淵與濤濑”。
但假使竟沒有可以回複之處,那将如何呢?《離騷》而至于《反離騷》,《恨賦》而至于反《恨賦》,還有甚麼意思呢?關于酒和藥者,他常常和我讨論,說魏晉人的吃藥和嗜酒,大抵别有作用的,他們表面上是破壞禮教,其實是擁護禮教的迂夫子。
他那篇《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而已集》),便是這部文學史的一部分。
至于全集所載的《漢文學史綱要》乃是用作講義,很簡單的。
有人說魯迅沒有做長篇小說是件憾事,其實他是有三篇腹稿的,其中一篇曰《楊貴妃》。
他對于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性格,對于盛唐的時代背景、地理、人體、宮室、服飾、飲食、樂器以及其他用具&hellip&hellip統統考證研究得很詳細,所以能夠原原本本地指出坊間出版的《長恨歌畫意》的内容的錯誤。
他的寫法,曾經對我說過,系起于明皇被刺的一刹那間,從此倒回上去,把他的生平一幕一幕似的映出來。
他看穿明皇和貴妃兩人間的愛情早就衰歇了,不然何以會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兩人密誓願世世為夫婦的情形呢?在愛情濃烈的時候,那裡會想到來世呢?他的知人論世,總是比别人深刻一層。
魯迅對我說:“胡适之有考證癖,時有善言,但是對于《西遊記》,卻考證不出甚麼。
”我問孫悟空的來曆是否出于印度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