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關燈
,俄人說東三省系特别事件,不肯并入和約之中讨論,幸保完整的土地,仍有不免于破碎之勢。

    庚子一役闖出的大禍如此。

    而孝欽後自回銮以後,排外變而為媚外;前此之力阻變革者,至此則變為貌行新政,以敷衍國民。

    宮廷之中,驕奢淫佚,朝廷之上,昏庸洩沓如故。

    滿清政府至此,遂無可維持,而中國國民,乃不得不自起而謀政治的解決。

     19世紀之末,瓜分之論,盛極一時,已見上章。

    1899年,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氏(JohnHay)乃通牒英、俄、法、德、意、日六國,提出門戶開放主義。

    其内容為:(一)各國對于中國所獲得的利益範圍或租借地域,或他項既得權利,彼此不相幹涉。

    (二)各國範圍内各港,對他國入港商品,都遵守中國現行海關稅率,課稅由中國征收。

    (三)各國範圍内各港,對他國船舶所課入口稅,不得較其本國船舶為高。

    鐵路運費亦然。

    這無非要保全其在條約上既得的權利。

    既要保全條約上的權利,自然要聯帶而及于領土保全,因為領土設或變更,既成的條約,在該被變更的領土上,自然無效了。

    六國都複牒承認。

    然在此時,俄國實為侵略者,逮東三省被占而均勢之局寝破。

    此時英國方有事于南非,無暇顧及東方,乃和德國訂約,申明門戶開放、領土保全之旨。

    各國都無異議。

    惟俄人主張其适用限于英、德的勢力範圍。

    英國力持反對。

    德國和東方關系究竟較淺,就承認俄國人的主張了。

    于是英國覺得在東方要和俄國相抗,非有更強力的外援不可,乃有1902年的英、日同盟。

    俄國亦聯合法國,發表宣言,說如因第三國的侵略或中國的擾亂,兩國利益受到侵害時,應當協力防衛。

    這時候,日本對于我國東北的利害,自然最為關切,然尚未敢貿然與俄國開戰,乃有滿、韓交換之論。

    大體上,日本承認俄國在東三省的權利,而俄人承認日本在韓國的權利。

    而俄人此時甚驕,并此尚不肯承認,其結果,乃有1904年的日、俄戰争。

    俄國戰敗,在美國的樸資茅斯,訂立和約。

    俄人放棄在韓國的權利,割庫頁島北緯五十度以南之地與日。

    除租借地外,兩國在東三省的軍隊都撤退,将其地交還中國。

    在中國承認的條件之下,将旅順、大連灣轉租與日,并将東省鐵路支線,自長春以下,讓給日本。

    清廷如何能不承認?乃和日本訂立《會議東三省事宜協約》,除承認《樸資茅斯條約》中有關中國的款項外,并在三省開放商埠多處。

    軍用的安奉鐵路,許日人改為商用鐵路。

    且許合資開采鴨綠江左岸材木。

    于是東北交涉的葛藤,紛紛繼起,侵略者的資格,在此而不在彼了。

    當日俄戰争時,英國乘機派兵入藏,達賴出奔。

    英人和班禅立約,開江孜、噶大克為商埠。

    非經英國許可,西藏的土地不得租、賣給外國人。

    鐵路、道路、電線、礦産不得許給外國或外國人。

    一切入款、銀錢、貨物,不得抵押給外國或外國人。

    一切事情,都不受外國幹涉。

    亦不許外國派官駐紮和駐兵。

    中國得報大驚,然與英人交涉無效,不得已,乃于1906年,訂立《英藏續約》,承認《英藏條約》為附約,但聲明所謂外國或外國人者,不包括中國或中國人在内而止。

    在東北方面,中國拟借英款敷設新法鐵路,日人指為南滿鐵路的平行線。

    東省鐵路支線,俄人讓給日本的,日人改其名為南滿路。

    中國不得已作罷,但要求建造錦齊鐵路時,日不反對。

    中國因欲借英、美的款項,将錦齊鐵路延長至愛珲。

    日人又嗾使俄人出而反抗。

    于是美國人有滿洲鐵路中立的提議。

    其辦法:系由各國共同借款給中國,由中國将東三省鐵路贖回。

    在借款未還清前,由各國共同管理,禁止政治上、軍事上的使用。

    議既出,日、俄兩國均提出抗議。

    這時候,因英、美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