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五胡之亂(上)
關燈
小
中
大
五胡之亂,已經蓄勢等待着了,而又有一個八王之亂(八王,謂汝南王亮、楚王玮、趙王倫、齊王冏、長沙王乂、成都王穎、河間王颙、東海王越),做他的導火線。
封建親戚以為屏藩之夢,此時尚未能醒。
我們試看:魏武帝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下令,說從前朝廷恩封我的幾個兒子,我辭而不受,現在想起來,卻又要受了,因為執掌政權年久,怕要謀害我的人多,想借此自全之故,就可見得這時候人的思想。
魏雖亦有分封之制,但文帝當未做魏世子時,曾和他的兄弟争立,所以猜忌宗室諸王特甚,名為分藩,實同囚禁,絕不能牽掣晉朝的篡弑。
晉人有鑒于此,所以得國之後,就大封同姓,體制頗為崇隆,而且各國都有衛兵。
晉武帝是文帝的兒子,景帝之後,自然不甘退讓。
在武帝時,齊王攸頗有觊觎儲位之意,似乎也有黨附于他的人。
然未能有成,惠帝卒立。
惠帝是很昏愚的。
其初太後父楊駿執政。
皇後賈氏和楚王玮合謀,把他殺掉,而用汝南王亮,又把他殺掉,後又殺楚王,旋弑楊太後。
太子遹非後所生,後亦把他廢殺。
趙王倫時總宿衛,因人心不服,弑後,遂廢惠帝而自立。
時齊王冏鎮許昌,成都王穎鎮邺(今河南臨漳縣),河間王颙鎮關中,連兵攻殺倫。
惠帝複位。
齊王入洛專政。
河間王和長沙王乂合謀攻殺之。
又和成都王穎合謀,攻殺乂。
東海王越合幽、并兩州的兵,把河間、成都兩王打敗。
遂弑惠帝而立懷帝。
此等擾亂之事,在公元291至306的十六年間。
晉武帝 匈奴單于,自後漢之末失位,入居中國。
單于死後,中國分其部衆為五,各立酋帥。
其中左部最強,中國将其酋帥羁留在邺,以資駕馭,至晉初仍未釋放。
東海王之兵既起,劉淵說成都王回去合五部之衆,來幫他的忙,成都王才釋放了他。
劉淵至并州,遂自立,是為十六國中的前趙。
此時中原之地,盜賊蜂起,劉淵如能力征經營,很可以有所成就。
然劉淵是個無甚才略的人,自立之後,遂安居不出。
羯人石勒,才略卻比較優長。
東方群盜,盡為所并。
名雖服從前趙,實則形同獨立。
東海王既定京師,出兵征讨,死于軍中,其兵為石勒所追敗。
晉朝遂成坐困之勢。
310年,劉淵的族子劉曜攻破洛陽,懷帝被虜。
明年,被弑。
愍帝立于長安。
316年,又被虜。
明年,被弑。
元帝時督揚州,從下邳遷徙到建業(下邳,今江蘇邳縣。
建業,今南京。
東晉後避愍帝諱,改曰建康),自立,是為東晉元帝。
此時,在北方,隻有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劉琨,崎岖和戎狄相持。
南方則豫州刺史祖逖,從淮北經略今之豫東,頗有成績。
然王浚本是個狂妄的人,劉琨則窘困太甚,終于不能支持,為石勒所破滅。
祖逖因中央和荊州互相猜忌,知道功不能成,憤慨而死。
就無能抗拒石勒的人。
328年,勒滅前趙。
除割據涼州的前涼,遼東、西的前燕外,北方幾盡入其手。
南方的情勢,是荊州強于揚州。
元帝即位之後,要想統一上流的事權,乃派王敦去都督荊州。
王敦頗有才能,能把荊州的實權收歸掌握,卻又和中央互相猜忌。
322年,終于決裂。
封建親戚以為屏藩之夢,此時尚未能醒。
我們試看:魏武帝于建安十五年十二月己亥下令,說從前朝廷恩封我的幾個兒子,我辭而不受,現在想起來,卻又要受了,因為執掌政權年久,怕要謀害我的人多,想借此自全之故,就可見得這時候人的思想。
魏雖亦有分封之制,但文帝當未做魏世子時,曾和他的兄弟争立,所以猜忌宗室諸王特甚,名為分藩,實同囚禁,絕不能牽掣晉朝的篡弑。
晉人有鑒于此,所以得國之後,就大封同姓,體制頗為崇隆,而且各國都有衛兵。
晉武帝是文帝的兒子,景帝之後,自然不甘退讓。
在武帝時,齊王攸頗有觊觎儲位之意,似乎也有黨附于他的人。
然未能有成,惠帝卒立。
惠帝是很昏愚的。
其初太後父楊駿執政。
皇後賈氏和楚王玮合謀,把他殺掉,而用汝南王亮,又把他殺掉,後又殺楚王,旋弑楊太後。
太子遹非後所生,後亦把他廢殺。
趙王倫時總宿衛,因人心不服,弑後,遂廢惠帝而自立。
時齊王冏鎮許昌,成都王穎鎮邺(今河南臨漳縣),河間王颙鎮關中,連兵攻殺倫。
惠帝複位。
齊王入洛專政。
河間王和長沙王乂合謀攻殺之。
又和成都王穎合謀,攻殺乂。
東海王越合幽、并兩州的兵,把河間、成都兩王打敗。
遂弑惠帝而立懷帝。
此等擾亂之事,在公元291至306的十六年間。
晉武帝 匈奴單于,自後漢之末失位,入居中國。
單于死後,中國分其部衆為五,各立酋帥。
其中左部最強,中國将其酋帥羁留在邺,以資駕馭,至晉初仍未釋放。
東海王之兵既起,劉淵說成都王回去合五部之衆,來幫他的忙,成都王才釋放了他。
劉淵至并州,遂自立,是為十六國中的前趙。
此時中原之地,盜賊蜂起,劉淵如能力征經營,很可以有所成就。
然劉淵是個無甚才略的人,自立之後,遂安居不出。
羯人石勒,才略卻比較優長。
東方群盜,盡為所并。
名雖服從前趙,實則形同獨立。
東海王既定京師,出兵征讨,死于軍中,其兵為石勒所追敗。
晉朝遂成坐困之勢。
310年,劉淵的族子劉曜攻破洛陽,懷帝被虜。
明年,被弑。
愍帝立于長安。
316年,又被虜。
明年,被弑。
元帝時督揚州,從下邳遷徙到建業(下邳,今江蘇邳縣。
建業,今南京。
東晉後避愍帝諱,改曰建康),自立,是為東晉元帝。
此時,在北方,隻有幽州刺史王浚、并州刺史劉琨,崎岖和戎狄相持。
南方則豫州刺史祖逖,從淮北經略今之豫東,頗有成績。
然王浚本是個狂妄的人,劉琨則窘困太甚,終于不能支持,為石勒所破滅。
祖逖因中央和荊州互相猜忌,知道功不能成,憤慨而死。
就無能抗拒石勒的人。
328年,勒滅前趙。
除割據涼州的前涼,遼東、西的前燕外,北方幾盡入其手。
南方的情勢,是荊州強于揚州。
元帝即位之後,要想統一上流的事權,乃派王敦去都督荊州。
王敦頗有才能,能把荊州的實權收歸掌握,卻又和中央互相猜忌。
322年,終于決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