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的開化

關燈
中國俗說,最早的帝王是盤古氏。

    古書有的說他和天地開辟并生,有的說他死後身體變化而成日月、山河、草木等。

    (徐整《三五曆記》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

    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hellip&hellip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

    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

    ”《五運曆年記》說:“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理,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虻。

    ”)這自然是附會之辭,不足為據。

    《後漢書·南蠻傳》說:漢時長沙、武陵蠻(長沙、武陵,皆後漢郡名。

    長沙,治今湖南長沙縣。

    武陵,治今湖南常德縣)的祖宗,喚做盤瓠,乃是帝喾高辛氏的畜狗。

    當時有個犬戎國,為中國之患。

    高辛氏乃下令,說有能得犬戎吳将軍的頭的,賞他黃金萬镒,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令下之後,盤瓠銜了吳将軍的頭來。

    遂背了高辛氏的公主,走入南山,生了五男五女,自相夫妻,成為長沙、武陵蠻的祖宗。

    現在廣西一帶,還有祭祀盤古的。

    閩浙的畬民,則奉盤瓠為始祖,其畫像仍作狗形。

    有人說:盤古就是盤瓠,這話似乎很确。

    但是《後漢書》所記,隻是長沙、武陵一支,而據古書所載,則盤古傳說,分布之地極廣,而且絕無為帝喾畜狗之說(據《路史》:會昌有盤古山,湘鄉有盤古堡,雩都有盤古祠,成都、淮安、京兆皆有盤古廟。

    會昌,今江西會昌縣。

    湘鄉,今湖南湘鄉縣。

    雩都,今江西雩都縣。

    成都,今四川成都縣。

    淮安,今江蘇淮安縣。

    京兆,今西京),則盤古、盤瓠,究竟是一是二,還是一個疑問。

    如其是一,則盤古本非中國民族的始祖;如其是二,除荒渺的傳說外,亦無事迹可考;隻好置諸不論不議之列了。

     漢書 盤古 在盤古之後,而習慣上認為很早的帝王的,就是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之名,見于《周官》外史氏,并沒說他是誰。

    後來異說甚多(三皇異說:《白虎通》或說,無遂人而有祝融。

    《禮記·曲禮正義》說,鄭玄注《中候敕省圖》引《運鬥樞》,無燧人而有女娲。

    案《淮南子·天文訓》、《覽冥訓》,《論衡·談天》、《順鼓》兩篇,都說共工氏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缺,女娲煉五色石以補天,斷鳌足以立四極。

    而司馬貞《補三皇本紀》說系共工氏與祝融戰,則女娲、祝融一人。

    祝融為火神,燧人是發明鑽木取火的,可見其仍系一個部族。

    五帝異說:則漢代的古學家,于黃帝,颛顼之間,增加了一個少昊,于是五帝變成六人。

    鄭玄注《中候敕省圖》,乃謂德合五帝坐星,即可稱帝,故“實六人而為五”。

    然總未免牽強。

    東晉晚出的《僞古文尚書》的《僞孔安國傳序》,乃将三皇中的燧人除去,而将黃帝上升為三皇,于是六人為五的不通,給他彌縫過去了。

    《僞古文尚書》今已判明其為僞,人皆不之信,東漢古學家之說,則尚未顯被推翻。

    但古學家此說,不過欲改五德終始說之相勝為相生,而又顧全漢朝之為火德,其作僞實無以異,而手段且更拙。

    案五德終始之說,創自鄒衍,本依五行相勝的次序。

    依他的說法,是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所以秦始皇自以為水德,而漢初自以為土德。

    到劉向父子出,改五德的次序為五行相生,又以漢為堯後。

    而黃帝的稱号為黃,黃為土色,其為土德,無可移易。

    如此,依五帝的舊次,颛顼金德,帝喾水德,堯是木德,與漢不同德了。

    于其間增一少昊為金德,則颛顼水德,帝喾木德,堯為火德,與漢相同;堯以後則虞土,夏金,殷水,周木,而漢以火德承之,秦人則被視為閏位,不算入五德相承次序。

    這是從前漢末年發生,至後漢而完成的一套五德終始的新說,其說明見于《後漢書·賈逵傳》,其不能據以言古代帝王的統系是毫無疑義的了),其較古的,還是《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