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藏聖教序
關燈
小
中
大
上行進;他拄着拐杖獨自遠行。
途中艱險無以計數,早晨的漫天飛雪,行進途中有時找不到栖身之地;傍晚的滾滾風沙,遮天蔽月難辨方向。
在萬裡山川之上,有着他排開險阻、撥開迷霧前進的身影;在多少個嚴寒酷暑的季節裡,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進的腳印。
他憑着對佛祖的誠心,視付出的辛苦為小事,期望着自己的心願得以實現。
他遊遍了西域各國,曆時一十七年。
他曆經了所有經過的地方,探詢追尋正教。
他經雙林,到八水,體會到了佛教聖地的高貴風尚;他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過的奇珍異途。
他在先賢聖人那裡接受了深奧的學問。
對于“一乘”“五律”的佛學教說,他很快就牢記在心中,對“八藏”“三箧”的佛學理論,他講起來就像波濤流水,滔滔不絕。
于是玄奘從所經過的大小國家中,總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譯成漢文後在中原傳播,從此這宏大的功業得以宣揚。
慈仁的雲朵,從西方緩緩飄來,功德無量的佛法像及時雨一樣遍灑在大唐的國土上。
殘缺不全的佛教教義終于恢複完整,在苦難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
熄滅了火屋裡燃燒的熊熊烈火,解救衆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從此不再迷失方向; 佛光普照,驅散了昏暗,照耀着衆生到達超脫生死的彼岸。
因此懂得了作惡必将因果報應而墜入苦海,行善也必定會憑着佛緣而升入天堂。
為什麼會有升有墜,那就隻有看人的所作所為。
比如桂花生長在高高的山嶺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夠滋潤它的花朵;蓮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飛揚的塵土就不會玷污它的葉子。
這并不是說蓮花原本潔淨,桂花原本貞潔,的确是因為桂花所依附的條件本來就高,所以那些卑賤的東西不能傷害到它;蓮花依附的本來就很潔淨,所以那些肮髒的東西就玷污不了它。
花草樹木沒有知覺,尚且能憑借好的條件成就善事,更何況人類有血有肉有思維,卻不能憑借好的條件去尋求幸福。
希望這部《大唐三藏聖教》經得以流傳廣布,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芒;将這種福祉久遠地布撒人間,與天地共存,發揚廣大。
讀完以後,百官稱贊。
玄奘上表表示感謝。
皇太子(就是高宗)又寫了述聖記文賜給玄奘,玄奘住到慈恩寺中。
高宗即位後,對玄奘更為禮敬。
顯慶二年,高宗駕幸洛陽,玄奘也陪從在側。
玄奘從少年時候離開洛陽,已經過了多年,現在因為随侍皇帝出巡,暫時得以回到家鄉。
遊覽舊時地方,訪問親朋故舊,都快沒有印象了。
隻有一位姐姐,嫁到瀛洲張家,玄奘派人接來,姐弟見面悲喜交加。
玄奘問明父母的墳墓所在,親自掃墓。
又因為父母墳茔年歲日久荒蕪,于是改葬到别的地方。
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到洛陽,在少室山北面,建成少林寺。
順應山勢高低的變化,共修建了十二座院落。
它東面是嵩山,南面是少室山,北面倚靠着高嶺,其間有三條河流。
少林寺的西台最秀麗,那是菩提留支翻譯佛經的地方。
西北嶺下面,缑氏縣的東南,是鳳凰谷陳村,又叫陳堡谷,是玄奘的出生之地。
因為這裡非常清幽,又倚靠家鄉,玄奘就上表請求留駐少林寺。
高宗沒有準許。
麟德元年二月,玄奘在長安西明寺圓寂,享年六十三歲。
高宗痛哭,為法師罷朝三日,對身邊的人說:“我失去了一件國寶啊。
”他五次賜下禦劄,親自過問喪事。
四面八方來參加葬禮的有一百多萬人。
這樣盛大的葬禮,空前絕後。
【評論】 《大唐三藏聖教序》,先說佛典的玄妙,再說玄奘的辛苦。
沒有誇大國家的聲威和外國的恭順,語言得體。
至于辭藻的美妙,又是别的事了。
太宗親自集合了王羲之的書法,把文章刻在石碑上,到現在流傳了一千多年了,書法家沒有不奉為楷模的。
世上很多人認為出家人抛開俗世,是不忠不孝。
玄奘用佛教來教化天下人,借征遼的機會勸谏太宗,能說不是忠嗎?他年老後回到家鄉,改葬父母,希望留駐少林寺,也是思念親人的意思,能說不是孝嗎?出家人尚且能夠這樣,我們這些人要共勉啊!
途中艱險無以計數,早晨的漫天飛雪,行進途中有時找不到栖身之地;傍晚的滾滾風沙,遮天蔽月難辨方向。
在萬裡山川之上,有着他排開險阻、撥開迷霧前進的身影;在多少個嚴寒酷暑的季節裡,留下他踩霜宿雨而前進的腳印。
他憑着對佛祖的誠心,視付出的辛苦為小事,期望着自己的心願得以實現。
他遊遍了西域各國,曆時一十七年。
他曆經了所有經過的地方,探詢追尋正教。
他經雙林,到八水,體會到了佛教聖地的高貴風尚;他去鹿苑,登鹫峰,瞻仰了佛祖生活過的奇珍異途。
他在先賢聖人那裡接受了深奧的學問。
對于“一乘”“五律”的佛學教說,他很快就牢記在心中,對“八藏”“三箧”的佛學理論,他講起來就像波濤流水,滔滔不絕。
于是玄奘從所經過的大小國家中,總共搜集吸取了三藏主要著作,一共六百五十七部,翻譯成漢文後在中原傳播,從此這宏大的功業得以宣揚。
慈仁的雲朵,從西方緩緩飄來,功德無量的佛法像及時雨一樣遍灑在大唐的國土上。
殘缺不全的佛教教義終于恢複完整,在苦難中生活的百姓又得到了幸福。
熄滅了火屋裡燃燒的熊熊烈火,解救衆蒼生于水深火熱之中,從此不再迷失方向; 佛光普照,驅散了昏暗,照耀着衆生到達超脫生死的彼岸。
因此懂得了作惡必将因果報應而墜入苦海,行善也必定會憑着佛緣而升入天堂。
為什麼會有升有墜,那就隻有看人的所作所為。
比如桂花生長在高高的山嶺上,天上的雨露才能夠滋潤它的花朵;蓮花出自清澈的湖水,飛揚的塵土就不會玷污它的葉子。
這并不是說蓮花原本潔淨,桂花原本貞潔,的确是因為桂花所依附的條件本來就高,所以那些卑賤的東西不能傷害到它;蓮花依附的本來就很潔淨,所以那些肮髒的東西就玷污不了它。
花草樹木沒有知覺,尚且能憑借好的條件成就善事,更何況人類有血有肉有思維,卻不能憑借好的條件去尋求幸福。
希望這部《大唐三藏聖教》經得以流傳廣布,像日月一樣,永放光芒;将這種福祉久遠地布撒人間,與天地共存,發揚廣大。
讀完以後,百官稱贊。
玄奘上表表示感謝。
皇太子(就是高宗)又寫了述聖記文賜給玄奘,玄奘住到慈恩寺中。
高宗即位後,對玄奘更為禮敬。
顯慶二年,高宗駕幸洛陽,玄奘也陪從在側。
玄奘從少年時候離開洛陽,已經過了多年,現在因為随侍皇帝出巡,暫時得以回到家鄉。
遊覽舊時地方,訪問親朋故舊,都快沒有印象了。
隻有一位姐姐,嫁到瀛洲張家,玄奘派人接來,姐弟見面悲喜交加。
玄奘問明父母的墳墓所在,親自掃墓。
又因為父母墳茔年歲日久荒蕪,于是改葬到别的地方。
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都到洛陽,在少室山北面,建成少林寺。
順應山勢高低的變化,共修建了十二座院落。
它東面是嵩山,南面是少室山,北面倚靠着高嶺,其間有三條河流。
少林寺的西台最秀麗,那是菩提留支翻譯佛經的地方。
西北嶺下面,缑氏縣的東南,是鳳凰谷陳村,又叫陳堡谷,是玄奘的出生之地。
因為這裡非常清幽,又倚靠家鄉,玄奘就上表請求留駐少林寺。
高宗沒有準許。
麟德元年二月,玄奘在長安西明寺圓寂,享年六十三歲。
高宗痛哭,為法師罷朝三日,對身邊的人說:“我失去了一件國寶啊。
”他五次賜下禦劄,親自過問喪事。
四面八方來參加葬禮的有一百多萬人。
這樣盛大的葬禮,空前絕後。
【評論】 《大唐三藏聖教序》,先說佛典的玄妙,再說玄奘的辛苦。
沒有誇大國家的聲威和外國的恭順,語言得體。
至于辭藻的美妙,又是别的事了。
太宗親自集合了王羲之的書法,把文章刻在石碑上,到現在流傳了一千多年了,書法家沒有不奉為楷模的。
世上很多人認為出家人抛開俗世,是不忠不孝。
玄奘用佛教來教化天下人,借征遼的機會勸谏太宗,能說不是忠嗎?他年老後回到家鄉,改葬父母,希望留駐少林寺,也是思念親人的意思,能說不是孝嗎?出家人尚且能夠這樣,我們這些人要共勉啊!